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五月的田野》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語文是工具學科,是我們學好各門功課的基礎(chǔ)。學好語文有利于提高我們邏輯思維,有利于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提高我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若是語文你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五月的田野》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三年級語文《五月的田野》原文
    麥子熟的時候,豆莢也長大了。
    麥子是黃黃的,豆莢是青青的。在五月的田野里,它們散發(fā)出陣陣清香。這時候,我們忙碌起來。
    五月的風暖暖的,油光光的泥土軟軟的。我們光著腳走在田埂上,冷不丁地,泥土會從我們腳趾縫里冒出來,真舒服。折一根韌柔軟的柳條,削一節(jié)筆直的竹管,柳條做鞭子,竹管做笛子。竹笛吹一聲,鞭子甩幾下,我們攆著鴨子,趕著羊群,在田野里撒著歡兒地跑。把鴨子攆到剛翻過的地里去吧,那里的草蟲多;把羊兒趕到河邊去吧,那里的青草真嫩。從麥田的溝沿上、豆地的田埂上,我們找到一小捧一小捧的嫩青草,放進竹籃里。我們忙碌著,心里真高興——家里的小兔又有青草吃了。
    忙完了,肚子也咕咕地叫了,我們摘來嫩豆莢,拿出鐵鍋和米,自己做飯吃。一會兒米飯熟了,豆莢熟了。噴香的飯菜比什么都可口。
    吃飽了,我們也乏了,往草地上一躺,閉上眼睛。當我們睜開眼睛的時候,眼前是一片青黃。哦,黃的是麥子,青的是豆莢?!?BR>    【篇二】小學三年級語文《五月的田野》教案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碌、削”等7個生字,會正確書寫“舒、柔、甩”等1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懂課文,感受鄉(xiāng)下孩子們在田野中的快樂。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朗讀課文,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調(diào)動起學生的生活積累,引起情感的共鳴。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鄉(xiāng)下孩子們在田野中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課前留意觀察田野的風景。預習課文,自學生字,遇到不懂的記下來。
    教師準備:五月田野風景的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先板書課題。談話導入:現(xiàn)在正值五月,你眼里五月的田野什么樣?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對大自然的了解。
    2、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五月田野的自然景觀。
    3、師:看過之后,你想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學生暢所欲言。)
    4、師:美麗神奇的田野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五月的田野,去體驗體驗鄉(xiāng)下孩子的童年吧!
    5、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
    2、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梢猿樽x生字卡片,引導學生利用已經(jīng)熟知的識字方法記住生字。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田埂”、“竹管”等詞語可以利用圖片進行理解。
    如:“忙碌”、“噴香”、“清香”等詞語可以結(jié)合文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對于其他詞語可以師生共同解決。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5、學生初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三、讀中感悟、深入品味。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象,五月的田野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勾畫有關(guān)的重點詞句。
    2、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感受、印象。
    3、引導學生抓住自己觀點的支撐點,即文中關(guān)鍵的語言文字來品味與理解。
    a: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在燦爛的陽光下,它們甜甜地笑了”一句?!八鼈儭敝刚l?它們會笑嗎?為什么這樣寫?你感覺此時誰的心里也在笑?指導感情朗讀,讓學生自由練習一下怎樣讀才能表現(xiàn)田野的廣闊和美麗,同學之間互相讀一讀,評一評。
    b:第三自然段
    ①“光腳在田埂上走”一部分,可以引導學生和自己的童年生活對照一下??梢宰寣W生想象,再通過朗讀,抓住“泥土軟軟的、冷不丁、冒”等詞語體會光腳走的樂趣。
    ②從“趕羊、趕鴨”的語句中引導學生體會孩子們的快樂,體會孩子們的懂事和勤勞??梢宰ァ澳抢锏牟菹x多”、“那里的青草真嫩”體會孩子們的愛心。這一部分可以再引導想象一下,農(nóng)村除了養(yǎng)羊和鴨,還能養(yǎng)什么?孩子們是怎么對待這些小動物的?仿照課文中的樣子來說一說。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第四自然段重點抓“噴香的飯菜比什么都可口”,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認為什么樣的飯菜是噴香的”,再和文中“噴香的飯菜”做比較,引導學生要向鄉(xiāng)下孩子們那樣善于從平凡的生活中獲得樂趣,熱愛生活。
    d:第五自然段主要通過朗讀體會“大地當床,藍天當被”的意境。尤其要讀好后一句。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舒”、“甩”、“籃”的書寫。
    4、學生獨立描紅書寫。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寫一寫自己童年生活中快樂的事。
    【篇三】小學三年級語文《五月的田野》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1:
    本節(jié)課從設計的整體理念到每句話的斟酌,都是精心設計仔細思量的。專家講:在講課之前,要細讀文本,教師要先走進作者。本節(jié)課我正是這樣做的,在設計上,全面落實新課程《標準》的精神。
    1、"以讀為本"是閱讀教學的靈魂。教師對學生的"讀"要有層次的指導。先讓學生讀通順,孩子在精讀時沒有感情,那就通過直觀畫面引導,范讀感染,生生互動評價等方式,使孩子在指導下讀得由不理想到有進步到很理想,使朗讀的過程成為感悟、理解語言的過程。
    2、注重感悟,回歸生活,啟迪靈性。新教材強調(diào)"淡化分析,注重感悟"。的確,語文是貼近學生的心靈世界和情感世界的。如"在燦爛的陽光下,它們甜甜地笑了。"讓學生通過想象體會擬人句的生動,在通過朗讀進行感悟作者的心情,而并沒有過多的`提問與瑣碎的講解。再如,教學"竹笛吹一聲,鞭子甩幾下,我們攆著鴨子,趕著羊群,在田野里撒著歡兒地跑。"這一句時,讓學生回憶自己平日里撒著歡兒地跑是怎樣的心情,近而想象孩子們那種歡樂的場面,引導學生做著動作有感情的地朗讀。
    3、根據(jù)教學目標落實了一個"實"字。我力圖通過學生自主學習來完成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通過邊讀邊理解來落實文中相關(guān)詞句的教學任務;通過邊讀邊感悟來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邊讀邊應用來展示學生的個性體驗;通過邊讀邊積累來培養(yǎng)學生的預語感。
    總之,"人"與"文"相融合的語文教學,注重的是教師和學生能將文本心靈化,能使課堂情景和諧化,能將教學過程動態(tài)化實用化。
    教學反思2:
    在《五月的田野》一課的教學中,如果設置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再配上音樂,那么作者的筆下,五月的田野是孩子們的樂園。這種“樂”是通過對孩子們的一系列動作描寫表現(xiàn)出來的:光腳走路、吹竹笛、甩柳鞭、攆鴨、趕羊、撒著歡兒地跑。作者除了用輕快的筆調(diào)描繪了孩子們的快樂,更巧妙地是把對農(nóng)村孩子們的懂事、勤勞的贊美融匯其中——把鴨趕到草蟲多的地方,把羊趕到青草嫩的。地方,還要把嫩嫩的青草帶回家給小兔,這些是鄉(xiāng)下孩子獨有的生活,他們能夠幫助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并在勞動中找到樂趣。孩子們在作者簡單地敘述了“野炊”,描述了孩子們吃著簡單的飯菜也覺得“噴香”、“可口”,從中讓我們感受到了孩子們的淳樸和對生活的熱愛作者的筆下,如果再利用音頻資源《美麗的田野》,把學生領(lǐng)人課文情境,更充分的為有感情的朗讀做鋪墊,今后的教學中還要繼續(xù)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素質(zh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