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學聽課記錄范文3篇

字號:

聽課記錄的基本內容聽課記錄的基本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學實錄,二是教學評點。而在聽課記錄本上的體現,左邊是實錄,右邊是評點。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聽課記錄范文3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一年級數學聽課記錄范文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認識10》,就一個10,應該說內容是比較單調、枯燥無味的,但是在通過精心設計,課堂氣氛很高,教學效果較好,學生都能很好地掌握對10的認識、和10的組成及10以內的數字結構。 
    本節(jié)課的亮點。 
    一、教材處理得比較好 
    通過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使枯燥無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從復習到新授到練習都過渡得自然,在新授部分,教師通過觀察掛圖、現場人數、自己的雙手等活動進行教學10的認識,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切身認識10;在練習部分,教師也設計了多種練習形式,有分鉛筆,有玩游戲等練習,練習的多樣性,能使學生從不同方面,理解、認識新學的內容,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評價處理得好。 
    評價有自評、互評、教師評。在這節(jié)課的評價中,教師發(fā)揮了評價的功能,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不斷上升,學生參與度較高。如在學生答對題時,給予掌聲鼓勵;在學生表現得不錯的時,教師很自然地豎起拇指給予表揚鼓勵或是獎勵小紅花;在一些地方,如學生書寫10時,寫得不是很好,教師不是一口否認,而是挑個好看點給予表揚,再要求學生回去要認真練習寫“10”。我認為這些評價是非常恰當、合理的。不像一些課堂整節(jié)課的評價很少,或是只要學生答對一個問題,就全班同學鼓掌齊說:你真棒或你真厲害。這樣浪費時間不說,還會弄得物極必反。 
    三、數字故事導入,促使教學效果的提升。 
    教師利用小學生比較喜歡聽故事這一特點,在兩部分使用了編故事進行教學或練習,我認為,這樣更容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同時教師還通過故事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9自以為是,覺得自己很大很大,看不起別人這種驕傲自滿的不良習慣。 
    四、教師的自身素質較好,具有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師的素質包括:語言、板書、演示、智慧、評價等。我認為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的良好素質在于他的語言、智慧、評價等這幾個方面。整節(jié)課教師的語言生動,富有激情,可謂跌宕起伏,很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評價做得也很到位。教師的組織能力也較高,從整節(jié)課的開始到結束,教師都能自然應對,不管是學生答對還是答錯,教師都能做出恰當的處理,在分組齊讀10的組成時,教師不斷地豎起拇指,表揚這組好點,那組好點,形成組與組之間的比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后齊讀10可以分成5和5,教師的一個手勢,更是把課堂推上了一個新的巔峰,充分體現出了教師具有較高素質。更像一位臺上的表演家。 
    值得注意的一些地方 
    一、游戲練習形式雖好,但是要注意練習的秩序,教師只有把握住課堂的秩序,才能使游戲練習為課堂教學服務,充分發(fā)揮出練習的鞏固作用。如教師拍幾次鼓,學生就應對拍幾次才能和老師的湊成10,在中過程中,全班同學應對,出現混亂的現象。 
    二、在練習10的組成時,教師要求學生用自己手中的彩色筆分成兩個數組成10,在這環(huán)節(jié)中,我認為,當學生分完了,教師可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分法,多讓學生展示展示自己的成果,肯定的學生的成果,讓學生享受的勞有所獲的感覺。這樣學生更會自愿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三、在課的后,教師可為今后的學習更大的數留下伏筆。如:今天我們學習了10,那么同學說說還會不會有比10大的數呢?————————-今后我們將繼續(xù)學習這些內容。
    【篇二】小學一年級數學聽課記錄范文
    4月20日學校對一年級進行教育教學工作調研,我聽了林老師上的數學課《認識人民幣》,該課教學中“認幣——換幣————付錢”的線索清晰,較好地體現了新教材編排的意圖,由以往的“只重視認識”轉向“有認識,重使用”;同時注意根據低年級學生特點采用兩人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主動學習,學生興趣濃厚,教學效果好。
    這一節(jié)課老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感性認識設置情境,通過分類活動、換錢活動、購物游戲三個實踐活動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認識人民幣,了解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關系,體會到人民幣的功能,同時滲透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教育。本節(jié)課以下幾方面體現較好:
    1、情境教學使整節(jié)課環(huán)環(huán)相扣
    新課程非常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感性認識,也一再強調數學的素材要來源于學生的生活,然后重新回到生活,應用于生活。本節(jié)課的情境來自學生一周前剛親身經歷過的“慈善一日捐”活動,以“小明”在這一活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為主線,把整節(jié)課編成了一個故事,把知識穿成了串,溶于故事中。學生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之中:看得專心、聽得仔細、做得投入、合作得愉快。真正體現了以積極的情感投入,極大地調動思維的活動。
    2、較好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變“教”為“導”,整個活動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播者,而是充當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組織者。教學過程始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課堂上大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實踐、交流、討論等多樣化的形式中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取知識,將新知納入自己原有的知識網絡,不僅對知識掌握得更牢,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這節(jié)課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兩點:
    1、小組合作學習沒有真正落到實處
    小組活動時,學生聚在一起,三三兩兩地你問我答,學習氛圍非常濃厚。教師穿梭在孩子中間,非常滿意,覺得將“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新理念運用得比較成功。但隨著課時的延續(xù),從學生的作業(yè)中發(fā)現有相當多的孩子對被遮住數字的人民幣辨認有困難。原因可能是在小組活動中,大部分學生只是根據人民幣上的文字、數字讀出它的面值,沒有認真觀察人民幣的顏色、圖案、大小等因素,而教師沒有及時給予點撥。可見,合作學習不是放任自流,在小組活動中,教師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有時要做必要的點撥,以保障學生活動的有效性。
    2、關于教學內容
    有關人民幣的知識,學生并不陌生,有一定的直接經驗。這節(jié)課中,一些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如果教師在課前能對各個層面的學生知識起點進行充分的調查,不拘泥于教材和教參,也許還可以把這節(jié)課的內容拓寬一些,上得有深度一些,更有數學味一些。
    【篇三】小學一年級數學聽課記錄范文
    “左右”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生活性,可以很好地體現《標準》的理念,讓學生從已有生活經驗出發(fā),學習身邊的。數學,讓數學更好地服務于生活。因此,喬玉玲老師緊緊圍繞《標準》的理念,設計這一節(jié)課。本節(jié)課有以下特點。
    1、整節(jié)課洋溢著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標準》中特別提出了“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目標,喬老師在這一方面作了積極的嘗試。本節(jié)課的宗旨是通過有趣的具體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活動中領會左右。上課前播放節(jié)奏輕快活潑的兒歌,一方面,有效地消除了學生因許多陌生的聽課老師帶來的緊張情緒,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另一方面,通過“喜歡聽的請舉手!”“你舉的是哪一只手?”兩句話很隨意地使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下進入教學情境,從而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為提高教學效果做了很好的鋪墊。此后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和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游戲,如:摸一摸、動作游戲、對口令等,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緊密聯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過度自然。這些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2、留給學生廣闊的思考與交流的空間。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遇到困難或出錯,如果教師直接給出答案,學生一聽就懂,一過就忘。本節(jié)課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努力使學生自己發(fā)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我舉起右手,讓學生說一說我舉的是哪只手,有的學生說左手,有的說右手,這時喬老師并沒有立刻下結論,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師剛才用這只手寫粉筆字。”“老師轉過身去,就和我們一樣了?!痹谒伎寂c交流中,學生體驗到了左右的相對性,同時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又如:判斷客車轉彎時到底是向哪邊轉,由于與客車面對面,有些同學會判斷錯,喬老師也沒有馬上下結論,而是提醒學生我們現在坐在哪里?(坐在客車上)再讓他們討論交流,在討論中他們都想說服對方。終統(tǒng)一了意見:判斷客車往哪邊轉,要把自己想像成乘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