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寓言故事讀后感

字號: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后感也可以叫做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寓言故事讀后感》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小學三年級寓言故事讀后感篇一
    我讀的寓言故事是《汗馬功勞》,讀完這遍寓言后我感到看事情不但要從表面看,而且要往深處看。就像故事里的劉邦一樣,他說:“你們知道嗎?打獵的時候,追捕獵物是獵狗,而發(fā)現(xiàn)那些獵物的卻是獵人啊!但是在戰(zhàn)場上戰(zhàn)斗將士的功勞就好比是獵狗的功勞,而蕭何的功勞則像獵人的功勞一樣?。 笨吹竭@句話讓我感覺到戰(zhàn)場的勝利功勞不一定全是將士的功勞。
    讀完這遍寓言故事讓我想到平時的學習,就像我的考試成績由低到高,由退步到進步時,看似是我認真的功勞,其實不是我的功勞最多,而是在我考試復習前耐心給我講解習題的人——辛勤園丁的功勞是!
    小學三年級寓言故事讀后感篇二
    我非常喜《伊索寓言》里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雖然很短,但很生動,很有趣。最讓我感受最深的要數(shù)《烏龜與兔》的故事。
    一天為了證明自己跑得比對方快,烏龜和兔子決定來一場比賽。開始,當然是兔子天生的飛毛腿跑在前面,烏龜遠遠地落在后面。中途兔子覺得烏龜肯定趕不上自己了,便躺在路邊大睡起來。而緩慢的烏龜卻毫不停歇,堅持往前走,結(jié)果竟比兔子先到達終點。讀了這一個故事,我明白了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墒巧钪杏钟袔讉€人能有烏龜?shù)囊懔?。卻又很多人一不小心就變成了那個兔子,在學習上或是生活中比別人聰明一點點或是比別人跑得快一點點時,就有驕傲自滿的情緒。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強者驕傲自滿時,那些勤奮的弱者也有機會勝出。
    小學三年級寓言故事讀后感篇三
    今天,我們學了《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這兩個寓言故事。
    《亡羊補牢》主要講的是一個人在犯了錯誤時,能聽從別人的勸告,及時改正,就為時不晚?!赌限@北轍》講一個人走錯了方向,在朋友的再三勸說下,仍然固執(zhí)己見不思悔改。
    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也常常會犯一些錯誤。比如在去年的考詞時,我把等待的“待”寫成“侍”,但是,我只看了一眼,沒把它從大腦的記憶中徹底糾正,結(jié)果在期末考試中吃了虧,被扣了分。從此,我認真對待每一個錯字,讓這樣的事情不再發(fā)生,起到了亡羊補牢的效果。南轅北轍的事情也數(shù)不勝數(shù)。呼吁保護環(huán)境的人無數(shù),可是人們往往充耳不聞,毫不在意。看,滿街飄舞的塑料袋和隨處可見的一次性瓶瓶罐罐,污染了我們的環(huán)境,這就是我們的行動和想法背道而馳了。在生活中我們要言行一致,從我做起。我相信美好的環(huán)境一定會成為現(xiàn)實。
    我們要學習亡羊補牢的那個人,知錯就改。
    小學三年級寓言故事讀后感篇四
    今天,我看了一則寓言,題目是《河水與皮革》。
    故事的大概內(nèi)容是:剛剛煉成的皮革在水上漂流,河水問:“你是誰?叫什么名字?”皮革回答:“我是皮革,我的名字叫堅不可摧?!蓖募钡暮铀犃?,使勁拍打著皮革,說:“我勸你還是改一改自己的名字吧,不然我立刻就能讓你變軟。”
    這個故事是說,外強中干的事物很容易就恢復它的本來面目。這樣的'人也有很多。有一天,班里有個同學下棋很厲害,我卻覺得他并不是真正的厲害,只不過是會跟不會下棋的下,才能贏罷了,我立刻向他挑戰(zhàn),結(jié)果他一敗涂地。
    強中更有強中手的事時有發(fā)生,所以,我們做事要謙虛,不要自不量力。
    小學三年級寓言故事讀后感篇五
    我最愛的書內(nèi)容豐富多彩,可以通過一個小故事,懂得一個大道理,不僅是這些原因,還有很多原因呢!你能猜出這是本什么書嗎?
    這本書就是《寓言故事》。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體裁之一,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人類文化的一筆寶貴的`遺產(chǎn)?!对⒀怨适隆愤@本書中的角色有擬人化的動物、有人類;還有古希臘神話中的諸神。作者借這些形象來傳達某種思想,道德意識或生活經(jīng)驗,讓讀者能夠從中得到教育和啟迪。
    看到金斧與銀斧的時候,我被年輕的樵夫誠實的品質(zhì)所感動,他不貪金斧和銀斧,只想得回自己的鐵斧,然而一個貪心的人聽說他的遭遇,也效仿他把鐵斧丟到河里,當河神拿金斧問他是不是他的,他貪心的說是他丟的,結(jié)果,河神不但沒有把金斧給他,就連原來的鐵斧也找不到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誠實才能帶來幸福,這種寶貴的品質(zhì),會像金子一樣閃閃發(fā)光。
    書中還有許多人生哲理,我們應該仔細琢磨書中的道理,讓自己變成一個品德高尚、充滿智慧的人!
    小學三年級寓言故事讀后感篇六
    今天我讀了一則寓言故事,名叫《螳螂捕蟬》,它使我深受感觸。
    記得前幾天,有一個和我差不多高的男孩到一位老奶奶開的小店買東西。他見老奶奶正在看電視,就悄悄地把兩根香腸和一包零食放入口袋。他正沾沾自喜:這個老奶奶真笨,連偷東西都看不見!可他不知道,他的所作所為全被我看在了眼里,我將這件事悄悄地告訴了老奶奶,老奶奶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磥?,那個男孩就是“螳螂”,他只想著“捕蟬”,卻沒想過防備可能會出現(xiàn)的“黃雀”。
    這件事讓我對“螳螂捕蟬”有了更深的體會,教育了我們不要只專注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后的隱患。
    小學三年級寓言故事讀后感篇七
    星期天,我讀了《中國寓言故事》這本書,里面的寓言故事可多了:掩耳盜鈴、南轅北轍、拔苗助長……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要算“守株待兔”了。
    從前,有一個宋國的農(nóng)夫,以種田為生。有一天,那個農(nóng)夫正在田里干活的時候,忽然看見一只兔子飛快地奔跑過來,那兔子慌不擇路,竟然“砰”的一聲撞在樹樁上,折斷了脖子,當場死了。農(nóng)夫心里美極了。他撿起那只又肥又大的兔子回家了,和家人飽餐了一頓美味的兔肉。農(nóng)夫心里想:要是我每天都能撿到一只兔子的話,那我就不用那么辛苦的種田了。于是他就天天坐在樹旁等者撿撞倒的兔子,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他一只兔子也沒有撿到,因為他很久沒種田了,地里已經(jīng)長滿了荒草。
    讀了這則寓言故事,我覺得我們小朋友可不能象這農(nóng)夫一樣,天上掉餡餅的事是不可能的,我們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去做,不能抱著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