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三篇】

字號:

觀察記錄可以作為教師與家長溝通的依據(jù),利用觀察記錄的結(jié)果與家長溝通,教師的敘述不再空洞;家長也因了解孩子的發(fā)展狀況,而知道怎樣去幫助孩子,并與教師合作共同建構(gòu)課程。今天為您帶來了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三篇】,希望對您有所啟發(fā)。
    【篇一】
    案例:早晨幼兒陸陸續(xù)續(xù)的開始來園了,來得早的寶寶已經(jīng)開始玩角色游戲了,有的寶寶在抱娃娃,有的寶寶在扮演醫(yī)生,心晨寶寶蹦蹦跳跳的走進了活動室,她喜歡娃娃家了,直蹦娃娃家,一眼就看中了徐尖寶寶手中的娃娃,就把娃娃搶了過來。徐尖眼看著娃娃被心晨搶走了,急的哭了起來。我走過去問心晨:“娃娃剛才是誰在玩的呀?”她說:“娃娃是我的。”尖兒急著說:“是我在玩的,心晨來搶了。”“心晨肯定是覺得徐尖抱娃娃太累了,所以想幫幫忙是吧?”聽我這么一說,心晨就說:“是的,我來抱一會,等會再給你抱。”這么一說,尖兒也不再爭著要抱娃娃了。兩個人一個抱娃娃,一個忙著做飯了。
    分析與措施:
    心晨寶寶對自己的東西或者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占有欲比較強,小班孩子又缺乏和別人交往的意識,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去搶過來,所以這也是多數(shù)幼兒的現(xiàn)象,也是導(dǎo)致幼兒發(fā)生爭執(zhí)的主要原因。針對這一情況我也多次和家長溝通,希望在家的時候也能正確的引導(dǎo)寶寶和伙伴玩耍時能一起分享玩具,讓心晨寶寶體驗到和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
    【篇二】
    案例背景:
    A是班級里的小男孩,來幼兒園一年都不到,長得很帥氣,有時儼然一個大男孩,人也很聰明,但話不多,還有讓老師苦惱的是:他很多時候比較懶,睡前不愿意自己脫褲子,醒了更多的時候等老師、阿姨幫他穿褲子、鞋子,如果不是很餓他連喂自己吃飯都懶得動手,做操時只要老師不扶著他做,他也懶得動手動腳,活動時,只要是需要動手稍微有點麻煩的事情,他寧愿坐在一旁看看,仿佛他對于很多事情都沒有什么激情。
    案例描述:
    情境一:“老師好!”門口A進來?!澳愫?!今天真棒,來得早起來了?!崩蠋熞贿吤鳤的頭,一邊對他說,“想玩哪個區(qū)角,自己選一個進去玩吧?!彼x了娃娃家,在里面玩得很開心,又是燒菜,又是做飯,還躺在靠墊上蹭來蹭去很是舒服。到了做操的時間,老師鈴鼓響起,“請小朋友們把你們的玩具整理好,有小便的小朋友去小便,然后來搭火車,我們要準備下樓做操了。”可他還在玩,老師叫他:“A整理好玩具,穿鞋子出來了,我們要準備下樓了?!笨伤€在繼續(xù)玩,老師走過去,對著他說,他這才放下手中的玩具,但是沒有整理的意思,來到自己的鞋子旁邊坐著,但是就是沒有動手穿,然后看看老師。老師知道他的意思,但是老師說:“你先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然后自己穿上鞋子,A很棒的,自己會穿的哦?”他沒反應(yīng),然后老師又說:“A再不整理,等下我們就都下樓了,就不等你了。”他見老師這么說就象征性的拿了幾個玩具放好,這時一位小女孩進去幫他整理,他就馬上退出了,他坐在鞋旁沒有穿“我不會!”A說?!安粫铱梢越蹋俏医掏炅四阋约捍??!崩蠋熣f。A點點頭,老師一步步告訴他,他今天穿的鞋子應(yīng)該怎么穿,并一步步幫他穿上一只,另一只讓他自己動手,他很快久穿好了。
    情境二:
    操場上,孩子們都興致勃勃地和著音樂做早操,雖然有些孩子的動作也不是特別標準,但是一個個都是一副認真的樣子。這時,看到站在圈子上的A又在那里一動不動,老師開車開到他的面前:“A小司機當好了嗎?”說著老師扶著他的手開著,他就像一個提線木偶,沒有任何感覺的讓老師扶著他開,開了一小會,老師放開了他,繼續(xù)開到其他孩子的面前,然后他又是呆呆的站著懶得動手了。老師叫他:“A,小手舉起來了,變成小豬了嗎?”老師扶著他的手夸張的做起來,他就跟著老師的手動起來了,但是當老師離開后,他又停了,對此老師顯得有些無奈。
    情境三:
    餐前老師講了嘟嘟熊的故事給孩子們聽,故事講完后,老師問孩子們:“老奶奶為什么喜歡嘟嘟熊?還夸獎他?!庇泻⒆雍芸斓恼f:“因為他會把自己的吃出的垃圾都帶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薄皭蹌趧印!薄皩ρ?!所以老奶奶喜歡他,還夸獎他。那我們也要學(xué)嘟嘟熊,以后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偷懶,要不然沒有人會喜歡你的。”“A是嗎?”旁邊的一位孩子馬上說:“恩,是的。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盇也點點頭。
    情境四:
    有天起床,所有的孩子都已經(jīng)穿好鞋子了,只有A還坐在他的鞋子旁邊等阿姨出來幫他穿。一會,阿姨出來,老師對阿姨說:“阿姨,不要幫他,他會習慣的?!比缓?,阿姨沒有幫他,他繼續(xù)坐著,老師走過去,“我們今天來給你得小腳丫找家好嗎!”老師把自己的鞋子脫去,“這個是它得家嗎?”“不是!”“那它得家在什么地方?”“這里!”“那趕緊讓它進家門吧?”“好!”
    案例分析:
    1、形成不良習慣的原因
    A的不良習慣并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通過家訪我們了解到,從小A一家就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兩位老人對于小孫子是寵愛有加,每天吃飯都是由外婆喂,外公外婆的另一個任務(wù)就是清理A每次玩好的場地,他從來都不習慣自己整理玩具。就這樣,什么都由大人包辦代替,使他失去很多自己動手的機會,并逐漸養(yǎng)成了嬌生慣養(yǎng)的性格,而且外公外婆對于他的每個眼神總能很快的心領(lǐng)神會,并做出及時正確的反應(yīng),難怪A經(jīng)常說自己不會但也懶得問。
    2、教育效果經(jīng)常不明顯的原因
    雖然在日常生活中老師們也會運用故事、榜樣激勵、說理、看圖等策略,但是這些對他來說更多的時候只是簡單的說教,教育只停留在表面而使被教育者缺乏感性認識和經(jīng)驗。教師對于孩子的教育有時還是會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思想束縛,有時也會只注重教育的結(jié)果而非過程。比如有時教師為了讓孩子盡快的完成任務(wù),僅僅只是用了語言的提示讓A把自己的玩過的玩具自己整理好,卻沒有交給他應(yīng)該如何整理,這對于其他的孩子來說也許并非難事,但是對于一個在家一直有人幫他做事的A來說也許是有難度的,可能根本沒有人告訴過他應(yīng)該要怎么拿怎么放,放哪里。而有時教師也忽略了孩子的內(nèi)心感受,上述的教育對于A來說也許只是對于一些基本道理的表明的接受,而并非從內(nèi)心有所觸動,因而也達不到明顯的教育效果。
    案例反思:
    1、做好家園共育工作,統(tǒng)一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長輩們對于獨生子女得溺愛讓他們失去了很多動手的機會,正是這樣才讓A變得如此的依賴他人。要是他發(fā)生根本性得改變必定需要一個很長得過程,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更多家長得配合,教室要及時得指導(dǎo)家長的工作,要讓家園真正能達到很好得共育,而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要讓5+2=7而不是小于7,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得家庭環(huán)境和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
    2、淡化說教,創(chuàng)設(shè)更加生動活潑的實踐情景去教育孩子,運用好游戲得方式
    在我們得日常教育中,不要以成人得眼光或語氣去教育孩子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不要總習慣于把現(xiàn)成得東西告訴孩子,要倡導(dǎo)以人為本,更多得運用游戲為孩子創(chuàng)設(shè)有趣得情景讓他們親身體驗。
    3、教師要成為幼兒學(xué)習活動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導(dǎo)者幼兒園綱要指出:“教室應(yīng)為幼兒學(xué)習生活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導(dǎo)者?!边@就要求教室要觀察幼兒、了解孩子、同時鼓勵孩子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世界。而教室僅僅作為他們參加獲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導(dǎo)者。
    4、找到孩子得興趣點加以引導(dǎo)
    都說興趣是好得老師。綱要也指出:教師應(yīng)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得事情、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得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dǎo)。提高孩子對于參與活動得興趣。
    【篇三】
    案例描述:
    活動時,常常會有小朋友叫道:老師皮皮搶我的玩具了:老師“皮皮打我了:……學(xué)習活動時,他總是一個人跑來跑去,小椅子一刻也坐不住,為此,我們對他做了一天的活動跟蹤記錄,希望以此我們能得到更多的啟發(fā)和這些事情的原因所在。
    早上來園時,小帥帶來了一個玩具,馬上小朋友的注意力都被吸引過去了,只見皮皮走過去,一把奪過小帥的玩具,就自己玩起來,小帥見了要立刻搶回來,于是,兩人你爭我奪,都不肯松手,我走過去蹲下來說。皮皮:你想玩這個玩具是嗎?皮皮點點頭,那么,玩具是小帥帶來的,你應(yīng)該怎么跟他說呢,皮皮看看我,又看看玩具,對小帥說,讓我玩一會好嗎,小帥聽了松開了手,一起玩吧。我鼓勵道。兩個人聽了都跳起來,開心的玩起了玩具。
    分析:
    1.皮皮自我為中心的的傾向很明顯,自己的玩具只會自己玩,而不愿意和別人一起分享,皮皮從小帥手里一把奪過玩具,是因為他喜歡玩這個玩具,自己也想玩,便采取了直接的方式-----從別人的手里搶來了自己玩。
    2.皮皮表現(xiàn)出來的許多行為特征可能與成人的過多關(guān)注有關(guān),他已習慣于成為人們注意的焦點,一旦別人不注意他,他就會感覺不被重視,就會做出一些過激的反應(yīng)(包括侵犯行為),以引人注意。同時在幼兒園里。小朋友常常出于害怕而不敢接近他,滿足不了交往需要的他便只好新的攻擊性行為來吸引起同伴的注意,如此便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教育措施:
    1.幼兒由于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不可能和成人一樣能用比較適宜的方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有些幼兒只是想和別人表示一下友好,可是他們的動作給人家的感覺就像是想侵犯別人,幼兒年齡小不太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愿望,更多的只能依賴于動作,造成了許多理解上的偏差:
    2.轉(zhuǎn)移關(guān)注點:放大和鼓勵進步,皮皮的攻擊性行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強而表現(xiàn)出來的無意識失控的行為,針對他的這一特點,我認為過分的關(guān)注他,只會擴大他的問題和缺點。因此,在他出現(xiàn)無意識失控行為時,我會設(shè)法加以阻止,但是絕不會斥責他,也不實施壓服教育,以免因自己的主觀臆斷而傷害他,當他稍微的有些進步的時候,我便馬上加以表揚,鼓勵,讓他逐步的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和信任。
    3.如果發(fā)現(xiàn)皮皮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就果斷的制止,并邊示范撫摸對方的手臂或其他部位說;如果你喜歡小朋友你可以撫摸他的手臂:或者輕輕的拍拍肩膀:示范后,請皮皮像老師一樣做。并肯定的說;對;要輕輕的撫摸,才表示你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