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濫竽充數(shù)》有感300字三篇

字號:

讀書不但可以滋潤讀者的心靈,充實讀者的精神世界,還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讀者面對生活的狀態(tài),多讀一些好的書籍吧,它會讓你受益終身。相信不久的以后你也會愛上讀書!以下“讀《濫竽充數(shù)》有感300字三篇”由整理發(fā)布,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訊息請關注!
    【第1篇】
    《濫竽充數(shù)》這個成語故事講的是戰(zhàn)國時,齊宣王喜歡聽許多人一起吹竽,有個從來都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也混了進來,卻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齊宣王的兒子也喜歡聽吹竽,不過,他是讓每個人單獨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故事中的南郭先生不學無術,在齊宣王的樂隊中裝著會吹竽的樣子,騙取俸祿,可到了齊宣王的兒子那兒,終還是露出了馬腳,逃之夭夭了。像這樣騙人的手段只能騙人一時,后吃虧的還是自己。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兄弟倆個賣酒,他們的酒不醇香可口,而且價格十分便宜,算得上是價廉物美,所以生意十分紅火。一天,哥哥出遠門了,弟弟一個人看店,他想:“我們的生意這么好,如果再降低成本,那么不就多賺錢了!”于是,他就把酒里摻了點水。哥哥回來發(fā)現(xiàn)了這個現(xiàn)象就責備弟弟,讓他改正,可弟弟還是我行我素。后來,來買酒的人越來越少,后沒人來了,弟弟這才悔恨地流淚說:“我明白了……”
    是啊,騙人獲利只是暫時的,后吃虧的還是自己??!南郭先生混在齊宣王的樂隊里不光騙了人,還浪費了許多時光,要是南郭先生認真學得吹竽的本領,在齊宣王的樂隊里他會越吹越好,后來也不用逃走,還可以繼續(xù)拿他的俸祿。真希望南郭先生能改過自新啊!我們學習不也是這樣嗎?不要弄虛作假,自欺欺人,只有踏踏實實地學,才能真正地汲取知識。
    【第2篇】
    在假期里,我讀了一個故事,叫《濫竽充數(shù)》,我很喜歡這個小故事。
    《濫竽充數(shù)》講得是戰(zhàn)國時期,齊國國王齊宣王很喜歡聽吹竽,又好講排場,常常組織起二三百人的吹芋樂隊,讓他們一起吹給他聽。有個南郭先生,本不會吹竽,但也乘機混在里面吹,而且誰也不知道他根本不會吹竽,南郭先生就這樣混日子,后來,齊宣王死了,齊泯王接替了王位,他也非常喜歡聽吹竽,但他不喜歡大家一起吹,而是喜歡吹竽的人一個一個單獨吹給他聽。南郭先生一看,傻眼了,讓他單獨吹,必然會露出馬腳,怎么辦呢?南郭先生想來想去,想不到什么良方妙策,只得趁人不注意,消消溜出了城。
    這篇故事告訴我們:學習任何知識或技能,都容不得絲毫馬虎和虛偽。只有腳踏實地,刻苦攻讀的人,才能夠學到真正的本領。
    【第3篇】
    近日讀了《濫竽充數(shù)》這個成語故事,讓我頗有感想,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講的是古時候,齊國的齊宣王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于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賺錢的好機會來了,就不假思索地跑到齊宣王那里去,吹噓自己的吹竽本領,齊宣王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編入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根本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還真瞧不出什么破綻來。于是南郭先生就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yōu)厚的待遇,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心里得意極了。
    但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他喜歡聽獨奏。于是齊湣王發(fā)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準備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接到命令后都積極練習,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shù)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南郭先生是個不學無術靠蒙騙混飯吃的小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沒有真才實學的經不起實踐的檢驗的。如果他真的會吹竽,不就能舒舒服服地在宮里享受一切了嗎?可是他沒有去學,而是耍起了聰明,到后,他只能驚慌失措地逃跑了。
    看到這個故事后,我就想起我同學往日的相同行為。記得不久前,老師就嚴厲地要求我們對課本重點要求內容會讀、會背、會默,這樣考試時才不會亂了陣腳。可是某同學并不在意這件事,只是覺得很煩很累,老師也不會一個個抽查,只是課前要求大家一起背書,于是某同學課前背的時候也是搖頭晃腦,嘴巴一張一合卻沒有發(fā)出聲音來。因此,到考試時,他一看頓時傻了眼,原來大部份都是老師要求我們掌握的內容,分數(shù)出來后他毫無疑問是名落孫山。
    讀了這篇成語故事,我知道了做人不能隨隨便便不學無術,要想成功就要有真才實學,不虛假也不自欺欺人,只有真金才不怕火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