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級語文知識點整理

字號:

高三學生很快就會面臨繼續(xù)學業(yè)或事業(yè)的選擇。面對重要的人生選擇,是否考慮清楚了?這對于沒有社會經(jīng)驗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困難的想選擇。如何度過這重要又緊張的一年,我們可以從提高學習效率來著手!高三頻道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三年級語文知識點整理》,希望你努力學習,圓金色六月夢!
    
【篇一】

    一、成分殘缺
    成分殘缺主要有下列類型:缺少主語、缺少謂語、缺少賓語、缺少修飾成分。
    (1)缺少主語
    ①由于她這樣好的成績,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贊揚。
    (“得到”的主語是什么?改為“由于這樣好的成績,她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著向航空系學習的想法,我們的黑板報也創(chuàng)刊了。
    (“抱著”的主語顯然是蒙后的“我們”,但后句的主語是“黑板報”,不是“我們”,應把后句改為“我們也辦起了黑板報”。)
    ③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使”的主語應是“學習”,由于有“通過”這個介詞,使主語喪失了。)
    (2)缺少謂語
    ①可見對工人階級的關心負責的態(tài)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到”在這里不能做謂語的主要成分,只能將“薄弱”提上來,可“態(tài)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應改為“……的關心和負責薄弱到何種程度”。)
    ②最近又發(fā)動了全面的質量大檢查運動,要在這個運動中建立與加強技術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在“建立”前少了個謂語“完成”。)
    (3)缺少賓語
    ①雖然每天工作很忙,但還是抓緊和同學研究或自己看書。
    (“抓緊”什么?“時間”一詞不能省。)
    ②我們要盡一切力量使我國農業(yè)走上機械化、集體化。
    (“走上”要求有一個名詞做它的賓語,“機械化”、“集體化”都是動詞,句子應是“走上……的道路”。)
    (4)缺少修飾成分
    ①要想作出杰出的成就,就必須付出勞動。
    (“勞動”前應加“艱苦”“辛勤”之類的修飾語,同時,前一分句又是“動賓不當”。)
    二、結構混亂
    結構混亂,又叫句式雜糅,主要有以下類型:舉棋不定、藕斷絲連、中途易轍、反客為主、結構含混。
    (1)舉棋不定
    作者時而用這種結構,時而用那種結構,結果兩種結構都用了。
    ①多年來曾被計劃經(jīng)濟思想束縛下的人們也覺悟起來。
    (應該在“曾被……束縛……”和“在……束縛下的…………”兩種格式中選用一個。)
    ②這種慷慨悲歌的壯舉的背后,還是自信心不夠的表現(xiàn)。
    (應該在“……的背后還是自信心不夠”和“……壯舉還是自信心不夠的表現(xiàn)”里選用一個。)
    (2)藕斷絲連結構完整的一句話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開頭硬湊起來。
    ①我們向政府提意見是人民的責任。
    (把“我們向政府提意見”和“向政府提意見是人民的責任”湊在一塊兒,應該刪去“我們”。)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譯作是要經(jīng)過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與讀者見面的。
    (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譯作……見面的”湊在一塊兒,用哪一句都可以。)
    (3)中途易轍
    一句話說了一半,忽然另起爐灶,重來一句。
    ①例如杜重遠以《閑話天皇》這篇文章,認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獄,就是例子。
    (應該改作“因為杜重遠寫了……文章,就認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這件事始末的人誤認為杜重遠把別人送進監(jiān)牢,非常不妥。)
    ②中國人民自從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之后,中國的革命就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大大改了樣子。
    (“中國人民……馬列主義思想之后”就怎么樣?作者不接下去說,卻用“中國革命”另起一句。應該改為“自從中國人民……之后”。)
    (4)反客為主
    把上半句主語以外的成分用來做下半句的主語,因此而糾纏。
    ①因此,當匪徒們偷襲游擊隊的時候,被游擊隊反包圍了,殲滅了無數(shù)匪軍。
    (“被游擊隊反包圍”的主語是“匪軍”,但“殲滅了無數(shù)匪軍”的主語只能是游擊隊,作者卻把它一氣呵成,不加閃待。應該把末一分句改作“殲滅了一大部分”或“不計其數(shù)”;這樣“殲滅”是接著“被游擊隊”下來的,就連貫了。)
    ②恐怖分子的陰謀活動是應當加以揭露,而且能夠把它揭露的。
    (就上半句說,誰“加以揭露”,當然是“我們”,但這個詞隱而未現(xiàn),正式主語應當是受揭露的“恐怖分子的陰謀活動”??墒窍掳刖涞摹澳軌虬阉衣兜摹敝髡Z就不可能還是“恐怖分子的陰謀活動”,而只能是“我們”。這一句應該在“是應當”前加“我們”。)
    (5)結構含混
    這樣的句子可以有兩種意思。
    ①真人真事的創(chuàng)作方法,近幾年來曾提倡過,而且產(chǎn)生了許多寫真人真事的作品。
    (句中的“產(chǎn)生”可以算無主句,也要以拿“創(chuàng)作方法”做主語,作者的意思也許是
    第一種,那么上半句應該改做“近幾年來曾倡導過真人真事的創(chuàng)作方法”。)
    ②在舊社會,他利用開當鋪進行殘酷的高利貸剝削人民。
    (這句的錯誤是把“利用開當鋪進行殘酷的高利貸剝削”和“利用開當鋪殘酷地剝削
    人民”兩種說法糅在一起,修改只留一種說法。)
    三、語序不當。
    語序不當主要有下列類型:
    1、名詞附加語的多項定語次序不當;
    2、動詞的附加語的多項狀語次序不當;
    3、虛詞的位置安排得不恰當;特別是“把”字短語位置不當。
    1)名詞附加語:多項定語次序不當。多項定語的正確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領屬性的或時間、處所的;
    b.指稱或數(shù)量的短語;
    c.動詞或動詞短語;
    d.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
    e.名詞或名詞短語。另外,帶“的”的定語放在不帶“的”的定語之前。
    例:一位優(yōu)秀的有20多年教學經(jīng)驗的國家隊的籃球女教練。
    正確次序:國家隊的(領屬性的)一位(數(shù)量)有20多年教學經(jīng)驗的(動詞短語)優(yōu)秀的(形容)籃球(名詞)教練。
    下面的句子里的附加語的次序是不符合一般習慣的。
    ①許多附近的婦女、老人和孩子都跑來看他們。
     (“附近的”移到“許多”前面。)
    ②在新中國的建設事業(yè)上,發(fā)揮著他們無窮的蘊藏著的力量。
    (“蘊藏著的”移到“無窮的”前面。)
    ③里面陳列著各式各樣列寧過去所使用的東西。
    (“列寧過去所使用的”移到“各式各樣”前。)
    ④夜深人靜,想起今天一連串發(fā)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著。
    (把“一連串”移到“事情”前)
    ⑤這種管子要不要換,在領導和群眾中廣泛地引起了討論。
    (“廣泛”應移到“討論”前,“地”改為“的”)
    ⑥他把我們幾個團的負責干部叫到一起。(“幾個”應放在“負責干部”前)
    下面句子里數(shù)量的表示法不妥。
    ⑦工作者的多數(shù)是農村來打工的。
    (“多數(shù)”移到“工作者”之前,去掉“的”)
    ⑧解放前,約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國農業(yè)人口是貧雇農。
    (“中國農業(yè)人口”移到“約有”之前,去掉“的”。)
    2)動詞的附加語。多項狀語次序不當。復雜狀語排列大致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賓短語;
    b.表時間或處所的;
    c.表語氣(副詞)或對象的(介賓短語);
    d.表情態(tài)或程序的。另外,表示對象的介賓短語一般緊挨在中心語前。
    例如:在休息室里許多老師昨天都同他熱情的交談。
    正確次序:許多老師昨天(時間)在休息室里(處所)都(范圍)熱情的(情態(tài))同他(對象)交談。
    ①迎面吹來的寒風不禁使我打了個寒戰(zhàn)。(“不禁”應移到“打”的前面。)
    ②美國有十五個州禁止黑人在娛樂場所與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與白人”移到“平等”的前面)。
    ③這期研究班是全國職工教育管理委員會和國家經(jīng)委聯(lián)合于今年5月底舉辦。(表示時間的介詞結構“于今年5月底”應提到表示情態(tài)的狀語“聯(lián)合”前邊。)
    3)虛詞的位置。副詞和連詞位置不恰當:
    ①留在幼兒園的孩子們,都一個一個甜蜜地睡在新釘起來的木版床上。
    (表范圍的副詞“都”應放到表數(shù)量的“一個一個”后。)
    ②如果趁現(xiàn)在不趕快檢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鋤不好。
    (“不”應移到“趁現(xiàn)在”前。)
    ③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問題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錯,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應移到“文字”前。照原句斷章取義,就變成只是文字要不得了)
    ④他如果不能實事求是,事業(yè)就會受到損失。
    (“他”應移到“如果”的后面。兩個分句同一主語時,關聯(lián)詞語在主語后邊;不同主語時,關聯(lián)詞語在主語前邊。)
    介詞短語的位置不當:
    ⑤蘇聯(lián)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動物的條件反射試驗,把動物用繩子縛在試驗的架子上。(“把”字短語應緊挨動詞中心語“縛”。)
    四、搭配不當
    搭配不當主要有下列類型:主謂搭配不當、動賓搭配不當、飾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一面與兩面搭配不當、否定與肯定搭配不當。
    (1)主謂搭配不當
    ①本世紀初,是我國實現(xiàn)進入WTO的目標。
    (“本世紀初是目標”是主謂搭配不當。應改為“進入WTO是我國本世紀初要實現(xiàn)的目標”。)
    ②中國人民的解放在民族關系起了基本的變化。
    (“中國人民的解放”沒有“起變化”?!捌鹱兓钡氖恰懊褡尻P系”。正確的表達應是個兼語句要改“在”為“使”)
    ③我覺得這個答復,和對這些問題的調查處理,都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
    (應該把“是”改做“表現(xiàn)出”。)
    ④我國棉花的生產(chǎn),過去不能自給。
    (不能自給的是“棉花”,不是“生產(chǎn)”。)
    (2)動詞和賓語搭配不當
    ①他多么渴望一個學習機會呀!
    (“渴望”后缺少動詞“有”。)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兩人掙來的錢還不夠養(yǎng)活一家人的生活。
    (“養(yǎng)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③但也存在著幾個缺點需要我們努力。
    (我們所能“努力”的不是“缺點”,是“改正”。)
    (3)狀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
    ①這次大會上,對工資問題交換了廣泛意見。
    (并不是意見廣泛而是交換的范圍廣泛,應改做“廣泛地交換了意見”。)
    這一類搭配不當常和語序不當有交叉的地方。
    (4)一面與兩面搭配不當
    ①做好生產(chǎn)救災工作,決定于干部作風是否深入。
    (“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兩面性的。此外,“作風是否深入”也講不通,應該是“干部是否深入群眾”。這句話有兩種改法:把第一個分句改為兩面性的“生產(chǎn)救災工作做得好不好,決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眾”?;虻诙志涓某梢幻嫘缘模贿^句子結構要調整為“干部深入群眾是做好救災工作的決定條件”。)
    ②藝人們過去一貫遭白眼,如今卻受到人們的熱切的青睞,就在這白眼和青睞之間,他們體味著人間的溫暖。
    (“白眼”和“青睞”指相反的兩面,但底下的“溫暖”只適用于一面。)
    (5)否定與肯定搭配不當
    ①我想這應該是不必敘述的,沒有誰不會想象不出的。
    (“沒有誰不會想象不出”等于說“誰都想象不出”,推測原意應是“誰也想象得出”。)
    ②我們并不完全否認這首詩沒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說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認”等于“部分承認”,基本上還是承認。因此這句話說“我們承認這首詩沒有透露出希望”,剛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兩種“我們也承認這詩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們并不否認這首詩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會員家屬除憑發(fā)出的入場券外,并須有家屬徽章,無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場。
    (“無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場”從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場”的意思。跟原意不符,應該說“二者缺一即不能入場”。)
    五、成分贅余
    成分贅余主要有下列類型:堆砌、重復、可有可無、應刪去“的”字。
    (1)堆砌
    ①要考慮我國政治與文化環(huán)境的需要,發(fā)展我們的出版業(yè)。
    (“環(huán)境”應刪去。)
    ②現(xiàn)在漁民自己選出了行政組長,負責掌握漁民的生活及生產(chǎn)的管理。
    (“掌握”應刪去。)
    (2)重復
    ①一年來,婦女工作已打下了相當?shù)墓ぷ骰A,獲得了一定的工作經(jīng)驗。
    (第二、第三個“工作”應刪去。)
    ②其實這是過慮的想法。
    (“慮”就是想,應刪去“的想法”。)
    (3)可有可無
    ①不知不覺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離。
    (應刪去“的距離”。)
    ②父親逝世離現(xiàn)在已整整九年了。
    (應刪去“離現(xiàn)在”。)
    (4)應刪去“的”字
    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價的下跌,后來慢慢地穩(wěn)定了。
    (加了“的”,句子轉為短語,意思也變了,不是物價穩(wěn)定,而是“下跌”穩(wěn)定了。)
    ②由于歷代*和氣候潮濕,幾乎所有當時的繪畫遭受毀滅。
    (“歷代”和“*”中間也中加“的”而沒有加,為句子整齊,“氣候”和“潮濕”中間也就不必加“的”。)
    六、語意不明
    語意不明有兩種類型:
    “費解”,“費解”指一句話不知道怎么講;
    “歧義”,“歧義”是一句話有兩種理解意。
    1、費解
    ①到北京參觀奧運村及新改造后的“地鐵”是我這次旅行的歸途。
    (“參觀”怎么會是“歸途”?作者的意思是說“……是我預定在歸途中要做的事。)
    ②從六十歲到九十九歲的老太太被特許坐著車子參加*。
    (從字面上看,好象59歲以下和100歲以上的都沒有坐車參加*的權力。作者的意思大概是“60歲以上的”。)
    2、歧義
    (1)兩種解釋一正一誤。
    ①一輛乳黃和深紅色的電車飛馳過去。
    (容易使人誤會為兩輛顏色不同的電車。應該把“和”字改為“夾”字,或者在“一輛”后面加“漆了”二字。)
    ②在幾天時里,我們的身體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收獲,體重逐日增加(的達五公斤),精神非常愉快。
    (很可能使人誤會是逐日增加的量有5公斤,這當然不是事實。應該把“逐日”改作“都有”。)
    (2)兩各解釋都可能。
    ①現(xiàn)全渠已勘測完畢144華里。
    (沒說全渠有多長,如果全長144華里,那么該說“全渠144華里,現(xiàn)已勘測完畢”;
    如果144華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說“完畢”,該說“現(xiàn)全渠已勘測了144華里?!?
    ②制介紹菲律賓的一種權威著作。
    (可以解釋為“介紹──菲律賓的一種權威著作”,也可以解釋為“介紹菲律賓的──一種權威著作”。)
    ③校長、副校長和其他學校領導出席了這屆迎新會。
    (是“其他學?!保€是“其他領導”,發(fā)生歧義。)
    (3)把讀者引入歧途。
    這種錯誤在于字面上并無歧義,但是作者的本意跟字面上的意思不同。如果按照字面講,就是誤入歧途。
    ①中華民人共和國成立了,共同綱領頒布了,婦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
    (從字面上看,是說“婦女彼此之間在法律上平等”,但是實際上作者是說“婦女和男子在法律上平等”。)
    ②制造鄭州花園口決口,直接淹沒豫皖兩省13個縣619萬多人口。
    (照字面看,這619萬人都淹死了。作者的本意該是:直接淹沒豫皖兩省擁有619萬多人口的13個縣。)
    七、不合邏輯
    這里要先界定一下病句中所說的“不合邏輯”的外延。首先,“語法不是邏輯”,例如“白馬不是馬”,這個句子結構是正確的,從邏輯的角度分析是正確的,“白馬”概念和“馬”概念是種屬關系。但從語文字面的意思角度看“白馬”應該是“馬”才對。
    其次,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有些話雖然用嚴格的邏輯眼光來分析有點說不過去,但大家都這么說,都懂得它的意思,交際雙方毫無誤會,站在語法的立場,就不能不承認它是正確的。例如“好不熱鬧”,按說該是很不熱鬧的意思,但實際上等于“好熱鬧”,甚至程度還要加深。以上兩種都不屬于“不合邏輯”。
    這里的“不合邏輯”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講不過去。例如“學習有態(tài)度與方法之分”。這句話形式上跟“生物有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樣的,但“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來等于“生物”,而“態(tài)度”和“方法”加起來不等于“學習”,所以這句話就是“不合邏輯”。下面是一些邏輯上有問題的類型。
    不合邏輯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自相矛盾、范圍不清、強加因素、主客倒置。
    1、自相矛盾
    ①過了一會兒,汽車突然漸漸地停下來了。
    (“突然”和“漸漸”矛盾。)
    ②這增強了中國人民與侵略斗爭的無比力量。
    (既然已經(jīng)“無比”,如何還能“增強”?應刪去“無比”。)
    ③他是多少個死難者中幸免的一個。
    (既然“幸免”,自然是沒有死,怎么能說是“死難中的一個”呢?應改為“多少人死難了,他是幸免的一個?!?
    ④我國有世界上沒有的萬里長城。
    (“有”與“沒有”矛盾,改“沒有”為“”)
    2、范圍不清
    ①從事業(yè)的發(fā)展上看,還缺乏各項科學專家與各項人才。
    (各項人才包括科學家,不宜并列,該說“各學科的專家與其他人才”。)
    ②他們一面拚命地向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淵。
    (“一面……一面……”表示兩件事同時進行,句中的兩件事顯然不是同時的,應改為“他們雖然拚命向上爬,但是終不免跌落深淵。”)
    3、強加因素
    ①最近我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來,結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去了南方回來思想變了,可以說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結果,現(xiàn)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說是去了一趟的“結果”呢?)
    ②因為他來自北方,思想根本上還是舊的一套。
    (為什么來自“北方”思想就舊?且“北方”到底是相對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①在那個時候,報紙與我接觸的機會是很少的。
    (應該是“我和報紙的接觸”。)
    ②去年的學習情緒和今年比較起來大不相同。
    (我們比較一先一后兩件事,一般總是以后者為主體,應是“今年的學習成績和去年……”。)
    
【篇二】

    最容易被寫錯的成語是:美輪美奐。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成功舉辦,“美輪美奐”也成為新聞媒體在中使用頻率的形容詞,但其中的“輪”往往被寫成了“侖”或“倫”。美輪美奐指建筑物高大美觀,“輪”的意義是“高大”。
    最常被寫錯的地名是:黃浦江?!包S浦”和“黃埔”音同形近,人們往往把黃浦江錯寫成“黃埔江”。
    經(jīng)常被混淆的詞是:截止/截至?!敖刂埂钡囊馑际腔顒右呀?jīng)停止,一般用于某一時間之后;用于某一時間之前的應當是“截至”,如“截至昨日,已有上千人報名”。
    體育報道中經(jīng)常用錯的詞是:囊括。2010年廣州亞運會舉辦期間,“囊括”一詞頻頻見諸新聞,例如“中國軍團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囊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榜首位?!闭Z言文字專家指出,“囊括”的意思是無一遺漏,只要不是將所有的金牌都收入囊中,就不能用“囊括”。
    新聞報道中容易用錯的詞是:側目。如:“他的研究成果解決了十多億人的吃飯問題,令世界為之側目?!边@里的“側目”應改為“矚目”。所謂“側目”,是指斜目而視,形容憤恨或者畏懼的樣子。
    繁體字容易誤認的是:晝。“晝”是“晝”的繁體字,常被誤認作“書”(書)或“畫”(畫)。2010年中央電視臺元宵晚會便把古詩名句“花市燈如晝”誤讀為“花市燈如書”。選入某教材的古文名篇《晝錦堂記》,也被誤作《畫錦堂記》。
    書名或欄目名稱最常見的差錯是:“精粹”誤為“精萃”。不僅電視臺、報紙的時事、文摘欄目喜歡用“精萃”為名稱,連許多書名也跟著犯錯。其實,“精”指經(jīng)揀選的好米,“粹”指純凈而無雜質的米,兩者并列,引申指提煉出的好東西。而“萃”常用義為集聚,是動詞,如“薈萃”“集萃”等,沒有精華的意思。
    最容易被誤讀的古詩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比藗兤毡檎J為它描寫的是冬天的景色,梨花開放透露出春天的消息,央視“青歌賽”上就曾出現(xiàn)這樣的理解。其實這兩句詩出自唐朝邊塞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它們是千古詠雪名句,寫的是“胡天八月即飛雪”,并非實寫梨花,也不是形容冬景。
    用漢字數(shù)字表示年份時常見的差錯是:以阿拉伯數(shù)字“0”代替漢字數(shù)字“〇”。這一差錯在2010年出現(xiàn)頻率較高。
    在否定句式中經(jīng)常誤用的詞語是:無時無刻。常常被當成“每時每刻”使用。語言文字專家指出,“無時無刻”必須與“不”搭配才能表達肯定的意思。而“每時每刻”常與“都”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