四年級作文我最敬佩的一個人三篇

字號:


    每個人心目當中都有自己非常崇拜的人,我也不例外。為大家提供《四年級作文我敬佩的一個人三篇》,歡迎閱讀。
    【篇一】
    你們猜猜我敬佩的一個人是誰?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他就是徐悲鴻。
    徐悲鴻是中國現(xiàn)代畫家、美術(shù)教育家。徐悲鴻擅長畫馬,代表作有《八駿圖》、《奔馬圖》、《九方皋》等,其作品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品質(zhì)。他在巴黎的時候,一直跟一個叫達仰的畫家學(xué)畫。有,一個外國學(xué)生很不禮貌的對徐悲鴻說:“徐先生,我知道達仰很看重你,但你別以為進了達仰的門就能當畫家,你們中國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這句話激怒了徐悲鴻,但他知道靠爭論是無法改變別人的無知和偏見的,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從此,徐悲鴻更加發(fā)奮圖強,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每逢節(jié)假日,徐悲鴻就進館臨摹。他畫呀畫呀,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他的生活非常清苦,每餐只用一杯白開水和兩片面包。
    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年過去了,徐悲鴻以優(yōu)異的成績通過結(jié)業(yè)考試。他創(chuàng)作的油畫在巴黎展出來時,轟動了整個畫界,非常震驚。這位外國學(xué)生找到徐悲鴻鞠了一躬,深表歉意。
    徐悲鴻刻苦學(xué)畫為國爭光的事跡觸動了我的心靈,我們應(yīng)該向徐悲鴻學(xué)習(xí),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聽了我對他的介紹,你是不是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你也來讀一讀他的留學(xué)故事吧!
    【篇二】
    人人都有自己敬佩的人,如成龍、李小龍、吳京……而我敬佩的是一個歷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他也是一代清官——林則徐!
    他在1838年曾上書給道光帝,表明他痛恨鴉片,并提出六條明確的禁煙令,道光帝任命他為欽差大臣,到廣東一帶查鴉片,并嚴懲鴉販,林則徐迫使外國人交出鴉片兩萬余箱,在虎門寨當眾銷毀。
    在他一生正義的事跡中,令他以及國人自豪的就是虎門硝煙了。在1838年的6月3日,古老的虎門寨在明媚的陽光、溫暖的清風(fēng)下,顯得十分莊嚴、壯麗。一大早,從各地聞訊趕來的男女老少,從海外來的外國商人,都在虎門寨中摩肩接踵,整個虎門寨鑼鼓喧天、禮炮轟鳴、群情沸騰。
    在寬闊的禮臺上,一個大大的硝煙池矗立著。隨著林則徐的一聲令下,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開始了。只見一大群光著脊梁,赤著雙腳的大漢,先向硝煙池里撒下鹽巴,再把鴉片倒入池內(nèi),又將一擔擔生石灰倒了下去。硝煙池里頓時“炸開了鍋”。人們見到鴉片被銷毀了,頓時掌聲、歡呼聲響徹云霄,每個人都唱啊、跳啊,人人都慶祝著這一偉大的歷史壯舉!
    我如今再到虎門寨,已無硝煙時那么熱鬧,您的塑像仍矗立在那里,永遠地凝望著所有人。在您的塑像下,各種各樣的鮮花綻放著。回首您的一生,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硝煙之中。夕陽下,那一片晚霞把您映射的格外輝煌。您手捋著那粗粗的胡須威嚴的坐在那,像是在嚴肅的思考著什么。
    您一生廉潔從不退縮,這是我們中國人一直也是永遠遵守的精神。
    【篇三】
    有人敬佩貝多芬,雙耳失聰還堅持創(chuàng)作,為了音樂毫不放棄:有人敬佩知識淵博的魯迅先生,文筆行云流水:也有人敬佩辛勤培育祖國花朵、默默奉獻的“園丁”,而我,卻敬佩一名普通的小女孩。
    這是一名三年級的普通校學(xué)生謝楊琳,她原本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雖然家境一般,可是爸爸媽媽對她疼愛有加。
    而不幸的事情往往降臨在美好的家庭中,2009年時,一個雨聲淅瀝的日子,小楊琳的爸爸被查出了惡性軟骨肉癌,經(jīng)過手術(shù)的治療,右手的手臂被高位截肢。原本以為這樣已經(jīng)很苦難了的楊琳家,卻偏偏禍不單行,在2010年時,去往蕭山打工的楊琳爸爸又遭遇了車禍,差點奪去生命,經(jīng)過這次車禍,癌細胞又慢慢擴散到腰部,導(dǎo)致下半身全部癱瘓。
    幾次大手術(shù)結(jié)束后,高欠債也沒有*這個頑強的家庭,楊琳也很懂事,不再像其他小朋友那樣吵著鬧著要玩具,而是每天放學(xué)撿塑料瓶給家里補貼費用,每天上午的課一結(jié)束,馬上沖回家,做好熱騰騰的飯端到爸爸面前,一口一口地喂爸爸吃。
    每次燒飯時、油鍋里的油總是濺到小楊琳的皮膚上,切菜時,總會一不小心切到手指,可是,對于小楊琳來說,這都不算什么。
    小楊琳知道,媽媽才是這個家里苦累的人。因此,只要她能做的,全部做好。買菜、做飯、洗衣服、扛煤氣……幾年下來,她的小手上結(jié)滿厚厚的繭。
    比起小楊琳,我簡直是太幸福了,她犧牲了自己童年的快樂時光,早早地替父母扛起了這個家,而我,不但衣食無憂,還經(jīng)常抱怨幾句。
    小楊琳的事跡,鼓舞著我,滋潤著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