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范文:圖形

字號: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給圖形排隊
    活動目標:
    1.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體驗發(fā)現的樂趣。
    2.幼兒通過操作、發(fā)現,能按一種圖形的數量不變,另一種圖形的數量遞增或遞減的規(guī)律進行排序,并能遷移到其它排序活動中。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比較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4.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五道城門,智慧爺爺臉譜一個。
    2.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圖片若干,漿糊、棉簽若干
    3.小組操作材料:圖形卡片、紙盒、彩色雪花片或木珠。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1.放錄音(老爺爺說話:“喂!小朋友,你們好!我是智慧爺爺”)這時,教師提問:“是誰在說話呀?”“噢!原來是智慧爺爺,他有一座非常漂亮的智慧宮,那里有許多的智慧星,你們想得到智慧星,必須闖過幾道難關,每道難關都有不同的題目,但要求是一樣的:請你們接下去做?!?BR>    2.介紹規(guī)則:(一看、二想、三擺、四粘貼)你們看,老師把幾道難關的題目都藏在智慧宮里,我們先找出題目,看看題目上有哪兩種圖形,它們是怎樣排列的,想一想接下去該怎么排。排好后自己檢查,對了,沾上漿糊粘好;不對,再想一想,擺一擺。做完后一起念咒語:“芝麻芝麻開門吧!”門會自動打開,我們就闖關成功。
    二.操作:引導幼兒發(fā)現規(guī)律并按規(guī)律進行排序。
    1.集體闖第一關:師:“第一道難關就在前方,讓我們騎摩托車出發(fā)吧!”教師和幼兒一起做模仿動作,到第一道城門后,教師取出第一道題并讀規(guī)則:“老師做動作,小朋友接下去做?!苯處熥鰟幼?,引導幼兒發(fā)現規(guī)律:拍一下手,跺一下腳;拍二下手,跺二下腳,并按此規(guī)律接下去做。
    2.幼兒自主選擇進入區(qū)域進行闖關活動,教師進入各區(qū)域進行有效指導。
    第二關:引導幼兒發(fā)現并按“一種圖形的數量不變,另一種圖形的數量遞增的規(guī)律”進行排序。
    (1)幼兒找卡片,教師引導幼兒看看題目上有哪些圖形,想想它們是怎樣排列的,接下去又該怎么排。
    例:□△□△△□△△△——————
    (2)幼兒動手排一排,排完后自己檢查。
    (3)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過程,教師問:你們發(fā)現了什么秘密?
    (4)師生一起歸納排列的規(guī)律并讀一讀:一種圖形的數量不變,另一種圖形的數量遞增。
    (5)幼兒按此規(guī)律檢查自己的操作結果是否正確,不正確的進行更正。
    第三關:引導幼兒發(fā)現并按“一種圖形的數量遞減,另一種圖形的數量不變的規(guī)律進行排序”。(方法同上)
    例:□□□□□○□□□□○□□□○________________
    第四關:請小朋友自己給彩色雪花片或木珠排隊,并說出它們的排列規(guī)律。
    第五關:幼兒仔細觀察卡片,說出有多少個什么圖形不見了,然后把它補上去。
    例:(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
    三.活動評價:
    智慧爺爺說小朋友真能干,自己學會了給圖形排隊,還想出了不同的排隊方法?,F在,他要獎勵大家智慧星。(智慧爺爺出來發(fā)智慧星,并與小朋友一起隨音樂做游戲。)
    圖形的二次分類
    教學目標:
    1、學習按圖形的兩種不同特征進行二次分類。
    2、大膽用語言表述出圖形的二個層次的不同特征,培養(yǎng)幼兒的分析、歸納能力和操作興趣。
    3、能按要求操作,形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按圖形的兩種不同特征進行二次分類。
    教學難點:大膽用語言表述出圖形的二個層次的不同特征,培養(yǎng)幼兒的分析、歸納能力和操作興趣。
    教學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人手兩份,磁性板(板上畫好房子、房間)、含兩種特征的圖形、標記。
    教學方法:
    整個活動采用了三種方法:游戲法、語言討論法、嘗試操作法。
    1、游戲法:通過“圖形寶寶分家”的游戲,達到在玩中學的目的。在游戲中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變被動為主動。即使知識上得到了鞏固和深化,又使幼兒的分析、比較、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
    2、語言討論法:在數學教育中,討論是一種常用的方法,但是,討論的時機選在操作的不同時間,就會對幼兒的具體操作及思維活動起不同的作用。引導幼兒先討論用什么方法分類,操作后,再一次請幼兒討論。這樣,通過不斷的交流與討論,加上教師的幫助歸納,使幼兒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二次分類的概念。
    3、嘗試操作法: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強調讓幼兒親手操作材料。在實際的操作中探索和學習,獲得有關數學概念的感性經驗。幼兒只有在“做”的過程中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的過程,才可能對某一數學概念屬性或規(guī)律有所體驗,才可能獲得直接的經驗。在最后的操作活動中,給幼兒投放了充足豐富的操作材料,并通過商量,一個分一個記錄的環(huán)節(jié)進行互助學習,對二次分類再一次進行經驗歸納。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師:今天,“圖形之家”來了一些新朋友,你們看一看,新朋友是誰?
    生:圓形寶寶、三角形寶寶。
    評析:設計了“圖形之家”這個大家庭,讓圖形寶寶們順利的帶上了擬人化的色彩,吸引了幼兒。
    (二)、幼兒操作,復習鞏固一次分類。
    1、請幼兒根據圖形娃娃不同的顏色或者不同的形狀,給圖形娃娃分家。
    師:咦?圓形寶寶、三角形寶寶們它們幾個呆在同一個房間,實在是太擠了,于是發(fā)生了爭吵,想請我們小朋友來幫助它們分分家,好嗎?首先,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他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
    生:形狀不一樣,顏色不一樣。
    師:那么,我們在給圖形寶寶分家的時候,可以按照什么特征來給它們分類呢?
    幼:按形狀分,按顏色分。
    2、幼兒操作,進行一次分類,教師巡回指導。
    師:請你根據你喜歡的方式,來給圖形寶寶分家吧?
    3、講解,演示。
    師:你是按什么特征給圖形寶寶分家的?有沒有誰也是這么分的?在大黑板上演示,并貼上相應的標記。
    師:誰有不一樣的分法呢?上來解釋一下你是按什么特征給圖形寶寶來分家的?為了讓小朋友看的更清楚些,老師把它在另外一個“圖形之家”上也進行演示并貼上相應的標記。
    4、小結:現在,請你看一看,現在每個房間里的圖形寶寶一樣嗎?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評析:此過程是幫助幼兒鞏固圖形的一次分類,教師一邊記錄一邊運用語言跟進,為幼兒下一步的分組活動奠定基礎,讓孩子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來初步感知分類,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積極性很高,都在自己的主動參與中感知了通過圖形的特征來分類。
    (三)、學習二次分類。
    1、找出這些圖形的不同特征。
    師:“剛才,小朋友們都幫圖形寶寶找到房間了,可是,剛剛我還是聽到了爭吵聲,原來,它們還是覺得房間太擠,還想請我們小朋友來給它們分分家,你們愿意嗎?“看看紅房間里的圖形寶寶,它們的顏色都是紅色的,可是,它們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
    幼:形狀不一樣。
    師:那我們可以怎樣來分呢?對,現在我們可以按照他們的另一個特征——形狀再來幫他們分家。
    2、幼回答,師根據幼的回答進行操作演示。
    3、誰來給綠房間里的圖形寶寶來分分家呢?幼上臺操作。
    4、現在,請你給你們操作紙上的圖形寶寶來分分家吧,操作的時候要記住你是按什么特征來進行分類的哦。
    5、幼兒進行第二次分類操作,師巡回指導。
    評析:清楚講述操作要求,讓幼兒在第一次分類的基礎上進行第二次分類,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圖形的二次分類,更好的分組操作。
    6、講解:讓幼兒說說是怎樣為圖形進行分家的。
    (1)師:誰來介紹一下,這一步,你是按照什么特征來給圖形寶寶分家的?分下來之后,你發(fā)現了什么?
    (2)再請另外一種分法的幼兒上來介紹一下。
    (3)觀察,最后的4個小房間里的圖形寶寶有什么特征?(它們一模一樣)
    7、總結:今天,我們給圖形寶寶分了幾次家???(2次)像我們今天這樣,按圖形寶寶兩種不同特征來進行分類的方法,叫做圖形的二次分類。其實,我們剛剛做的操作紙中間那一部分是我們的過度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把紙折一下,把中間的房間藏起來,就出現了這個圖(師邊說邊演示),這就是把我們圖形寶寶按照它們的兩種不同特征直接分到那4個小房間里時的樣子。
    (四)、幼兒再次操作,鞏固二次分類的方法。
    (1)師:現在,還有許多圖形寶寶想請我們小朋友來給它們分家呢,你們愿意嗎?分之前一定要仔細觀察這些圖形有什么特征,他們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大小怎樣的,再進行分類哦。
    (2)幼兒再次操作,直接給圖形寶寶二次分類。
    (3)介紹,你是按圖形寶寶的哪兩種特征來進行分類的?
    評析:加入新的圖形的特征,讓幼兒直接進行圖形的二次分類,引導幼兒借助了標記,仔細看清圖形的特征,成人看似簡單的操作,對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五)、活動結束。
    師:“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幫這么多圖形寶寶分了家,現在它們都舒適地住在自己的房間再也不爭吵了。它們很感謝我們,想請我們去圖形王國做客,你們愿意嗎?那我們出發(fā)吧!
    (六)、活動延伸:給更多的圖形寶寶進行二次分類。
    有趣的對稱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圖形的對稱性。
    2.理解對稱的含義,能正確的判斷圖形是否對稱。
    3.體驗對折的樂趣。
    4.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對稱的大樹、對稱的房子1張、對稱的三角圖片1張、不對稱的房子、不對稱的三角形、不對稱的茶壺各一張;找對稱的操作紙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在一個王國里住著一位美麗的公主,有一天王國里來了一位可惡的巫婆,她把公主關了起來,并設下五道難關,人們都想就出公主,可都沒能闖關這些關卡,小朋友們你們愿意闖過難關嗎?
    二、引入對稱的概念
    師:“小朋友們在闖關之前,老師這有一些有關這個王國的秘密,讓老師幫助一下你們吧”。(讓幼兒觀察對稱圖形,并探索發(fā)現其中相同的地方,對對稱圖形有一些了解)
    三、闖關游戲加深對對稱的了解
    1.第一道關卡,開鎖,找對稱的圖形
    2.第二道關卡,看蝴蝶,找對稱的圖形
    3.第三道關卡,看臉譜,找對稱的圖形
    4.第四道關卡,歸類,找出哪些是對稱圖形,哪些不是對稱圖形
    5.第五道關卡,讓幼兒畫出對稱的方格圖形
    四、聯系實際
    讓幼發(fā)現生活中,教師中的對稱圖形,并分享分享一下自己對對稱圖形的理解。
    五、動手操作
    為每個幼兒準備一張擁有一半圖形的操作卡(圖形各不相同),使幼兒在一堆圖片中找出圖形、顏色都相對應的對稱圖案貼在操作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