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經(jīng)典名句合集解析

字號:


    《楚辭》是中國歷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的集合本,其獨特的詩體由屈原創(chuàng)造,也影響了之后的一代詩人。下面是分享的《楚辭》經(jīng)典名句合集解析。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
    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離騷》
    想到草木不斷飄零凋落,擔心美人會到遲暮之年。
    時光無情,美好事物的逝去更令人感傷。屈原擔心隨著時光的流逝,功業(yè)未成,時不我待。
    2.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離騷》
    長長地嘆息而掩面拭淚,哀嘆人生道路多么艱難。
    3.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離騷》
    我真心愛好修身潔行,即使死多次也不會后悔。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古代士人將內(nèi)心的堅守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
    道路遠又長,我將上天下地地求索(理想)。這種不斷探索前行的精神,至今仍感染著世人。
    5.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離騷》
    人們不了解我也就罷了,只要我內(nèi)心確實是美好的。
    《論語》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別人不可能完全了解自己,要看淡別人的誤解,只要自己問心無愧,足矣。
    6.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離騷》
    人們各有自己的愛好,我獨自愛好修飾以為常。
    君子慎獨,要堅守自己內(nèi)心的信仰。
    7.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離騷》
    即使被肢解我也不會變,我的心難道會因受創(chuàng)而改變嗎!
    8.沅有茝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湘夫人》
    此句為情語。沅水芷草綠,澧水蘭花香,思念你卻不敢說出來。
    9.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九歌·湘夫人》
    良辰美景不可多得,我姑且快活逍遙盡情享受歡樂。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珍惜難得的歡樂時光,該享樂時就痛痛快快地享受。
    10.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無虧。固人命兮有當,孰離合兮可為。
    ——《九歌·大司命》
    令人憂愁的思緒擺脫不清,但愿像今天這樣不失禮敬。人的壽命本來就各有長短,誰又能奈何得了悲歡離合?此句道出人生常態(tài)。
    篇二
    1.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九歌·少司命》
    悲傷莫過于生而別離,快樂莫過于新相交知己。
    2.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
    ——《九歌·山鬼》
    心里抱怨公子(還不來赴約),我因此而忘了要回去,可能是您思念我卻沒有空閑。
    此句將女子的心思描摹得細膩真切,深一層意思是屈原借山鬼以自比,以失約的情人來比喻楚王,哀嘆自己的郁郁不得志。
    3.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
    ——《九歌·山鬼》
    贊人之語。山中的那人像杜若一樣芳潔,喝山泉,住在松柏林中。
    4.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九歌·國殤》
    此身雖然死亡,但精神則永遠不滅,你剛強的魂魄在死后是鬼中的英雄。
    《國殤》為悼念楚國沙場陣亡士卒之詩,此句表達了對他們的贊頌之情。
    5.鳥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
    ——《九章·哀郢》
    鳥飛千里最終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狐貍死時那個頭總是朝著它出生的地方。
    人對故鄉(xiāng)故國的眷戀和牽掛,幾乎是一種本能。
    6.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
    ——《九章·涉江》
    我和天地一樣長壽,與太陽和月亮一齊放出光芒。
    屈原雖未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抱負,但他堅信自己的品德和治國理想是正道,內(nèi)心堅守而忍不住贊美它。
    7.茍余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
    ——《九章·涉江》
    只要我的是端方正直的,即使身處僻遠又有什么妨害呢?
    “心遠地自偏”,身的距離并不是心的距離。屈原身處雖遠,但品德端正、心系國家,始終未變。
    8.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九章·涉江》
    我不能改變自己志向去順從世俗,當然會愁苦終身而不得志。
    9.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
    ——《九章·抽思》
    自身的美德無法向他人索取,美名是不能虛偽造假的。
    10.芳與澤其雜糅兮,羌芳華自中出。
    ——《九章·思美人》
    芳香與污*混在一起,芳花總會十分卓然自顯。
    即使身處污*環(huán)境,只要自身品格好,就不會被埋沒,反而會被襯托得更加出彩。
    篇三
    1.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
    ——《橘頌》
    遠離世俗而獨來獨往,敢于橫渡而不隨波逐流。
    屈原不僅僅是心志高潔,明辨是非正惡,更有一種勇敢無畏的精神。
    2.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shù)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卜居》
    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長處;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者有它不能明白的問題;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無法顯靈的地方。
    3.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卜居》
    世道渾濁不清,把蟬翼當成重物,千鈞當作輕的。黃鐘被砸爛并被棄置一邊,卻把泥做的鍋敲得很響。有才德的人名聲不顯,諂媚阿諛的小人卻居高位。
    4.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九辯》(宋玉)
    此句奠定了中國文學中的悲秋傳統(tǒng),秋氣肅殺,易勾人感傷悲涼之情。
    5.何方圓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離騷》
    方和圓怎么能相合,主張不同又怎能彼此相安?道不同不相為謀,正直與諂媚之人不能安然相處。
    6.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離騷》
    早上喝木蘭上墜落下來的露水,晚上吃落下的秋菊。以兩物來比喻自己志向高潔。
    7.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漁夫》
    世界都是渾濁的,而只有我是清白的;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
    屈原的感嘆之語,哀嘆世風渾濁,世人昏昧。然而細思之,世人未必都看不清,有人只是佯裝醉態(tài),隨世態(tài)變化而與世推移,如詩中的漁夫。只是屈原為絕不妥協(xié)之人,這兩種選擇,因人而異,與性格及人生追求有關(guān),見仁見智。
    8.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
    ——《漁夫》
    此為漁夫?qū)ηf的話。意思是,通達事理的人不被客觀時勢所拘泥,而能順應世道變化,應時而變。
    9.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漁夫》
    剛洗了頭的人一定會彈彈帽子,剛洗了澡的人一定會抖一抖衣服上的灰塵。
    屈原用此來比喻自己的潔身自好,不能忍受塵世之污垢。
    10.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漁夫》
    滄浪江的水清澈啊,可以洗我的冠纓。滄浪江的水渾濁啊,可以洗我的腳。
    這是當時的一首民間歌謠,被漁夫引用,來說明外界環(huán)境難以改變,但人要順應世道,應時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