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設計和運用,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等多方面的客觀條件,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做的得體,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則會事與愿違,如若枯燥乏味的課件必然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精心設計好一個課件,因勢利導,就能緊扣學生的活動心理,活躍其思維,增強其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初中體育教學設計課件,歡迎閱讀與借鑒。
1.初中體育教學設計課件
一、指導思想:
本課貫徹新課標精神,積極拓展教學資源,利用手球運動的特點激發(fā)學生興趣促其積極參與,以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并掌握運動技能、培養(yǎng)協作精神。
二、教材選擇:
快節(jié)奏、精彩的動作和絕妙的配合使手球運動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而且容易入門,對身體的鍛煉全面,場地的要求也不大,很適合在中學開展。手球運動中個人所能起的作用遠小于籃球和足球,更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本節(jié)教學內容:
1、復習手球傳接球。
2、學習手球進攻基礎配合──交叉換位。
三、設計思路
本課是單元(共六課時)的第四課,在具備手球基本技術的基礎上培養(yǎng)戰(zhàn)術意識,養(yǎng)成協作精神。
1、步法練習導入,熱身并熟悉球性。
2、復習四種傳球方法,難度漸增,打好手球基礎并為順利完成戰(zhàn)術學習作鋪墊。
3、學習基礎進攻戰(zhàn)術
①輔助練習──連續(xù)交叉?zhèn)鹘忧?,分解?zhàn)術動作強調關鍵環(huán)節(jié)。
②學習交叉換位,運用調節(jié)教學方法,通過問題的設定來引導學生思考,促使其主動探索學習。
4、手球小游戲,活躍氣氛調節(jié)身體。
2.初中體育教學設計課件
內容:
雙杠(五副雙杠)
目標:
①多數同學能掌握雙杠支撐擺動前擺下的方法。
②運用激勵法,讓學生友伴組合互相探究,運用雙杠器械自行設計出發(fā)展上肢、腰腹力量的動作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覺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體驗成功感。
步驟:
①學生代表(各班組)集隊點名、帶跑、準備動作;
②示范方法、提出要求及問題;
③組合自己的小組進行合作練習;
④教師到各組巡視(示范、提示、幫助、鼓勵);
(在完成規(guī)定動作外,鼓勵學生多設計自選動作,視動作、花樣或創(chuàng)意程度,給予累積分數)
⑤鼓勵學生完成有一定難度的動作,但要求大家應量力而行,并在互幫互助下完成;
⑥課中對自行設計、創(chuàng)新練習者及有合作精神者給予肯定。
課后小結:
①學生代表輪流帶準備活動,讓每位學生得到了組織能力,膽量等鍛煉的機會,多節(jié)課下來,證明他們都能自覺帶操,有的口令聲大、方法多樣,大膽,組織能力得到提高。
②有創(chuàng)意的自選動作方法給予追加分數的激勵機制,極大促進了學生思考,自覺、自主練習的積極性,課中涌現出爭著、搶著雙杠練習的現象屢見不鮮,課后自練同學還不少。
③友伴組合練習,自評、互評,課后出現合作練習、上課互幫互助甚至指導他人的現象不乏其人。
④學生主動請教老師指導的狀況也并不新鮮。
⑤對個別肥胖學生的指導,其大膽上雙杠的嘗試,還有待探究。
⑥課堂中絕大多數學生能主動學練,氣氛濃,“主動參與”體現顯著。
3.初中體育教學設計課件
一、指導思想
以創(chuàng)新精神巧用傳統體育器材──實心球,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改變學習方式。推崇合作、自主和研究性學習,拓展體育教學的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身體、心理、社會健康的和諧發(fā)展。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運用實心球開展體育鍛煉的一些方法;使80%左右的學生能夠運用實心球合理開展體育鍛煉。
2.技能目標:發(fā)展靈敏、速度、協調性等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自練、實踐、協作等能力。
3.情感目標:體驗成功,愉快合作,促進人際關系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進取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
三、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好奇心強,想象豐富,學習中表現為求新異、愛質疑,樂運動。同時有強烈的求勝好強心理,具有一定的分析、思辯能力。本班學生體質狀況總體一般,但各學習小組都有體能相對較好的學生,還有部分體能一般,但技能基礎較好的學生,在教學中應注意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學生的龍頭作用,鼓勵和帶動一小部分相對后進的同學。
四、教材分析
實心球是一種傳統的體育投擲器材,一般被體育教師用來進行各種形式的投擲教學,如投遠、投準等,以發(fā)展力量素質為主。本人試圖把實心球遷移到其它體育運動中來,和學生一起探究實心球的巧用方法,利用實心球創(chuàng)編了教學游戲,拓展體育教學的功能,發(fā)展學生的速度,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開發(fā)體育教學資源,豐富校本教材,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五、教學特色
1.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實心球開展體育教學,一物多用,開發(fā)課程資源,拓展校本教材。
2.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推廣學生的自主學習,給學生自由發(fā)揮和表現的平臺。開展雙人協作、小組合作、討論協商等多種合作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協作能力。
3.改變教師角色,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和推進者。
4.樂中動,動中學,將速度、力量、靈敏、協調等素質鍛煉,融入趣味性活動中。
4.初中體育教學設計課件
一、指導思想與目標
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水平四提出的“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在興趣中形成自主鍛煉和終身鍛煉的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參與,促進同學間、師生間的相互了解與溝通,培養(yǎng)學生對籃球知識、技術的不斷追求;對同學熱情幫助;對集體善于關心的良好品質。通過小組的協作學習和自主學習,促進交流與協作,從而達到提高機能,發(fā)展體能,增進身心健康的教學目標。
二、教材與對象
1.教材:為《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水平四,籃球熟悉球性、運球技術。
2.對象:初一男生。
三、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激發(fā)參與、促進協作、熟悉球性、提高籃球運球技能。
2.教學難點: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協作學習,培養(yǎng)自主鍛煉和終身鍛煉的意識。
四、教法、手段與學法
1.教法:講解示范、啟發(fā)誘導、語言激發(fā)、表揚鼓勵、糾正錯誤、分組練習等。
2.手段:運用多媒體手推車、體育教學課件等。
3.學法:觀摩思考、動手動腦、自主學習、小組協作學習、互糾互勉等。
五、課的程序與構思
1.常規(guī)導入:在課的開始部分,運用集中注意力練習,使學生在短的時間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學中來。
2.愉悅熱身:
(1)在教師或體育委員的帶領下,做慢跑和“喊數抱團”游戲。
(2)采用迪斯科音樂帶領學生做熱身操。
3.小組協作學習與自主學習:分四小組,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和各小組長的帶領下,應用教學課件,確定本小組的復習內容。
(1)熟悉球性;
(2)傳球。通過小組協作學習和同學間的互學、互糾、互幫、互勉,達到共同探究和掌握籃球運動技術的目的,促進學生的參與與協作。
4.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應用教學課件,學習籃球的運球技術,逐步掌握籃球的直線運球、曲線運球技術,提高運球的實際運用能力,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自主學習和自我鍛煉的能力。
5.展現與評價:全班集中,小組推薦1~2位同學參加全班運球技術的大比武──評選“每日之星”。通過評價活動,促進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籃球知識、技術的不斷追求,由此達到相互學習、相互勉勵的目的。
6.恢復身心:在音樂的伴奏下,做愉快的放松動作──“托起心中的太陽”,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
六、預計運動負荷
安靜心率:80次/分、高心率:150~170次/分、平均心率:130~140次/分、練習密度:約50%。
七、場地器材
球場,多媒體手推車,籃球等。
5.初中體育教學設計課件
一、準備部分
在這部分里我主要采用激發(fā)興趣導入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給我的課堂升溫,具體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分級進行趣味游戲,并以此達到熱身的目的。因為初中一年級的學生是比較“稚嫩”、孩子氣還很重,適當采用游戲的方法進行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基本部分
因為廣播操《放飛理想》有硬性的教學要求,注定了其在教學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書面要求進行教學,所以除了盡量使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外,我依然采用了傳統的完整示范—分解示范、講解教學—完整教學的模式,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過分的強調“教”,而是“教”與“學”并重。在動作傳授完以后,我讓同學之間分組練習、討論,互相糾錯,以此培養(yǎng)學生自評、互評的能力,并讓動作完成好的學生進行示范領做,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培養(yǎng)學生敢于表現自己的能力。因為我們的學生在上課之前都已經分組,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學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讓他們分組比賽,看哪組同學做的規(guī)范,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我全程指導及時發(fā)現錯誤動作,在錯誤動作未成型之前就把它糾正過來。
三、結束部分
結束部分比較簡單,只是一些課堂的常規(guī),讓學生總結點評一下這節(jié)課的收獲,表揚做得好的學生,鼓勵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的學生,讓其在課后加強練習。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發(fā)現自己不僅教學經驗比較欠缺,在管理學生方面也不能達到完美的要求。廣播操《放飛理想》的教學內容基本完成,教學效果比較理想,但是在難度較大的教學教程中,總是有個別的學生調皮搗蛋,在處理問題學生的時候,我基本都采用了微笑處理,效果不是理想。這方面有待進一步改善和加強,應該在熟悉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采用區(qū)別對待方法,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1.初中體育教學設計課件
一、指導思想:
本課貫徹新課標精神,積極拓展教學資源,利用手球運動的特點激發(fā)學生興趣促其積極參與,以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并掌握運動技能、培養(yǎng)協作精神。
二、教材選擇:
快節(jié)奏、精彩的動作和絕妙的配合使手球運動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而且容易入門,對身體的鍛煉全面,場地的要求也不大,很適合在中學開展。手球運動中個人所能起的作用遠小于籃球和足球,更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本節(jié)教學內容:
1、復習手球傳接球。
2、學習手球進攻基礎配合──交叉換位。
三、設計思路
本課是單元(共六課時)的第四課,在具備手球基本技術的基礎上培養(yǎng)戰(zhàn)術意識,養(yǎng)成協作精神。
1、步法練習導入,熱身并熟悉球性。
2、復習四種傳球方法,難度漸增,打好手球基礎并為順利完成戰(zhàn)術學習作鋪墊。
3、學習基礎進攻戰(zhàn)術
①輔助練習──連續(xù)交叉?zhèn)鹘忧?,分解?zhàn)術動作強調關鍵環(huán)節(jié)。
②學習交叉換位,運用調節(jié)教學方法,通過問題的設定來引導學生思考,促使其主動探索學習。
4、手球小游戲,活躍氣氛調節(jié)身體。
2.初中體育教學設計課件
內容:
雙杠(五副雙杠)
目標:
①多數同學能掌握雙杠支撐擺動前擺下的方法。
②運用激勵法,讓學生友伴組合互相探究,運用雙杠器械自行設計出發(fā)展上肢、腰腹力量的動作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覺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體驗成功感。
步驟:
①學生代表(各班組)集隊點名、帶跑、準備動作;
②示范方法、提出要求及問題;
③組合自己的小組進行合作練習;
④教師到各組巡視(示范、提示、幫助、鼓勵);
(在完成規(guī)定動作外,鼓勵學生多設計自選動作,視動作、花樣或創(chuàng)意程度,給予累積分數)
⑤鼓勵學生完成有一定難度的動作,但要求大家應量力而行,并在互幫互助下完成;
⑥課中對自行設計、創(chuàng)新練習者及有合作精神者給予肯定。
課后小結:
①學生代表輪流帶準備活動,讓每位學生得到了組織能力,膽量等鍛煉的機會,多節(jié)課下來,證明他們都能自覺帶操,有的口令聲大、方法多樣,大膽,組織能力得到提高。
②有創(chuàng)意的自選動作方法給予追加分數的激勵機制,極大促進了學生思考,自覺、自主練習的積極性,課中涌現出爭著、搶著雙杠練習的現象屢見不鮮,課后自練同學還不少。
③友伴組合練習,自評、互評,課后出現合作練習、上課互幫互助甚至指導他人的現象不乏其人。
④學生主動請教老師指導的狀況也并不新鮮。
⑤對個別肥胖學生的指導,其大膽上雙杠的嘗試,還有待探究。
⑥課堂中絕大多數學生能主動學練,氣氛濃,“主動參與”體現顯著。
3.初中體育教學設計課件
一、指導思想
以創(chuàng)新精神巧用傳統體育器材──實心球,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改變學習方式。推崇合作、自主和研究性學習,拓展體育教學的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身體、心理、社會健康的和諧發(fā)展。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運用實心球開展體育鍛煉的一些方法;使80%左右的學生能夠運用實心球合理開展體育鍛煉。
2.技能目標:發(fā)展靈敏、速度、協調性等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自練、實踐、協作等能力。
3.情感目標:體驗成功,愉快合作,促進人際關系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進取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
三、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好奇心強,想象豐富,學習中表現為求新異、愛質疑,樂運動。同時有強烈的求勝好強心理,具有一定的分析、思辯能力。本班學生體質狀況總體一般,但各學習小組都有體能相對較好的學生,還有部分體能一般,但技能基礎較好的學生,在教學中應注意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學生的龍頭作用,鼓勵和帶動一小部分相對后進的同學。
四、教材分析
實心球是一種傳統的體育投擲器材,一般被體育教師用來進行各種形式的投擲教學,如投遠、投準等,以發(fā)展力量素質為主。本人試圖把實心球遷移到其它體育運動中來,和學生一起探究實心球的巧用方法,利用實心球創(chuàng)編了教學游戲,拓展體育教學的功能,發(fā)展學生的速度,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開發(fā)體育教學資源,豐富校本教材,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五、教學特色
1.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實心球開展體育教學,一物多用,開發(fā)課程資源,拓展校本教材。
2.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推廣學生的自主學習,給學生自由發(fā)揮和表現的平臺。開展雙人協作、小組合作、討論協商等多種合作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協作能力。
3.改變教師角色,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和推進者。
4.樂中動,動中學,將速度、力量、靈敏、協調等素質鍛煉,融入趣味性活動中。
4.初中體育教學設計課件
一、指導思想與目標
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水平四提出的“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在興趣中形成自主鍛煉和終身鍛煉的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參與,促進同學間、師生間的相互了解與溝通,培養(yǎng)學生對籃球知識、技術的不斷追求;對同學熱情幫助;對集體善于關心的良好品質。通過小組的協作學習和自主學習,促進交流與協作,從而達到提高機能,發(fā)展體能,增進身心健康的教學目標。
二、教材與對象
1.教材:為《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水平四,籃球熟悉球性、運球技術。
2.對象:初一男生。
三、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激發(fā)參與、促進協作、熟悉球性、提高籃球運球技能。
2.教學難點: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協作學習,培養(yǎng)自主鍛煉和終身鍛煉的意識。
四、教法、手段與學法
1.教法:講解示范、啟發(fā)誘導、語言激發(fā)、表揚鼓勵、糾正錯誤、分組練習等。
2.手段:運用多媒體手推車、體育教學課件等。
3.學法:觀摩思考、動手動腦、自主學習、小組協作學習、互糾互勉等。
五、課的程序與構思
1.常規(guī)導入:在課的開始部分,運用集中注意力練習,使學生在短的時間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學中來。
2.愉悅熱身:
(1)在教師或體育委員的帶領下,做慢跑和“喊數抱團”游戲。
(2)采用迪斯科音樂帶領學生做熱身操。
3.小組協作學習與自主學習:分四小組,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和各小組長的帶領下,應用教學課件,確定本小組的復習內容。
(1)熟悉球性;
(2)傳球。通過小組協作學習和同學間的互學、互糾、互幫、互勉,達到共同探究和掌握籃球運動技術的目的,促進學生的參與與協作。
4.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應用教學課件,學習籃球的運球技術,逐步掌握籃球的直線運球、曲線運球技術,提高運球的實際運用能力,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自主學習和自我鍛煉的能力。
5.展現與評價:全班集中,小組推薦1~2位同學參加全班運球技術的大比武──評選“每日之星”。通過評價活動,促進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籃球知識、技術的不斷追求,由此達到相互學習、相互勉勵的目的。
6.恢復身心:在音樂的伴奏下,做愉快的放松動作──“托起心中的太陽”,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
六、預計運動負荷
安靜心率:80次/分、高心率:150~170次/分、平均心率:130~140次/分、練習密度:約50%。
七、場地器材
球場,多媒體手推車,籃球等。
5.初中體育教學設計課件
一、準備部分
在這部分里我主要采用激發(fā)興趣導入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給我的課堂升溫,具體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分級進行趣味游戲,并以此達到熱身的目的。因為初中一年級的學生是比較“稚嫩”、孩子氣還很重,適當采用游戲的方法進行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基本部分
因為廣播操《放飛理想》有硬性的教學要求,注定了其在教學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書面要求進行教學,所以除了盡量使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外,我依然采用了傳統的完整示范—分解示范、講解教學—完整教學的模式,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過分的強調“教”,而是“教”與“學”并重。在動作傳授完以后,我讓同學之間分組練習、討論,互相糾錯,以此培養(yǎng)學生自評、互評的能力,并讓動作完成好的學生進行示范領做,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培養(yǎng)學生敢于表現自己的能力。因為我們的學生在上課之前都已經分組,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學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讓他們分組比賽,看哪組同學做的規(guī)范,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我全程指導及時發(fā)現錯誤動作,在錯誤動作未成型之前就把它糾正過來。
三、結束部分
結束部分比較簡單,只是一些課堂的常規(guī),讓學生總結點評一下這節(jié)課的收獲,表揚做得好的學生,鼓勵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的學生,讓其在課后加強練習。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發(fā)現自己不僅教學經驗比較欠缺,在管理學生方面也不能達到完美的要求。廣播操《放飛理想》的教學內容基本完成,教學效果比較理想,但是在難度較大的教學教程中,總是有個別的學生調皮搗蛋,在處理問題學生的時候,我基本都采用了微笑處理,效果不是理想。這方面有待進一步改善和加強,應該在熟悉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采用區(qū)別對待方法,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