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質(zhì)與精神作文800字

字號:


    從根本上來講,物質(zhì)和精神是一性的,他們是高度統(tǒng)一的,如果用物質(zhì)性來指導人們的意識形態(tài),很容易跌入無限的物欲怪圈。為大家提供《高中生物質(zhì)與精神作文800字》,歡迎閱讀。
    【篇一】高中生物質(zhì)與精神作文800字
    哲人說,假如你有兩塊面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是啊,只有物質(zhì)與精神的同步文明的弦,才能奏出有深度的人生之樂。
    佇步在社會的十字路口,靜心諦聽。大千世界,五彩斑斕的*之云下,只見人們?nèi)缦s般為著更多的“面包”聒噪。君不見,多少人帶著欽妒的語言談論著福布斯富豪榜上誘人的數(shù)字,卻忘了自己的靈魂是多么單??;多少人又愛又恨地仰視這個老板、那個總裁的腰包,卻不肯俯下身來靜靜品讀一篇哲趣的小文;我們在富足之后,又開始為LV、愛馬仕節(jié)衣縮食,卻忘記了向心靈充一點氧,于是,那朵水仙花便無助地枯萎了。
    掩卷而嘆,情何以堪!物質(zhì)已初步充足的今日之中國,又有多少人汲汲于更多面包的香氣,扭曲了心靈的航向?要知道點亮生命燈塔的不僅是物質(zhì)的泛濫,更應是靈魂的熱度?。?BR>    人,當生如夏花,之前所有對養(yǎng)料拼命的吸收,不僅為了生存,更為了那朵驚艷的靈魂綻放?!拔镔|(zhì)以自足,精神以富足”,智者如是說。
    印度王子釋迦牟尼原本生活無憂,但他卻沒有漫然迷失于物質(zhì)的海洋,僅帶清水干糧,訣別嬌妻愛子,毅然踏上尋覓真諦的旅程。菩提樹下苦禪無數(shù)日夜,一朝之間猛然頓悟,于是佛教之光從此照亮亞洲大陸。拋下的是多余的富足,捧回的是心靈的蓮花。
    一座小房子,一把錘子,三把椅子。大衛(wèi)。梭羅的瓦爾登湖為那個工業(yè)時代染上了一絲澄明的藍意。他說,自己只想證明,基本的物質(zhì)保障之下,精神的財富更加重要。他躬親播種,親手收獲,并借此深刻剖析自己,直擊靈魂,他用內(nèi)心的強大擺渡過所有寂寞或喧囂,欣然駕船游弋于“面包”和“水仙花”的兩岸之間,最終定格在了一個萬人景仰的高度。
    又如喬布斯,愿意“放棄所有的科技去換取與蘇格拉底共度的一個下午”,早年去印度修行的他,多年以來一直過著樸素的生活?!斑^多的錢毫無意義”,他說,“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重視締造了整個文明。”
    掩卷深思,智者的聲音帶來氤氳的香氣,真正的“富豪”,絕不應是一個又一個令人咋舌的數(shù)字所堆砌成的,而是一種“左手面包,右手花香”的從容,是一種“半身溫飽,半身書香”的霸氣,是一段“物質(zhì)為底色,靈魂作音符”的樂章。當我們迷亂于光怪陸離的物質(zhì)世界,請停下匆匆追尋的腳步,收住汲汲探求的目光,為自己的生命栽一朵水仙花吧!
    祈愿,人類終將能如雨燕,在物質(zhì)的驟雨淋濕身心之后幡然醒悟而飛回心靈的家園,在閱盡千山秀色之后,魂兮歸來。
    【篇二】高中生物質(zhì)與精神作文800字
    在日益物質(zhì)化的社會中,人們重物質(zhì)輕精神的現(xiàn)象不勝枚舉。我不禁要問:有多少人還能夠做到一視同仁地對待物質(zhì)與精神,并找到二者的平衡點呢?
    正如材料中的那只收藏陽光?顏色與單詞的田鼠雖然重視了精神層面的富足,但是忽略了物質(zhì)層面—他還是得活著,活著就得吃飯與次不同的是,其他的田鼠能夠意識到物質(zhì)精神的重要性。美中不足的是,他們單單認為物質(zhì)的重要性高于精神。
    哲學中說,物質(zhì)是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基石。通俗而言,你首先得活著,活著須要物質(zhì)的支撐。管仲說,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的合理性就在于揭示了物質(zhì)的重要性但是請看*還有多少地區(qū)仍受貧困的束縛。這些人食不果腹,最簡單最基本的物質(zhì)生活得不到切實的保障,又何談期望那些孩子成為祖國的花朵與社會的棟梁?前段時間,各大媒體曝光的山區(qū)孩子以吃野菜為生的事件,雖說帶有一點夸張炒作的意味,但其中折射出的社會問題卻大同小異。
    但是僅僅依靠物質(zhì)供養(yǎng)現(xiàn)代化的人類是遠遠不能夠的。常言說得好,終日無所事事,則必病也。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葦草。誠然,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得不去面對各式各樣的抉擇亦或是困難,而這些抉擇與困難僅依靠物質(zhì)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我們閱讀書籍,去觀賞風景,去遠方閱歷,去做一切有益的事情去給養(yǎng)自己的精神生活。
    縱觀如今社會,“土豪”似乎縱橫天下。他們頤指氣使,財大氣粗,足跡遍布全世界。他們尋找一切可以發(fā)財?shù)臋C會,卻很少在意精神生活。對他們而言,金錢可以買來美味佳肴,娛樂設施,卻買不了書籍中的智慧,對人生意義的感悟。
    《圣經(jīng)·箴言》中說:勤勞的小螞蟻能夠搬運陽光以備不時之需,懶惰的人卻永遠那么懶惰,甚至連小螞蟻也不如。螞蟻不及人的聰智,卻懂得物質(zhì)的重要性,而那些懶惰的人往往不重視必不可少的物質(zhì),只知道渾渾噩噩地吃喝玩樂,更不必說精神了。
    我覺得人應該兼顧物質(zhì)與精神,不偏不倚。至此,人生便不會碌碌無為地虛度吧。
    【篇三】高中生物質(zhì)與精神作文800字
    有人說“百姓富裕,物質(zhì)豐富,對于文明自然渴求”。但君不見顏氏之子,陋巷瓢飲仍癡醉儒學不改其樂?有人說“驕奢忘本,但圓明園獸首重聚豈非因國人高價拍回?”
    其實,文明與物質(zhì)好比果實與種子。文明來自物質(zhì),高于物質(zhì),反作用于物質(zhì)。正如種子種下會長出果實,人們吃完果實又會留下新的種子。二者本是同源,互為生滅,怎可單向辨析。
    如今的《國*藏》中的寶藏正是前人留下的種子。貧弱年代,種子離了水,無法生根,但人們將其代代相傳,誓死捍衛(wèi)。固然,當清代末年我們挨打受餓時,無什么電視節(jié)目宣傳“中國文化”,但那時人們就不追求文化了嗎?那些抱著價值連城的瓷器、國畫、玉雕潦倒一生的人,守住了心中的文化種子,并傳之后世。
    于是今天,當我們不必空守著前代的古物,而有了足夠可享受的物質(zhì)資源時,種子便萌發(fā)。一時間,電視節(jié)目、電影、街藝;弘揚者,追求者雨后春筍般破地而出,漫山遍野。
    人們所未注意到的是,當這些器物改變、震動著我們的文化觀時,我們的文化也在賦予這些種子新的基因。
    敢問何代何朝有請明星講解推廣文化?敢問何曾有專人成組,耗資耗時只為宣傳文物文化的?基于工業(yè)時代物質(zhì)富足產(chǎn)生的全新文明,與前代文明,以前代物質(zhì)遺產(chǎn)為紐帶,進行了跨越時空的“基因交流”。而后我們又誕下了新的物質(zhì)“遺產(chǎn)”——影像。當百年后人類同時拿起“清明上河圖”和《國*藏》節(jié)目中關于它的解說錄像,又會有怎樣的文明碰撞?這碰撞,又將誕下何樣的文明果實?這果實中,又該有怎樣的,帶有何種基因的種子?
    正是這輪輪回回,相互作用,才使文明與物質(zhì)密不可分,糾纏千絲。
    看到《國*藏》時,我不禁笑了,這便是我們的文明價值吧:我們拾起前人的種子,用自己的文明澆灌培育它,賦予它新的意義與基因,當我們離開時,把這一期節(jié)目存于U盤,鄭重的交給后人,叮囑他們擇良日種下……
    這大約也是古人、來者之文化價值吧!
    愿此輪回之火,永不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