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語文必修四知識點(diǎn)

字號:

高二變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選三)。在對各個學(xué)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后,學(xué)生們需要對自己未來的發(fā)展科目有所選擇、有所側(cè)重。這可謂是學(xué)生們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風(fēng)險未知的主動選擇。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二語文必修四知識點(diǎn)》,助你金榜題名!
    1.人教版高二語文必修四知識點(diǎn)
    (1)美景與美政——《望海潮》
    柳詞給我們的印象是婉約,是“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般的無奈、凄清與孤獨(dú)。然而,柳永的詞也有大氣磅礴的豪放,如本首《望海潮》便是。這首柳永自創(chuàng)詞牌而成的詞,將杭州市區(qū)繁華、錢塘潮涌和西湖景美充分展現(xiàn),顯現(xiàn)出詞人婉約之外的另一風(fēng)格。在這首詞中,詞人展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好,表達(dá)了對太平盛世安樂生活的熱情贊美。
    (2)離愁與相思——《雨霖鈴》
    詞人以冷落的秋景作為襯托,表達(dá)和情人難分難舍的離愁別恨。在傾吐深深離愁時,抒發(fā)了對自身遭遇的感慨和壓抑的憤懣。仕途失意的仰郁心情和失去愛情慰藉的痛苦交織在一起,情調(diào)凄惻,哀婉,意致綿密。
    (3)懷古與思今——《念奴嬌·赤壁懷古》
    既認(rèn)知人生如夢,又極寫人生之輝煌,使人難辨其究竟消極還是積極,人生功業(yè)雖輝煌而終歸于夢,但縱使如夢畢竟曾經(jīng)輝煌,也許如夢的輝煌人生更值得珍惜,更惹人向往。古往與今來,哲理與人生,在雄長豪宕壯麗恢弘之中,隱然一種低徊婉轉(zhuǎn)深隱幽微的情思綿綿不盡。
    (4)風(fēng)雨與人生——《定風(fēng)波》
    人生不經(jīng)幾番風(fēng)雨,便難徹悟。東坡一生多遭困頓躓踣,仕途幾經(jīng)沉浮。這首詞,詩人以小見大,由偶然遇到的一場風(fēng)雨,想到了人生路途中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透射出詩人對生活的感悟,充滿了人生哲理。此等佳構(gòu),非大家而不能為。
    (5)孤獨(dú)與憤慨——《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全詞登臨感懷,眼底江山與心頭抱負(fù)兩相融會,孤獨(dú)、寂寞、悲愴、憤慨之情溢于言表,讀來令人扼腕、浩嘆!是對辛棄疾生活著的那個時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較真實(shí)的現(xiàn)實(shí)內(nèi)容。
    (6)苦悶與理想——《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一是抗敵救國的雄圖大志,二是對恢復(fù)大業(yè)的深謀遠(yuǎn)慮和為國效勞的忠心。詞人堅決主張抗金,而又反對冒進(jìn)輕敵的思想,既有對淪陷區(qū)人民的同情,又暴露南宋政治的XX,亦流露出詞人報國無門的苦悶。
    (7)相思與秋意——《醉花陰》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這不是一個多愁善感、心事重重的人嗎?重陽佳節(jié),把酒賞菊,那份凄涼,那份寂寥,又讓人怎能說得盡呢?
    (8)遭遇與呼喊——《聲聲慢》
    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她和著血淚寫下了這千古絕唱——《聲聲慢》。全詞透過對殘秋景象層層的描述,以表現(xiàn)詞人離亂的苦楚,和憂患余生的悲哀。
    (9)忠勇與團(tuán)結(jié)——《廉頗藺相如列傳》
    藺相如機(jī)智勇敢、不畏XX的英雄形象和他深明大義、“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貴品質(zhì)以及廉頗忠于趙國、勇于改過的可貴精神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人生的歷程中,我們當(dāng)以國家集體利益為重,必要時哪怕犧牲個人利益也要顧全大局,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美好的品德。同時,通過學(xué)習(xí)本文也讓我們明白內(nèi)部的團(tuán)結(jié)對于一個國家的鞏固和安全是多么重要。
    (10)信念與氣節(jié)——《蘇武傳》
    兩千年前,在北海邊上,有一位杖節(jié)牧羊的老人,他堅守著熱愛祖國、忠貞不渝的民族氣節(jié),在饑寒交迫中艱難地生存著,在他的身上體現(xiàn)了“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傳統(tǒng)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氣節(jié),令人肅然起敬。他沒有在敵人的*威面前屈服,也沒有在金錢、富貴面前動心。為了遠(yuǎn)大的理想、為了親愛的祖國,他餐冰臥雪、不辱使命,義無反顧地獻(xiàn)出了自己的青春,堅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來,這種英勇義舉激勵著千秋萬代的華夏兒女奮然前行??梢哉f,蘇武,真正稱得上是我們民族的脊梁。
    (11)治學(xué)與人格——《張衡傳》
    張衡的高尚品德表現(xiàn)在:
    (1)“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睂懽魃稀熬几禃?,科學(xué)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貢獻(xiàn)卓越;
    (2)“從容淡靜”,不慕世俗的虛榮,“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大將軍“累召不應(yīng)”,“不慕當(dāng)世”;
    (3)品行端正,憂國憂民,作《二京賦》諷諫王侯,整治法度收擒*黨。
    2.人教版高二語文必修四知識點(diǎn)
    1、關(guān)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人,元代戲曲家。本色派代表,其代表作有《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救風(fēng)塵》、《望江亭》、《單刀會》、《拜月亭》。
    2、元曲四大家及各自代表作分別是關(guān)漢卿的《竇娥冤》、白樸的
    《墻頭馬上》《梧桐雨》、馬致遠(yuǎn)的《漢宮秋》和鄭光祖的《倩女幽魂》。文采派的代表作家是王實(shí)甫,他的代表作品是《西廂記》。另外,紀(jì)君祥的《趙氏孤兒》是中國在西方影響深廣的一部元雜劇。
    3、元曲的組成包括兩類文體:散曲和雜劇,其中,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數(shù)。元雜劇一般由四折組成,有些四折之外還有楔子,它起序幕或過渡的作用。雜劇的舞臺演出由唱、科、白三部分組成。角色由末、旦、凈三大類組成。
    4、曹禺,原名萬家寶,現(xiàn)當(dāng)代劇作家,解放前著有《雷雨》、《日出》、《原野》、《蛻變》、《北京人》等話劇,其中《雷雨》標(biāo)志著中國話劇藝術(shù)開始走向成熟。
    5、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文藝復(fù)興時期英國杰出的戲劇家、詩人。被稱為“四大悲劇”《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代表著他藝術(shù)的頂峰。本·瓊生曾如此評價莎士比亞:他不屬于一個時代,而屬于所有的世紀(jì)。
    6、柳永,字耆卿,原名三變,北宋時期詞人。因排行第七世稱柳七,又稱為柳屯田。他的詞集名叫《樂章集》,流傳下來的有二百多首?!胺灿芯嬏幖茨芨枇~”(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
    7、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蘇洵、蘇轍并稱“三蘇”,詩歌與黃庭堅齊名,合稱“蘇黃”。詞上,擴(kuò)大詞的表現(xiàn)范圍,開宋代豪放詞先河,詞風(fēng)與辛棄疾相近,合稱“蘇辛”。蘇軾的散文也非常出色,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8、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偉大的愛國詞人,與蘇軾同為豪放派代表,有詞集《稼軒長短句》。
    9、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北宋末、南宋初期女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著有《漱玉詞》。一生經(jīng)歷可以宋室南遷為界,分作前后兩個時期。
    10、詞,詩歌的一種。又稱長短句、曲子詞、詩余。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詞最早起源于民間,后來,文人依照樂譜聲律節(jié)拍而寫新詞,叫做“填詞”或“依聲”。按長短規(guī)模分,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9至90字)和長調(diào)(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dá)240字)。按創(chuàng)作風(fēng)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約和豪放。
    11、《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斷代史?!稄埡鈧鳌愤x自范曄的《后漢書》,前四史指《史記》、《漢書》、《三國志》、《后漢書》。
    12、蒙田,歐洲文藝復(fù)興時期法國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隨筆集》。帕斯卡爾,17世紀(jì)法國數(shù)學(xué)家、物理學(xué)家、思想家,他的名言是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3.人教版高二語文必修四知識點(diǎn)
    《后漢書》作者范曄,他是很有才華的史學(xué)家?!逗鬂h書》簡明而周詳,敘述中間雜以議論,頗富文采。他自己曾說:“筆勢縱放,實(shí)天下之奇作?!倍稄埡鈧鳌返膫髦鲝埡馐菛|漢時期一位杰出的科學(xué)家、文學(xué)家、政治家,還是當(dāng)時有名的畫家,郭沫若曾評價他是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
    一、古今異義詞:
    1.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交接:古:結(jié)交。今:①連接②移交和接替)
    2.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孝廉:古:被舉薦的人稱為“孝廉”。今: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分別為統(tǒng)治階級選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漢代,在東漢尤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為一科。亦指被推選的士人。)
    3.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不行:古:不去(應(yīng)薦)。今:不可以)
    4.公車特征拜郎中(特征:古:特地征召。今:事物、事情的特點(diǎn)、標(biāo)志)
    5.尋其方面(方面:古:方向。今:相處或并列的幾點(diǎn)之一)
    6.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國王:古:封建社會貴族的封爵。今:古代某些國家的統(tǒng)治者;現(xiàn)代某些君主制國家的元首。)
    7.衡下車,治威嚴(yán)。(下車:古:官吏初到任。今:從車上走下來)
    8.常從容淡靜(從容:古義:言語舉止適度得體。今義:不慌不忙,沉著鎮(zhèn)定。)
    9.連辟公府不就(辟:古義:征召。今義:復(fù)辟。)
    10.其牙機(jī)巧制(牙:古義:發(fā)動機(jī)件的樞紐。今義:牙齒。)
    11.覆蓋周密無際(周密:古義:四周嚴(yán)密。今義:周到細(xì)致。)
    12.振聲激揚(yáng)(激揚(yáng)古義:激越、傳揚(yáng)。此指清脆響亮。今義:激動昂揚(yáng)或激勵使振作起來。)
    13.中有都柱(都:古義:大,音dū。又如:軍驚而壞都舍。今義:都市;或用作表范圍的副詞(音dōu))
    二、通假字:
    1.員徑八尺(“員”通“圓”)
    2.傍行八道(“傍”通“旁”)
    3.形似酒尊:“尊”通“樽”,杯,酒杯。
    三、詞類活用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奇:形容詞意動用法,認(rèn)為……奇特)
    時天下承平日久(時:名詞作狀語,當(dāng)時)
    衡少善屬文(善:形容詞作動詞,擅長,善于)
    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xué)(善:形容詞作動詞,擅長,善于)
    妙盡璇機(jī)之正(盡: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研究透了;正:形容詞作名詞,正確的道理)
    皆共目之(目,名詞作動詞,使眼色)
    又多豪右,共為不軌。(多,形容詞作動詞,有很多。)
    四、一詞多義
    1、觀:
    ①觀太學(xué)(觀摩學(xué)習(xí))
    ②大王見臣列觀(宮廷中高大華麗的樓臺)
    ③此岳陽樓之大觀也(景像)
    ④玄都觀里桃千樹(道士廟)
    ⑤啟窗而觀(看)
    2、因:
    ①因入京師,觀太學(xué)(于是)
    ②蒙故業(yè),因遺策(沿襲)
    ③因其勢而利導(dǎo)之(順著)
    ④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通過、經(jīng)由)
    ⑤衡乃擬班固《兩都》《二京賦》,因以諷諫(憑借)
    ⑥因擊沛公于坐,殺之。(趁機(jī))
    3、乃:
    ①精思傅會,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陰陽(就)
    ③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卻)
    ④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于是,就)
    ⑤爾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是)
    ⑧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
    4、制:
    ①其牙機(jī)巧制(制作,構(gòu)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XX,控制)
    ②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tǒng)率,指揮)
    ④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規(guī)模)
    5、屬zhǔ:
    ①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于魏(連接)
    ②衡少善屬文(連綴)
    ③屬予作文以記之(囑咐)
    ④舉酒屬客(勸人喝酒)
    shǔ:
    ⑤名屬教坊第一部(屬于)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掌管)
    ⑦吾屬今為之虜矣(輩)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6、善:
    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②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善行)
    ③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xué)。(擅長)
    ④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⑥善刀而藏之。(通“繕”,擦拭)
    五、文言句式:
    (1)判斷句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張衡,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人)
    (2)被動句
    連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
    (3)賓語前置句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自從有書典記錄以來,不曾有過(這種儀器)〕
    (4)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
    ①果地震隴西(果然在隴西發(fā)生地震)
    ②諷議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對政事提出意見)
    (5)省略句
    ①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省略主語“張衡”)
    ②諷議左右(省略介詞“于”)
    ③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省略主語“張衡”)
    (6)狀語后置
    ①游于三輔(于三輔游)
    ②諷議左右((于)左右諷議)
    ③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飾)
    4.人教版高二語文必修四知識點(diǎn)
    一、通假字:
    1.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2.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品。
    3.掘野鼠去草實(shí)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
    5.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6.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
    7.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亡:通“無”,沒有。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
    9.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沾:通“沾”,沾濕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經(jīng)。
    11.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輕輕敲打
    12.畢今日之驩驩:通“歡”。
    13.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女:通“汝”,你14.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縣:通“懸”,懸掛
    二、古今異義:
    1.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相當(dāng):古義:抵押。今義:差不多。)
    2.皆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幸蒙其賞賜。(賞賜:古義:照顧。今義:獎賞物品。)
    5.欲因此時降武。(因此:古義:趁這時。今義:因?yàn)檫@個。)
    6.獨(dú)有女弟二人。(女弟: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7.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義:年紀(jì)。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8.武等實(shí)在。(實(shí)在:古義:確實(shí)存在。今義:誠實(shí)、老實(shí)。)
    9.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稍: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10.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遺: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11.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會:古義: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12.此必及我。(及:古義:牽連。今義:常作連詞“和”用)
    13.會論虞常。(論:古義:判罪。今義:常作議論)
    14.以貨物與常。(貨物:古義:財物。今義:指供出售的物品)
    15.臥起操持。(操持: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今義:料理,辦理/籌劃)
    16.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假:古義:臨時充任。今義:虛假)
    17.來時太夫人已不幸。(不幸:古義:對去世的委婉說法。今義:指災(zāi)禍)
    18.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明年:古義:第二年。今義:后一年。)
    三、詞類活用:
    ①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jié)(壯:以……為壯。)誠甘樂之(樂:以……為樂。)
    ②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降: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斗:使……爭斗。)
    (4)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投降。)
    (7)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歸:使……歸。)
    (8)屈節(jié)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9)別其官署?;莸?別:使……分開。)
    ③名詞活用:
    (1)天雨雪(雨:名詞做動詞,下雨。)
    (2)羝乳乃得歸(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jié)牧羊(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武能網(wǎng)紡繳,檠XX(網(wǎng)、檠:名詞做動詞,結(jié)網(wǎng)、用檠矯正XX。)
    (5)惠等哭,輿歸營(輿:名詞做動詞,用車子。)
    (6)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7)絕不飲食(飲食:名詞做動詞,給他吃的、喝的。)
    四、一詞多義:
    ①使:
    (1)數(shù)通使相窺觀(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漢者(第一個“使”:出使。)
    (3)單于使使曉武(第一個“使”:派,第二個“使”:使者。)
    ②引
    (1)虞常果引張勝(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③發(fā)
    (1)方欲發(fā)使送武等(發(fā):打發(fā)。)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發(fā):發(fā)動。)
    (3)恐前語發(fā)(發(fā):被揭發(fā)。)
    ④乃
    (1)見犯乃死,重負(fù)國(乃:副詞,才)
    (2)恐漢襲之,乃曰(乃:副詞,于是、就)
    五、特殊句式:
    ①倒裝句: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漢者匈奴使”。)
    (2)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
    (3)何以汝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見汝為”)
    (4)子卿尚復(fù)誰為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fù)為誰乎”。)
    (5)何以復(fù)加。(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fù)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動句:
    (1)見犯乃死,重負(fù)國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4)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5)武留匈奴凡十九歲
    5.人教版高二語文必修四知識點(diǎn)
    1.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指點(diǎn)江山,激揚(yáng)文字,糞土當(dāng)年萬戶侯。(《沁園春長沙》)
    2.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fēng)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采桑子重陽》)
    3.東風(fēng)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鄭愁予《錯誤》)
    4.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diǎn)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yuǎn)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6.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7.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8.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10.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12.令初下,群臣進(jìn)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jìn);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
    13.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14.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觸龍說趙太后》)
    15.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國也》)
    16.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xué)》)
    17.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18.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19.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20.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