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化源遠(yuǎn)流長,中國古詩更是文化中的一絕,各類詩詞不僅是詩人的生活經(jīng)歷,簡短文字所賦予的內(nèi)涵更體現(xiàn)了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下面是分享的幼兒早教古詩簡單精選。歡迎閱讀參考!
1.幼兒早教古詩簡單精選
詠柳
賀知章〔唐代〕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譯文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嫩綠的新葉,輕垂的柳條像千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不知道這細(xì)細(xì)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是那二月的春風(fēng),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注釋
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
妝:裝飾,打扮。
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shù)量詞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shù)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絳(tāo):用絲編成的繩帶。這里指像絲帶一樣的柳條。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2.幼兒早教古詩簡單精選
示兒
陸游〔宋代〕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沒有了,只是感到悲傷,沒能見到國家統(tǒng)一。
當(dāng)大宋軍隊收復(fù)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時,你們舉行家祭時不要忘了告訴我!
注釋
示兒:寫給兒子們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來。在蘇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詩第一句為“死去元知萬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為“死去原知萬事空”,因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響本詩的意境,尚有爭議。人教版等教材多為“元”,不常用通假字。
萬事空:什么也沒有了。
但:只是。
悲:悲傷。
九州:這里代指宋代的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
同:統(tǒng)一。
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北定:將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區(qū)。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無忘:不要忘記。
乃翁:你們的父親,指陸游自己。
3.幼兒早教古詩簡單精選
題西林壁
蘇軾〔宋代〕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
從正面、側(cè)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yuǎn)處、近處、高處、低處看都呈現(xiàn)不同的樣子。
之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身處在廬山之中。
注釋
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西林寺在廬山西麓。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
橫看:從正面看。廬山總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面西面看.
側(cè):側(cè)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識:不能認(rèn)識,辨別。
真面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形狀。
緣:因為;由于。
此山:這座山,指廬山。
西林:西林寺,在現(xiàn)在江西省的廬山上。這首詩是題在寺里墻壁上的。
4.幼兒早教古詩簡單精選
登飛來峰
王安石〔宋代〕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飛來山一作:飛來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層。
譯文
登上飛來峰頂高高的塔,聽說每天雞鳴時分在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
不怕層層浮云遮擋我遠(yuǎn)望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站在層。
注釋
飛來峰:有兩說:一說在浙江紹興城外的林山。唐宋時其中有座應(yīng)天塔。傳說此峰是從瑯琊郡東武縣飛來的,故名飛來峰。一說在今浙江杭州西湖靈隱寺前。
千尋塔:很高很高的塔。尋,古時長度單位,八尺為尋。
聞?wù)f:聽說。
浮云:在山間浮動的云霧。
望眼:視線。
緣:因為。
5.幼兒早教古詩簡單精選
七步詩
曹植〔兩漢〕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菽一作: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譯文
鍋里煮著豆子,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
鍋里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過后,留下豆汁來做成羹。
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ò姹径?BR> 注釋
持:用來。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狀食物。
漉:過濾。
菽(豉):豆。這句的意思是說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類植物脫粒后剩下的莖。
釜:鍋。
燃:燃燒
泣:小聲哭
本:原本,本來。
煎:煎熬,這里指迫 害。
何:何必。
1.幼兒早教古詩簡單精選
詠柳
賀知章〔唐代〕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譯文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嫩綠的新葉,輕垂的柳條像千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不知道這細(xì)細(xì)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是那二月的春風(fēng),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注釋
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
妝:裝飾,打扮。
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shù)量詞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shù)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絳(tāo):用絲編成的繩帶。這里指像絲帶一樣的柳條。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2.幼兒早教古詩簡單精選
示兒
陸游〔宋代〕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沒有了,只是感到悲傷,沒能見到國家統(tǒng)一。
當(dāng)大宋軍隊收復(fù)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時,你們舉行家祭時不要忘了告訴我!
注釋
示兒:寫給兒子們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來。在蘇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詩第一句為“死去元知萬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為“死去原知萬事空”,因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響本詩的意境,尚有爭議。人教版等教材多為“元”,不常用通假字。
萬事空:什么也沒有了。
但:只是。
悲:悲傷。
九州:這里代指宋代的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
同:統(tǒng)一。
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北定:將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區(qū)。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無忘:不要忘記。
乃翁:你們的父親,指陸游自己。
3.幼兒早教古詩簡單精選
題西林壁
蘇軾〔宋代〕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
從正面、側(cè)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yuǎn)處、近處、高處、低處看都呈現(xiàn)不同的樣子。
之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身處在廬山之中。
注釋
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西林寺在廬山西麓。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
橫看:從正面看。廬山總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面西面看.
側(cè):側(cè)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識:不能認(rèn)識,辨別。
真面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形狀。
緣:因為;由于。
此山:這座山,指廬山。
西林:西林寺,在現(xiàn)在江西省的廬山上。這首詩是題在寺里墻壁上的。
4.幼兒早教古詩簡單精選
登飛來峰
王安石〔宋代〕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飛來山一作:飛來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層。
譯文
登上飛來峰頂高高的塔,聽說每天雞鳴時分在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
不怕層層浮云遮擋我遠(yuǎn)望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站在層。
注釋
飛來峰:有兩說:一說在浙江紹興城外的林山。唐宋時其中有座應(yīng)天塔。傳說此峰是從瑯琊郡東武縣飛來的,故名飛來峰。一說在今浙江杭州西湖靈隱寺前。
千尋塔:很高很高的塔。尋,古時長度單位,八尺為尋。
聞?wù)f:聽說。
浮云:在山間浮動的云霧。
望眼:視線。
緣:因為。
5.幼兒早教古詩簡單精選
七步詩
曹植〔兩漢〕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菽一作: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譯文
鍋里煮著豆子,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
鍋里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過后,留下豆汁來做成羹。
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ò姹径?BR> 注釋
持:用來。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狀食物。
漉:過濾。
菽(豉):豆。這句的意思是說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類植物脫粒后剩下的莖。
釜:鍋。
燃:燃燒
泣:小聲哭
本:原本,本來。
煎:煎熬,這里指迫 害。
何:何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