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19觀后感日記200字6篇

字號:

1919年,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震動了世界,影片《我的1919》正是以此為背景,講述了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團一員參加巴黎和會的經歷。為大家準備了以下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我的1919觀后感日記200字
    影片主要通過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衛(wèi)中華民族權益。拒簽“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為國為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真實地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國際社會和國際關系。這一幕幕真實的畫面不禁把我們帶回到過去那段燃燒的歲月,雖然不曾經歷,但卻不能忘記。歷史帶給我們的教訓和激勵是我們最值得銘記的。
    我們這青年的一代,請挺起我們的脊梁,抬起頭,將這樣的精神傳承。我們都是祖國培養(yǎng)的新一代,努力投身到工作和生活中,燃燒我們的激情,為祖國美好的明天灑下我們青春的汗水。
    2.我的1919觀后感日記200字
    1919年1月18日,戰(zhàn)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lián)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zhàn)勝國身份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zhàn)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
    我知道,那個時代的中國,得到這樣一個的結果是可以預見的。俗話說得好:“弱國無外交”,這是一事實!中國是一個擁有四萬鐵血兒女的國家。他們飽受了很多的虐 待。他們忍受很多羞辱。但顧維鈞和先進的青年們再次讓我們沸騰起來,他們是鐵錚錚的好男兒。
    看完了這部片子后,我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感到驕傲!
    3.我的1919觀后感日記200字
    《我的1919》以外交官顧維鈞的視角描述了當年中國外交在國際上的弱勢,身為戰(zhàn)勝國卻仍然被帝國主義列強要求簽訂不平等條約,深刻詮釋了“弱國無外交”這句話,但更多的,這部影片反映了當時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不斷覺醒,最終促成了拒簽巴黎和約。在我看來,顧維鈞,他用莊重的語言告訴世人“中國不能在和約上簽字”,這是中國歷最豪壯的語言,聲音里流淌著對祖國的熱愛,沉著中透露著中國人的頑強。在他的行動里,滲透著中國的尊嚴,他明白這一切,于是做得很好,沒有讓中國在細微之處有失尊嚴。他不僅是外交家,更象征著中國,頑強的言行里是中國人的骨氣。
    4.我的1919觀后感日記200字
    影片再現了100年前的那場巴黎和會的些許片段,讓100年后的我們仍能感受當時中華兒女的無助與無奈,弱國無外交,即使外交家能有理有據的在和會上慷慨陳詞,但贏得的只有掌聲,帝國主義列強們該怎么欺負弱小還是怎么欺負弱小,就像村上春樹說的那樣,“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一件卑微的事情”,想要獲得地位,除了讓自己變強,別無他法。我們慶幸,1949年的中國站起來了,經歷了七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已不再是東亞病夫,已不再是那個任人宰割的中國,我們已經蒸蒸日上,越來越像大國,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愿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盛,讓外交部越來越有底氣,而不僅僅是嚴重交涉,強烈抗 議不滿。
    5.我的1919觀后感日記200字
    看了《我的1919》這部電影之后給了我很大的感觸,我的心靈在不斷地被震撼著。這樣的震撼不僅僅來源于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尊,也來源于對那些懦弱虛偽的國民的憤恨,更來源于對顧維均的人格魅力的欽佩。當時的中國從官到民,從內到外,從陸征祥這樣的高 官到顧維鈞這樣的青年外交家,從肖克儉這樣的熱血青年到梅這樣的巾幗志士,有如此眾多的仁人志士,為什么中國還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為當年的中國,是一個誰也可以來分一杯羹,誰也可以隨意踐踏一腳的國家。讓我深刻體會到“弱國無外交”,國強才有說話的權利,只有強大了,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我的1919觀后感日記200字
    這是一部很值得觀看且收藏的影片??赐曛?,我的心中有一股暖流經過,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出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銘記一段歷史固然簡單,但是要將自己切身放進去卻很難。如今的中國已經是一個強國,擺脫了弱國無外交的局面,但是迎來的卻是更加極具考驗的外交世界。
    中國需要務實的人為自己的理想、也為時代的更加進步和強大。而我作為和平年代的一員,更是作為光大人的一份子,更需要腳踏實地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懂多問,做多于說,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誠實守信,始終把別人裝在心里,真心相待。
    “少年強則中國強”“弱國無外交”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對我們來說都是需要始終銘記于心的使命。愿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