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12課《在天晴了的時候》課文原文及知識點

字號:

《在天晴了的時候》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一首小詩,詩人通過擬人化的手法,用“動態(tài)化”的表達(dá)方式,為我們繪出了一幅雨后放晴的鄉(xiāng)村畫卷。“泥路”是溫柔的,“小草”在炫耀,“小白菊”大膽地試寒試暖,“鳳蝶兒”在悠然地閑游……這些普通的景物,在雨后似乎都煥然一新,讓人陶醉、向往,讓我們走進(jìn)了充滿想象的童話世界。以下是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內(nèi)容,歡迎大家閱讀。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12課《在天晴了的時候》課文原文
    在天晴了的時候,
    請到小徑中去走走:
    給雨潤過的泥路,
    一定是涼爽又溫柔;
    炫耀著新綠的小草,
    一下子洗凈了塵垢;
    不再膽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們的頭,
    試試寒,試試暖,
    然后一瓣瓣地綻透;
    抖去水珠的鳳蝶兒,
    在木葉間自在閑游,
    把它五彩的智慧書頁,
    曝著陽光一開一收。
    到小徑中去走走吧,
    在天晴了的時候:
    赤著腳,攜著手,
    踏著新泥,涉過溪流。
    新陽推開了陰霾了,
    溪水在溫風(fēng)中暈皺,
    看山間移動的暗綠——
    云的腳跡——它也在閑游。
    __________
    本詩作者戴望舒,選作課文時有改動。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12課《在天晴了的時候》知識點
    多音字:
    曝:pù曝曬 bào曝光
    暈:yùn暈車 yūn頭暈?zāi)垦?BR>    近義詞:
    溫柔——溫和 炫耀——夸耀
    膽怯——膽小 閑游——閑逛
    反義詞:
    涼爽——炎熱 溫柔——粗暴
    膽怯——勇敢 移動——靜止
    理解詞語:
    【暈皺】水的表面被風(fēng)吹起波瀾。
    【曝】曬。
    【炫耀】夸耀。照耀。
    【塵垢】灰塵和污垢。
    【膽怯】膽小;缺少勇氣。
    【陰霾】霾的通稱。
    【閑游】自由自在地游動、游玩。
    【綻透】徹底綻放。
    句子解析:
    1、在天晴了的時候,請到小徑中去走走:給雨潤過的泥路,一定是涼爽又溫柔;
    “溫柔”是溫和柔順的意思,一般多指女性,在這里詩人用了擬人手法。用“溫柔”一詞描繪泥路的柔軟,表現(xiàn)了泥路的美好。
    2、炫耀著新綠的小草,一下子洗凈了塵垢;
    “炫耀”是夸耀的意思,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小草的快樂與自豪;“洗凈”一詞寫出了雨后小草的潔凈與清新。
    這句話的意思是:小草自豪的展露著雨后洗去塵埃與污垢的翠綠身姿。
    3、不再膽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們的頭,試試寒,試試暖,然后一瓣瓣地綻透;
    “膽怯”形容小白菊經(jīng)歷了風(fēng)吹雨打?!奥薄霸囋嚒泵鑼懥诵“拙盏闹?jǐn)慎,表現(xiàn)了小白菊的可愛與美好。
    4、抖去水珠的鳳蝶兒在木葉間自在閑游,把它五彩的智慧書頁,曝著陽光一開一收。
    “閑游”一詞表現(xiàn)了鳳蝶兒的自由與快樂,體現(xiàn)了雨后的美好?!爸腔蹠摗辈捎昧吮扔鞯氖址?,形象的描寫了鳳蝶兒翅膀的美麗。“曝著陽光一開一收”描寫了鳳蝶的動態(tài)美,顯示著生命與活力。
    5、新陽推開了陰霾了,溪水在溫風(fēng)中暈皺,看山間移動的暗綠——云的腳跡——它也在閑游。
    “推開”一詞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描繪出太陽的力量是偉大的?!皶灠櫋币辉~表現(xiàn)了溪水的陶醉與美麗?!霸频哪_跡一一它也在閑游”在詩人的筆下云是有腳的,云是浪漫的,云是在悠閑地散步。
    雨后的太陽照著大地,云開霧散,溪水在溫風(fēng)中漾起美麗的波紋,山中的綠樹在雨后顯得更加翠綠,天上的云朵也在悠閑地飄動。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詩人選取了泥路小草、小白菊、鳳蝶兒四種事物,刻畫了雨后小徑的優(yōu)美與清新。
    第二部分(2):寫詩人再次召喚我們沿著小徑去親近自然。
    第三部分(3):寫雨后的新陽、溪水、云的清新、自然與灑脫。
    課文主題:
    詩人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描繪了雨過天晴時小徑上美麗的景物,表現(xiàn)了景物鮮活的生命力,表達(dá)了詩人輕松、愉悅的心情,表現(xiàn)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
    問題歸納:
    1、“給雨潤過的泥路,一定是涼爽又溫柔”這句寫的好在哪里?
    雨后的泥路充滿了泥濘,一腳踩下去就會沾一鞋泥巴,這原本是讓人難以理解的,可是到了詩人的筆下,粘糊糊的泥巴路居然是涼爽又溫柔的。
    2、雨后的小徑怎樣走才能顯示它的美好?
    “赤著腳”讓赤*的雙足與柔軟的泥路親昵地接觸,充分地享受泥路的溫柔;“攜著手”與朋友、家人一同出游,一起享受雨后清新的空氣和美好的景物?!疤ぶ履?,涉過溪流”一味地往前走讓雨后大自然的泥土與流水在足下經(jīng)過,讓所有的美景盡收眼底。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12課《在天晴了的時候》作者介紹
    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又稱“雨巷詩人”,戴望舒為筆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夢鷗。中國現(xiàn)代派象征主義詩人、翻譯家等。他先后在鴛鴦蝴蝶派的刊物上發(fā)表過三篇小說:《債人賣藝童子》和《母愛》。1927年,他的詩《雨巷》顯示了新月派向現(xiàn)代派過渡的趨向,而1929年所創(chuàng)作的《我的記憶》則成為了現(xiàn)代詩派的起點。
    主要作品:《雨巷》《尋夢者》《我用殘損的手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