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tài)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議論文三要素是論點、論據(jù)、論證。又可分為三部分: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論題是有待于證明的命題。為大家提供《高一議論文范文800字【三篇】》,歡迎閱讀。
【篇一】
孟母三遷終造就了儒學的亞圣——孟子,環(huán)境之故;熱帶魚由魚缸轉(zhuǎn)入池塘變迅速長大,環(huán)境之故;險象環(huán)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狼避險覓食、強勢圖存,亦是環(huán)境之故??梢姯h(huán)境造人才,所言不虛。
惡劣的環(huán)境往往造就英才。平王東遷洛邑,曾做出一個不起眼的封賞之舉,將崤山以西與西戎接壤的大片土地賜予秦伯?;蛟S平王本就不懷好意,八百里秦川均為犬戎掌控,在那個連天子都被犬戎趕得無家可歸的年代,派秦伯去開疆拓土,實在是有點“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的味道。然而秦伯還是去了,幾代人披荊斬棘馬革裹尸,多少次險些被滅,秦國終于站穩(wěn)了腳跟,在那個四戰(zhàn)之地,秦人個個尚武,民風剽悍,甚至有?秦軍虎狼之師?的評價。環(huán)境的磨礪,成就了秦的霸業(yè),終完成了統(tǒng)一大業(yè)。
優(yōu)越的環(huán)境,往往培養(yǎng)庸才。長平之戰(zhàn),老將廉頗在前線一味堅守,把秦軍急得發(fā)瘋,就在這時,趙軍換防了,趙王中了秦人的反間計,把高談闊論出身名門的軍事票友趙括換了上去。趙括熟讀兵書,卻是只不善實戰(zhàn)的紙老虎。數(shù)月后,趙括用行動證明自己是個名副其實的庸才,趙軍四十萬被秦坑殺。優(yōu)越環(huán)境造就出來的庸才,禍國殃民,其害不亦大乎?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隨意抽取了10名學生,并把名單交給了班任,并說,他們是很有潛力的學生。由于班任對這10名學生予以特別照顧和關(guān)懷,不久以后,他們的成績都有提高。班級沒有變,班任也沒有變,那么,隨意抽取的這10名學生為何發(fā)生了良性的轉(zhuǎn)變?
由此可見,環(huán)境優(yōu)劣,其實也未必決定人的命運,真正主宰命運的是人自身的心理環(huán)境。眾所周知,比爾蓋茨是標準*;大批罪犯常出身貧民窟。難道環(huán)境作用甚微?非也。若一人胸懷大志,在通向理想的征途中百折不撓,外部環(huán)境無論優(yōu)劣都能從不同角度推助他;若一人鼠目寸光,貪圖安逸,意志薄弱,環(huán)境再優(yōu)也是徒勞。這,也正是孔子倡導(dǎo)“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而孟子倡導(dǎo)“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原因。
打造強勢的心理環(huán)境,惡劣環(huán)境懂得適應(yīng),優(yōu)越環(huán)境懂得珍惜,人才造就之道也。倘若,我們能借鑒一二,必能有所裨益,塑造自我,拾級而上,走向成才。
【篇二】
造物主對鉛筆說,你辛辛苦苦留下的痕跡可能會被輕易地擦去,這些你要有心里準備。這無非就是告訴我們,人生過程中,你辛辛苦苦的努力或許會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因此,我們能做的便是,堅守好屬于自己的那一片初心。
或許你的努力不會被別人認可,但就因此而不去努力是否會不甘心?自古以來,自己努力的成果得不到認可的有很多人,但他們通過自身不懈的努力,終還是得到了人們的肯定。
作為美國僅次于華盛頓的總統(tǒng)林肯,他的前半生可以說是一直處于被否定的狀態(tài)。但他憑借自身的努力,將這些否定轉(zhuǎn)變?yōu)榍斑M的動力隨著《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發(fā)表,南北戰(zhàn)爭的勝利,他成功了,他得到了別人遲來的肯定。若當初林肯因別人的否定輕而易舉地放棄了,黑人奴隸何時才能得到解放,美國今天的商品經(jīng)濟還能如此蓬勃?
新東方創(chuàng)始人俞敏洪,原先在北大教師的努力得不到別人的認可,于是他端正態(tài)度,憑著自己的努力,摸爬滾打,終于,他成功了,成功地成立了新東方。他的成績得到了別人的認可。若當初俞敏洪因為他人的否定而放棄,我們今天還會認識朝氣蓬勃的新東方?
即便是人人崇拜的明星,他的星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也會遭到他人的否定。
一代喜劇周星馳,從接演的第一部電影開始便不被當時的港媒看好,還發(fā)文直指周星馳不會演戲。然而,他并沒有受到多大的打擊,反而把這些罵聲轉(zhuǎn)化為前進的動力,終用自己的艱辛與努力,換來了一代喜劇的地位。若當初星爺少了那份堅持,少了那份初心,他的無厘頭發(fā)格我們還能看得到?
但丁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我們辛辛苦苦地努力,無非就是想證明給別人看我能行,無非就是想得到別人的認可,即使今天他人不認可我,我堅守初心,依然不懈地努力,正如鉛筆一般,即使寫下的痕跡被擦去,還要堅持寫下去,直到別人的肯定。
【篇三】
吃,是門不簡單的學問。艱澀深奧,錯綜復(fù)雜,要細細分來,充當一門大學課程也不為過。
這吃的第一境界,叫“大嘴吃四方”,天下的東西,能吃的統(tǒng)統(tǒng)都吃,吃遍五湖四海,吃遍山川五岳,讓天下的美好全部在我肚中,全部在我心中。這一境界,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簡單,因為這一境界不僅靠嘴大,更靠心大。因此要達到這一境界,首先要有一顆足夠“大”的心,心懷古今,虛懷若谷,能忍天下不忍之事,能懂天下不懂之惑,這天下便是我心,我心便是天下,達到此等,便可放嘴大吃。
這吃的第二境界,叫“有膽的撐死,沒膽的餓死”。很明確,就是要有膽。見過的沒見過的,聽過的沒聽過的,碰見就吃,遇見就嚼,沒有什么不敢吃的,學學人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那是何等氣概!有很多美味,都隱藏在丑陋的外表下,因為真正的美味不需要華麗的外表來吸引人們的目光,害怕,懦弱只會錯過更多,所以,有機會就敢發(fā)揮自己,讓機遇從嘴邊溜走,那比餓更難受,更無奈。不管烏里吧嘰,不管惡心巴拉,只要能吃,就敢甩嘴大嚼,達到此等,將不會有美味與你錯過,將不會有機遇與你擦肩。
這吃的第三境界,叫“飯后一聲笑”,吃完了飯,不論山珍海味,不論糙米粗糠,放聲一笑,便可精神百倍,吃了虧,笑一笑,受了委屈,再笑一笑;失敗,挫折通通都來了,還要笑一笑,這樣,就沒有什么可以影響你的食欲的,也不會阻礙你為下次的成功做準備了。不過,這笑可不是傻笑,更不能嗷嚎大笑,而是開朗的笑,就像,就像終于還清債務(wù),長舒一口氣,淺淺一笑。笑后要會思考,不要同一個錯,犯了又。若能嘴里含著樹皮草根也會笑,若能丟了工作也會笑,若能面對恐懼、面對失敗也會笑,那么,從此以后,沒有什么可以阻攔你成功的腳步了。
吃的境界,是人生的表現(xiàn),怎么吃,就有怎樣的人生,慢慢提升吃的境界,就是提升思想的境界,人生的境界,靈魂的境界。吃的境界,是一種玄妙的境界,達到那一層,便掌握了命運,便掌握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