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的兩歲兒童哲理故事4篇

字號:


    故事作為一種兒童喜歡的文字形式,對于孩子來說有特殊的吸引力。一些好的故事,他們可以百聽不厭,其優(yōu)美的語言,典型的人物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讓孩子深深的吸引,使他們增長了知識,并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整理了相關(guān)內(nèi)容,快來看看吧!希望能幫助到你~更多相關(guān)訊息請關(guān)注!
    【篇1】經(jīng)典的兩歲兒童哲理故事
    有一只小胖熊,非常討人喜歡,可他有個缺點(diǎn),就是不喜歡經(jīng)常刷牙。
    一天早晨,熊媽媽出門去了,小熊在家里翻箱倒柜,到處找吃的。不一會兒功夫,小熊就吃了一大堆糖果,還有一罐蜂蜜。
    小熊正在得意,忽然叫了起來:“唉喲,我的牙怎么這么疼喲!”正巧,兔大夫出門看病,路過小熊家,聽到小熊的叫聲,急忙進(jìn)屋詢問小熊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兔大夫瞧了瞧小熊的牙齒,搖搖頭說:“你平時吃甜的東西太多了,又不愛刷牙,幾顆牙都有問題,有一顆還需要拔掉呢!”
    兔大夫用鉗子鉗住小熊的壞牙,費(fèi)了好大的力氣,累得滿頭大汗,也沒能把壞牙拔下來。于是,兔大夫把小猴和小狐貍他們都叫來,大家齊心協(xié)力,才把小熊的壞牙拔下來。
    從此以后,小熊每天堅持刷牙,一排牙齒雪白雪白的,再也不疼啦。
    【篇2】經(jīng)典的兩歲兒童哲理故事
    池塘里有許許多多的小蝌蚪,小蝌蚪的尾巴一甩一甩的,真帥!小蝌蚪在干什么呢?它們正用細(xì)細(xì)的長尾巴當(dāng)畫筆,認(rèn)認(rèn)真真地寫作業(yè)哪!
    寫呀寫,寫出了一行行沒有格式的小詩;畫呀畫,畫出了一池看不出謎底的畫謎。
    小蝌矯的畫筆呀,一天比一天短,最后短得再也不能用了。
    小魚小蝦發(fā)現(xiàn)了,嘀嘀咕咕地咬著耳朵:“哎呀,小蝌蚪一定是學(xué)壞了!要不,它的尾巴怎么沒有了呢?”
    “是呀,聽說小白兔因為說瞎話,短了尾巴!小蝌矯一定干了什么壞事!”
    起初,小蝌彈也以為自己的尾巴真的丟了,在池塘里找呀找。后來,它們撲哧一聲笑了,媽媽不是說過:“孩子,掉了尾巴,你們就算長大了!就可以到岸上去找小朋友啦!”它們一蹦一跳地躍出了池塘,變成了一只只可愛的小青蛙。
    【篇3】經(jīng)典的兩歲兒童哲理故事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袋鼠媽媽抱著袋鼠寶寶去菜場買菜。一路上,她倆有說有笑,別提有多開心。一會兒就到了菜場,哇,菜場里的菜真多呀!有紫瑩瑩的茄子,黃澄澄的南瓜,身穿綠衣裳的黃瓜,還有活蹦亂跳的海鮮,真是應(yīng)有盡有。袋鼠媽媽和寶寶看得傻眼了,這樣也喜歡,那樣也喜歡。她們買了很多很多的菜,足足有兩大包呢。
    袋鼠媽媽提著菜,抱著寶寶回家了。沒走多遠(yuǎn),袋鼠媽媽就氣喘吁吁了,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流,腳步也放慢了。這時,在媽媽懷里的寶寶覺得媽媽很累很累了。她想,如果自己繼續(xù)讓媽媽抱著,媽媽會累得筋疲力盡的,不行,我得自己走路。她連忙說:“媽媽,我已經(jīng)長大了,我想自己走路,你讓我試試,行嗎?”袋鼠媽媽看著懷中懂事的寶寶,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她連忙輕輕地放下寶寶,溫和地說:“寶寶,慢慢走,當(dāng)心摔跤?!睂殞毺铰飞?,緊緊地跟著媽媽,她一邊走路,一邊還唱歌給媽媽聽呢!寶寶美妙的歌聲消除了媽媽的疲勞,媽媽也情不自禁地哼起了歌。
    她倆唱著歌興致勃勃地回家了。
    【篇4】經(jīng)典的兩歲兒童哲理故事
    從前有一只小狗熊。他很聰明,但他有一個壞習(xí)慣,那就是不講禮貌。因此,雖然他是學(xué)校里學(xué)習(xí)的學(xué)生,但是老師和同學(xué)們也都不喜歡他。
    小狗熊三歲那年。他正走在上學(xué)的路上,有一早晨在家沒有吃飯就出門了,所以他準(zhǔn)備在路上買幾個包子吃。走著坐著,他看到一個賣包子的攤兒。小狗熊看到有許多大人在哪兒等著賣包子,心想:馬上就要遲到了,我可不能再等了。接著,小狗熊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跑到最前面對賣包子的阿姨大聲喊道:“喂!賣包子的!這包子,多少錢一斤?”賣包子的阿姨減小狗熊這么不禮貌,也就沒理他,小狗熊建阿姨沒理他,就大聲喊:“賣包子的,問你話呢!”賣包子的叔叔阿姨們減小狗熊這樣,都說:“這孩子怎么這樣啊?他插隊就不說了,關(guān)鍵是我們也趕時間啊!”“是呀是呀,他還對大人那么說話,真是太不講禮貌了!”小狗熊聽了,生氣地走了。
    小狗熊并沒有認(rèn)識到自己錯了,它仍然每天都這樣。小狗熊身邊的朋友也越來越少了直到最后沒人愿意跟他玩。小狗熊傷心的哭了。這時,他的鄰居小花貓告訴了小狗熊,為什么大家都不喜歡他的原因,小狗熊才知道是自己不講禮貌造成的。
    從那以后,小狗熊變了。大家也越來越喜歡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