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法考背誦考點: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的概述

字號:

沒有被折磨的覺悟,就沒有向前沖的資格。既然選擇了,就算要跪著也要走下去。其實有時候我們還沒做就被我們自己嚇退了,想要往前走,就不要考慮太多,去做就行了。整理了“2020法考背誦考點: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的概述”,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訊息請關注!
    
    一、概述
    (一)概念
    刑事和解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刑事和解既包括刑事公訴案件的和解也包括刑事自訴案件以及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和解;狹義的刑事和解僅指刑事公訴案件的和解。即在刑事公訴案件中,被害人和加害人(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認罪、賠償、道歉等方式達成諒解以后,國家專門機關不再追究加害人刑事責任或者對其從輕處罰的一種案件處理方式。
    【注意】
    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改后,單獨設立了“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該程序共有三個條款,基本確立了和解的案件范圍、條件以及方式等基本問題。
    (二)適用范圍
    公訴案件中的刑事和解適用于輕微刑事案件,具體范圍是:
    (1)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刑法分則第4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第5章(侵犯財產(chǎn)罪)規(guī)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處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
    (2)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7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
    【注意】
    (1)“可能判處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是指宣告刑而非法定刑。
    (2)“民間糾紛”是指公民之間有關人身、財產(chǎn)權益和其他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糾紛。
    具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于因民間糾紛引起的犯罪案件:
    ①雇兇傷害他人的;
    ②涉及黑 社 會性質組織犯罪的;
    ③涉及尋釁滋事的;
    ④涉及聚眾斗毆的;
    ⑤多次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
    ⑥其他不宜和解的。
    (三)適用條件
    適用刑事和解的公訴案件應當滿足以下四個方面的條件: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誠悔罪。
    (2)獲得被害人諒解。
    (3)被害人自愿和解。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5年以內(nèi)未曾故意犯罪。
    【注意】
    犯罪嫌疑人在5年以內(nèi)曾經(jīng)故意犯罪的,不適用公訴案件的和解程序,無論該故意犯罪是否已經(jīng)追究,均應當認定為上述規(guī)定的5年以內(nèi)曾經(jīng)故意犯罪
    (四)、適用的階段
    1、雙方當事人和解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聽取當事人和其他有關人員的意見,對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進行審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協(xié)議書。
    2、由此可見,刑事和解貫穿于公安機關的立案開始,至人民法院作出最終判決的全部程序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