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一條魚兒水中游》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語文課一般被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tǒng)稱等都離不開它。也可以說,語文是運用語言規(guī)律與特定語言詞匯所形成的書面的或口語的言語作品及這個形成過程的總和。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一條魚兒水中游》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一年級語文《一條魚兒水中游》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認識本課生字:條、魚、羊、果。
    2、能認讀聲母Y、W,能整體認讀音節(jié)yi、wu、yu和它們的四聲。
    3、正確朗讀兒歌,不加字,不漏字,不拖調(diào),熟讀成誦。
    4、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描寫:“魚、羊、過”。
    過程方法:能在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認識本課生字。
    情感態(tài)度:能有主動學習語文的愿望。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師:秋天到了,小動物都來到了森林里準備過冬的食物。
    2、聽課文錄音,你聽到了什么?
    3、交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5、一條魚兒水中游指導朗讀
    二、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1、再聽錄音,聽仔細,兒歌中共寫了哪些小動物?
    2、交流板書:一條魚兒
    兩只小羊
    三只小白兔
    五只小松鼠
    3、學習生字:條魚羊果
    條:找朋友,還有“一條……”
    魚:找朋友,書空
    羊:你有好辦法嗎?
    果:復習“木”部(樹,林,校)
    4、準詞語
    5、師:那么多小動物在干什么呢?聽老師讀讀課文,小朋友打開書聽仔細了。
    6、交流,補充板書:
    水中游,
    樹下走,
    拔了四個大蘿卜,
    扛了六只大蘋果。
    指導朗讀:師生引讀,要求:把數(shù)字讀清楚
    自己讀,有感情的朗讀
    7、學習生字:蘋果
    誰會讀?讀準后鼻音
    蘋:復習“”部(花蔬菜草……)
    果:找朋友,你有什么好辦法?
    它的拼音誰會拼?guo
    8、齊讀課文,試著背一背
    三、復習鞏固。
    1、開火車讀生字。
    2、試一試讀兒歌。
    四、描一描。
    描寫生字:魚、羊、果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開火車讀生字、詞語。
    2、集體讀兒歌,背誦兒歌。
    二、學習拼音
    1、復習拼音:iu
    2、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個聲母,她的讀音和他們兩個差不多
    出示:yw
    y:衣領(lǐng)衣領(lǐng)yyy
    w:屋頂屋頂www
    3、學習整體認讀音節(jié)yi wu yu,練習四聲
    yu的識記方法:小u見到大y,脫帽行個禮
    拼讀音節(jié):
    ma yi wu ya li yu xia yu
    三、游戲鞏固生字
    1、送字寶寶回家
    2、搶讀比賽
    3、拓展練習
    一()魚  三()樹  五()花
    六()米  四()燈  兩()黑板
    4、總結(jié)
    四、課堂小結(jié)
    1、熟記生字
    2、認讀:mayi wuya liyu xiayu 
    【篇二】小學一年級語文《一條魚兒水中游》教學反思
    《一條魚兒水中游》這首兒歌富有童趣,是傳統(tǒng)形式中的“數(shù)字歌”,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學后,我經(jīng)過反思,覺得有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好的地方。
    1、關(guān)注學生習慣,要求明確。
    整體感知部分,讓學生聽老師讀兒歌時,要求學生聽清生字的讀音,并想想哪些動物也來了。后來,數(shù)一數(shù)兒歌有幾句話時,關(guān)注了學生的讀書習慣,復習了《讀書歌》。在研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讀兒歌前,要求做到不加字漏字,讀準字音。請學生評價時,做到根據(jù)要求、學著老師的樣子評價。只有這樣讓學生明確目標,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養(yǎng)成聽、說、讀、寫的好習慣。
    2、生字教學各有側(cè)重,拼音學習與生字雙向聯(lián)系。
    生字教學中,學生能夠從生字的讀音、字形出發(fā)予以自主學習,教師在教學中則抓住每個字的特點開展相應的指導和拓展,如:“條”以量詞的滲透為主,“果”強調(diào)的是書寫筆順,“魚、羊”突出象形字的記字方法,在此基礎(chǔ)上,適時對“羊”拓展,欣賞了各種羊的圖片和名稱,從而鞏固“羊”字的字形。教學生字時,根據(jù)生字的特點有所側(cè)重地予以指導和教學,能使生字教學更有效。
    此外,在指導讀好“一條魚兒”后,通過“一”字引出聲母y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yi,既降低了拼音的學習難度,又契合了拼音和識字之間的雙向聯(lián)系。
    3、注重說話訓練。
    整體感知的教學中,學生交流“哪些動物也來了”這一問題時,我要求他們把話說完整。等學生把四種動物都說出來后,要求看著貼圖,用“兒歌講了()、()、()和()”說出兒歌里寫到的小動物。在教學中,讓學生回答問題時把話說完整、按照給出的句式進行說話訓練都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
    4、分散學習,先扶后放。
    研讀課文中,我先教學了第一句話,通過自讀、指名兒歌,在學生讀正確的基礎(chǔ)上,進行指導朗讀。之后,再讓學生照樣子學習第二、三兩句話。其中,讓學生做做“拔”和“扛”的動作,不僅理解了詞義,而且進一步感受到了小動物通過辛勤勞動后有收獲的幸福感,又活躍了課堂氣氛。這種分散學習,先扶后放的教學方法是在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對于這一課的教學,我感覺還不錯。但是,我覺得自己在教學能力方面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如自身的語言有待優(yōu)化、語文功底需要提升、對學生的激勵欠缺、對學生的關(guān)注度不夠等等。
    總之,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shè)各種情景,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關(guān)注學生,使學生在整堂課中將聽、說、讀、想等有機整合,這樣就會事半功倍。
    【篇三】小學一年級語文《一條魚兒水中游》教學反思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于剛上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能從一年級就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他們今后較好地學習語文大有裨益。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chǔ),識字是學生學文化的開始,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一年級識字教學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語文教學的整體質(zhì)量和效率。為激發(fā)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教學中經(jīng)常采用學生自主識字與教師引導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式,在本課執(zhí)教的過程中,也凸現(xiàn)了這一理念。
    教授生字時,鑒于一部分學生已經(jīng)有了較多的識字量,有了較強的識字能力,因此,在初見生字時,以小老師帶讀的方式引出,以滿足學得多的學生的表現(xiàn)欲。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根據(jù)生字的特點有所側(cè)重的予以指導、點撥,使生字教學的成效更趨見效。本課有四個生字學習“果、魚、條、羊”,教學中,學生能夠從字音的注意點、讀音的準確度出發(fā)予以學習,教師在教學中則抓住每個字的特點開展相應的指導和拓展:如:“魚、羊”突出象形字的記字方法,而“果”強調(diào)的是筆順的規(guī)則和順序,“條”由于是不要求書寫的,故教學中以量詞的滲透作為主要的教學任務。由于教學中各有側(cè)重,學生學起來也特別的帶勁,生字教學在師生和諧的氣氛中落下了完美的句號。在此基礎(chǔ)上,適時的拓展,如:教學“魚”時,讓他們欣賞海魚的圖片和名稱,從而鞏固“魚”字的字形,再峰回路轉(zhuǎn)設(shè)計了句式訓練:“海洋里的魚可真多!有()、()、()和()?!笔购⒆觽兗褥柟塘恕棒~”這個字,又運用了新識的詞語,還為個別知識面豐富的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
    總之,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shè)各種情景,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在整堂課中將聽、說、讀、思等有機整合,相互滲透,這樣就會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