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我是人民小騎兵》音樂歌詞、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我是人民小騎兵》是一首木琴獨奏曲,由手風琴伴奏。結構為復三部曲式。全曲描繪了小騎兵門揚鞭催馬的威武形象以及小騎兵們克服困難、戰(zhàn)勝暴風雨的喜悅心情。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我是人民小騎兵》音樂歌詞、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三年級《我是人民小騎兵》音樂歌詞
    藍藍天空飛彩霞
    騎上了我的小木馬
    揮動鞭兒唱起歌
    草原就是我的家
    藍藍天空飛彩霞
    騎上了我的小木馬
    揮動鞭兒唱起歌
    草原就是我的家 
    2.小學三年級《我是人民小騎兵》音樂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樂曲《我是人民小騎兵》,感受音樂所描繪的狂風暴雪的情景,同時了解一些蒙古族的風情,激發(fā)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之情。
    2、通過靜心聆聽、朗讀主題詩、模仿律動、畫一畫、敲一敲等音樂活動,引導學生聽辨主奏樂器——木琴的音色特點及音樂力度的變化,感知樂曲的音樂形象。
    導學:
    一、聽音樂,學生律動進入教室(音樂可采用《秧歌調》)
    二、欣賞《我是人民小騎兵》
    (一)聆聽樂曲引子,直接導入:音樂在模仿什么聲音?這種聲音好像把你帶到哪里?你知道是什么樂器在演奏?
    (二)出示圖片,介紹木琴的形狀、演奏方式和音色特點
    (三)朗讀單元主題兒歌,導入樂曲欣賞:
    1、師生相互交流自己對大草原的印象,朗讀單元主題兒歌
    2、完整聽賞樂曲,思考:樂曲描繪了哪些情景?
    3、介紹曲名——《我是人民小騎兵》
    4、分段落聽賞、交流。
    (四)用律動參與的方式復聽全曲,如:模仿騎馬動作等
    (五)相互交流自己聽賞后的感受
    (六)分組活動
    1、畫一畫——試用各種不同的圖形或符號來表現(xiàn)聲音的漸強和減弱
    2、敲一敲——使用打擊樂器來模擬馬蹄聲來表現(xiàn)聲音的漸強和減弱
    3、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方式來表現(xiàn)聲音的漸強和減弱
    3.小學三年級《我是人民小騎兵》音樂教案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欣賞樂曲《我是人民小騎兵》,聽辨主奏樂器——木琴的音色特點。
    2、了解樂曲所表達的內容及情緒,感受樂曲的風格特點,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
    3、在欣賞過程中運用模仿,比較,聆聽等方法,感受音樂情緒的變化。
    4、通過欣賞《我是人民小騎兵》,感受并了解蒙古族音樂,并能跟著音樂學習表演“騎馬、揚鞭、射箭”的動作。
    教學任務
    1、聆聽全曲,聽出樂曲的主奏樂器并給樂曲取名。
    2、分段聽賞,感受音樂的力度、情感……變化,并加以表現(xiàn)。
    教學重點
    從音樂的力度變化中感受音樂所表現(xiàn)的情景。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模仿并創(chuàng)作《草原之聲》中的音響。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今天,老師帶大家去一個好地方,你們想不想去?現(xiàn)在請大家閉上眼睛,聽一聽,我們去了哪里?(聽賞《牧歌》)。引導大家說出“大草原”及大草原的景色。
    二、民主導學
    (一)任務呈現(xiàn)
    整體聽賞樂曲,聽出樂曲的。主奏樂器并給樂曲取名。
    (二)自主學習
    1、大家聽,大草原上出現(xiàn)了什么?
    (聽賞《我是人民的小騎兵》)
    2、說說你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你能給樂曲取個名嗎?
    4、總結出樂曲名:《我是人民的小騎兵》
    5、復聽樂曲。
    6、你聽出來了嗎?樂曲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主奏:木琴)、(伴奏:手風琴)
    7、簡介:木琴(看圖片、聽聲音)老師講解。
    (三)展示交流
    1、小組討論(樂曲的基本情緒、速度、力度等)。
    2、每組選一名代表參與全班交流。
    (四)任務呈現(xiàn)
    分段聽賞,感受音樂的力度、情感……變化,并加以表現(xiàn)。
    (五)自主學習
    1、欣賞樂曲引子部分。
    思考:
    (1)音樂在模仿什么聲音?
    (2)木琴的聲音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3)對照畫面,找出與這段音樂形象符合的畫面。
    (4)采用小樂器表現(xiàn)音樂力度的變化。(漸強)
    2、欣賞樂曲的第一部分。
    思考:
    (1)說說這段音樂的情緒?(活潑、歡快)
    (2)這段樂曲表現(xiàn)了什么場景?(小騎兵在騎馬巡邏)
    (3)對照畫面,找出與這段音樂形象相符合的畫面。
    (4)師生一起模仿騎馬動作。
    3、欣賞樂曲的第二部分。
    思考:
    (1)音樂情緒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從舒展到激勵)
    (2)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前半截表現(xiàn)了大草原美麗的景色和小騎兵歡樂的心情,后半截暴風雨來了)
    (3)對照畫面,找出與這段音樂形象符合的畫面。
    (4)聆聽表現(xiàn)風雨來臨的音樂形象。
    (5)用人聲、選擇打擊樂器,模仿風聲、雨聲、雷聲、馬蹄聲、及音樂的情境。
    4、欣賞樂曲的第三部分。
    思考:
    (1)“這段樂曲情緒和哪段相似?”(“第三段的情緒和第一段相似,都是活潑、歡快的。)
    (2)這段樂曲表現(xiàn)了什么場景?(表現(xiàn)出小騎兵們克服困難,戰(zhàn)勝暴風雨后的喜悅心情和戰(zhàn)馬漸漸遠去的情景。)
    (3)加上小樂器,我們來試試描繪樂曲表現(xiàn)的情節(jié)。
    5、整體聽賞樂曲。
    一部分同學隨樂做騎馬的動作進行律動另一部分用打擊樂器進行伴奏。
    (六)展示交流
    完整總結樂曲情緒特點。
    第一段:活潑、歡快。
    第二段:舒展——激烈。
    第三段:活潑、歡快。
    三、檢測導結
    我們欣賞了樂曲(我是人民小騎兵),要向小騎兵學習不怕困難,敢于同困難作斗爭的精神。后我們完整欣賞樂曲,邊聽邊表演。
    4.小學三年級《我是人民小騎兵》音樂教學反思
    《我是人民小騎兵》是三年級第一學期第六課的欣賞曲目。此曲是一首木琴獨奏曲,由手風琴伴奏。結構為復三部曲式。全曲描繪了小騎兵門揚鞭催馬的威武形象以及小騎兵們克服困難、戰(zhàn)勝暴風雨的喜悅心情。
    對于本節(jié)微格課我的設想是:從發(fā)展學生全面素質著手,面向全體,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通過視聽、律動、舞蹈表演等音樂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心體驗感悟音樂用心表現(xiàn)音樂,培養(yǎng)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fā)展學生音樂感受鑒賞能力、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
    一、反復多次的聆聽,尋找正確的情境切入點
    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是學生參與與掌握知識的催化劑。明白了這點,在設計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后,我都必須思考:這個情境所激發(fā)的興趣是針對學習目標嗎?是否是促進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修改教學設計時,針對《我是人民小騎兵》的學習目標是學生聆聽音樂時,能夠想象出小騎兵的故事。于是,我把創(chuàng)設情境的興奮點設定為“小騎兵”,所以我以歌曲《輕騎兵序曲》為切入點,通過看、聽、想的環(huán)節(jié),了解騎兵戰(zhàn)士,抓住學生好奇——想了解小騎兵的心理,使學生主動產生想聽音樂的興趣,真正地把學生吸引到音樂中去。
    二、層層深入的剖析,合理設置情境活動
    情境不是音樂教學的萬金油,并不是創(chuàng)設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情境,學生所有的問題便能迎刃而解,而且不同階段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問題。三年級的學生知識基礎不深,從音樂旋律所表達的基本情感(歡快還是優(yōu)美)到音樂的基礎知識(節(jié)奏、音的高低、連音線等……)都需要教師不斷地引導和教授,才能為他們擁有一個音樂的`耳朵提供基礎。正如俗話所說的“欲要取之于魚,必先授之于漁”。要想學生能聽得懂音樂,必得先教授他們音樂的基礎知識和聽音樂的方法。這節(jié)課中,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情緒變化會帶來不同的音樂效果。我根據(jù)三年級學生接受知識的心理特點——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在欣賞中有序地安排了以下活動:聽每段音樂的主題旋律,?(初步感受不同的音樂情緒)“教大家蒙古族舞蹈動作:騎馬、揮鞭、硬肩等的動作”(參與并感受情緒的變化)、“用動作表現(xiàn)不同的主題旋律和音樂形象”(動聽結合,感受音樂營造的情景)等,由點到面,學生從了 解到領會,循序漸進,逐步深化。
    5.小學三年級《我是人民小騎兵》音樂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動作進行歌表演,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在分組活動中同學們之間的互相學習,增進了同學之間的關系,也集中了每個人的創(chuàng)意,為學生展示自己的能力,提供了舞臺。不足之處:用打擊樂器模仿的時候,只是給出幾個節(jié)奏,老師教他們模仿的時候沒有指導到位,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比較亂。通過這次上課,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吸取了很多經驗。我很感激有這次學習的機會,非常感謝各位老師對我的指導和幫助,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缺乏教學經驗,望各位老師多多提點,我一定虛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