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一年級四字成語故事10篇

字號:

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其特點是深刻雋永,言簡意賅。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通達事理、學(xué)習(xí)知識、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素材。以下是整理的《小學(xué)一年級四字成語故事10篇》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xué)一年級四字成語故事
    孟母三遷
    孟子,名柯。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現(xiàn)在的山東省境內(nèi))。三歲時父親去世,由母親一手撫養(yǎng)長大。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墳?zāi)够驅(qū)W別人哭拜的游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游戲。孟母認為這個環(huán)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xué)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xué)生們學(xué)習(xí)禮節(jié)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yīng)該學(xué)習(xí)的,心里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
    這就是歷的“孟母三遷”的。對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視。除了送他上學(xué)外,還督促他學(xué)習(xí)。有一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里逃學(xué)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xué),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
    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孟母責備他說:“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棽家痪€一線地連成一寸,再連成一尺,再連成一丈、一匹,織完后才是有用的東西。學(xué)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你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一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BR>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后專心讀書,發(fā)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圣人的教誨,終于成為一代大儒,被后人稱為“亞圣”。
    2.小學(xué)一年級四字成語故事
    有名無實
    【釋義】表示空有虛名,而無實際內(nèi)容。
    【故事】一天,晉國的大夫叔向去拜訪老朋友韓宣子。韓宣子是當時晉國的六卿之一,職位很高。但他見了叔向,不住地唉聲嘆氣,說自己很窮。不料叔向聽他這樣說,便站起身拱手向他祝賀。韓宣子不解地問道:“我是有卿的名,而沒有卿的實際,無法跟大夫們相比。我正為此犯愁。你為什么要祝賀我呢?”叔向正色道:“我就是因為你貧窮才來道賀的呀!窮,不一定是壞事;你只要回憶一下弈武子三代的遭遇,就可以知道了!“叔向知道韓宣子很清楚奕武子三代的不同遭遇,所以特地提起了這件事。最后他又說:“我看你像弈武子一樣貧困,就想到您已經(jīng)有了他那樣的德行,所以才表示祝賀。不然,我只會擔心,哪會再向您表示祝賀呢?”韓宣子聽了叔向的話,頓時愁云消散,向叔向行禮說:“多謝您對我的指教,要不我連自己將走向滅亡也不知道呢。”
    3.小學(xué)一年級四字成語故事
    車水馬龍
    【釋義】:這則成語從馬太后詔書中的話簡化而來,它形客車馬往來繁華熱鬧的場景。
    【故事】:東漢名將馬援的小女兒馬氏,由于父母早亡,年紀很小時就操辦家中的事情,把家務(wù)料理得井然有序,親朋們都稱贊她是個能干的人。
    十三歲那年,馬氏被選進宮內(nèi)。她先是侍候漢光武帝的皇后,很受寵愛。光武帝去世后,太子劉莊即位,就是漢明帝,馬氏被封為貴人。由于她一直沒有生育,便收養(yǎng)了賈氏的一個兒子,取名為劉旭。公元60年,由于皇太后對她非常寵愛,她被立為明帝的皇后。
    馬氏當了皇后,生活還是非常儉樸。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鑲邊。一些嬪妃朝見她時,還以為她穿了特別好的料子制成的衣服。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極普通的衣料,從此對她更尊敬了。
    馬皇后知書識理,時常認真地閱讀《春秋》、《楚辭》等著作。有一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給她看,并問她應(yīng)如何處理,她看后當場提出中肯的意見。但她并不因此而干預(yù)朝政,此后再也不主動去談?wù)摮⒌氖隆?BR>    明帝死后,劉旭即位,這就是漢章帝。馬皇后被尊為皇太后。不久,章帝根據(jù)一些大臣的建議,打算對皇太后的弟兄封爵。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關(guān)后把家族不得封侯的規(guī)定,明確地反對這樣做,因此這件事沒有辦。
    第二年夏天,發(fā)生了大旱災(zāi)。一些大臣又一上奏說,今年所以大旱,是因為去年不封外戚的緣故。他們再次要求分封馬氏舅父。馬太后還是不同意,并且為此專門發(fā)了詔書,詔書上說:“凡是提出要對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獻媚于我,都是要從中取得好處。天大旱跟封爵有什么關(guān)系?要記住前朝的教訓(xùn),寵貴外戚會招來傾覆的大禍。先帝不讓外戚擔任重要的職務(wù),防備的就是這個。今后,怎能再讓馬氏走者路呢?”詔書接著說:“馬家的舅父,個個都很富貴。我身為太后,還是食不求甘,穿著簡樸。左右宮妃也盡量儉樸。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下邊做個樣子,讓外親見了好反省自己??墒?,他們不反躬自責,反而笑話我太儉剩前幾天我路過娘家住地濯龍園的門前,見從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請安的,車子像流水那樣不停地駛?cè)?,馬匹往來不絕,好像一條游龍,招搖得很。他們家的傭人,穿得整整齊齊,衣服綠色,領(lǐng)和袖雪白;看看我們的車上,比他們差遠了。我當時竭力控制自己,沒有責備他們。他們只知道自己享樂,根本不為國家憂愁,我怎么能同意給他們加官進爵呢?”
    4.小學(xué)一年級四字成語故事
    一日千里
    【釋義】:指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現(xiàn)在形容人進步很快或事企發(fā)展極其迅速。
    【故事】:戰(zhàn)國時期,燕國太子丹在趙國作人質(zhì)時,與同在趙國、尚未做秦王的贏政相處良好。
    后來,贏政回國做了秦王,太子丹也在秦國做人質(zhì),贏政不但沒有顧念舊情、加以特別照顧,反而處處冷待、刁難他,太子丹見此狀況,便找了個機會,逃回了燕國?;貒?,太子丹一直耿耿于杯,想報復(fù)贏政。但由于國家小,力量薄弱,難以實現(xiàn)自己復(fù)仇愿望。
    不久,秦國出兵攻打齊、楚、韓、魏、趙等國家,漸漸逼近了燕國。燕國國君害怕極了,太子丹也憂愁萬分:就向他的老師鞠武求教能夠阻擋秦國侵吞的好辦法,鞠武說:“我有一個好朋友,名叫田光,他很機智,有謀略,你可跟商討一下。”
    田光請來了,太子丹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并說“希望先生能替我們想個辦法,抵擋秦國的侵吞?!?BR>    田光聽了,一言不發(fā),拉著太子丹的手走到門外,指著拴在大樹旁的馬說:“這是一匹良種馬。在壯年時、—天可以跑千里以上,等到它衰老時,劣馬都可以跑在它的前面。您說這是為什么呢?”太子丹說:“那是因為它精力不行了。”
    “對呀!—現(xiàn)在您聽說的關(guān)于我的情況,都還是我壯年的事,您不知道我已年老了,精力不行了?!碧锕馔A送S纸又f:“當然;雖然有關(guān)國家的大事我已無能為力,但我愿向您推薦一個人,我的好朋友荊坷,他能夠承擔這個重任。
    后來,太子丹結(jié)交了荊軻,派去行刺秦王,但最后行刺以失敗告終。
    5.小學(xué)一年級四字成語故事
    太公釣魚
    商朝末代皇帝紂王,因?qū)櫺沛Ъ?,不聽忠臣諫言,殘 暴不仁,濫殺百姓,荒廢國政。姜子牙因精通兵法、陰陽數(shù)術(shù),受紂王賞識并封為司戶參軍一職,后來姜子牙知道紂王的所作所為,便決定棄官離開這個暴君,憑著機智他逃過了紂兵一路的追殺。
    姜子牙一路向西而行,沿途聽到許多百姓都說西伯侯(即后來的周文王)有仁德、愛護百姓,并且廣納賢士。于是,他決定到西伯侯管轄的渭河一帶隱居起來,并在渭水之濱當釣翁,等待機會尋覓明君。
    為了等待時機,以輔佐賢君,姜子牙靜心忍性,天天在磻溪旁垂釣。他用直鉤釣魚,鉤上不掛香餌,更不把鉤沉入水里,而是離開水面三尺高。姜子牙還自言自語的說︰“不想活命的魚兒,愿意的話,就自己上鉤吧1
    轉(zhuǎn)眼過了數(shù)年,姜子牙依然在磻溪岸邊,他手拿釣竿嘆息道︰“如今我已經(jīng)是八十歲的老人了,還遇不到明君輔佐他安邦定國。我在此目地不是釣魚,只想釣得賢明君主?。庇幸惶?,姜子牙在溪邊遇見一樵夫武吉,他算出武吉有難,就使用陰陽數(shù)術(shù)教他避難,不僅騙了西伯侯還逃過死劫。后來,西伯侯得知是姜子牙教武吉詐死躲過劫難,而西伯侯一向自認陰陽卜算之術(shù),當今無人可及,但如今卻被一個漁翁給巧妙瞞過,心知此人必是奇人。于是,西伯侯借著出巡打獵,派武吉帶他親自尋訪姜子牙。
    姜子牙想試探西伯侯是否真是求才若渴的賢君,所以對虛心來訪的西伯侯,一直采取不理不睬的態(tài)度。而西伯侯為了表明自己求才之心堅定,來訪時一次比一次更加恭敬,甚至吃三天素并清凈身體,離姜子牙住處一公里遠便下車步行,充分顯示他的誠意。
    直到第三次,姜子牙終于被西伯侯懇切的態(tài)度感動,便和他見面并交換治國理念。兩人交談非常契合,姜子牙了解西伯侯是個明君,決心為他效力,輔佐他興邦立國,而西伯侯也知道姜子牙確有才能,就尊封他為太公。
    后來,姜子牙輔佐文王和武王,滅了商紂,建立中國歷國運最長的周朝?!疤烎~”這句成語便是源于此,也作“姜太公釣魚”。比喻有意愿的人,自己就會上門。
    6.小學(xué)一年級四字成語故事
    葉公好龍
    魯哀公經(jīng)常向別人說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歡有知識才干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說魯哀公這么歡迎賢才,便從很遠的地方風(fēng)塵仆仆地來到魯國,請求拜見魯哀公。
    子張在魯國一直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原來魯哀公說自己喜歡有知識的人只是趕時髦,學(xué)著別的國君說說而已,對前來求見的子張根本沒當一回事,早已忘到腦后去了。子張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氣。他給魯哀公的車夫講了一個,并讓車夫把這個轉(zhuǎn)述給魯哀公聽。
    然后,子張悄然離去了。
    終于有一天,魯哀公記起子張求見的事情,準備叫自己的車夫去把子張請來。車夫?qū)︳敯Чf:“他早已走了?!?BR>    魯哀公很是不明白,他問車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來的嗎?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車夫向魯哀公轉(zhuǎn)述了子張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叫葉子高的人,總向人吹噓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歡龍。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具上刻著龍,他的房屋臥室凡是雕刻花紋的地方也全都雕刻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子高是如此喜歡龍,很是感動。一天,真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里,它把頭伸進窗戶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這葉子高見了,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實那葉公并非真的喜歡龍,只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罷了。
    7.小學(xué)一年級四字成語故事
    返老還童
    相傳,劉安自年青時代起,就喜好求仙之道。封淮南王以后,更是潛心鉆研,四處派人打聽卻老之術(shù),訪尋長生不老之藥。有一天,忽然有八位白發(fā)銀須的老漢求見,說是他們有卻老之法術(shù),并愿把長生不老之藥獻給淮南王。劉安一聽,知是仙人求見,真是大喜過望,急忙開門迎見,但一見那八個老翁,卻不禁啞然失笑。原來八個老漢一個個白發(fā)銀須,雖然精神矍鑠,但畢竟是老了呀!哪會有什么防老之術(shù)呢?
    “你們自己都那樣老了,我又怎么可以相信,你們有防老之法術(shù)呢?這分明是騙人!”說完,叫守門人把他們攆走。
    八個老漢互相望了一眼,哈哈笑道:“淮南王嫌我們年老嗎?好吧!那么,再讓他仔細地看看我們吧!”
    說著,八個老翁一眨眼工夫,忽然全變成兒童了。已經(jīng)年老的人,一下子回復(fù)到了兒童時期,這是全然不可能的,所以這僅僅是傳說故事而已。《云笈七簽》這部道教書籍中提到的“返老還童”,也僅僅是煉丹、法術(shù)的有關(guān)傳說罷了。
      
    8.小學(xué)一年級四字成語故事
    照貓畫虎
    明末年間,登州府蓬萊城有個非常出名的畫家。他特別喜歡水滸,擅長畫梁山好漢。這一年他得了重病,臨死前只畫了梁山一百零七個好漢,只剩下武松沒畫。他覚得畫武松離不開老虎,可他又不熟悉老虎,所以拖到最后。
    他咽氣之前,把徒弟叫到面前說:徒兒啊,我還有武松打虎沒有畫,你要在我死后把畫完成。你一定要到后山上去找到老虎,看仔細了再動筆。他說完便斷了氣。
    徒弟遵照師傅的囑咐,帶著干糧和防身的刀棍便到山上尋虎去了??墒?,他找了數(shù)天也沒找到,有些灰心喪氣。這一天他遇見一個小和尚,說明來意。小和尚聽后笑笑說:這有何難,你去找只貓不就行了嗎?它倆長得一樣。
    徒弟說:貓?zhí)×?。小和尚說:畫大一些不就行了嗎?再說,貓還是老虎的師傅呢!你照貓畫虎準成。
    徒弟覺得有理,就回家找了一只大黃貓,照著樣子把虎畫成了。他終于完成了任務(wù),畫成了一幅武松打虎圖,把一百零八位好漢圖掛了出來。
    有個文人看了后,在武松打虎圖邊上題詞道:佳作名畫,一百擔八將個個英雄。唯有武二郎誤把黃貓作虎。
    從此,照貓畫虎的故事傳開了,成了一句俗語,專門形容那些做事不深入實際,敷衍塞責的人。
    9.小學(xué)一年級四字成語故事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于是就發(fā)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xué)習(xí)歷史,于是就發(fā)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xué)習(xí)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xué)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yīng),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yè),復(fù)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長期的刻苦學(xué)習(xí)和訓(xùn)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zhèn)西將軍,實現(xiàn)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fā)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10.小學(xué)一年級四字成語故事
    孺子可教
    張良是西漢初期的謀士。他年輕的時候,曾計劃刺殺秦始皇,刺殺計劃失敗以后,便隱居到下邳(在今江蘇睢寧西北)。有一次,張良在下邳的一座橋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走到張良前面,故意把鞋子掉到橋下去,然后回頭對張良說:“小伙子,到橋下面去幫我把鞋撿上來?!睆埩己敛华q豫地照辦了。當張良把鞋子撿上來后,老人又對張良說:“給我穿上。”于是張良跪下又把鞋子給他穿上。老人笑著走了。走出老遠,又回來對張良說:“孺子可教(意思是你這個小伙子可以教誨)!五天后一大早到橋上來見我?!?BR>    五天后,張良一大清早就去了橋頭,卻看到老人已經(jīng)在橋上了。老人責備道:“和長者見面,怎么能遲到呢?”老人叫他五天后再來。五天后,雞剛叫張良就到橋上去,可是老人又先到了。老人還是責備張良來遲了,讓他五天后再來。又過了五天,張良不到半夜就去橋上等,他等了好一會兒老人才來。老人可高興了,于是就把一部《太公兵法》贈給他,讓他認真學(xué)習(xí)。
    張良得到兵書后像是得到了寶貝一樣,回到家中日夜研究,苦苦地琢磨,終于成了漢高祖劉邦的開國功臣。
    后來人們就用“孺子可教”來贊揚年輕人有培養(yǎng)前途。孺子,小孩子;教,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