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可以讓他們多看一些兒童勵志故事,這樣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下面是分享的兒童勵志故事分享五篇。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兒童勵志故事分享
匡衡是西漢年間有名的大學(xué)問家,少年的家里很窮,愛好學(xué)習(xí)的他沒有蠟燭來讓他學(xué)習(xí),那種沒有電的年代,沒有蠟燭,太陽下山了什么都干不了啊,但是匡衡還是很聰明的,偷偷地在墻上挖了一個小洞。
估計那時候年輕的匡衡也沒有想過這到底是算偷還是算借,總之匡衡是有光了,可以開開心心的讀書了,不過想來那個洞也不大,要是很大豈不是一下就被鄰居發(fā)現(xiàn)了?
當時匡衡有一個同鄉(xiāng)叫做文不識的,雖然名字取得好像很沒有文化,但是其實他的家里有著很多的書。
于是匡衡就找上他,希望可以成為他們家的傭人,可以不要錢,只希望能夠讀他們家的藏書,文不識對于匡衡這么愛好學(xué)習(xí)非常震驚,就答應(yīng)了他,因此匡衡得以博覽群書,成為了一個大學(xué)問家。
【篇二】兒童勵志故事分享
宋代大詩人黃庭堅,號山谷。他出自蘇東坡門下,詩與東坡齊名,當時人稱他們?yōu)椤疤K黃”。黃山谷的詩書畫號稱“三絕”,他不只有文名,也非常的孝順,也因為這個原因,而遇到了一件影響他一生的大事。
山谷中進士后,二十六歲就被朝廷任命為蕪湖地方知州。有一天午睡時,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走出衙府,來到了一戶人家前。門口有一位老婆婆,站在一張擺著一碗芹菜面的供桌前。婆婆手上拿著香,一邊呼喊著:“某某人!回來吃面了?!鄙焦炔蛔杂X的端起面來就吃,吃完后就走回衙府中去了。
醒來后,夢中之事,歷歷在目,口中還留有芹菜的香味呢,讓他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午睡夢中他又來到了昨天的地方,而口中還留著芹菜的香味,山谷不禁驚醒,飛快的爬起來穿好衣服,循著昨天日夢中所記憶的路走去,最后來到一戶人家,主人正是昨天夢中見的婆婆。山谷便問她昨日吃面之事。
婆婆說:“昨天是我女兒的忌日,因為她生前最喜歡吃芹菜面,所以每年在她忌日這天,我都會供一碗芹菜面,喊她回來吃。”山谷問她女兒去世多久了,婆婆說:“已經(jīng)二十六年了?!鄙焦刃南?,自己今年也正是二十六歲,而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詫異之余,就跟婆婆聊起她女兒在世時的種種情形。
婆婆說,她女兒在世時非常喜歡讀書,而且吃素信佛,也很孝順,在她二十六歲前還說一定會回來看她的。婆婆并指著屋中一個大木柜說,她女兒生平所看的書,全都鎖在里面,只是不知道鑰匙放到哪里去了。奇怪的是,山谷那時突然記起了,以前放鑰匙的地方,并且找出鑰匙打開木柜,在里面發(fā)現(xiàn)了許多文稿。他仔細一看,大吃一驚,原來他今生每次參加考試所寫的文章,竟一字不差全在這些文稿中。
至此,山谷心中已完全明白了,這老婆婆就是他前世的母親啊!于是將婆婆接回衙府中,奉養(yǎng)余年,后來他走上了參禪悟道的路。
清代的文學(xué)家袁枚,在聽到這個故事后,不禁嘆息道:“書到今生讀已遲”。前世今生,牽牽絆絆,看似玄奇,未必子虛。在人生中,一些偶然的相遇,一些隱約的記憶,一些反復(fù)的夢境,也許其中就包含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因緣呢!
【篇三】兒童勵志故事分享
戰(zhàn)國時,齊國有個隱士名叫顏躅,他頗有才能,不愿從政,甘愿過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時間長了,人們都知道他是一位很有學(xué)問的人。齊宣王為了搜羅人才,派人把顏躅請了來,要委以官職。顏躅不便違命,只得進宮朝見宣王。
這天,齊宣王高坐在朝廷上,他以為自己是一國之君,顏躅是個無官無職的文人,便以輕蔑的口氣說:"躅,過來!"顏躅是個很有骨氣的人,見宣王這樣對待自己,心里很生氣,便立在那里不動,用同樣的口吻說道:"王,過來!"齊宣王聽了,又改作笑臉,客氣地說:"顏先生果然名不虛傳。請您幫助我,作我的老師,我要向您請教。您要是能到我這兒來,咱倆一同生活,一同游玩,保證每餐都有牛羊肉和豬肉吃,出門也有車坐,您的夫人,兒女也都能身著衣錦,盡情地享受榮華富貴。"
顏躅聽了這番話,感到齊宣王是在利誘自己,便嚴肅地回答說:"謝謝。我不要什么榮華富貴,我愿'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娛'!""晚食以當肉"是說,我雖然窮得吃不起肉,但我推遲吃飯時間,等餓極了再進食,就和吃肉的滋味一樣了,"安步以當車"是說,我雖然窮得沒有車子坐,但我步行時把腳步放慢些.放平穩(wěn)些,就和坐車差不多舒服了;"無罪以當貴"是說,我雖然是個平民百姓,但我只要清白正直,不做壞事,就是一個很高貴的人了;"清靜貞正以自娛"是說,我一身清白,自由自在地過著隱居生活,自己就感到無限歡樂了。
顏躅的這番話,說得齊宣王目瞪口呆,無言以對。
【篇四】兒童勵志故事分享
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戰(zhàn)。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zhàn)鼓雷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只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襲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
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桿、箭頭的模樣,耳旁仿佛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yīng)聲折馬而斃。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欲望驅(qū)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一只斷箭,箭囊里裝著一只折斷的箭。
我一直挎著只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志坍塌了。
結(jié)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于亂軍之中。
拂開蒙蒙的硝煙,父親揀起那柄斷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BR> 把勝敗寄托在一只寶箭上,多么愚蠢,而當一個人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柄交給別人,又多么危險!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單位身上……
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堅韌,若要它鋒利,若要它百步穿楊,百發(fā)百中,磨礪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篇五】兒童勵志故事分享
扁鵲是戰(zhàn)國時期的醫(yī)學(xué)家。他從小就勤奮好學(xué),常常受到左鄰右舍的贊揚。
離扁鵲家不遠的地方,有一位名叫長桑君的老大夫,醫(yī)術(shù)高明,四鄉(xiāng)馳名。他發(fā)現(xiàn)扁鵲是棵好苗子,就有意將自己的醫(yī)術(shù)傳授給他。
一天,長桑君把扁鵲叫到面前,開門見山地說:“你如果愿意跟我學(xué)醫(yī),就到南山采藥去吧,一年之后再來見我。”
扁鵲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第二天一早,就帶著工具和藥樣出發(fā)了。他翻過一座座險峻崢嶸的山峰,穿過一片片遮天蔽日的森林,采啊,挖啊,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他不僅認識了許許多多藥材,而且基本掌握了這些藥材生長、采挖的規(guī)律。
長桑君見扁鵲滿載而歸,微微一笑:“你還要去民間給人們切脈,不完成五千例不能回家?!?BR> 扁鵲二話沒說,又背起藥箱奔走四方。他為各種各樣的人切脈,從脈象的變化中,細細揣摸的病癥。當他完成任務(wù)返回老師住處的時候,不禁大吃一驚,只見長桑君正躺在床上低聲呻吟。原來,在扁鵲外出期間,長桑君不幸中風偏癱,右半身不能動彈。
扁鵲好心疼啊!他不顧旅途勞累,放下行李就給長桑君燒水煮飯,熬湯煎藥。晚上,他又端來一大盆熱水,蹲在床前給長桑君洗腳,洗著洗著,長桑君左腳一蹬,把盆子踢翻了,水澆濕了扁鵲的衣服、鞋子。扁鵲一點也不在意,轉(zhuǎn)身鏟來一些灶灰,撒到了濕漉漉的地上,接著,又忙著安頓長桑君入睡。正在這時,長桑君突然覺得喉中瘙癢,“呸”,一口痰不偏不倚吐到了扁鵲的臉上。扁鵲仍然不急不躁,默默地掏出手帕把痰擦掉了。
夜深了,長桑君把扁鵲喚至床前,溫情脈脈地說:“你已經(jīng)經(jīng)受住了三次考驗:上山采藥,對你識藥用藥大有好處;按脈切診,對你斷病治病甚有幫助;今天,我又親眼看到你對病貼入微,勝似親人。作為一個好醫(yī)生必須具備的三點,你都有了?,F(xiàn)在,我可以放心了?!闭f到這里,老人用顫抖的左手從枕下摸出自己珍藏多年的醫(yī)書,小心翼翼地交給了扁鵲。
從此,扁鵲邊攻讀,邊實踐,醫(yī)術(shù)提高得更快了。
【篇一】兒童勵志故事分享
匡衡是西漢年間有名的大學(xué)問家,少年的家里很窮,愛好學(xué)習(xí)的他沒有蠟燭來讓他學(xué)習(xí),那種沒有電的年代,沒有蠟燭,太陽下山了什么都干不了啊,但是匡衡還是很聰明的,偷偷地在墻上挖了一個小洞。
估計那時候年輕的匡衡也沒有想過這到底是算偷還是算借,總之匡衡是有光了,可以開開心心的讀書了,不過想來那個洞也不大,要是很大豈不是一下就被鄰居發(fā)現(xiàn)了?
當時匡衡有一個同鄉(xiāng)叫做文不識的,雖然名字取得好像很沒有文化,但是其實他的家里有著很多的書。
于是匡衡就找上他,希望可以成為他們家的傭人,可以不要錢,只希望能夠讀他們家的藏書,文不識對于匡衡這么愛好學(xué)習(xí)非常震驚,就答應(yīng)了他,因此匡衡得以博覽群書,成為了一個大學(xué)問家。
【篇二】兒童勵志故事分享
宋代大詩人黃庭堅,號山谷。他出自蘇東坡門下,詩與東坡齊名,當時人稱他們?yōu)椤疤K黃”。黃山谷的詩書畫號稱“三絕”,他不只有文名,也非常的孝順,也因為這個原因,而遇到了一件影響他一生的大事。
山谷中進士后,二十六歲就被朝廷任命為蕪湖地方知州。有一天午睡時,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走出衙府,來到了一戶人家前。門口有一位老婆婆,站在一張擺著一碗芹菜面的供桌前。婆婆手上拿著香,一邊呼喊著:“某某人!回來吃面了?!鄙焦炔蛔杂X的端起面來就吃,吃完后就走回衙府中去了。
醒來后,夢中之事,歷歷在目,口中還留有芹菜的香味呢,讓他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午睡夢中他又來到了昨天的地方,而口中還留著芹菜的香味,山谷不禁驚醒,飛快的爬起來穿好衣服,循著昨天日夢中所記憶的路走去,最后來到一戶人家,主人正是昨天夢中見的婆婆。山谷便問她昨日吃面之事。
婆婆說:“昨天是我女兒的忌日,因為她生前最喜歡吃芹菜面,所以每年在她忌日這天,我都會供一碗芹菜面,喊她回來吃。”山谷問她女兒去世多久了,婆婆說:“已經(jīng)二十六年了?!鄙焦刃南?,自己今年也正是二十六歲,而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詫異之余,就跟婆婆聊起她女兒在世時的種種情形。
婆婆說,她女兒在世時非常喜歡讀書,而且吃素信佛,也很孝順,在她二十六歲前還說一定會回來看她的。婆婆并指著屋中一個大木柜說,她女兒生平所看的書,全都鎖在里面,只是不知道鑰匙放到哪里去了。奇怪的是,山谷那時突然記起了,以前放鑰匙的地方,并且找出鑰匙打開木柜,在里面發(fā)現(xiàn)了許多文稿。他仔細一看,大吃一驚,原來他今生每次參加考試所寫的文章,竟一字不差全在這些文稿中。
至此,山谷心中已完全明白了,這老婆婆就是他前世的母親啊!于是將婆婆接回衙府中,奉養(yǎng)余年,后來他走上了參禪悟道的路。
清代的文學(xué)家袁枚,在聽到這個故事后,不禁嘆息道:“書到今生讀已遲”。前世今生,牽牽絆絆,看似玄奇,未必子虛。在人生中,一些偶然的相遇,一些隱約的記憶,一些反復(fù)的夢境,也許其中就包含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因緣呢!
【篇三】兒童勵志故事分享
戰(zhàn)國時,齊國有個隱士名叫顏躅,他頗有才能,不愿從政,甘愿過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時間長了,人們都知道他是一位很有學(xué)問的人。齊宣王為了搜羅人才,派人把顏躅請了來,要委以官職。顏躅不便違命,只得進宮朝見宣王。
這天,齊宣王高坐在朝廷上,他以為自己是一國之君,顏躅是個無官無職的文人,便以輕蔑的口氣說:"躅,過來!"顏躅是個很有骨氣的人,見宣王這樣對待自己,心里很生氣,便立在那里不動,用同樣的口吻說道:"王,過來!"齊宣王聽了,又改作笑臉,客氣地說:"顏先生果然名不虛傳。請您幫助我,作我的老師,我要向您請教。您要是能到我這兒來,咱倆一同生活,一同游玩,保證每餐都有牛羊肉和豬肉吃,出門也有車坐,您的夫人,兒女也都能身著衣錦,盡情地享受榮華富貴。"
顏躅聽了這番話,感到齊宣王是在利誘自己,便嚴肅地回答說:"謝謝。我不要什么榮華富貴,我愿'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娛'!""晚食以當肉"是說,我雖然窮得吃不起肉,但我推遲吃飯時間,等餓極了再進食,就和吃肉的滋味一樣了,"安步以當車"是說,我雖然窮得沒有車子坐,但我步行時把腳步放慢些.放平穩(wěn)些,就和坐車差不多舒服了;"無罪以當貴"是說,我雖然是個平民百姓,但我只要清白正直,不做壞事,就是一個很高貴的人了;"清靜貞正以自娛"是說,我一身清白,自由自在地過著隱居生活,自己就感到無限歡樂了。
顏躅的這番話,說得齊宣王目瞪口呆,無言以對。
【篇四】兒童勵志故事分享
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戰(zhàn)。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zhàn)鼓雷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只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襲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
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桿、箭頭的模樣,耳旁仿佛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yīng)聲折馬而斃。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欲望驅(qū)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一只斷箭,箭囊里裝著一只折斷的箭。
我一直挎著只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志坍塌了。
結(jié)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于亂軍之中。
拂開蒙蒙的硝煙,父親揀起那柄斷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BR> 把勝敗寄托在一只寶箭上,多么愚蠢,而當一個人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柄交給別人,又多么危險!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單位身上……
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堅韌,若要它鋒利,若要它百步穿楊,百發(fā)百中,磨礪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篇五】兒童勵志故事分享
扁鵲是戰(zhàn)國時期的醫(yī)學(xué)家。他從小就勤奮好學(xué),常常受到左鄰右舍的贊揚。
離扁鵲家不遠的地方,有一位名叫長桑君的老大夫,醫(yī)術(shù)高明,四鄉(xiāng)馳名。他發(fā)現(xiàn)扁鵲是棵好苗子,就有意將自己的醫(yī)術(shù)傳授給他。
一天,長桑君把扁鵲叫到面前,開門見山地說:“你如果愿意跟我學(xué)醫(yī),就到南山采藥去吧,一年之后再來見我。”
扁鵲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第二天一早,就帶著工具和藥樣出發(fā)了。他翻過一座座險峻崢嶸的山峰,穿過一片片遮天蔽日的森林,采啊,挖啊,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他不僅認識了許許多多藥材,而且基本掌握了這些藥材生長、采挖的規(guī)律。
長桑君見扁鵲滿載而歸,微微一笑:“你還要去民間給人們切脈,不完成五千例不能回家?!?BR> 扁鵲二話沒說,又背起藥箱奔走四方。他為各種各樣的人切脈,從脈象的變化中,細細揣摸的病癥。當他完成任務(wù)返回老師住處的時候,不禁大吃一驚,只見長桑君正躺在床上低聲呻吟。原來,在扁鵲外出期間,長桑君不幸中風偏癱,右半身不能動彈。
扁鵲好心疼啊!他不顧旅途勞累,放下行李就給長桑君燒水煮飯,熬湯煎藥。晚上,他又端來一大盆熱水,蹲在床前給長桑君洗腳,洗著洗著,長桑君左腳一蹬,把盆子踢翻了,水澆濕了扁鵲的衣服、鞋子。扁鵲一點也不在意,轉(zhuǎn)身鏟來一些灶灰,撒到了濕漉漉的地上,接著,又忙著安頓長桑君入睡。正在這時,長桑君突然覺得喉中瘙癢,“呸”,一口痰不偏不倚吐到了扁鵲的臉上。扁鵲仍然不急不躁,默默地掏出手帕把痰擦掉了。
夜深了,長桑君把扁鵲喚至床前,溫情脈脈地說:“你已經(jīng)經(jīng)受住了三次考驗:上山采藥,對你識藥用藥大有好處;按脈切診,對你斷病治病甚有幫助;今天,我又親眼看到你對病貼入微,勝似親人。作為一個好醫(yī)生必須具備的三點,你都有了?,F(xiàn)在,我可以放心了?!闭f到這里,老人用顫抖的左手從枕下摸出自己珍藏多年的醫(yī)書,小心翼翼地交給了扁鵲。
從此,扁鵲邊攻讀,邊實踐,醫(yī)術(shù)提高得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