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古代成語故事三篇

字號:


    寧愿做高貴的玉被砸碎,也不愿做低賤的瓦得保全。比喻寧愿為正義事業(yè)而死,決不茍且偷生。下面是分享的經(jīng)典古代成語故事三篇。歡迎閱讀參考!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出處】:唐•李百藥《北齊書•元景安傳》
    【注釋】:寧愿做高貴的玉被砸碎,也不愿做低賤的瓦得保全。比喻寧愿為正義事業(yè)而死,決不茍且偷生。
    南北朝時,高洋廢掉了魏孝靜帝元善見,建立了北齊朝廷,當(dāng)上了文宣帝。高洋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肆意殺戮元帝的近親,這使得大臣元景安感到十分惶恐。為了保全性命,他串聯(lián)了幾個人向高洋請求將自己的姓氏改成高,以討他的喜歡。元景安有位堂弟,名叫元景皓,他聽說了這件事非常氣憤,說道:“怎么能拋棄本姓,隨人家的姓呢?大丈夫?qū)帪橛袼?,不為瓦全呀!?BR>    第二天,元景安把堂弟的這番話告訴了高洋,高洋立即將元景皓斬首,并且把他的家屬遣送到彭城。元景安因此受到高洋的賞識,官越做越大,一直做到領(lǐng)軍大將軍。
      【犬牙交錯】
    漢高祖劉邦開國之后,分別封功臣到各地為王。但是因為這些王候在地方上擁有強權(quán),甚至有謀反叛變的意思,于是漢高祖就一一把他們消滅了。
    為了鞏固漢室,漢高祖又大力賜封同族的人。因為同姓諸侯國數(shù)量增加,在漢景帝時,爆發(fā)了以吳王為首的七國之亂。漢景帝派太尉周亞夫征討,平定了叛亂,但同姓諸侯的存在依舊威脅著漢朝的江山。
    到了漢武帝時,為了鞏固中央集權(quán),施行了“領(lǐng)地削減”的政策,也就是消弱王侯們的勢力,并且想進(jìn)一步采取行動。這個舉動引起諸侯們的恐慌,便對漢武帝說:“我們與王室血脈相連,先帝將封地如犬牙般的交錯安排,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共同保護漢室希望漢武帝能手下留情。”
    于是,漢武帝后來頒布推恩令,將諸侯的領(lǐng)地分封給他們的子弟,無形中削弱了各諸侯國的勢力,也鞏固了中央集權(quán)。
      【瓜田李下】
    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quán)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是工部侍郎。當(dāng)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jìn)宮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xiàn)在的陜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
    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quán):“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dāng)官以來沒有什么過失,現(xiàn)在只讓他當(dāng)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柳公權(quán)說:“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是因為進(jìn)獻(xiàn)兩個女兒入宮,才得到這個官職的?!碧莆淖谡f:“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jìn)宮陪太后的,并不是獻(xiàn)給朕的。”柳公權(quán)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里柳公權(quán)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懷疑。
    出處:《北史·袁翻傳》:“瓜田李下,古人所慎?!钡涔剩罕扔魅菀滓鹣右傻膱龊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