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課《夢回繁華》教案及知識點

字號:

《夢回繁華》是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是一篇介紹我國宋代畫家張擇端創(chuàng)作的畫作《清明上河圖》的說明文。以下是整理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課《夢回繁華》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了解《清明上河圖》在中國繪畫的重要地位。
    2、熟讀課文,掌握作者條理清晰地介紹畫作的說明方法,揣摩作者準確富于概括力地說明語言。
    3、品味作者精彩說明語言的運用,增強熱愛中華文明的責任感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
    1、梳理本文的說明順序,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2、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說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樣恰當?shù)剡x擇和使用說明方法的。
    3、品味文章的預語言,把握其既有科學性又富有文學色彩的特點。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深入文本,了解名畫背后的意蘊。
    一、激趣導入
    (圖片欣賞)
    二、資料簡介
    1、《中外繪畫名作八十講》簡介
    本書選取中外繪畫作品八十幅,由國內美術評論家進行講解、評析。所選畫作包括各個民族、各個時代、各個流派的傳 世經典,同時配以深入淺出的鑒賞文字和豐富翔實的背景資料、相關圖片,引領我們體驗藝術品的美妙內涵和豐富底蘊。
    2、張擇端簡介
    張擇端,生卒年不詳,字正道,漢族,瑯琊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北宋畫家。宣和年間任翰林待詔,擅畫樓觀、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風俗畫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刻畫細致,界畫精確,豆人寸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等,皆為我國古代的藝術珍品。
    3、《清明上河圖》簡介
    《清明上河圖》本是進獻給宋徽宗的貢品,流傳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其主題主要是描寫北宋都城東京市民的生活狀況和汴河上店鋪林立、市民熙來攘往的熱鬧場面,描繪了運載東南糧米財貨的漕船通過汴河橋涵緊張繁忙的景象。作品氣勢恢弘,長528.7厘米、寬24.8厘米,畫有587個不同身份的人物,個個形神兼?zhèn)?,并畫?3種動物、9種植物,其態(tài)無不惟妙惟肖,各種牲畜共56匹,不同車轎二十余輛,大小船只二十余艘。這件現(xiàn)實主義的杰作,是研究北宋東京城市經濟及社會生活的寶貴歷史資料。
    三、初讀課文,理清層次結構
    課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可分為三部分:
    1.由宋朝城市的發(fā)展繁榮,引出說明對象《清明上河圖》。(1)
    2.介紹作者張擇端生平,并引出畫作的背景,呼應課題——夢回繁華。(2—4)
    3.具體介紹說明《清明上河圖》的特點、內容、藝術特色和地位。(5)
    四、再讀課文,理解文意
    題目解讀:“夢回繁華”生動形象,富有文采?!皦艋亍?,指夢中回到某個地方?!胺比A”,繁榮熱鬧,通常形容地方經濟的發(fā)達。文題指明了本文要說明的內容不是現(xiàn)在的繁榮熱鬧的景象,而是北宋時期的熱鬧繁華的景象。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主要特征是什么?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采用中國傳統(tǒng)繪畫特有的手卷形式,內容龐大,繁而不亂,長而不冗,段落清晰,結構嚴謹,采用兼工帶寫的手法,線條遒勁,筆法靈活。
    2.文章從哪幾方面介紹它的?
    從三個方面介紹:(1)介紹《清明上河圖》的作者、作畫時間。(2)介紹《清明上河圖》描繪的主要內容。(3)介紹《清明上河圖》的價值。
    3.《清明上河圖》描繪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
    北宋京城汴梁從城郊、汴河到城內街市的繁華景象。
    五、精讀課文
    1、介紹《清明上河圖》的畫面內容,作者按什么說明順序進行介紹的?
    文章有提示語:畫面開卷處汴京近郊風光——畫面中段是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后段描寫汴梁市區(qū)的街道。由此可見作者按空間順序進行說明。
    2、畫面開卷處汴京近郊風光描繪了哪些景象?按什么順序說明?
    疏林薄霧中趕集的鄉(xiāng)人,岔道上踏青的權貴,近處小路上騎驢的行旅。按由遠到近的空間順序說明。
    3、全文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就全文而言,使用了由表及里的邏輯順序。
    4、第3段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把《清明上河圖》比喻為“一部樂章”,把畫面開卷處比喻為慢板、柔板,把畫面中段比喻為快板、緊板,把后段比喻為尾聲,形象生動地突出了《清明上河圖》的特點,引出下文對《清明上河圖》畫面內容的說明。
    5、課題夢回繁華有哪些深義?
    (1)清明上河圖讓我們回憶古文明的燦爛,希望我們的下一代繼承并弘揚這種繁華,
    (2)清明上河圖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國家統(tǒng)一,回到當年繁華太平年代的`強烈愿望。
    (3)夢回繁華既有對宋朝科技文化繁榮的驕傲,又有對近代丟失中華文明先進性的遺憾。
    六、合作探究
    1、課文想寫了哪些內容,略寫了哪些?為什么這樣安排?
    詳寫的有畫的內容,畫的藝術特色及地位。略寫了張擇端的生平,畫的整體特點。介紹畫的內容里詳寫了汴河虹橋,略寫了其它內容。
    詳寫畫作內容體現(xiàn)了作者的寫作目的,內容是畫作的核心;詳寫它的藝術特色和成就能突出《清明上河圖》的價值和歷史地位……這樣詳略得當,疏密有致,使文章中心和重點突出,使讀者很容易就學到知識,了解事物。
    2、再讀課文找出文中用了哪些說法方法,并找出相應的例句。
    舉例子: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便是北宋風俗畫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幅。
    列數(shù)字:縱24.8厘米.橫528.7厘米。
    引用:后習繪畫,擅長界畫,工舟車、人物、市街……
    摹狀貌:船夫們呼喚叫喊,握蒿盤索;橋上呼應相接,岸邊揮臂助陣。
    打比方:結構精美,宛如飛虹
    3、品味語言
    再讀課文,看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色?本文的語言既平實準確又典雅生動。
    “張擇端畫的《清明上河圖》絹本,設色,縱25.5厘米,橫525厘米”。
    此句屬于平實說明,通過數(shù)字具體準確地介紹了畫卷的縱橫。
    “整個長卷猶如一部樂章……留下無盡的回味。”
    語言典雅生動,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畫卷比作樂章,形象地表明了畫卷疏密相間,錯落有致的特點。
    “疏林薄霧,農舍田疇,春寒料峭”“摩肩接踵”“絡繹不絕”
    大量的四字短語,不僅概括力強,而且使文章的語言典雅而富有韻味。
    七、課堂小結:
    課文以《夢回繁華》為題,介紹《清明上河圖》這一國寶級名畫,描摹了北宋時期繁華的市井風情。豐富了人們對當時社會風貌的了解,激發(fā)了人們對古代生活的想象。畫卷人物繁多,場景復雜,但作者介紹的條理清晰,細膩具體,不僅給人以美的愉悅,更學習了古歷史知識,知道了《清明上河圖》高超的創(chuàng)作技巧,表現(xiàn)手法以及它巨大有藝術價值。
    八、拓展延伸:
    課外借閱《清明上河圖的故事》,然后說說你對這幅名畫有什么新的理解和認識,拿出來和同學們分享一下。
    2.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課《夢回繁華》教案
    【教學目標】
    1.理清課文思路,把握說明順序,概括課文內容。
    2.感受我國古代人民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和杰出才華,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理清課文思路,把握說明順序,概括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深入文本,了解名畫背后的`意蘊。
    【過程與方法】
    通過默讀、品讀、批注等方式,掌握說明文的基本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用熱點,激趣導入
    二、初讀課文,理解題目
    提問:看了題目“夢回繁華”,你會聯(lián)想到什么?
    什么原因只能到夢里去找尋繁華?
    岳飛《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BR>    三、細讀課文,探究文本
    1、文章描繪的“繁華”,在哪里?(請快速瀏覽,找出相關描寫內容)
    2、北宋都城汴梁會如此繁華原因是什么?
    3、作者又是如何向我們介紹這幅國寶畫作呢?
    (細讀文本,探討作者行文的原因)
    4、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5、課文使用了什么說明順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本文主要使用了邏輯順序,第四自然段使用了空間順序。
    這樣寫,由表及里,條理清楚,結構嚴謹。
    四、走進畫者,感悟意蘊
    拓展訓練:
    1、讀了課文,你想對張擇端說些什么?(小組合作,交流、匯報)
    2、教師總結:一生癡絕處處,無夢到汴州。
    五、板書設計(略)
    3.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課《夢回繁華》知識點
    1.文學常識
    毛寧,我國書畫評論家。
    2.重點字詞
    汴(biàn)梁 田疇(chóu) 跋(bá)涉 漕運(cáo) 舳艫(zhú lú)
    握篙(ɡāo) 摩肩接踵(zhǒnɡ) 絡繹不絕(luò yì) 長而不冗(rǒnɡ)
    遒勁(qiú jìnɡ)
    舳艫相接:船只首尾銜接。舳,船尾。艫,船頭。
    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車水馬龍:車像流水,馬像游龍。形容來往車馬很多,連續(xù)不斷的熱鬧情景。
    摩肩接踵:肩并肩,腳碰腳。形容人很多,很擁擠。
    絡繹不絕:形容行人很多,往來不斷。遒勁:雄健有力。
    形態(tài)各異:指很多事物形狀、姿態(tài)、形式不盡相同,各有各的特色。
    3.主題思想
    本文通過對《清明上河圖》結構和內容的闡述,介紹了北宋汴梁的生活面貌,展現(xiàn)了一派繁榮景象,肯定了《清明上河圖》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文化的熱愛和贊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