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寶典《左傳》:宣公八年

字號:


    《左傳》經(jīng)學地位的形成,有力地推動了其書的流傳,愈益張揚,擴大了它在史學、文學等各方面的積極影響,同時,也為《左》學的發(fā)展添加了一些復雜化、神秘化的內(nèi)容,值得辨析。下面是分享的國學寶典《左傳》:宣公八年。歡迎閱讀參考!
    《宣公八年》
    【原文】
    【經(jīng)】八年春,公至自會。夏六月,公子遂如齊,至黃乃復。辛巳,有事于大廟,仲遂卒于垂。壬午,猶繹。萬入,去籥。戊子,夫人贏氏薨。晉師、白狄伐秦。楚人滅舒蓼。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敬贏。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城平陽。楚師伐陳。
    【傳】八年春,白狄及晉平。夏,會晉伐秦。晉人獲秦諜,殺諸絳市,六日而蘇。
    有事于大廟,襄仲卒而繹,非禮也。
    楚為眾舒叛,故伐舒蓼,滅之。楚子疆之,及滑汭。盟吳、越而還。
    晉胥克有蠱疾,郤缺為政。秋,廢胥克。使趙朔佐下軍。
    冬,葬敬贏。旱,無麻,始用葛茀。雨,不克葬,禮也。禮,卜葬,先遠日,辟不懷也。
    城平陽,書,時也。
    陳及晉平。楚師伐陳,取成而還。
    【譯文】
    八年春季,白狄和晉國講和。夏季,會合晉國進攻秦國。晉國人抓住秦國的一個間諜,把他殺死在絳城的街市上,過了六天又復活了。
    在太廟舉行祭祀,襄仲死后接連兩天舉行祭祀,這是不合于禮的。
    楚國因為舒姓諸侯背叛,所以進攻舒、蓼,滅亡了舒、蓼兩國。楚莊王給它們劃定疆界,到達滑水的轉(zhuǎn)折處,同時和吳國、越國結(jié)盟而回去。
    晉國胥克得了食物中毒的病,郤缺主持國政。秋季,廢了胥克,任命趙朔做下軍的副帥。
    冬季,安葬敬嬴。由于旱災,沒有麻,開始用葛做牽引棺材的繩子。由于下雨,不能如期下葬,這是符合禮的。按禮的一般的規(guī)定,占卜安葬的日期,先占卜較遠的日期,以避免別人認為對死者不加懷念。
    魯國在平陽筑城,《春秋》記載這件事,是因為合于時令。
    陳國和晉國講和。楚國的軍隊進攻陳國,講和以后回國。
    擴展閱讀:
    左傳文學成就
    《左傳》的文學價值比較容易受到忽略。其實,從我國古代文學的演變過程來看,《左傳》在這一領(lǐng)域同樣有其獨特而重要的歷史地位。概略而言,主要表現(xiàn)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左傳》顯示了由單純記史向注重剪裁史料、精于謀篇、善于敷演故事的重要跨越,空前而觸目地增加了敘事的形象性、生動性(尤其一些戰(zhàn)爭的敘寫最有特色),從而體現(xiàn)早期史書中文學成分的顯著積累。在先秦文學,《左傳》出現(xiàn),預示著散文的發(fā)展已經(jīng)面臨更加廣闊的天地。
    二、《左傳》在鋪敘事件過程中,第一次展現(xiàn)了一批有著各自經(jīng)歷和不同性格的歷史人物,雖非完全著意而為,卻也時有渲染、夸飾之筆,客觀上積累了形象塑造的寶貴經(jīng)驗,為此后傳記文學、歷史小說涌現(xiàn)提供了難得的啟示、重要的借鑒。
    三、《左傳》語言簡潔而準確,生動而富于表現(xiàn)力,注意細致描摹,長于運用比喻,達到了很高成就,常被后代視為某種規(guī)范;其特具的文學色彩與文學價值,也是此前記事文字中所罕見的。
    四、從總體看,《左傳》思想深邃、文風樸厚,敘事、狀物精彩而富于多樣性,留下了許多久經(jīng)傳誦的佳作,其中不少業(yè)已成為后世人們稱文的典范。清初吳楚材、吳調(diào)侯編選歷代堪稱“觀止”的優(yōu)秀古文,所收《左傳》各篇(節(jié))竟達三十三則之多,可見一斑。此外,《左傳》豐富的內(nèi)容,多姿多彩的歷史故事,還作為一部分重要的創(chuàng)作素材為后代的小說、戲曲所利用和發(fā)揮,這在我國古代文學發(fā)展也是并不多見的。
    應該強調(diào)的是,由于自兩漢以迄明、清,《左傳》先被視為“解經(jīng)”之作,其后更升格于重要經(jīng)書的行列,它在我國文化的地位一度被推崇到至高的地步。唐初孔穎達奉詔撰“五經(jīng)正義”,于“三傳”中特重左氏一家,《左傳》更獲得與《易》、《書》、《詩》等主要經(jīng)學元典幾相比并的突出地位。
    隋唐以后,科舉考試以《左傳》為重要科目之一,進一步促成了其書流傳的普泛性。兩千年來,有關(guān)《左傳》的注疏、考訂和論評,可謂代不乏見、數(shù)量繁多,清初彝尊《經(jīng)義考》,收錄此前各類《左》學著作九十四種;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上海圖書編纂《中國叢書綜錄》,收歷代《左傳》注、疏、論的各種書目達兩百一十余種之多。
    《左傳》經(jīng)學地位的形成,有力地推動了其書的流傳,愈益張揚,擴大了它在史學、文學等各方面的積極影響,同時,也為《左》學的發(fā)展添加了一些復雜化、神秘化的內(nèi)容,值得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