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江城子》詞中抒發(fā)了作者對密州的一片深情。詞中景與情、虛與實交替著筆。上下片都是先寫實景,再抒情,后寫虛擬之景。下面是分享的蘇軾古詩詞《江城子·前瞻馬耳九仙山》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江城子·前瞻馬耳九仙山》
宋代:蘇軾
前瞻馬耳九仙山。碧連天。晚云間。城上高臺,真?zhèn)€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嬋娟。
小溪鷗鷺靜聯(lián)拳。去翩翩。點輕煙。人事凄涼,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處,垂柳下,矮槐前。
【譯文】
極目遠眺,馬耳山跟九仙山巍峨雄壯、連綿起伏。腳下河流碧波蕩漾仿佛與長天連成一線,高山聳立直入云間。站在長城高臺眺望,頓覺心曠神怡,猶已超然物外。大雨忽至又很快停歇,清風(fēng)拂來,不多時已是明月高照。
小溪中的鷗鷺安靜的聚在一起。離去時身姿翩翩,仿似升起的縷縷輕煙。仕途多坎坷磨難,回首往事仿佛已隔千年。再難忘記這讓人流連忘返的山水美景,楊柳依依,槐樹蔥郁,讓人生憐。
【賞析】
這首《江城子》詞中抒發(fā)了作者對密州的一片深情。詞中景與情、虛與實交替著筆。上下片都是先寫實景,再抒情,后寫虛擬之景。
上片開頭“前瞻”三句是實有之景;中間“城上”二句是由景所生之情,亦起點題作用;最后“莫使”三句是虛擬之景,借寫超然臺晝夜美景和登臨之際的超然之感,以表達對密州的留戀之情。
下片為詞作主體。換頭“小溪”三句同樣是實有之景,惟鷗鷺翩然而去又暗喻自己之離去;末尾“莫忘”三句同樣是虛擬之景,惟虛擬之景中添入囑托之語,希望故友不忘舊人;中間“人事”二句則是作者感慨的直接表白。寓居密州的時光,以至于既往半生的時光,盡于此二句中囊括之,盡于吟誦此二句時浮現(xiàn)之。同時又自然寓有今日登臺,追憶往昔,今日亦將轉(zhuǎn)瞬成為往昔之意,所謂“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豈不痛哉!”(王羲之《蘭亭集序》)
清黃子云《野鴻詩的》說:“詩不外乎情事景物,情事景物要不離乎真實無偽。一日有一日之情,有一日之景,作詩者若能隨境興懷,因題著句,則固景無不真,情無不誠矣?!薄熬盁o不真,情無不誠”八字,似為此詞而發(fā)。
擴展閱讀:蘇軾佛寺趣事
在黃州時蘇軾常與金山寺主持佛印禪師來往,一日,蘇軾做一首詩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fēng)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呈給佛印。禪師即批“放*”二字,囑書童攜回。東坡見后大怒,立即過江責(zé)問禪師,禪師大笑:“學(xué)士,學(xué)士,您不是‘八風(fēng)吹不動’了嗎,怎又一‘*’就打過了江?”“八風(fēng)吹不動”可見于《佛地經(jīng)論》卷五,詩僧寒山詩歌亦有此句,八風(fēng)是佛教用語,指八種境界的風(fēng):稱、譏、毀、譽、利、衰、苦、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