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國風·鄭風·將仲子》原文譯文賞析

字號:


    《詩經(jīng)》的語言不僅具有音樂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下面是分享的詩經(jīng)《國風·鄭風·將仲子》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國風·鄭風·將仲子》
    先秦:佚名
    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墻,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譯文】
    仲子哥啊你聽我說,別翻越我家門戶,別折了我種的杞樹。哪是舍不得杞樹啊,我是害怕我的父母。仲子哥實在讓我牽掛,但父母的話也讓我害怕。
    仲子哥啊你聽我講,別翻越我家圍墻,別折了我種的綠桑。哪是舍不得桑樹啊,我是害怕我的兄長。仲子哥實在讓我牽掛,但兄長的話也讓我害怕。
    仲子哥啊你聽我言,別越過我家菜園,別折了我種的青檀。哪是舍不得檀樹啊,我是害怕鄰人毀讒。仲子哥實在讓我牽掛,但鄰人毀讒也讓我害怕。
    【賞析】
    《鄭風·將仲子》所表現(xiàn)的,便正是一位青年女子在春秋時期社會輿論壓迫下的畏懼、矛盾心理。首章開口即是突兀而發(fā)的呼告之語:“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這呼告初聽令人摸不著頭腦,細細品味又不免莞爾而笑:詩行中分明透露著,有一對青年男女正要私下相會。熱戀中的男子(仲子)大約有點情急,競提出了要*過園前來相會的方案。這可把女子嚇壞了,須知“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是要遭父母、國人輕賤和斥罵的;她想:“倘若心上人也如此魯莽,可教我把臉兒往哪里擱?”于是便有了開章那三句的突發(fā)呼告。這呼告是溫婉的,一個“將”(愿)字,正傳達著女子心間的幾多情意;但它又是堅決的,那兩個“無”(不要)字,簡直沒有商量的余地。如果讀者讀得再深入些,當還能想見女主人公此刻因惶急而變得蒼白的面容,還有“仲子”那因被拒絕而失望的神情。
    這失望也為女主人公感覺到了,詩中由此跳出了一節(jié)絕妙的內(nèi)心表白:“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鼻耙痪浞磫枂柕悯柢E,正顯出了女主人公的細心處,她唯恐“無折我樹杞”的求告,會被心上人誤會,故又趕緊聲明:“豈敢愛之?畏我父母?!薄也皇橇呦ц綐?,我只是怕我父母知道;因此雖然愛著你,卻不能讓你*折杞前來,我實在是迫不得已啊。這番對心上人作解釋的自白,一個“畏”字,吐露著她對父母的斥責,竟是如何的膽戰(zhàn)心驚。這樣一來,仲子卻也不是完全絕望?!爸倏蓱岩病比浔砻?,可憐的女主人公在擔心之余,畢竟又給了心上人以溫言軟語的安慰:“我實在是天天想著你呀,只是父母的斥罵,也實在讓我害怕呀……”話語絮絮、口角傳情,似乎是安慰,又似乎是求助,活脫脫畫出了熱戀中少女那既癡情、又擔憂的情態(tài)。
    第二、三兩章初看只是對首章的重復,其實卻是情意抒寫上的層層遞進。從女主人公呼告的“無逾我里”,到“無逾我墻”、“無逾我園”,可推測她那熱戀中的“仲子”,已怎樣不顧一切地*逾園、越來越近。但男子可以魯莽行動,女子卻受不了為人輕賤的閑話。所以女主人公的畏懼也隨之擴展,由“畏我父母”至于“畏我諸兄”,最后“畏”到左鄰右舍的“人之多言”。讓人覺得那似乎是一張無形的大網(wǎng),從家庭一直布向社會,誰也無法掙得脫它。這就是不準青年男女戀愛、私會的禮法之網(wǎng),它經(jīng)了“父母”、“諸兄”和“人之多言”的重重圍裹,已變得多么森嚴和可怕。由此品味女主人公的呼告之語,也難怪一次比一次顯得急切和焦灼了——她實在孤立無助,難于面對這眾口囂囂的輿論壓力。
    字面上只見女主人公的告求和疑懼,詩行中卻歷歷可見“仲子”的神情音容:那試圖逾墻來會的魯莽,那被勸止引發(fā)的不快,以及唯恐驚動父母、兄弟、鄰居的猶豫,連同女主人公既愛又怕的情態(tài),俱可于詩中得之。中國古代詩論,特別推重詩的“情中景”“景中情”,《將仲子》所創(chuàng)造的,正是這種情中見景的高妙詩境。
    擴展閱讀:詩經(jīng)語言風格
    《詩經(jīng)》的語言不僅具有音樂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詩經(jīng)》時代,漢語已有豐富的詞匯和修辭手段,為詩人創(chuàng)作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对娊?jīng)》中數(shù)量豐富的名詞,顯示出詩人對客觀事物有充分的認識?!对娊?jīng)》對動作描繪的具體準確,表明詩人具體細致的觀察力和駕馭語言的能力。如《芣莒》,將采芣莒的動作分解開來,以六個動詞分別加以表示:“采,始求之也;有,既得之也?!薄岸?,拾也;捋,取其子也。”“袺,以衣貯之而執(zhí)其衽也。襭,以衣貯之而扱其衽于帶間也?!保ㄖ祆洹对娂瘋鳌肪硪唬┝鶄€動詞,鮮明生動地描繪出采芣莒的圖景。后世常用的修辭手段,在《詩經(jīng)》中幾乎都能找:夸張如“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衛(wèi)風·河廣》),對比如“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衛(wèi)風·氓》),對偶如“縠則異室,死則同穴”(《王風·大車》)等等。
    《詩經(jīng)》的語言形式形象生動,豐富多彩,往往能“以少總多”、“情貌無遺”。但雅、頌與國風在語言風格上有所不同,雅、頌多數(shù)篇章運用嚴整的四言句,極少雜言,國風中雜言比較多。小雅和國風中,重章疊句運用得比較多,在大雅和頌中則比較少見。國風中用了很多語氣詞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這些語氣詞在雅、頌中也出現(xiàn)過,但不如國風中數(shù)量眾多,富于變化。國風中對語氣詞的驅(qū)遣妙用,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生動性,達到了傳神的境地。雅、頌與國風在語言上這種不同的特點,反映了時代社會的變化,也反映出創(chuàng)作主體身份的差異。雅、頌多為西周時期的作品,出自貴族之手,體現(xiàn)了“雅樂”的威儀典重,國風多為春秋時期的作品,有許多采自民間,更多地體現(xiàn)了新聲的自由奔放,比較接近當時的口語。
    擴展閱讀:詩經(jīng)名句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遠,曷云能來?
    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
    習谷風,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云誰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思須與漕,我心悠悠。駕言出游,以寫我憂。
    出自北門,憂心殷殷。終窶且貧,莫知我艱。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魚網(wǎng)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養(yǎng)養(yǎng)!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