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路上沒有撒滿鮮花和陽光,相反卻總是要經歷坎坷與磨難。只有沿著目標堅持不懈地去奮斗,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悅。想要作文寫的好,作文素材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2020年高考作文押題及范文》供您查閱。

【篇一】2020年高考作文押題及范文:幸福的源泉在于修養(yǎng)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顏回是孔子的杰出弟子,他終生貧困,并不幸早逝。按照世俗的看法,顏回的一生是不幸而凄慘的。但是我們看到的顏回卻是“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雖居陋巷,簞食瓢飲,內心世界卻充盈著無比的快樂。
這就是歷有名的“孔顏之樂”,留給后人的問題是,高度的精神修養(yǎng)是否能夠沖淡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幸?或者說,當人們面對簡陋匱乏的現(xiàn)實生活時,內心的幸福感究竟源自何處?
對此你一定有過自己的體驗和思考,請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
【注意】 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襲、套作。
【文題解析】
“孔顏之樂”是一個值得我們挖掘的文化話題,也是一個頗有思辨性的哲學命題。作文題力圖打破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屏障,讓同學們思考物質匱乏的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內心幸福的源泉所在,注重傳統(tǒng)文化,倡導思辨色彩。
這個材料可以從三個角度出發(fā)立意。
(1) 探討高度的精神修養(yǎng)是否能沖淡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幸,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否”,言之成理即可。
(2) 思考“當人們面對簡陋匱乏的現(xiàn)實生活時,內心的幸福感究竟源自何處”,信念、理想、高度的精神修養(yǎng)等都可以成為內心幸福感的源泉。
(3) 綜合考慮以上兩個問題,提出“高度的精神修養(yǎng)可以沖淡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幸,成為身陷困厄之人的幸福源泉”等類似的觀點。
寫作時要緊扣“當人們面對簡陋匱乏的現(xiàn)實生活時”這一前提,不能脫離這個前提簡單地討論幸福的來源。
【佳作賞析】:幸福的源泉在于修養(yǎng)
顏回,“孔門七十二賢”之首,后人尊為“復圣”。他何以有幸獲此殊榮?因其居陋巷,簞食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更因其崇高的德行。
我明白了,高度的精神修養(yǎng)可以沖淡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幸,成為身陷困厄之人的幸福源泉。
顧城曾說:“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當命運的喉嚨被無情卡住時,埃尼奧·莫里康內卻沒有妥協(xié),對音樂的狂熱癡愛使他從容面對一切。父親臥病不起時,年幼的埃尼奧不得不輟學工作來維持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即使如此,他仍呵護著他那顆勇往直前、快樂向上的心,最終成為世界公認的“電影配樂大師”,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梢姡叨鹊木褡非竽軟_淡生活的悲苦,并讓人找尋到屬于自己的幸福。
我懂得了,幸福感源于何——源于心靈的豐盈、精神的修養(yǎng)。蘇軾若因為被貶而整日郁郁寡歡,我想,他一定無法創(chuàng)作出精彩的“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劉禹錫如果因居陋室黯然神傷,我想,他一定無法怡然地書寫《陋室銘》;“當代愚公”李保國如果嫌棄太行山區(qū)生活苦,我想,他一定無法安然地三十五年如一日,為荒山帶來蒼翠,為鄉(xiāng)親拔除“窮根”……他們知道,真正的悠然是懂得享受明月清風、陽光鳥鳴;真正的快樂是不畏困厄之鎖,把住信念之舵,思想不迷航、行為不迷失;真正的幸福在于執(zhí)著于精神追求。
生活哪有一帆風順?因為大地的凹凸,才有了河流;因為溫度的變換,才有了春夏秋冬;因為有了境遇的順逆,才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絢麗。身在塵世間,我們不能左右環(huán)境,但我們可以左右自己的心。面對難題,有的人自怨自艾、意志消沉,以致一發(fā)不可收拾,終將邁上不歸路。而有的人卻始終相信人生是一幅山水畫,即便山巒重重,也相信有峰回路轉;即便路途艱難,也背上一份希望,大步向前——他們的底氣,源于他們的精神追求與修養(yǎng)。
修養(yǎng)高,智慧就能開啟,開啟了智慧的人才能明白人生的真諦,才能與“大道”同行,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是什么。這也許就是上天賦予人的終極使命。
《儒林外史》中的嚴監(jiān)生,雖一生富貴,但直到死都在與自己的小心眼慪氣,活得不如一生清貧的顏回快樂,此正說明精神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遵于自我的內心,內心的主君是修養(yǎng)。當今,最重要的修養(yǎng)是精神教養(yǎng),所以,我們,未來的主人,請謹記,提高個人修養(yǎng),是提升幸福感的正途。
【點評】
文章標題即觀點:幸福源于修養(yǎng)。開篇在簡述了顏回的事例后,再次明確主旨,指出“高度的精神修養(yǎng)可以沖淡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幸,成為身陷困厄之人的幸福源泉”。細細讀來,全文層次分明,先以蘇軾、劉禹錫、李保國的事例談幸福感的來源,再放眼自然、生命,指出能夠笑對人生難題的人是因有精神追求與修養(yǎng)作底氣,最后指出修養(yǎng)高就能開啟智慧,開啟了智慧才能明白人生真諦,從而感受到真正的幸福。論述層層推進,既旁征博引,又娓娓道來;看似筆流輕淺,卻能切中時代。美中不足的是,對于如何提升修養(yǎng),文章沒有開出良方,稍顯欠缺。

【篇二】2020年高考作文押題及范文:開放為劍,規(guī)則為盾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有網友梳理了40年中值得深思的六個關鍵詞:開放、規(guī)則、自由、理性、自信、機遇。
作為成長在改革開放年代的年輕人,你對改革開放有什么樣的體驗和認識?
請從六個關鍵詞中選擇兩個,使之形成有機關聯(lián),結合身邊的故事或者自身經歷,寫一篇文章。
【注意】 選好角度,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襲、套作。
【文題解析】:這個作文題突出立德樹人的宗旨,緊扣時代,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背景下,讓同學們把自己置身于時代洪流中去思考、定位,感受新時代帶來的急劇變化對個人的影響,激發(fā)家國情懷。
這個題目審題的難度不大,要注意的是,選擇的兩個關鍵詞要形成“有機關聯(lián)”,也就是要讓兩個關鍵詞按一定關系結合在一起。比如兩個詞之間有著或互相依存、或互相滲透、或互相對立、或互為因果等關聯(lián),或者二者有著轉折、修飾等關系,不能只是生硬地放在一起。
還要注意的是,必須針對“改革開放”這個背景,談你的體驗和認識,“結合身邊的故事或者自身經歷”來寫。延展到外國或古代的事例,可以借之從側面照見我國40年改革開放的歷程;但若以外國或古代的改革經驗為主體,而未將當下的改革作為寫作重心,則屬于審題失誤。
【佳作賞析】:開放為劍,規(guī)則為盾
40年的風雨兼程,40年的艱苦奮斗,終于造就了如今的中國。而這一切,離不開開放,也離不開與其如影隨形的規(guī)則。
回想百年前,沒有開放的我們飽受欺凌,所謂的“天朝上國”雖然物阜民豐,但閉關鎖國帶來的弊端也顯而易見:思想迂腐,官員愚昧,科技落后。拒絕開放意味著拒絕信息,拒絕信息直接導致了國力衰弱。列強用炮火轟開中國的大門,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一只老虎為何要與黔驢和睦相處?
反觀當下,改革開放帶來了技術進步,帶來了經濟騰飛,帶來了國人的自尊自信。君不見,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一項項成就如雨后春筍,中國的歷史掀開嶄新的一頁,這一切都是改革開放帶來的福音。
有開放為劍還不夠,我們要以規(guī)則為盾,堅決捍衛(wèi)自己的權益。有《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前車之鑒,我們更應該把握好規(guī)則,不讓規(guī)則成為圖謀不軌者掠奪的幫兇。于是,從APEC到WTO,從上海合作組織到“一帶一路”倡議,都是中國在合理利用規(guī)則道路上的摸索與實踐,也確實成果斐然。前不久與美國的貿易戰(zhàn),更說明了合理利用規(guī)則捍衛(wèi)自身權益的方法是正確的。
開放為劍,規(guī)則為盾,能使我們在發(fā)展的道路上無往不利、所向披靡。有劍無盾,空有一身武力,無法*他人的進攻與陰謀詭計;有盾無劍,即使不受他人的干擾,也沒有前進的資本。只有兩者統(tǒng)籌合一,相輔相成,才能真正幫助中國成為新時代強有力的競爭者,吹響新時代的號角。
歷史告訴我們,改革開放的路是正確的,掌握規(guī)則的路是正確的。此時此刻,中國正向著第一個“一百年”的目標雄赳赳氣昂昂地前進著。堅持改革開放的信念不能動搖,因為它不僅為我們帶來信息,更帶來機遇;用規(guī)則捍衛(wèi)利益絕不能動搖,因為這是我們防止重蹈民族悲劇的方法。改革呼喚開放,開放需要規(guī)則,兩者看似分離,實則統(tǒng)一。
沒有開放,無所謂進步;缺少規(guī)則,世界將成為*者的后花園。開放為劍,規(guī)則為盾,讓我們走出中華民族的改革開放之路、復興之路!
【點評】
文章選擇“開放”和“規(guī)則”兩個詞,標題點明二者“劍”與“盾”的關系,審題立意準確,觀點鮮明有力。第1段開門見山,引入寫作背景;第2、3段通過“回想百年前”“反觀當下”的古今對比,真實自然地分析“沒有開放”和“開放”后的變化,有效論證開放帶來的福音;接著在“開放為劍”的基礎上點出“規(guī)則為盾”,論證開放和規(guī)則的互補關系,立足當下,展望未來,有適當?shù)奶嵘?。全文思路清晰,結構完整,語言精練,思考深入。

【篇三】2020年高考作文押題及范文:逆鱗遐想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水從高原流下,自西向東。渤??谟幸粭l魚逆流而上,它越過淺灘,沖過急流,穿過湖泊中層層的漁網,躲過無數(shù)水鳥的追逐,飛上湍急的壺口瀑布,越過山澗,擠過石罅,終于游上高原。然而,它還沒來得及發(fā)出一聲歡呼,瞬間就被凍成了冰。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發(fā)現(xiàn)它還保持著游的姿態(tài)。一位年輕人感嘆說:“這是一條勇敢的魚,它逆流而上,沖破重重阻礙,終于到達了自己的目的地,雖死無憾?!币晃焕险邍@息說:“這的確是一條勇敢的魚,然而它只有偉大的精神,卻沒有偉大的目標,它極端逆向地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
這是一則寓言性質的新材料作文。材料本身分為兩部分:首段生動形象地敘述了這條魚逆流而上的經過;第二部分表面寫年輕人與老者的言行,實則是兩人對此事不同的認知與情感態(tài)度。據(jù)此,我們可以直接去把握第二部分的議論和關鍵詞。年輕人對魚的“感嘆”寄寓著無限的贊美,其觀點是“勇敢”到達“目的地,雖死無憾”。老者的“嘆息”發(fā)出的顯然是聲聲無奈,而其認為魚“只有偉大的精神,卻沒有偉大的目標”,也就只能面臨死亡了。進一步概括,兩人其實都是在談“勇敢精神”與“理想目標”的問題。抓住這一關鍵點,我們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思想認識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寫作角度與立意了。
如果從年輕人的角度看,可以支持其贊美的勇敢追求精神,因為理想棲息的地方,地獄也是天堂;也可以對其進行矯正或批評,因為在年輕的戰(zhàn)場上,年輕卻不應也不能輕狂。若從老者的角度思考,可以贊同老者既要有精神也要有目標的觀點,因為一個人總是要仰望點什么,有目標才有方向,有目標才有動力,才能更堅強更執(zhí)著,有目標也才可能有成功,才會走得更長更遠。一個民族亦是如此,要學會仰望星空,才會有未來。再深入來看,我們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都有勇往直前的勇氣,有時只是由于靈魂迷失,才失去了自我,從而導致最后的極端與失敗。當然,我們還可以對老者缺少的獻身精神進行分析與討論等。
最后,還要注意文體不能寫成四不像,標題要符合文體特點并獨特新穎等一系列要求。
【佳作賞析】:逆鱗遐想
如文提示,一條逆流而上最終被凍死在高原上的魚,如何?年輕人會感嘆說,老者會嘆息說。我想,都不重要。相比縹緲于海洋里的同類,能有后世之人為之慨嘆,卻也是這條魚的無尚榮耀吧!即使,代價是死亡。(否定之后再肯定,觀點因此脫穎而出,更令人驚嘆令人擊節(jié))
當然,魚兒怎么想我不知道,我也無從斷定它逆行為何。我只是忽然覺得,自己就好像這尾逆流而上的魚,在生命、在社會的洪流里。正奮力擺尾而上。(通過聯(lián)想展開下文,因魚而己,又由寓言而社會人生)
不安現(xiàn)狀地生活著,我偏執(zhí)地想要做像作家池莉一樣的獨行俠。看著身邊形形色色的人,卻也無一例外地向著同樣的目標——同一個地方攀爬。對于不擇手段!我實在是害怕,怕我在這生活的大染缸里換了自己原本的色彩。(作者清潔自守的形象在這個比喻里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出來)我在想:是不是這條魚兒也像我一樣,看見自己的同伴被抓進了漁網,害怕自己也被做成魚罐頭碼放在超市的貨架上?于是,它準備逃離,向著的高原上……
或許是我小氣了,又怎能懂得這倔強的魚兒懷揣“金鱗豈是池中物”的雄心壯志呢?心中有一種仰望,向著自己的夢想。激流又如何?逆行又怎樣?只為夢想的一抹流光,無畏地逆行而上!(整齊的反問、流金的夢想、執(zhí)著的信仰與高昂的情感,帶給我們一種至上的崇高美。)我錯了,我實在是錯了!若想在生命的長河中有自己的信念,豈是逃避所能夠達到的?這魚兒,又如何不是要為自己的信念背向了集體,背向平凡呢?擁有萬人沉醉我獨醒的堅毅,也要有為自己開拓未來的勇氣。真正的,金鱗豈是池中物!
當然,魚兒的結局是悲慘的,但在某種意義上說,它的死是有價值的!千萬條魚兒中能有如此一尾堅毅勇敢的逆鱗,敢于挑戰(zhàn)“規(guī)則”,敢于藐視“信條”,又怎能不令人稱贊,令人為之頌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在世俗化的社會里,又有幾人清醒幾人醉呢?)
椎及當今社會,卻又能有多少尾如此的逆鱗?(轉思自己,也不得不令人汗顏)大多數(shù)人,都習慣了這種毫無漣漪的“平靜”生活。不!不能這樣說!應該說是都習慣了追逐所謂的“名”與“利”的生活,卻再難有一條不甘“主流”的魚兒了。人們因循地生活著,一次次走過別人腳下的路,又一次次重復著別人的生活。如此而已,生活輕微得沒有一絲漣漪。
不如學做一尾逆鱗吧!只為心中的信念與追求,擺脫社會的俗套,選擇在社會頹廢的洪流里逆行而上?;蛟S,在那大河的源頭處,有一個清新的世界!
【點評】
作為一篇抒情散文,本文由“逆鱗”進行了豐富的想象與聯(lián)想,進而談及人生與社會,抒發(fā)了作者對人生理想的執(zhí)著、對人生信仰的堅定以及對世俗觀念的頑強抗爭等精神。本文如行云流水,又多豪邁之語。其在句式上巧用整句與散句來增加行文的韻律感與流暢感,從而在語言上既平易自然又富有詩意;而其中又多用反問句與感嘆句來增強語氣語勢,進而充分展示出作者的文采、精神與人格,反映作者時代的正義精神和青年學子蓬勃向上的朝氣。

【篇一】2020年高考作文押題及范文:幸福的源泉在于修養(yǎng)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顏回是孔子的杰出弟子,他終生貧困,并不幸早逝。按照世俗的看法,顏回的一生是不幸而凄慘的。但是我們看到的顏回卻是“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雖居陋巷,簞食瓢飲,內心世界卻充盈著無比的快樂。
這就是歷有名的“孔顏之樂”,留給后人的問題是,高度的精神修養(yǎng)是否能夠沖淡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幸?或者說,當人們面對簡陋匱乏的現(xiàn)實生活時,內心的幸福感究竟源自何處?
對此你一定有過自己的體驗和思考,請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
【注意】 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襲、套作。
【文題解析】
“孔顏之樂”是一個值得我們挖掘的文化話題,也是一個頗有思辨性的哲學命題。作文題力圖打破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屏障,讓同學們思考物質匱乏的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內心幸福的源泉所在,注重傳統(tǒng)文化,倡導思辨色彩。
這個材料可以從三個角度出發(fā)立意。
(1) 探討高度的精神修養(yǎng)是否能沖淡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幸,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否”,言之成理即可。
(2) 思考“當人們面對簡陋匱乏的現(xiàn)實生活時,內心的幸福感究竟源自何處”,信念、理想、高度的精神修養(yǎng)等都可以成為內心幸福感的源泉。
(3) 綜合考慮以上兩個問題,提出“高度的精神修養(yǎng)可以沖淡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幸,成為身陷困厄之人的幸福源泉”等類似的觀點。
寫作時要緊扣“當人們面對簡陋匱乏的現(xiàn)實生活時”這一前提,不能脫離這個前提簡單地討論幸福的來源。
【佳作賞析】:幸福的源泉在于修養(yǎng)
顏回,“孔門七十二賢”之首,后人尊為“復圣”。他何以有幸獲此殊榮?因其居陋巷,簞食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更因其崇高的德行。
我明白了,高度的精神修養(yǎng)可以沖淡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幸,成為身陷困厄之人的幸福源泉。
顧城曾說:“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當命運的喉嚨被無情卡住時,埃尼奧·莫里康內卻沒有妥協(xié),對音樂的狂熱癡愛使他從容面對一切。父親臥病不起時,年幼的埃尼奧不得不輟學工作來維持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即使如此,他仍呵護著他那顆勇往直前、快樂向上的心,最終成為世界公認的“電影配樂大師”,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梢姡叨鹊木褡非竽軟_淡生活的悲苦,并讓人找尋到屬于自己的幸福。
我懂得了,幸福感源于何——源于心靈的豐盈、精神的修養(yǎng)。蘇軾若因為被貶而整日郁郁寡歡,我想,他一定無法創(chuàng)作出精彩的“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劉禹錫如果因居陋室黯然神傷,我想,他一定無法怡然地書寫《陋室銘》;“當代愚公”李保國如果嫌棄太行山區(qū)生活苦,我想,他一定無法安然地三十五年如一日,為荒山帶來蒼翠,為鄉(xiāng)親拔除“窮根”……他們知道,真正的悠然是懂得享受明月清風、陽光鳥鳴;真正的快樂是不畏困厄之鎖,把住信念之舵,思想不迷航、行為不迷失;真正的幸福在于執(zhí)著于精神追求。
生活哪有一帆風順?因為大地的凹凸,才有了河流;因為溫度的變換,才有了春夏秋冬;因為有了境遇的順逆,才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絢麗。身在塵世間,我們不能左右環(huán)境,但我們可以左右自己的心。面對難題,有的人自怨自艾、意志消沉,以致一發(fā)不可收拾,終將邁上不歸路。而有的人卻始終相信人生是一幅山水畫,即便山巒重重,也相信有峰回路轉;即便路途艱難,也背上一份希望,大步向前——他們的底氣,源于他們的精神追求與修養(yǎng)。
修養(yǎng)高,智慧就能開啟,開啟了智慧的人才能明白人生的真諦,才能與“大道”同行,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是什么。這也許就是上天賦予人的終極使命。
《儒林外史》中的嚴監(jiān)生,雖一生富貴,但直到死都在與自己的小心眼慪氣,活得不如一生清貧的顏回快樂,此正說明精神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遵于自我的內心,內心的主君是修養(yǎng)。當今,最重要的修養(yǎng)是精神教養(yǎng),所以,我們,未來的主人,請謹記,提高個人修養(yǎng),是提升幸福感的正途。
【點評】
文章標題即觀點:幸福源于修養(yǎng)。開篇在簡述了顏回的事例后,再次明確主旨,指出“高度的精神修養(yǎng)可以沖淡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幸,成為身陷困厄之人的幸福源泉”。細細讀來,全文層次分明,先以蘇軾、劉禹錫、李保國的事例談幸福感的來源,再放眼自然、生命,指出能夠笑對人生難題的人是因有精神追求與修養(yǎng)作底氣,最后指出修養(yǎng)高就能開啟智慧,開啟了智慧才能明白人生真諦,從而感受到真正的幸福。論述層層推進,既旁征博引,又娓娓道來;看似筆流輕淺,卻能切中時代。美中不足的是,對于如何提升修養(yǎng),文章沒有開出良方,稍顯欠缺。

【篇二】2020年高考作文押題及范文:開放為劍,規(guī)則為盾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有網友梳理了40年中值得深思的六個關鍵詞:開放、規(guī)則、自由、理性、自信、機遇。
作為成長在改革開放年代的年輕人,你對改革開放有什么樣的體驗和認識?
請從六個關鍵詞中選擇兩個,使之形成有機關聯(lián),結合身邊的故事或者自身經歷,寫一篇文章。
【注意】 選好角度,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襲、套作。
【文題解析】:這個作文題突出立德樹人的宗旨,緊扣時代,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背景下,讓同學們把自己置身于時代洪流中去思考、定位,感受新時代帶來的急劇變化對個人的影響,激發(fā)家國情懷。
這個題目審題的難度不大,要注意的是,選擇的兩個關鍵詞要形成“有機關聯(lián)”,也就是要讓兩個關鍵詞按一定關系結合在一起。比如兩個詞之間有著或互相依存、或互相滲透、或互相對立、或互為因果等關聯(lián),或者二者有著轉折、修飾等關系,不能只是生硬地放在一起。
還要注意的是,必須針對“改革開放”這個背景,談你的體驗和認識,“結合身邊的故事或者自身經歷”來寫。延展到外國或古代的事例,可以借之從側面照見我國40年改革開放的歷程;但若以外國或古代的改革經驗為主體,而未將當下的改革作為寫作重心,則屬于審題失誤。
【佳作賞析】:開放為劍,規(guī)則為盾
40年的風雨兼程,40年的艱苦奮斗,終于造就了如今的中國。而這一切,離不開開放,也離不開與其如影隨形的規(guī)則。
回想百年前,沒有開放的我們飽受欺凌,所謂的“天朝上國”雖然物阜民豐,但閉關鎖國帶來的弊端也顯而易見:思想迂腐,官員愚昧,科技落后。拒絕開放意味著拒絕信息,拒絕信息直接導致了國力衰弱。列強用炮火轟開中國的大門,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一只老虎為何要與黔驢和睦相處?
反觀當下,改革開放帶來了技術進步,帶來了經濟騰飛,帶來了國人的自尊自信。君不見,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一項項成就如雨后春筍,中國的歷史掀開嶄新的一頁,這一切都是改革開放帶來的福音。
有開放為劍還不夠,我們要以規(guī)則為盾,堅決捍衛(wèi)自己的權益。有《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前車之鑒,我們更應該把握好規(guī)則,不讓規(guī)則成為圖謀不軌者掠奪的幫兇。于是,從APEC到WTO,從上海合作組織到“一帶一路”倡議,都是中國在合理利用規(guī)則道路上的摸索與實踐,也確實成果斐然。前不久與美國的貿易戰(zhàn),更說明了合理利用規(guī)則捍衛(wèi)自身權益的方法是正確的。
開放為劍,規(guī)則為盾,能使我們在發(fā)展的道路上無往不利、所向披靡。有劍無盾,空有一身武力,無法*他人的進攻與陰謀詭計;有盾無劍,即使不受他人的干擾,也沒有前進的資本。只有兩者統(tǒng)籌合一,相輔相成,才能真正幫助中國成為新時代強有力的競爭者,吹響新時代的號角。
歷史告訴我們,改革開放的路是正確的,掌握規(guī)則的路是正確的。此時此刻,中國正向著第一個“一百年”的目標雄赳赳氣昂昂地前進著。堅持改革開放的信念不能動搖,因為它不僅為我們帶來信息,更帶來機遇;用規(guī)則捍衛(wèi)利益絕不能動搖,因為這是我們防止重蹈民族悲劇的方法。改革呼喚開放,開放需要規(guī)則,兩者看似分離,實則統(tǒng)一。
沒有開放,無所謂進步;缺少規(guī)則,世界將成為*者的后花園。開放為劍,規(guī)則為盾,讓我們走出中華民族的改革開放之路、復興之路!
【點評】
文章選擇“開放”和“規(guī)則”兩個詞,標題點明二者“劍”與“盾”的關系,審題立意準確,觀點鮮明有力。第1段開門見山,引入寫作背景;第2、3段通過“回想百年前”“反觀當下”的古今對比,真實自然地分析“沒有開放”和“開放”后的變化,有效論證開放帶來的福音;接著在“開放為劍”的基礎上點出“規(guī)則為盾”,論證開放和規(guī)則的互補關系,立足當下,展望未來,有適當?shù)奶嵘?。全文思路清晰,結構完整,語言精練,思考深入。

【篇三】2020年高考作文押題及范文:逆鱗遐想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水從高原流下,自西向東。渤??谟幸粭l魚逆流而上,它越過淺灘,沖過急流,穿過湖泊中層層的漁網,躲過無數(shù)水鳥的追逐,飛上湍急的壺口瀑布,越過山澗,擠過石罅,終于游上高原。然而,它還沒來得及發(fā)出一聲歡呼,瞬間就被凍成了冰。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發(fā)現(xiàn)它還保持著游的姿態(tài)。一位年輕人感嘆說:“這是一條勇敢的魚,它逆流而上,沖破重重阻礙,終于到達了自己的目的地,雖死無憾?!币晃焕险邍@息說:“這的確是一條勇敢的魚,然而它只有偉大的精神,卻沒有偉大的目標,它極端逆向地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
這是一則寓言性質的新材料作文。材料本身分為兩部分:首段生動形象地敘述了這條魚逆流而上的經過;第二部分表面寫年輕人與老者的言行,實則是兩人對此事不同的認知與情感態(tài)度。據(jù)此,我們可以直接去把握第二部分的議論和關鍵詞。年輕人對魚的“感嘆”寄寓著無限的贊美,其觀點是“勇敢”到達“目的地,雖死無憾”。老者的“嘆息”發(fā)出的顯然是聲聲無奈,而其認為魚“只有偉大的精神,卻沒有偉大的目標”,也就只能面臨死亡了。進一步概括,兩人其實都是在談“勇敢精神”與“理想目標”的問題。抓住這一關鍵點,我們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思想認識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寫作角度與立意了。
如果從年輕人的角度看,可以支持其贊美的勇敢追求精神,因為理想棲息的地方,地獄也是天堂;也可以對其進行矯正或批評,因為在年輕的戰(zhàn)場上,年輕卻不應也不能輕狂。若從老者的角度思考,可以贊同老者既要有精神也要有目標的觀點,因為一個人總是要仰望點什么,有目標才有方向,有目標才有動力,才能更堅強更執(zhí)著,有目標也才可能有成功,才會走得更長更遠。一個民族亦是如此,要學會仰望星空,才會有未來。再深入來看,我們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都有勇往直前的勇氣,有時只是由于靈魂迷失,才失去了自我,從而導致最后的極端與失敗。當然,我們還可以對老者缺少的獻身精神進行分析與討論等。
最后,還要注意文體不能寫成四不像,標題要符合文體特點并獨特新穎等一系列要求。
【佳作賞析】:逆鱗遐想
如文提示,一條逆流而上最終被凍死在高原上的魚,如何?年輕人會感嘆說,老者會嘆息說。我想,都不重要。相比縹緲于海洋里的同類,能有后世之人為之慨嘆,卻也是這條魚的無尚榮耀吧!即使,代價是死亡。(否定之后再肯定,觀點因此脫穎而出,更令人驚嘆令人擊節(jié))
當然,魚兒怎么想我不知道,我也無從斷定它逆行為何。我只是忽然覺得,自己就好像這尾逆流而上的魚,在生命、在社會的洪流里。正奮力擺尾而上。(通過聯(lián)想展開下文,因魚而己,又由寓言而社會人生)
不安現(xiàn)狀地生活著,我偏執(zhí)地想要做像作家池莉一樣的獨行俠。看著身邊形形色色的人,卻也無一例外地向著同樣的目標——同一個地方攀爬。對于不擇手段!我實在是害怕,怕我在這生活的大染缸里換了自己原本的色彩。(作者清潔自守的形象在這個比喻里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出來)我在想:是不是這條魚兒也像我一樣,看見自己的同伴被抓進了漁網,害怕自己也被做成魚罐頭碼放在超市的貨架上?于是,它準備逃離,向著的高原上……
或許是我小氣了,又怎能懂得這倔強的魚兒懷揣“金鱗豈是池中物”的雄心壯志呢?心中有一種仰望,向著自己的夢想。激流又如何?逆行又怎樣?只為夢想的一抹流光,無畏地逆行而上!(整齊的反問、流金的夢想、執(zhí)著的信仰與高昂的情感,帶給我們一種至上的崇高美。)我錯了,我實在是錯了!若想在生命的長河中有自己的信念,豈是逃避所能夠達到的?這魚兒,又如何不是要為自己的信念背向了集體,背向平凡呢?擁有萬人沉醉我獨醒的堅毅,也要有為自己開拓未來的勇氣。真正的,金鱗豈是池中物!
當然,魚兒的結局是悲慘的,但在某種意義上說,它的死是有價值的!千萬條魚兒中能有如此一尾堅毅勇敢的逆鱗,敢于挑戰(zhàn)“規(guī)則”,敢于藐視“信條”,又怎能不令人稱贊,令人為之頌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在世俗化的社會里,又有幾人清醒幾人醉呢?)
椎及當今社會,卻又能有多少尾如此的逆鱗?(轉思自己,也不得不令人汗顏)大多數(shù)人,都習慣了這種毫無漣漪的“平靜”生活。不!不能這樣說!應該說是都習慣了追逐所謂的“名”與“利”的生活,卻再難有一條不甘“主流”的魚兒了。人們因循地生活著,一次次走過別人腳下的路,又一次次重復著別人的生活。如此而已,生活輕微得沒有一絲漣漪。
不如學做一尾逆鱗吧!只為心中的信念與追求,擺脫社會的俗套,選擇在社會頹廢的洪流里逆行而上?;蛟S,在那大河的源頭處,有一個清新的世界!
【點評】
作為一篇抒情散文,本文由“逆鱗”進行了豐富的想象與聯(lián)想,進而談及人生與社會,抒發(fā)了作者對人生理想的執(zhí)著、對人生信仰的堅定以及對世俗觀念的頑強抗爭等精神。本文如行云流水,又多豪邁之語。其在句式上巧用整句與散句來增加行文的韻律感與流暢感,從而在語言上既平易自然又富有詩意;而其中又多用反問句與感嘆句來增強語氣語勢,進而充分展示出作者的文采、精神與人格,反映作者時代的正義精神和青年學子蓬勃向上的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