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下冊《不求甚解》課件【三篇】

字號:

課件是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經(jīng)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nèi)容和任務分析,教學活動結構及界面設計等環(huán)節(jié),而加以制作的課程軟件。它與課程內(nèi)容有著直接聯(lián)系。使用課件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情緒,從而誘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下面是整理分享的部編版九年級下冊《不求甚解》課件,歡迎閱讀與借鑒,查看更多請點擊課件頻道。
    【篇一】部編版九年級下冊《不求甚解》課件
    一、教學目的:
    理解'不求甚解'這種讀書態(tài)度和方法的合理性,學習辯證地看問題的方法。
    二、教學設想:
    1.一事一議,多從生活實際中的感受選定題目,切中人們的思想狀況。從探討作者論證思路入手,學習課文注重說理,深入分析的寫作特點。
    2.安排兩課時。
    三、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一)作者簡介:
    鄧拓(1912--1966),原名鄧子健,又名鄧云特,福建省閩侯縣人,是當代的思想理論家和散文作家。幼年酷愛文學藝術,1930年加入左翼社會科學家聯(lián)盟,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早在30年代就開始發(fā)表散文。1945年初在晉察冀邊區(qū)主持編輯了我國第一部《毛澤東選集》。建國后,曾經(jīng)任《人民日報》總編輯。1958年秋,調任北京市委書記,主編理論刊物《前線》。60年代初以馬南村等筆名,創(chuàng)作了一批引人入勝,啟人心智的雜文,其中的是《燕山夜話》和與吳晗、廖沫沙合寫的《三家村札記》。在文中,*、**集團制造了所謂三家村反黨集團冤案,鄧拓首當其沖,被誣為三家村主將而遭受殘酷迫害,于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
    鄧拓是一位對黨的事業(yè),對人民的利益至為關切的作家。本篇談論的是學習中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即'不求甚解'這種讀書態(tài)度和方法的合理性,以及辯證地看問題的方法。但角度與眾不同,教育性極強,對于今天有志于為祖國富強而學習讀書的人,特別是青年人,無疑是極好的治學修養(yǎng)的教科書。
    (二)解題:
    不求甚解,本出自陶潛《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原意是讀書只領會意旨,不過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屬褒義?,F(xiàn)多謂學習或工作的態(tài)度不認真,不求深入理解,淺嘗輒止,含貶義。本文通過對不求甚解一詞的辯證,提倡讀書要多次反復,虛心領會。文章反彈瑟琶,新人耳目,在輕松愉快中使讀者受到教育。就其根本思路來說,乃是對不求甚解的否定之否定。就其立意來說,是不求甚解的新解。
    (三)解釋詞語:
    會意:會心。
    咬文嚼字:指過分地斟酌字句。用于諷刺那些專門死摳字眼而不去領會精神實質的人。也諷刺那些講話時愛賣弄自己學識的人。
    死摳:kōu在字句上鉆研或找錯。
    豁然:一下子徹底曉悟;開闊;頓時通達。
    開卷有益:打開書本就會有收獲。
    (四)課文分析:
    第一部分:對不求甚解否定之否定。(1自然段)
    先提出現(xiàn)在人們對不求甚解古義的否定,用對任何問題指出這種確否定屬于看問題絕對化,不作具體分析,用一般人、常常指出持這種觀點的為數(shù)不少,并非偶然。其實也不盡然,表明對今人否定之否定,然而語氣委婉。不盡然謂不把話說死,自然而然地正面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雖然不必提倡,但也不應該盲目反對。不必提倡的是什么樣的不求甚解?什么又是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這是本文議論的核心。
    第二部分:正面闡述陶淵明的本意。(2--3)
    一是全引全文,言之有據(jù),認為它不好的原因的斷章取義,只抓住他說的前一句話,而丟了他說的后一句話,這是何苦來呢?語氣幽默,態(tài)度和平,被批評者都會感到親切。
    二是對引文進行全面的辯證。首先,一定要好讀書,好讀書,才有起碼的發(fā)言權。其次,不要一下子想完全讀懂所有的書、要訣,全在于會意。尤其有獨到的見解是對陶淵明式的不求甚解的熱情贊揚。
    三是全面解釋陶淵明式不求甚解的兩層意思:一戒自負,二戒固執(zhí),舊詞翻出新意,宛如一股清風吹進讀者的心扉。
    第三部分:進一步強調不能求只記住彼此字句的甚解,要活讀書,要理解精神實質。(4--9)
    一引列寧批評普列漢諾夫的例子,強調今天學習應該抱虛心的態(tài)度。
    二引諸葛亮的例子,贊揚觀其大略式的不求甚解的高明。
    三引宋儒陸象山的語錄,說明未曉處且放過的方法與陶淵明的提法很相似。這里要特別注意一個且字,說明放過是暫時的,只要認真會意未曉處后還是會曉的。
    三處例證、引證,或古或今,或中或外,信手拈來,自由騁筆,恰到好處。
    怎樣才能達到活讀書理解精神實質呢?書必須反復閱讀,每讀都會覺得開卷有益。這就是結論。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三、五
    【篇二】部編版九年級下冊《不求甚解》課件
    教學目標: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義。
    2、認識讀書的益處;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指導學生整理文章的結構提綱
    教學重點: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義。
    2、理清文章寫作思路
    教學難點:理清文章寫作思路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義。
    2、指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學重點: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義。
    2、理清文章寫作思路
    教學難點:初步理清文章寫作思路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介紹文體
    1、從平常人們對“不求甚解”的看法導入。
    2、題解:不求:不追求。甚解:比較深刻的理解?!安磺笊踅狻笔翘諟Y明的一句名言,作者以它為題意在要真正理解陶淵明的本義。
    3、雜文是散文的一種,它題材多樣,形式靈活,有很強的針對性。
    二、作者介紹
    三、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四、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指名逐段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①作者針對什么說法進行論述?
    ②作者對此持什么態(tài)度?作者為什么要說的這樣委婉?
    五、問題討論
    ①“不求甚解”早是誰說的?那些持批評態(tài)度的人是完整地來理解這句話嗎?
    ②“好讀書”和“不求甚解”有什么關系?
    ③想一下子完全讀懂所有的書容易嗎?那么真正的會意容易嗎?所以只好說“不求甚解”了。
    ④作者認為“不求甚解”的含義是什么?
    六、小結
    板書設計
    不求甚解
    馬南村
    作者:原名鄧拓,筆名馬南村,當代作家,著作有《燕山夜話》。
    好讀書——(前提)——不求甚解——(要訣)——會意
    ①要虛心
    不求甚解
    ②不要固執(zhí)一點,要前后貫通,了解大意。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讀書的益處;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指導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和論證方法。
    教學重點:
    1、理清文章寫作思路2、理清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理清文章寫作思路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課時所學內(nèi)容。
    二、問題討論
    1、列寧為什么要批評普列漢諾夫?這個事例與“不求甚解”的真正含義有什么關系?對馬列主義著作我們應該抱什么態(tài)度?
    2、這些著作我們讀不懂的地方有很多,就要求我們不斷努力學習,要怎樣才能學得好?
    3、諸葛亮是不是這樣做的呢?這個事例與“不求甚解”的真正含義又有什么關系?
    4、此處作者用了什么論證方法?作者為什么單單要選這兩個例子呢?
    5、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為什么要反對馬馬虎虎的態(tài)度?
    6、引用陸象山的話有什么用意?
    7、本文主要討論了什么問題,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明確:本文主要討論了該怎樣正確理解“不求甚解”的含義的問題。主要用了引用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和道理論證)
    三、學生自主整理結構提綱
    四、拓展延伸。
    對下列成語進行辯證分析,運用求異思維,口述新的立意。
    ①“見風使舵”新解②“班門弄斧”辯③“濫竽充數(shù)”辯
    (明確:成語新解,重在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劃清必要的界限,從正名人手,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緊密聯(lián)系實際,借題發(fā)揮,做到有感而發(fā),有的放矢?!耙婏L使舵”一詞,多用于那些不講原則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們賦予“風”以新的含義,喻指實際情況的變化或者規(guī)律,我們可以翻出新意;根據(jù)實際情況的變化,掌握方向,采取相應的措施,推動社會主義的航船向前發(fā)展。這樣聯(lián)系現(xiàn)實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嗎?“班門弄斧”這個成語,可以從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權威,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的新意?!盀E竽充數(shù)”這個成語,也可以從故事人手,翻出“濫竿之所以能充數(shù),在于欣賞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五、作業(yè)1、復習:抄寫字詞。2、完成練習冊。
    板書設計:
    結構提綱:
    駁立
    提出錯誤觀點—引原文闡釋關系—揭示正確含義—舉例說明—引例子進一步說明
    該怎樣正確理解“不求甚解”的含義。
    【篇三】部編版九年級下冊《不求甚解》課件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懂得讀書要把握住精神實質,不要死摳字句,求其表面,要努力追求知識的廣博。
    2.學習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的論證方法。
    3.理解論證思路,了解文藝隨筆的特點。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預習】
    1.導入
    “不求甚解”這個詞常指學習或研究不認真、不深入,只求知道個大概。這個詞帶有批評和貶義。今天,我們來聽聽作者鄧拓對這個詞的理解,看看他說的有沒有道理。
    2.閱讀課文
    仔細閱讀課文,讀懂每個句子,勾畫疑難。
    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么?請結合相關的語句加以概括。
    課文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論證了什么?
    一、領會文章主旨
    1.“不求甚解”的出處。
    2.給“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一句加上標點并翻譯。
    3.作者認為“不求甚解”包含哪兩層意思?據(jù)此提煉出作者的主要觀點(即主旨)。(第4段)
    主旨:讀書要虛心,不要固執(zhí)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貫通,了解大意。
    4.“不要固執(zhí)一點,咬文嚼字”是不是說讀書不需要認真,馬馬虎虎,粗知大意即可?作者在哪一段對此進行了補充論述?
    第7段作了補充論述,使論證嚴密。
    二、學習論證方法
    作者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論證觀點?
    (1)舉例論證
    A.舉普列漢諾夫的例子,說明他讀書不虛心,從反面論證了作者的觀點。
    B.舉諸葛亮的例子,論證讀書的方法:不固執(zhí)一點,咬文嚼字,而是前后貫通,了解大意。
    注意:作者運用舉例論證時,是否只是列舉事例?第5段的句和第6段的句能否刪除?
    這些語句緊扣作者觀點對事例加以分析論證。寫議論文,不可只列舉事例。
    (2)道理論證
    第8段引用宋代理學家陸象山的話,論證“不求甚解”的態(tài)度。除引用外,仍有分析論證。
    三、理解論證思路
    1.梳理思路
    豎靶子:開門見山,擺出要批駁的靶子。
    引出處:介紹“不求甚解”一詞的出處。
    釋新義:正面闡述陶淵明“不求甚解”的本義。
    援例子:舉例論證觀點。
    引語錄:引用名家的話論證觀點。
    結上文:總結全文,重要的書反復讀,方能“會意”。
    2.《燕山夜話》的寫作
    “寫的時候,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思維過程,用文字表達出來。”——鄧拓
    《燕山夜話》是作者(時任北京市市委書記)自1961年起在《北京晚報》的《燕山夜話》專欄陸續(xù)發(fā)表的雜文,后匯為五集出版。
    3.文藝隨筆
    文藝隨筆是一種形式靈活、筆調輕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評樣式,不像規(guī)范的論文那樣,注重邏輯和理論論證。文藝隨筆屬于雜文的范疇。
    四、拓展延伸
    1.《咬文嚼字》與《不求甚解》,你更認同哪一種觀點?
    2.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睂τ谔諟Y明的“不求甚解”一句,你是如何理解的?結合你的閱讀體會談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