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六年級奧數(shù)題二次相遇問題、和差問題

字號:

奧數(shù)是奧林匹克數(shù)學(xué)競賽的簡稱,第xx屆國際奧林匹克數(shù)學(xué)競賽于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舉辦。舉辦奧數(shù)競賽的目的是激發(fā)青年人的數(shù)學(xué)才能,引起青年對數(shù)學(xué)的興趣,發(fā)現(xiàn)科技人才的后備軍,促進(jìn)各國數(shù)學(xué)教育的交流與發(fā)展。以下是整理的《小學(xué)六年級奧數(shù)題二次相遇問題、和差問題》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xué)六年級奧數(shù)題二次相遇問題
    1、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長392千米,同時從兩港各開出一艘輪船相對而行,從南京開出的船每小時行28千米,從上海開出的船每小時行21千米,經(jīng)過幾小時兩船相遇?
    解:392÷(28+21)=8(小時)
    答:經(jīng)過8小時兩船相遇。
    2、小李和小劉在周長為400米的環(huán)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鐘跑5米,小劉每秒鐘跑3米,他們從同一地點(diǎn)同時出發(fā),反向而跑,那么,二人從出發(fā)到第二次相遇需多長時間?
    解:“第二次相遇”可以理解為二人跑了兩圈。
    因此總路程為400×2
    相遇時間=(400×2)÷(5+3)=100(秒)
    答:二人從出發(fā)到第二次相遇需100秒時間。
    3、甲乙二人同時從兩地騎自行車相向而行,甲每小時行15千米,乙每小時行13千米,兩人在距中點(diǎn)3千米處相遇,求兩地的距離。
    解:“兩人在距中點(diǎn)3千米處相遇”是正確理解本題題意的關(guān)鍵。從題中可知甲騎得快,乙騎得慢,甲過了中點(diǎn)3千米,乙距中點(diǎn)3千米,就是說甲比乙多走的路程是(3×2)千米,因此,
    相遇時間=(3×2)÷(15-13)=3(小時)
    兩地距離=(15+13)×3=84(千米)
    答:兩地距離是84千米?!?BR>    2.小學(xué)六年級奧數(shù)題二次相遇問題
    1、甲乙兩車同時從A、B兩地相向而行,在距B地54千米處相遇,它們各自到達(dá)對方車站后立即返回,在距A地42千米處相遇。請問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A、120
    B、100
    C、90
    D、80
    【答案】A。解析:設(shè)兩地相距x千米,由題可知,第一次相遇兩車共走了x,第二次相遇兩車共走了2x,由于速度不變,所以,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走的路程分別為第一次相遇的二倍,即542=x-54+42,得出x=120。
    2、兩汽車同時從A、B兩地相向而行,在離A城52千米處相遇,到達(dá)對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在離A城44千米處相遇。兩城市相距()千米
    A、200
    B、150
    C、120
    D、100
    【答案】D。解析:第一次相遇時兩車共走一個全程,第二次相遇時兩車共走了兩個全程,從A城出發(fā)的汽車在第二次相遇時走了522=104千米,從B城出發(fā)的汽車走了52+44=94千米,故兩城間距離為(104+96)2=100千米。
    3、在一個圓形跑道上,甲從A點(diǎn)、乙從B點(diǎn)同時出發(fā)反向而行,8分鐘后兩人相遇,再過6分鐘甲到B點(diǎn),又過10分鐘兩人再次相遇,則甲環(huán)行一周需要()?
    A、24分鐘
    B、26分鐘
    C、28分鐘
    D、30分鐘
    【答案】C。解析:甲、乙兩人從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用了6+10=16分鐘。也就是說,兩人16分鐘走一圈。從出發(fā)到兩人第一次相遇用了8分鐘,所以兩人共走半圈,即從A到B是半圈,甲從A到B用了8+6=14分鐘,故甲環(huán)行一周需要142=28分鐘。也是一個倍數(shù)關(guān)系。
    3.小學(xué)六年級奧數(shù)題二次相遇問題
    AB兩地相距360千米,客車與貨車從A、B兩地相向而行,客車先行1小時,貨車才開出,客車每小時行60千米,貨車每小時行40千米,客車開出后幾小時與貨車相遇?相遇地點(diǎn)距B地多遠(yuǎn)?
    分析:由題意可知:客車先行1小時,貨車才開出,先求出剩下的路程,再根據(jù)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求出相遇時間再加上1小時即可,然后用總路程減去客車4小時行駛的路程問題即可得到解決。
    解答:解:相遇時間:
    (360-60)÷(60+40)+1,
    =300÷100+1,
    =3+1,
    =4(小時),
    360-60×4,
    =360-240,
    =120(千米),
    答:客車開出后4小時與貨車相遇,相遇地點(diǎn)距B地120千米。
    4.小學(xué)六年級奧數(shù)題和差問題
    1、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兩袋共重32千克,乙丙兩袋共重30千克,甲丙兩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解:甲乙兩袋、乙丙兩袋都含有乙,從中可以看出甲比丙多(32-30)=2千克,且甲是大數(shù),丙是小數(shù)。由此可知
    甲袋化肥重量=(22+2)÷2=12(千克)
    丙袋化肥重量=(22-2)÷2=10(千克)
    乙袋化肥重量=32-12=20(千克)
    答:甲袋化肥重12千克,乙袋化肥重20千克,丙袋化肥重10千克。
    2、甲乙兩車原來共裝蘋果97筐,從甲車取下14筐放到乙車上,結(jié)果甲車比乙車還多3筐,兩車原來各裝蘋果多少筐?
    解:“從甲車取下14筐放到乙車上,結(jié)果甲車比乙車還多3筐”,這說明甲車是大數(shù),乙車是小數(shù),甲與乙的差是(14×2+3),甲與乙的和是97,因此甲車筐數(shù)=(97+14×2+3)÷2=64(筐)
    乙車筐數(shù)=97-64=33(筐)
    答:甲車原來裝蘋果64筐,乙車原來裝蘋果33筐。
    5.小學(xué)六年級奧數(shù)題和差問題
    1、甲乙兩班共有學(xué)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兩班各有多少人?
    解:甲班人數(shù)=(98+6)÷2=52(人)
    乙班人數(shù)=(98-6)÷2=46(人)
    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2、長方形的長和寬之和為18厘米,長比寬多2厘米,求長方形的面積。
    解:長=(18+2)÷2=10(厘米)
    寬=(18-2)÷2=8(厘米)
    長方形的面積=10×8=80(平方厘米)
    答:長方形的面積為80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