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課件:《西湖的“綠”》

字號:

現代教育學提出了計算機輔助教學,這既向廣大教師提出了挑戰(zhàn),也給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現代教學手段。在利用課件進行教學時,教學內容要具有直觀性,要使媒體內容一目了然,在課堂上常常直接出示本節(jié)課的主題,直觀性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傳承教學資源。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課件:《西湖的“綠”》,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設計理念:
    讀賞結合,引導學生品味西湖“綠”的豐富多彩,通過讀讀、劃劃、想想、畫畫、說說等活動研讀課文,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會寫法,領略西湖的美麗。
    設計特色:
    以“導游寫解說詞”為手段,通過準備和表述導游解說詞等語文實踐活動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了解西湖“綠”的特點,感受西湖的魅力。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研讀全文,了解課文順序,明確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加以具體描寫的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西湖“綠”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西湖的美麗。
    教學重點:
    第一課時:學字詞,理層次,讀通課文。
    第二課時:引導學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綠”,體會作者怎樣抓,學以致用。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運用形聲字構字規(guī)律,啟發(fā)學生學會本課大部分生字,學習部分詞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解大意,理清層次。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杭州西湖嗎?對西湖的了解又有多少呢?(學生互相交流有關西湖的資料信息)
    2.愿意作為一名導游帶領大家去西湖游玩一番嗎?那就讓我們?yōu)閷в螠蕚湟环萁庹f詞,讓我們去看看這人間天堂——美麗的西湖吧?。ò鍟n題,學生齊讀)
    二、課件展示,整體感知。
    過渡: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西湖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心目中美的象征,多少人說過寫過,你愿意更勝一籌嗎?
    1.師生共賞西湖美景。(課件展示初夏西湖錄像片段)
    2.交流感受,初步感知西湖的“綠”。(請學生用一個字概括所看到的西湖美景,同時在課題中“綠”的下面板書▲)
    三、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過渡:為了能把導游的解說詞寫得更完美,只憑感覺不行,我們要認真研究手中的課文資料。
    1.教師范讀,思考課文主要描寫了什么?(西湖的“綠”)
    2.明確學習任務:自由大聲地讀課文,遇到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或者借助工具書反復讀讀記記
    3.學生按自然段讀文,檢查預習情況。
    4.交流字詞學習情況。
    (1)請學生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課件出示生字新詞)
    (2)強調形聲字的識記方法。
    (重點教學“隱”“徑”“縫”“曠”“職”“港”等字)
    (3)強調“幽”字的筆順。
    幽:豎/撇折/撇折/點/撇折/撇折/點/豎折/豎
    (4)“參”是多音字。
    參cān(參加)shēn(人參)cēn參差{ci}不齊)
    (5)重點詞解析
    蜿(wān)蜒(yán):蛇爬行的樣子,彎彎曲曲地延伸。
    蒼翠:青綠的山色,亦泛指青山。
    古怪:跟一般情況很不相同,使人覺得詫異的。
    鮮嫩:新鮮,嬌嫩。
    心曠神怡:曠:空闊,開朗。怡:愉快。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細長。也形容花木等形體挺拔。
    幽靜:沉靜而安閑。
    布局:做出安排。
    蓬勃:茂盛,旺盛。
    漫步:隨意的,漫不經心的散步。很悠閑。
    四、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
    (課件出示要求:讀通全文,做到讀準字音,不漏不添字,不斷不破句)
    2.交流檢查通讀情況。
    (指名讀喜歡的段落,師生穿插評議)
    3.快速讀文,理清層次。
    (1)全文是按什么順序描寫西湖的“綠”?
    (觀景順序)
    (2)每個自然段分別描寫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雨中靈隱的“綠”
    第二自然段:蘇堤的“綠”
    第三自然段:花港觀魚的“綠”
    第四自然段:整體印象
    五、抓重點,延伸下文。
    過渡:幾遍讀文,讓我們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西湖的的確確是“綠意撲眼而來”,因而一個什么字就能概括西湖的特點?(“綠”)
    令人叫絕的是,作者用了近20個“綠”字酣暢淋漓地揭示了西湖山水的青春與活力,下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研讀、準備,終拿出一份完美的解說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以導游終拿出一份完美的解說詞為契機,深入研讀探究課文,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入情入鏡地感悟西湖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回顧全文。
    1.齊讀課題
    2.學生回憶: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什么?按什么順序描寫的?(在課題“綠”字下面板書“▲”,同時板書“觀景順序”)
    二、抓住“綠”,整體感知。
    過渡:那就讓我們這些導游們以“綠”為突破口,先走進“綠”的世界吧!
    1.課件呈現一片“綠”的廣闊天地。
    (1)老舍《草原》
    (2)劉國林《可愛的草塘》
    2.但西湖即便一個“綠”色,也各有不同,豐富多彩,柔情萬分,請同學們用心地讀課文前三個自然段。(充分朗讀,盡情想象,感受“綠”意)
    三、突破“綠”,研讀全文。
    過渡:那么“綠”究竟表現在哪些地方,作者怎樣抓“綠”的?作為導游一定要突破呦!
    1.課文著重描寫了哪幾處“綠”?(靈隱——蘇堤——花港觀魚)
    2.移情入文,激趣質疑。
    (1)仔細讀文,看你能發(fā)現多少含有“綠”或表示“綠”的詞語。
    (2)小組交流,然后匯報,談感受。(點撥:“心曠神怡”、“莽莽蒼蒼”等詞語的意思)
    3.充分朗讀,在讀中品味文字與景物的雙重美。
    (1)請同學們挑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一讀,想想那里的“綠”有什么特點?
    (2)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相機點撥。
    4.集體研讀,交流成果。
    (1)自由選擇方法
    ①讀一讀,想一想。
    (認為能體現“綠”的部分)
    ②圈一圈,劃一劃。
    (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
    ③畫一畫,說一說。
    (想象畫面,大膽表述)
    學生交流可能不按課文順序,教師相機調控策略。
    (2)預設學案及策略
    ①雨中靈隱的“綠”
    多彩{
    有的綠得發(fā)黑,深極了,濃極了。
    有的綠得發(fā)藍,淺極了,亮極了。
    ②蘇堤的“綠”
    多姿{
    古怪,莽莽蒼蒼
    鮮嫩可愛,如„„如„„如„„如„„
    堅忍不拔
    ③花港觀魚的“綠”
    (可能學生說的與預設的不一樣,但不管說什么,只要是讀中所悟,都應積極鼓勵。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想象,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感情熏陶。)重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強調語速宜緩,體現一邊讀一邊想象和回味。
    四、品味“綠”,積累運用。
    過渡:作為一名導游,請選一處景點,根據課文的描述,盡情地向游客展示西湖那別有風情的“綠”,夸耀一下西湖的美麗。
    1﹒學生準備解說詞。(可以配動作,加表情)
    2﹒解說時,師生作為游客可提出問題,在互動中進一步感受西湖“綠”的與眾不同,感悟“綠”的美麗。
    五、創(chuàng)造“綠”,升華延伸。
    1﹒想想作者是怎樣抓“綠”的,學習寫法。
    2﹒仔細觀察生活周圍的“綠”,模仿《西湖的綠》寫一篇《××的綠》。
    
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西湖的“綠”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4、感受學校的綠,說一說。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綠”,體會作者怎樣抓住景物特點寫出了自己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西湖的資料,如風光圖片,文字說明。
    1、導入——走近綠
    上課之前老師請大家看一張照片,知道這是哪么?去年冬天,老師有幸去了稱為“人間天堂”的美麗城市---杭州。這是老師在西湖岸邊拍的一張照片,想不想聽聽我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置身西湖,你不由得就融入了一種夢幻的境界。雖然是冬季,但那如鏡的湖面依然薄霧氤氳,綠意盈眼。兩岸更是萬枝婀娜,暗香浮動。站在西子湖畔,一股或濃或淡的詩意便在你周身彌漫開來,即便是再豪放再灑脫的人,此刻也會變得嫵媚多情起來?!?BR>    其實,西湖的美是說不盡道不完的,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為西湖題詩作文,例如蘇東坡的《飲湖上初晴后雨》表現了西湖的嫵媚多姿,歐陽修的《畫船載酒西湖好》突出了西湖光影迷離恍如仙境。而現代女作家宗璞在四次游西湖之后更是留下了獨特的感受,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走近西湖,來領略她動人的風姿。(板書:西湖的“綠”)
    2、初讀——感知綠
    請把書翻到14頁,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音,讀完告訴老師:你知道了什么?
    師:大家很會讀書,一遍就抓住了文章的精髓,那么作者主要描寫了哪幾處綠呢?
    生答師板書(靈隱——蘇堤——花港)
    過渡:正如作者所說,黃龍洞綠得幽,屏風山綠得野,九曲十八澗綠得閑。靈隱、蘇堤、花港的“綠”也各有各的風采,各有各的韻味。請同學們快速瀏覽3--5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語句來表現西湖的綠的?
    3、畫句——體會綠。
    師:不到2000字的文章中,竟用了20多個綠字,而且毫不重復,多么了不起的文字功夫?。∧阆矚g作者哪些描寫?為什么?請同學們再認真讀讀描寫綠的語句,體會一下。
    4、學生根據自已的理解談體會。說的時候可以按這樣的方法:先說出你選的是哪里的綠,再讀讀你喜歡的句子,談談你的感受。如果能抓住句中的描寫綠的重點詞語來感悟那更精彩。(學生的交流可能不是按課文順序,教師要根據學路隨機調控教學策略)
    學情估計及教學策略:
    (1)靈隱
    重點句子
    a.雨中去訪靈隱,一下車,只覺得綠意撲眼而來。
    b.道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著的雨絲兒也都是綠的。(板書,樹木,蒼翠欲滴)
    c.飛來峰上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fā)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fā)藍,淺極了,亮極了。
    d.峰下蜿蜒的小徑,布滿青苔,直綠到了石頭縫里。
    e.亭旁溪水琤瑽,說是溪水,其實表達不出那奔流的氣勢,平穩(wěn)處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飛濺,如飛珠滾玉一般,在這一片綠色的影中顯得分外好看。
    靈隱寺之游,煙雨迷蒙,綠意悠悠,令人心動,令人回味,那么其他景點的綠又有什么特點呢?誰來接著匯報?
    (2)蘇堤
    重點句子
    a.走著走著,忽見路旁的樹十分古怪,一棵棵樹身雖然離得較遠,卻給人一種莽莽蒼蒼的感覺,似乎是從樹梢一直綠到了地下。
    b.走近看時,原來是樹身上布滿了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陰陰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相機板書青苔,讓學生找出一個表現綠的詞語)
    c.有的青苔,形狀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樹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來,布局宛然一幅青綠的山水畫。
    d.這種苔綠,給我的印象是堅忍不拔,不知當初蘇公對它們印象怎樣。
    教師引導學生找到有關語句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想象。
    (3)花港
    重點句子
    a.那是滿池的新荷,圓圓的綠葉,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轉靠在水面,只覺得一種蓬勃的生機,跳躍滿池。(板書荷葉,有學生提供一個表現綠的詞語)
    b.綠色,本來是生命的顏色。
    c.我愛初春的楊柳嫩枝,那樣鮮,那樣亮,柳枝兒一擺,似乎蹬著腳告訴你,春天來了。(引導:作者寫花港的綠,為什么寫楊柳嫩枝呢?------對比,既表現荷葉成熟茁壯的生命力,也進一步表達了作者對綠喜愛的程度)
    d.荷葉則要持重一些,初夏,則更成熟一些,但那透過活潑的綠色表現出來的茁壯的生命力,是一樣的。
    作者寫花港的綠主要抓住什么景物觀察?(板書,荷葉)
    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作者對荷葉的“綠”的感受中,悉心體會在花港觀魚看到的“綠”,綠得那么富有生命力,生機勃勃。表現了西湖之綠的意趣美。
    西湖之綠,深沉逼人;西湖之綠,意趣盎然;西湖之綠,充滿生命的激情!作者為什么僅僅用一個綠字就能把西湖之美體現的淋漓盡致呢?
    (生總結寫法:細心觀察,用心體會)師補充:更重要的,是作者用詞十分準確。我們所見到的每一處綠,都來自于作者精心錘煉的語言??梢哉f,作家用生動的文字為我們展現了一幅西湖山水畫,用墨不多,卻讓我們真切的體會到了西湖那生機盎然的綠。這,就是準確運用語言文字的功夫!
    4、總結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以它的詩情畫意癡迷了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屛覀冊傩蕾p這人間天堂的美麗吧。(播放西湖風景欣賞片)
    拓展閱讀:
    《半篇西湖游記》(近代豐子愷)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近代俞平伯)
    《西湖萍蹤》(現代許敏)
    《西湖夢》(現代余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