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最能體現(xiàn)考生對語言文學(xué)的掌握和運用,體現(xiàn)考生的邏輯思維、體系架構(gòu)。因此優(yōu)秀的作文不僅能讓判卷老師眼前一亮,還能讓自己得高分,下面和您一起來看一下2020高考作文范文評點升格吧!

一文題呈現(xiàn)
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一個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
人們對自己心靈中閃過的微光,往往會將它舍棄,只因為這是自己的東西。而從天才的作品中,人們卻認出了曾被自己舍棄的微光。
二、題目分析
關(guān)于審題,一般需要依次考慮三個問題:話題,層次,角度。
首先,這個材料討論的話題就是:人怎樣失去(或成就)自我?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分析:分析這個材料的內(nèi)在層次。我們看到,這里有一對對立的概念:“人們”,“天才”。還有一個核心概念:微光。人們之所以是“人們”,而不是“天才”,就是因為“舍棄”了自己的“微光”。那么,這里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微光”是什么?在材料中它的特征是:自己的東西,心靈中的,閃過,微,光。即:自己的,獨特的,內(nèi)在的,稍縱即逝的,微小的,有價值的?!肮狻?,分析起來可以包括:理性之光,德性之光,詩性之光。具體說來,包括靈感、夢想、善念,等等。但是,無論你寫的是哪一種“微光”,一定要盡量滿足上述這些特征,否則就有泛化的危險。因此,某種意義上說,作文水平的高低,取決于你對材料的理解能力。
由此,我們可以分析出以下這些角度:⑴普通人怎樣才能成為“天才”?⑵“微光”如何才能成為“天才的作品”?⑶相信自己,不能因為是“自己的東西”就輕易放棄。⑷“天才的作品”與“人們”的共同之處。⑸如何營造一種社會氛圍,讓人們保有自己的“微光”。
另外,因為對“微光”有不同的理解,材料便可以有廣闊的聯(lián)想空間。
最后,就是選擇角度的問題。這里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選擇自己熟悉的角度,一是顧及材料的整體。所謂的“選擇一個角度”,是在對材料整體把握的基礎(chǔ)上所做的選擇。
步驟一:讀懂材料
讀懂材料是根,只有讀懂材料,才可能保證審題立意的正確。而只有真正讀懂材料,也才能使得立意更為深刻。
圈出材料中的關(guān)鍵詞,并對關(guān)鍵詞進行多角度的提問,以求打開并拓展思路,使得文章審確而立意深刻。
1.“心靈的微光”究竟是什么東西?
首先可以對“心靈的微光”加以界定,你認為的“心靈的微光”究竟是什么東西?是靈光乍現(xiàn)的靈感,還是思想的火花?是日常生活的感悟,還是發(fā)人深思的哲理?總之,“心靈的微光”以是靈感之光,是思想之光,是智慧之光,是存在之光(以上為縱向分析),也可以是詩意之光,是自由之光,是正義之光,是公正之光(以上為橫向分析)……
2.為什么要珍惜自己“心靈的微光”?“心靈的微光”對一個人有什么價值和意義?假如沒有了“心靈的微光”,人將會變成怎樣的人?將會導(dǎo)致怎樣的嚴重后果?
珍惜自己“心靈的微光”,是一種自信,也是一個人價值所在,表明一個人信仰和追求。
假如沒有了“心靈的微光”,人的價值就難以存在,人將不再有追求和理想,社會也會因此而死氣沉沉不再前進。
3.珍視自己“心靈的微光”的人(尤其是天才)都取得了哪些成就?舉例說明。
天才詩人海子,蘋果之父喬布斯,美國導(dǎo)演卡梅隆等等,而無視自己“心靈的微光”的人又是多么失敗。
4.為什么天才可以發(fā)現(xiàn)、觀察、感悟及表達自己“心靈的微光”,而普通人就不能?
因為天才有一個敏銳的心靈,能用心觀察和感悟,而普通人恰恰就缺乏一顆敏銳的心靈。
5.怎樣才能做到珍視自己“心靈的微光”?
首先要學(xué)會認識你自己”,學(xué)會自我反省,學(xué)會自我審視等。
其次要學(xué)會感悟生活,學(xué)會體驗生活,學(xué)會觀察生活,學(xué)會發(fā)現(xiàn)生活等。
最后,既然“心靈的微光”會在天才的作品中出現(xiàn),而普通人往往將之忽視。那普通人不一定要完全通過審視自我或?qū)徱暽顏戆l(fā)現(xiàn)“心靈的微光”,還可以通過天才的作品學(xué)習天才發(fā)現(xiàn)、感悟、表達自己的“心靈的微光”的經(jīng)驗,從而通過審視天才,來學(xué)會珍視自己“心靈的微光”。
6.“心靈的微光”就一定要珍惜嗎?為什么?
這就需要我們辯證地看待事物,而所謂辨證簡單地說就是“合理”。事實上“心靈的微光”也可能是愚昧之光、邪惡之光等。人要善于培育智慧之光、正義之光,摒棄愚昧之光,邪惡之光。孟子曰“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此之謂也。
步驟二:整理提煉
整理思考的過程,提煉自己的觀點,形成論證的思路,用總論點和分論點的形式表明自己的思路。
在經(jīng)過一系列的多角度的提問后,我們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考過程,提煉出自己的主要觀點,并理清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形成自己的觀點。
例如,整理自己的思考,可以得出自己的思考:
人們舍棄自己“心靈的微光”的原因,正是因為人們認為“這是自己的東西”,無足珍貴,這是一種極度不自信、妄目菲薄的表現(xiàn)。既然如此。人要堅守自己“心靈的微光”,最重要的莫過于“相信自己的感覺”,從而“肯定自我的價值”了。人要能有自我意識的覺醒,人要有對自我價值的肯定,人要有堅守“獨立之精神及自由之思想”。
步驟三:論點拆分與謀篇布局
在對材料進行多角度提問并深入思考的基礎(chǔ)上,梳理自己的思考結(jié)果,整理出能代表自己思考結(jié)果的數(shù)個觀點,并且能使得之間有一定的邏輯性,以此列出分論點,并構(gòu)成議論文寫作的框架,謀篇布局的工作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1.人們應(yīng)該珍惜自己“心靈的微光”。
2.學(xué)會從自己的角度,自我反省,自我審視,并觀察生活,感悟生活,體驗生活。
3.發(fā)自每一個人的“心靈的微光”都自有其價值,每一個都有可能成為“天才”,只是他并沒有像“天才”一樣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抒發(fā)出來。
學(xué)生作文原稿
相似的微光
庸人觀大師之作,欣喜贊嘆之余,心底不免鄙夷,以為并不多么出色,與自己的想法比,也未有如何高絕之處。
大凡聽憑微光一閃而逝者,盡皆平庸,又兼自輕自賤,愚不自知,又以為高明。
不論音樂繪畫之類誠需技巧的藝術(shù),那一類雕琢無盡也未必盡善的藝術(shù)對微光也并不十分重視。單說文學(xué),多少庸才讀書時不免自語中暗含輕蔑之意?
“微光”,那一陣思想與靈感的激蕩,只要還有感受與思考的能力,就偶得妙手、猝然臨之。然而絕大多數(shù)人心中自輕,以為些許靈感不值外人一哂;又自以為智慧自尊,便采用茨威格名句:“掩飾一件必然之事的方式便是極力否定它?!?BR> 于是,人們對心靈之閃過的微光,珍寶一樣閃爍的,難得一遇的思想、靈感,出于自卑遂以為不值一提;但不欲承認,于是極力否認、丟棄,擲于污泥,兼踏上數(shù)腳,便得心安——所以果真不值一提。
這樣以否定為安慰之后,便有阿Q的偉力,不悔自家無見識,反將丑語詆他人,偶遇展現(xiàn)微光的初出雛輩,就從鼻孔中發(fā)一聲嘆。
可惜善于挖掘微光的天才仿佛礦脈,愈深入越璀璨奪目,攝人心魄,終于思想的微光蔓成燎原之火,刺得抹殺一切心內(nèi)微光的庸徒爭不開眼,只好自認,也是承認“我是蟲豸”,呼他者為“天才”“大師”。
但那微光,蔓成沖天火光的微光,確是人人都有的,只是自尊者珍視而拾取,自卑者輕賤而啜棄自己,遂棄之不理。
普魯斯特寫成《追憶似水年華》,寄至巴黎書局,編輯曰:“誰沒有想過王公貴族的生活呢?”退稿不謝。待得七卷付梓,貢布雷的馬塞爾名震天下,編輯追悔莫及,長嘆息曰:“他寫出了我們的內(nèi)心啊!”
所謂天才,大抵從此來。甫一開始,那一點微光并不顯眼,與人相同,而多以為平庸——甚至愚鈍;但那微光積聚成裘成塔,便驚世駭俗,人人都得以窺見自己所丟棄的物什,大呼“他寫出了我們的內(nèi)心??!”
然而如蘭波所言:“我久已習慣這些幻像,而他們視而不見?!?BR> 自卑的庸眾視而不見本就坐擁的微光,所以永遠是庸眾;自尊自信者動搖筆端,便一勞永逸成為天才的一員。
可悲的是,庸眾先以為天才寫出自己的微光,嘆服而后鄙夷,卻未嘗想過,那些靈感的微光,本就是相似的。
嗚呼,哀哉。
伏惟尚饗。
教師評點稿
似曾相識的微光
【點評:題目一定把意思說明白一點】
(原文)庸人觀大師之作,欣喜贊嘆之余,心底不免鄙夷,以為并不多么出色,與自己的想法比,也未有如何高絕之處。
大凡聽憑微光一閃而逝者,盡皆平庸,又兼自輕自賤,愚不自知,又以為高明。
(修改文)庸人觀大師之作,欣喜贊嘆之余,心底不免遺憾,是很出色,可是,也曾是自己的想法,因此鄙視;是很高絕,卻有自己的影子,因此詆毀。
大凡有微光一閃,卻聽憑精彩流逝,因此盡皆落入平庸,兼自輕自賤,甚至鄙夷別人,殊不自知,高明與平凡同在。
【點評:扣題分析,指出人們觀看似曾相識的內(nèi)容之后的感受】
(原文)不論音樂繪畫之類誠需技巧的藝術(shù),那一類雕琢無盡也未必盡善的藝術(shù)對微光也并不十分重視。單說文學(xué),多少庸才讀書時不免自語中暗含輕蔑之意?
“微光”,那一陣思想與靈感的激蕩,只要還有感受與思考的能力,就偶得妙手、猝然臨之。然而絕大多數(shù)人心中自輕,以為些許靈感不值外人一哂;又自以為智慧自尊,便采用茨威格名句:“掩飾一件必然之事的方式便是極力否定它?!?BR> (修改文)不論音樂繪畫之類誠需技巧的藝術(shù),那一類雕琢無盡也未必盡善的藝術(shù),對微光也并不十分重視。單說文學(xué),多少庸才讀書時不免自語中暗含輕蔑之意?
“微光”,那一陣思想與靈感的激蕩,只要還有感受與思考的能力,就偶得妙手、猝然臨之。然而絕大多數(shù)人心中自輕,以為些許靈感不值外人一哂;又自以為智慧自尊,便采用茨威格名句:“掩飾一件必然之事的方式便是極力否定它?!?BR> 【點評:舉例論述,引用論證,分析人們心理的否定內(nèi)涵】
(原文)于是,人們對心靈之閃過的微光,珍寶一樣閃爍的,難得一遇的思想、靈感,出于自卑遂以為不值一提;但不欲承認,于是極力否認、丟棄,擲于污泥,兼踏上數(shù)腳,便得心安——所以果真不值一提。
這樣以否定為安慰之后,便有阿Q的偉力,不悔自家無見識,反將丑語詆他人,偶遇展現(xiàn)微光的初出雛輩,就從鼻孔中發(fā)一聲嘆。
(修改文)于是,人們對心靈之閃過的微光,珍寶一樣閃爍的,難得一遇的思想、靈感,出于自卑遂以為不值一提;但不欲承認,于是極力否認、丟棄,擲于污泥,兼踏上數(shù)腳,便得心安——所以果真不值一提。
這樣以否定為安慰之后,便有阿Q的偉力,不悔自家無見識,反將丑語詆毀他人,偶遇展現(xiàn)微光的初出雛輩,就從鼻孔中發(fā)一聲嘆。
【點評:類比論證,曾經(jīng)的靈感被拋棄之后的詆毀】
(原文)可惜善于挖掘微光的天才仿佛礦脈,愈深入越璀璨奪目,攝人心魄,終于思想的微光蔓成燎原之火,刺得抹殺一切心內(nèi)微光的庸徒爭不開眼,只好自認,也是承認“我是蟲豸”,呼他者為“天才”“大師”。
但那微光,蔓成沖天火光的微光,確是人人都有的,只是自尊者珍視而拾取,自卑者輕賤而啜棄自己,遂棄之不理。
(修改文)可惜善于挖掘微光的天才仿佛追尋礦脈,愈深入愈璀璨奪目,攝人心魄,終于思想的微光蔓成燎原之火,刺得抹殺一切心內(nèi)微光的庸徒爭不開眼,只好自認,也是承認“我是蟲豸”,呼他人為“天才”“大師”。
但那微光,蔓成沖天火光的微光,確是人人都有的,只是自尊者珍視而拾取,自卑者輕賤而啜棄自己,遂棄之不理。
【點評:分析面對精彩的內(nèi)容,因為丟棄而自嘆自哀】
(原文)普魯斯特寫成《追憶似水年華》,寄至巴黎書局,編輯曰:“誰沒有想過王公貴族的生活呢?”退稿不謝。待得七卷付梓,貢布雷的馬塞爾名震天下,編輯追悔莫及,長嘆息曰:“他寫出了我們的內(nèi)心?。 ?BR> 所謂天才,大抵從此來。甫一開始,那一點微光并不顯眼,與人相同,而多以為平庸——甚至愚鈍;但那微光積聚成裘成塔,便驚世駭俗,人人都得以窺見自己所丟棄的物什,大呼“他寫出了我們的內(nèi)心??!”
然而如蘭波所言:“我久已習慣這些幻像,而他們視而不見?!?BR> (修改文)普魯斯特寫成《追憶似水年華》,寄至巴黎書局,編輯曰:“誰沒有想過王公貴族的生活呢?”退稿不謝。待得七卷付梓,貢布雷的馬塞爾名震天下,編輯追悔莫及,長嘆息曰:“他寫出了我們的內(nèi)心啊!”
所謂天才,大抵從此來。甫一開始,那一點微光并不顯眼,與人相同,而多以為平庸——甚至愚鈍;但那微光積聚成裘成塔,便驚世駭俗,人人都得以窺見自己所丟棄的物什,大呼“他寫出了我們的內(nèi)心??!”
然而如蘭波所言:“我久已習慣這些幻像,而他們視而不見?!?BR> 【點評:舉例論證,精彩難識】
(原文)自卑的庸眾視而不見本就坐擁的微光,所以永遠是庸眾;自尊自信者動搖筆端,便一勞永逸成為天才的一員。
可悲的是,庸眾先以為天才寫出自己的微光,嘆服而后鄙夷,卻未嘗想過,那些靈感的微光,本就是相似的。
嗚呼,哀哉。
伏惟尚饗。
(修改文)自卑的庸眾視而不見本就坐擁的微光,所以永遠是庸眾;自尊自信者動搖筆端,便一勞永逸成為天才的一員。
可悲的是,庸眾先以為天才寫出自己的微光,嘆服而后鄙夷,卻未嘗想過,那些靈感的微光,本就是出自積累和挖掘,多了富了,自就會成為經(jīng)典。
嗚呼,哀哉。
伏惟尚饗。
【點評:結(jié)尾描繪庸眾雖然有微光,卻被自己拋棄的悲哀】
作文總評:
這是一篇雜感之類的議論文。作者筆帶感情,滿含譏諷,分析指出庸眾雖然曾經(jīng)心靈富有精彩的微光,卻被自己輕易拋棄,閱讀、觀看別人的東西,雖然有贊嘆,也有鄙視,因為有不少的內(nèi)容,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自己的心靈之間。他們忘記了積累,更少有挖掘,流于自嘆而已。
文章的優(yōu)點,筆帶感情,論述富有譏諷。
不足之處,自造一些詞語,語言突兀,難懂。因為流于感情,所以缺少理智分析。
按照70分制,原文可以打55分。

一文題呈現(xiàn)
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一個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
人們對自己心靈中閃過的微光,往往會將它舍棄,只因為這是自己的東西。而從天才的作品中,人們卻認出了曾被自己舍棄的微光。
二、題目分析
關(guān)于審題,一般需要依次考慮三個問題:話題,層次,角度。
首先,這個材料討論的話題就是:人怎樣失去(或成就)自我?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分析:分析這個材料的內(nèi)在層次。我們看到,這里有一對對立的概念:“人們”,“天才”。還有一個核心概念:微光。人們之所以是“人們”,而不是“天才”,就是因為“舍棄”了自己的“微光”。那么,這里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微光”是什么?在材料中它的特征是:自己的東西,心靈中的,閃過,微,光。即:自己的,獨特的,內(nèi)在的,稍縱即逝的,微小的,有價值的?!肮狻?,分析起來可以包括:理性之光,德性之光,詩性之光。具體說來,包括靈感、夢想、善念,等等。但是,無論你寫的是哪一種“微光”,一定要盡量滿足上述這些特征,否則就有泛化的危險。因此,某種意義上說,作文水平的高低,取決于你對材料的理解能力。
由此,我們可以分析出以下這些角度:⑴普通人怎樣才能成為“天才”?⑵“微光”如何才能成為“天才的作品”?⑶相信自己,不能因為是“自己的東西”就輕易放棄。⑷“天才的作品”與“人們”的共同之處。⑸如何營造一種社會氛圍,讓人們保有自己的“微光”。
另外,因為對“微光”有不同的理解,材料便可以有廣闊的聯(lián)想空間。
最后,就是選擇角度的問題。這里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選擇自己熟悉的角度,一是顧及材料的整體。所謂的“選擇一個角度”,是在對材料整體把握的基礎(chǔ)上所做的選擇。
步驟一:讀懂材料
讀懂材料是根,只有讀懂材料,才可能保證審題立意的正確。而只有真正讀懂材料,也才能使得立意更為深刻。
圈出材料中的關(guān)鍵詞,并對關(guān)鍵詞進行多角度的提問,以求打開并拓展思路,使得文章審確而立意深刻。
1.“心靈的微光”究竟是什么東西?
首先可以對“心靈的微光”加以界定,你認為的“心靈的微光”究竟是什么東西?是靈光乍現(xiàn)的靈感,還是思想的火花?是日常生活的感悟,還是發(fā)人深思的哲理?總之,“心靈的微光”以是靈感之光,是思想之光,是智慧之光,是存在之光(以上為縱向分析),也可以是詩意之光,是自由之光,是正義之光,是公正之光(以上為橫向分析)……
2.為什么要珍惜自己“心靈的微光”?“心靈的微光”對一個人有什么價值和意義?假如沒有了“心靈的微光”,人將會變成怎樣的人?將會導(dǎo)致怎樣的嚴重后果?
珍惜自己“心靈的微光”,是一種自信,也是一個人價值所在,表明一個人信仰和追求。
假如沒有了“心靈的微光”,人的價值就難以存在,人將不再有追求和理想,社會也會因此而死氣沉沉不再前進。
3.珍視自己“心靈的微光”的人(尤其是天才)都取得了哪些成就?舉例說明。
天才詩人海子,蘋果之父喬布斯,美國導(dǎo)演卡梅隆等等,而無視自己“心靈的微光”的人又是多么失敗。
4.為什么天才可以發(fā)現(xiàn)、觀察、感悟及表達自己“心靈的微光”,而普通人就不能?
因為天才有一個敏銳的心靈,能用心觀察和感悟,而普通人恰恰就缺乏一顆敏銳的心靈。
5.怎樣才能做到珍視自己“心靈的微光”?
首先要學(xué)會認識你自己”,學(xué)會自我反省,學(xué)會自我審視等。
其次要學(xué)會感悟生活,學(xué)會體驗生活,學(xué)會觀察生活,學(xué)會發(fā)現(xiàn)生活等。
最后,既然“心靈的微光”會在天才的作品中出現(xiàn),而普通人往往將之忽視。那普通人不一定要完全通過審視自我或?qū)徱暽顏戆l(fā)現(xiàn)“心靈的微光”,還可以通過天才的作品學(xué)習天才發(fā)現(xiàn)、感悟、表達自己的“心靈的微光”的經(jīng)驗,從而通過審視天才,來學(xué)會珍視自己“心靈的微光”。
6.“心靈的微光”就一定要珍惜嗎?為什么?
這就需要我們辯證地看待事物,而所謂辨證簡單地說就是“合理”。事實上“心靈的微光”也可能是愚昧之光、邪惡之光等。人要善于培育智慧之光、正義之光,摒棄愚昧之光,邪惡之光。孟子曰“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此之謂也。
步驟二:整理提煉
整理思考的過程,提煉自己的觀點,形成論證的思路,用總論點和分論點的形式表明自己的思路。
在經(jīng)過一系列的多角度的提問后,我們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考過程,提煉出自己的主要觀點,并理清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形成自己的觀點。
例如,整理自己的思考,可以得出自己的思考:
人們舍棄自己“心靈的微光”的原因,正是因為人們認為“這是自己的東西”,無足珍貴,這是一種極度不自信、妄目菲薄的表現(xiàn)。既然如此。人要堅守自己“心靈的微光”,最重要的莫過于“相信自己的感覺”,從而“肯定自我的價值”了。人要能有自我意識的覺醒,人要有對自我價值的肯定,人要有堅守“獨立之精神及自由之思想”。
步驟三:論點拆分與謀篇布局
在對材料進行多角度提問并深入思考的基礎(chǔ)上,梳理自己的思考結(jié)果,整理出能代表自己思考結(jié)果的數(shù)個觀點,并且能使得之間有一定的邏輯性,以此列出分論點,并構(gòu)成議論文寫作的框架,謀篇布局的工作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1.人們應(yīng)該珍惜自己“心靈的微光”。
2.學(xué)會從自己的角度,自我反省,自我審視,并觀察生活,感悟生活,體驗生活。
3.發(fā)自每一個人的“心靈的微光”都自有其價值,每一個都有可能成為“天才”,只是他并沒有像“天才”一樣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抒發(fā)出來。
學(xué)生作文原稿
相似的微光
庸人觀大師之作,欣喜贊嘆之余,心底不免鄙夷,以為并不多么出色,與自己的想法比,也未有如何高絕之處。
大凡聽憑微光一閃而逝者,盡皆平庸,又兼自輕自賤,愚不自知,又以為高明。
不論音樂繪畫之類誠需技巧的藝術(shù),那一類雕琢無盡也未必盡善的藝術(shù)對微光也并不十分重視。單說文學(xué),多少庸才讀書時不免自語中暗含輕蔑之意?
“微光”,那一陣思想與靈感的激蕩,只要還有感受與思考的能力,就偶得妙手、猝然臨之。然而絕大多數(shù)人心中自輕,以為些許靈感不值外人一哂;又自以為智慧自尊,便采用茨威格名句:“掩飾一件必然之事的方式便是極力否定它?!?BR> 于是,人們對心靈之閃過的微光,珍寶一樣閃爍的,難得一遇的思想、靈感,出于自卑遂以為不值一提;但不欲承認,于是極力否認、丟棄,擲于污泥,兼踏上數(shù)腳,便得心安——所以果真不值一提。
這樣以否定為安慰之后,便有阿Q的偉力,不悔自家無見識,反將丑語詆他人,偶遇展現(xiàn)微光的初出雛輩,就從鼻孔中發(fā)一聲嘆。
可惜善于挖掘微光的天才仿佛礦脈,愈深入越璀璨奪目,攝人心魄,終于思想的微光蔓成燎原之火,刺得抹殺一切心內(nèi)微光的庸徒爭不開眼,只好自認,也是承認“我是蟲豸”,呼他者為“天才”“大師”。
但那微光,蔓成沖天火光的微光,確是人人都有的,只是自尊者珍視而拾取,自卑者輕賤而啜棄自己,遂棄之不理。
普魯斯特寫成《追憶似水年華》,寄至巴黎書局,編輯曰:“誰沒有想過王公貴族的生活呢?”退稿不謝。待得七卷付梓,貢布雷的馬塞爾名震天下,編輯追悔莫及,長嘆息曰:“他寫出了我們的內(nèi)心啊!”
所謂天才,大抵從此來。甫一開始,那一點微光并不顯眼,與人相同,而多以為平庸——甚至愚鈍;但那微光積聚成裘成塔,便驚世駭俗,人人都得以窺見自己所丟棄的物什,大呼“他寫出了我們的內(nèi)心??!”
然而如蘭波所言:“我久已習慣這些幻像,而他們視而不見?!?BR> 自卑的庸眾視而不見本就坐擁的微光,所以永遠是庸眾;自尊自信者動搖筆端,便一勞永逸成為天才的一員。
可悲的是,庸眾先以為天才寫出自己的微光,嘆服而后鄙夷,卻未嘗想過,那些靈感的微光,本就是相似的。
嗚呼,哀哉。
伏惟尚饗。
教師評點稿
似曾相識的微光
【點評:題目一定把意思說明白一點】
(原文)庸人觀大師之作,欣喜贊嘆之余,心底不免鄙夷,以為并不多么出色,與自己的想法比,也未有如何高絕之處。
大凡聽憑微光一閃而逝者,盡皆平庸,又兼自輕自賤,愚不自知,又以為高明。
(修改文)庸人觀大師之作,欣喜贊嘆之余,心底不免遺憾,是很出色,可是,也曾是自己的想法,因此鄙視;是很高絕,卻有自己的影子,因此詆毀。
大凡有微光一閃,卻聽憑精彩流逝,因此盡皆落入平庸,兼自輕自賤,甚至鄙夷別人,殊不自知,高明與平凡同在。
【點評:扣題分析,指出人們觀看似曾相識的內(nèi)容之后的感受】
(原文)不論音樂繪畫之類誠需技巧的藝術(shù),那一類雕琢無盡也未必盡善的藝術(shù)對微光也并不十分重視。單說文學(xué),多少庸才讀書時不免自語中暗含輕蔑之意?
“微光”,那一陣思想與靈感的激蕩,只要還有感受與思考的能力,就偶得妙手、猝然臨之。然而絕大多數(shù)人心中自輕,以為些許靈感不值外人一哂;又自以為智慧自尊,便采用茨威格名句:“掩飾一件必然之事的方式便是極力否定它?!?BR> (修改文)不論音樂繪畫之類誠需技巧的藝術(shù),那一類雕琢無盡也未必盡善的藝術(shù),對微光也并不十分重視。單說文學(xué),多少庸才讀書時不免自語中暗含輕蔑之意?
“微光”,那一陣思想與靈感的激蕩,只要還有感受與思考的能力,就偶得妙手、猝然臨之。然而絕大多數(shù)人心中自輕,以為些許靈感不值外人一哂;又自以為智慧自尊,便采用茨威格名句:“掩飾一件必然之事的方式便是極力否定它?!?BR> 【點評:舉例論述,引用論證,分析人們心理的否定內(nèi)涵】
(原文)于是,人們對心靈之閃過的微光,珍寶一樣閃爍的,難得一遇的思想、靈感,出于自卑遂以為不值一提;但不欲承認,于是極力否認、丟棄,擲于污泥,兼踏上數(shù)腳,便得心安——所以果真不值一提。
這樣以否定為安慰之后,便有阿Q的偉力,不悔自家無見識,反將丑語詆他人,偶遇展現(xiàn)微光的初出雛輩,就從鼻孔中發(fā)一聲嘆。
(修改文)于是,人們對心靈之閃過的微光,珍寶一樣閃爍的,難得一遇的思想、靈感,出于自卑遂以為不值一提;但不欲承認,于是極力否認、丟棄,擲于污泥,兼踏上數(shù)腳,便得心安——所以果真不值一提。
這樣以否定為安慰之后,便有阿Q的偉力,不悔自家無見識,反將丑語詆毀他人,偶遇展現(xiàn)微光的初出雛輩,就從鼻孔中發(fā)一聲嘆。
【點評:類比論證,曾經(jīng)的靈感被拋棄之后的詆毀】
(原文)可惜善于挖掘微光的天才仿佛礦脈,愈深入越璀璨奪目,攝人心魄,終于思想的微光蔓成燎原之火,刺得抹殺一切心內(nèi)微光的庸徒爭不開眼,只好自認,也是承認“我是蟲豸”,呼他者為“天才”“大師”。
但那微光,蔓成沖天火光的微光,確是人人都有的,只是自尊者珍視而拾取,自卑者輕賤而啜棄自己,遂棄之不理。
(修改文)可惜善于挖掘微光的天才仿佛追尋礦脈,愈深入愈璀璨奪目,攝人心魄,終于思想的微光蔓成燎原之火,刺得抹殺一切心內(nèi)微光的庸徒爭不開眼,只好自認,也是承認“我是蟲豸”,呼他人為“天才”“大師”。
但那微光,蔓成沖天火光的微光,確是人人都有的,只是自尊者珍視而拾取,自卑者輕賤而啜棄自己,遂棄之不理。
【點評:分析面對精彩的內(nèi)容,因為丟棄而自嘆自哀】
(原文)普魯斯特寫成《追憶似水年華》,寄至巴黎書局,編輯曰:“誰沒有想過王公貴族的生活呢?”退稿不謝。待得七卷付梓,貢布雷的馬塞爾名震天下,編輯追悔莫及,長嘆息曰:“他寫出了我們的內(nèi)心?。 ?BR> 所謂天才,大抵從此來。甫一開始,那一點微光并不顯眼,與人相同,而多以為平庸——甚至愚鈍;但那微光積聚成裘成塔,便驚世駭俗,人人都得以窺見自己所丟棄的物什,大呼“他寫出了我們的內(nèi)心??!”
然而如蘭波所言:“我久已習慣這些幻像,而他們視而不見?!?BR> (修改文)普魯斯特寫成《追憶似水年華》,寄至巴黎書局,編輯曰:“誰沒有想過王公貴族的生活呢?”退稿不謝。待得七卷付梓,貢布雷的馬塞爾名震天下,編輯追悔莫及,長嘆息曰:“他寫出了我們的內(nèi)心啊!”
所謂天才,大抵從此來。甫一開始,那一點微光并不顯眼,與人相同,而多以為平庸——甚至愚鈍;但那微光積聚成裘成塔,便驚世駭俗,人人都得以窺見自己所丟棄的物什,大呼“他寫出了我們的內(nèi)心??!”
然而如蘭波所言:“我久已習慣這些幻像,而他們視而不見?!?BR> 【點評:舉例論證,精彩難識】
(原文)自卑的庸眾視而不見本就坐擁的微光,所以永遠是庸眾;自尊自信者動搖筆端,便一勞永逸成為天才的一員。
可悲的是,庸眾先以為天才寫出自己的微光,嘆服而后鄙夷,卻未嘗想過,那些靈感的微光,本就是相似的。
嗚呼,哀哉。
伏惟尚饗。
(修改文)自卑的庸眾視而不見本就坐擁的微光,所以永遠是庸眾;自尊自信者動搖筆端,便一勞永逸成為天才的一員。
可悲的是,庸眾先以為天才寫出自己的微光,嘆服而后鄙夷,卻未嘗想過,那些靈感的微光,本就是出自積累和挖掘,多了富了,自就會成為經(jīng)典。
嗚呼,哀哉。
伏惟尚饗。
【點評:結(jié)尾描繪庸眾雖然有微光,卻被自己拋棄的悲哀】
作文總評:
這是一篇雜感之類的議論文。作者筆帶感情,滿含譏諷,分析指出庸眾雖然曾經(jīng)心靈富有精彩的微光,卻被自己輕易拋棄,閱讀、觀看別人的東西,雖然有贊嘆,也有鄙視,因為有不少的內(nèi)容,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自己的心靈之間。他們忘記了積累,更少有挖掘,流于自嘆而已。
文章的優(yōu)點,筆帶感情,論述富有譏諷。
不足之處,自造一些詞語,語言突兀,難懂。因為流于感情,所以缺少理智分析。
按照70分制,原文可以打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