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荷蘭留學,推薦信是非常重要的,推薦信的份量關系到能否成功出國留學,能否獲得獎學金等。下面是分享的荷蘭留學推薦信基本的信息介紹。歡迎閱讀參考!

1.荷蘭留學推薦信基本的信息介紹
1.推薦信的目的
荷蘭大部分高校要求學生遞交1-3份推薦信,是因為他們認為學生自己準備的簡歷和撰寫的動機信不足以展示學生的性格、能力、品德、成就和潛力等。誠然,學生的簡歷也許可以列出一大堆的獎項(如果有的話),但是招生委員會或者面試官可能更感興趣這些獎項是如何拿到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體現出了哪些能力和品質;如果沒有獎項,但是參加了不少活動/項目的學生,也可以借由推薦人的筆觸介紹你在這些活動中鍛煉了哪些能力、學到了哪些技能等。
2.推薦信的寫作者
一般來說,推薦信的寫作者為學生的老師或者實習/工作中的直接領導,也直接勾畫了推薦人的大致畫像:跟學生接觸比較多,資歷比較深,在某一領域有所成就(成為大學教授或者企業(yè)管理者)等。關鍵詞:資深、專業(yè)。
3.推薦信的主要內容
推薦信一般主要有三部分:
1)推薦人與學生的關系,在何種場合下認識該學生的;
2)推薦人想就哪幾點或者哪個項目中該生表現出了優(yōu)良品質進行推薦;
3)推薦人的聯系方式。
在國外,推薦信一般由推薦人親自撰寫;但是這個“親自”也并不代表都是推薦人的原創(chuàng)。很多老師每年都要撰寫大量的推薦信,每年帶的學生之多也難以一一區(qū)分;所以一般都會讓學生填寫一張表,寫明為什么需要這封推薦信,有什么目標,學生有什么優(yōu)秀事跡,希望推薦人突出哪些品質等等,然后推薦人再根據學生提供的信息進行撰寫。
在國內,推薦信并沒有歷史土壤;很多學生海外求學的推薦信,一般是自己打好草稿,然后讓推薦人修改謄寫,簽署交付。其實這種方式與國外的學生推薦信也差不多,但是不同的是,國內推薦信全文都是學生撰寫,推薦人一般不會進行多大修改(多半是因為推薦人本身英語不行),所以往往會鬧出很多笑話,而給學生申請材料減分。
2.荷蘭留學推薦信的主要突出誤區(qū)
誤區(qū)一:推薦信內容主要就是羅列學生的各種優(yōu)秀。
荷導收到不少推薦信初稿,都是一個勁兒的夸該學生多好多優(yōu)秀,堆砌各種形容詞,但是沒有具體案例支撐;甚至還把學生獲得的各種獎項列入推薦信中,就像在寫傳記一樣。
切忌一個勁的夸!
要記住推薦人的身份是一個資深的專業(yè)人士;這樣的人士一般都很嚴謹,對自己的言行都比較負責。如果一個勁的夸某個人,只會讓人懷疑該推薦人的專業(yè)度,或者質疑該推薦信的真實度。
誤區(qū)二:行文邏輯混亂,沒有一個中心主旨,甚至文中自相矛盾;
比如,信中開始說學生很time management很棒,然后筆鋒一轉又說學生經常加班完成任務等。在荷蘭,經常加班基本上會被扣上時間管理差的帽子。
誤區(qū)三:套用各種沒有代表性的詞匯,比如“hard-working”, “smart”等。
誤區(qū)四:語氣不專業(yè),不符合推薦人的身份。
同誤區(qū)一,行文語氣非常不符合推薦人“專業(yè)人士”的身份,文中各種口語化的詞匯或者情緒化的句子,比如“I like her very much!”
誤區(qū)五:信件內容猶如流水帳。
有些推薦信從推薦人與學生是如何認識的,然后一直敘述該學生進入公司實習后,從第一個月到第二個月做了哪些工作,怎么完成的等等。
具體的工作內容學生的簡歷都有描述,不需要推薦人費筆墨;推薦人只需點出在實習中,該學生表現出了哪些突出的品質就行。
誤區(qū)六:用中文的文化語境來寫。
比如,不少推薦信中都會提到:“she is one of my best students“。這句話語法沒有錯誤,但是從西方教育理念來說,專業(yè)的老師是不會用best student 來形容某個學生的;可以說she is among the Top 10% students based on her merit performance,或者she demonstrated her leadership during her role as the Class Representative. 不能一概而論說這個學生很優(yōu)秀,能力強啥的;應具體指出該學生在哪方面makes her/him impressive。
專業(yè)的推薦信寫法:
1)簡單介紹推薦人與學生的關系,在何種場合下認識,一起從事了哪些工作、學習等經歷。
2)著重對學生的1-3個優(yōu)良品質進行闡述,并且每個品質加以案例或事跡支撐。切記要具體,不要僅僅是用 hard-worker,excellent這種很generalize的單詞描述。勤奮努力是優(yōu)良品質,但是也是優(yōu)秀學生或者科研工作者必備的品質。
如果你希望能夠招生委員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說學生是一個result-driven,goal-oriented的人,然后再舉一個例子,比如需要做一個實驗,但是實驗過程進展一直不順利,為了能按時完成實驗,提交論文,該同學帶了睡袋去實驗室24小時監(jiān)測實驗效果,及時進行必要的調整,終于在deadline前驗證了hypothesis,讓小組獲得了優(yōu)秀的成績。
3)也可以從某個項目的角度出發(fā),介紹學生在該項目中體現出了哪些優(yōu)良品質,作出了哪些貢獻,后項目取得了哪些成就等。
4)語氣要專業(yè)冷靜。
3.荷蘭留學個人陳述寫作技巧
一、 注重細節(jié)
首先你要確定自己在個人陳述當中要說什么,確定主線和主題,然后用細節(jié)點進行闡述。
二、 注重故事性
如果給你機會選擇,你是更愿意讀小說還是新聞報紙呢?
所以一個好的故事更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比平白的陳述強而有力。看一下這兩個例子,不難看出哪一個更容易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三、“量化”你的故事
要注意你的故事不僅僅是提供一些無關緊要的信息,記住你的故事要圍繞著你自己展開,讓讀者獲取關于你更多的信息。
說到信息,你所展現的故事不僅要定性還要定量,也就是說要用具體的數字來輔助展現,幫助讀者更好的理解你所做的深度。
四、 定制你的文章
很多學生在寫個人陳述的時候所犯的錯誤就是利用現成的模板,在模板的基礎上修改和寫作,申請不同學校的時候僅僅是把學校的名字一些小的地方進行修改,其他的地方完全不動。
五、正式和隨意兼并
基本上所有的個人陳述和文章都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比較正式的風格,一種是比較隨意的隨意風格。
六、 不要編故事,做你自己
不要因為我們前面要求寫自己的故事,你就想憑空捏造一些故事。
七、 “解釋”問題
個人陳述是向錄取委員會解釋自己問題的一個好機會,如果你的背景有一些瑕疵或問題,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比如說有一年的gap year或者工作上出現過的問題都可以在個人陳述中做出合理的解釋
八、 提前做工作
在確定申請的學校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課。對于你要申請的學校的細節(jié)十分了解。
九、反復修改,校對再修改
還有一點申請者們常常犯的錯誤就是,只是自己讀自己修改申請文章。或許是應為不好意思,或許是認為朋友和家人對這些方面并不在行,但是把你的文書給他們看,讀給他們聽。
十、向教授尋求意見
在寫完自己的個人陳述之后,找到相關領域的教授品評。作為一名教授,在業(yè)內領域的經驗也是十分豐富的,他們往往會給你很多專業(yè)方面的經驗,尤其是給很多學生做過推薦人,有過國外求學或是交流經驗的老師,他們的建議更加寶貴。

1.荷蘭留學推薦信基本的信息介紹
1.推薦信的目的
荷蘭大部分高校要求學生遞交1-3份推薦信,是因為他們認為學生自己準備的簡歷和撰寫的動機信不足以展示學生的性格、能力、品德、成就和潛力等。誠然,學生的簡歷也許可以列出一大堆的獎項(如果有的話),但是招生委員會或者面試官可能更感興趣這些獎項是如何拿到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體現出了哪些能力和品質;如果沒有獎項,但是參加了不少活動/項目的學生,也可以借由推薦人的筆觸介紹你在這些活動中鍛煉了哪些能力、學到了哪些技能等。
2.推薦信的寫作者
一般來說,推薦信的寫作者為學生的老師或者實習/工作中的直接領導,也直接勾畫了推薦人的大致畫像:跟學生接觸比較多,資歷比較深,在某一領域有所成就(成為大學教授或者企業(yè)管理者)等。關鍵詞:資深、專業(yè)。
3.推薦信的主要內容
推薦信一般主要有三部分:
1)推薦人與學生的關系,在何種場合下認識該學生的;
2)推薦人想就哪幾點或者哪個項目中該生表現出了優(yōu)良品質進行推薦;
3)推薦人的聯系方式。
在國外,推薦信一般由推薦人親自撰寫;但是這個“親自”也并不代表都是推薦人的原創(chuàng)。很多老師每年都要撰寫大量的推薦信,每年帶的學生之多也難以一一區(qū)分;所以一般都會讓學生填寫一張表,寫明為什么需要這封推薦信,有什么目標,學生有什么優(yōu)秀事跡,希望推薦人突出哪些品質等等,然后推薦人再根據學生提供的信息進行撰寫。
在國內,推薦信并沒有歷史土壤;很多學生海外求學的推薦信,一般是自己打好草稿,然后讓推薦人修改謄寫,簽署交付。其實這種方式與國外的學生推薦信也差不多,但是不同的是,國內推薦信全文都是學生撰寫,推薦人一般不會進行多大修改(多半是因為推薦人本身英語不行),所以往往會鬧出很多笑話,而給學生申請材料減分。
2.荷蘭留學推薦信的主要突出誤區(qū)
誤區(qū)一:推薦信內容主要就是羅列學生的各種優(yōu)秀。
荷導收到不少推薦信初稿,都是一個勁兒的夸該學生多好多優(yōu)秀,堆砌各種形容詞,但是沒有具體案例支撐;甚至還把學生獲得的各種獎項列入推薦信中,就像在寫傳記一樣。
切忌一個勁的夸!
要記住推薦人的身份是一個資深的專業(yè)人士;這樣的人士一般都很嚴謹,對自己的言行都比較負責。如果一個勁的夸某個人,只會讓人懷疑該推薦人的專業(yè)度,或者質疑該推薦信的真實度。
誤區(qū)二:行文邏輯混亂,沒有一個中心主旨,甚至文中自相矛盾;
比如,信中開始說學生很time management很棒,然后筆鋒一轉又說學生經常加班完成任務等。在荷蘭,經常加班基本上會被扣上時間管理差的帽子。
誤區(qū)三:套用各種沒有代表性的詞匯,比如“hard-working”, “smart”等。
誤區(qū)四:語氣不專業(yè),不符合推薦人的身份。
同誤區(qū)一,行文語氣非常不符合推薦人“專業(yè)人士”的身份,文中各種口語化的詞匯或者情緒化的句子,比如“I like her very much!”
誤區(qū)五:信件內容猶如流水帳。
有些推薦信從推薦人與學生是如何認識的,然后一直敘述該學生進入公司實習后,從第一個月到第二個月做了哪些工作,怎么完成的等等。
具體的工作內容學生的簡歷都有描述,不需要推薦人費筆墨;推薦人只需點出在實習中,該學生表現出了哪些突出的品質就行。
誤區(qū)六:用中文的文化語境來寫。
比如,不少推薦信中都會提到:“she is one of my best students“。這句話語法沒有錯誤,但是從西方教育理念來說,專業(yè)的老師是不會用best student 來形容某個學生的;可以說she is among the Top 10% students based on her merit performance,或者she demonstrated her leadership during her role as the Class Representative. 不能一概而論說這個學生很優(yōu)秀,能力強啥的;應具體指出該學生在哪方面makes her/him impressive。
專業(yè)的推薦信寫法:
1)簡單介紹推薦人與學生的關系,在何種場合下認識,一起從事了哪些工作、學習等經歷。
2)著重對學生的1-3個優(yōu)良品質進行闡述,并且每個品質加以案例或事跡支撐。切記要具體,不要僅僅是用 hard-worker,excellent這種很generalize的單詞描述。勤奮努力是優(yōu)良品質,但是也是優(yōu)秀學生或者科研工作者必備的品質。
如果你希望能夠招生委員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說學生是一個result-driven,goal-oriented的人,然后再舉一個例子,比如需要做一個實驗,但是實驗過程進展一直不順利,為了能按時完成實驗,提交論文,該同學帶了睡袋去實驗室24小時監(jiān)測實驗效果,及時進行必要的調整,終于在deadline前驗證了hypothesis,讓小組獲得了優(yōu)秀的成績。
3)也可以從某個項目的角度出發(fā),介紹學生在該項目中體現出了哪些優(yōu)良品質,作出了哪些貢獻,后項目取得了哪些成就等。
4)語氣要專業(yè)冷靜。
3.荷蘭留學個人陳述寫作技巧
一、 注重細節(jié)
首先你要確定自己在個人陳述當中要說什么,確定主線和主題,然后用細節(jié)點進行闡述。
二、 注重故事性
如果給你機會選擇,你是更愿意讀小說還是新聞報紙呢?
所以一個好的故事更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比平白的陳述強而有力。看一下這兩個例子,不難看出哪一個更容易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三、“量化”你的故事
要注意你的故事不僅僅是提供一些無關緊要的信息,記住你的故事要圍繞著你自己展開,讓讀者獲取關于你更多的信息。
說到信息,你所展現的故事不僅要定性還要定量,也就是說要用具體的數字來輔助展現,幫助讀者更好的理解你所做的深度。
四、 定制你的文章
很多學生在寫個人陳述的時候所犯的錯誤就是利用現成的模板,在模板的基礎上修改和寫作,申請不同學校的時候僅僅是把學校的名字一些小的地方進行修改,其他的地方完全不動。
五、正式和隨意兼并
基本上所有的個人陳述和文章都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比較正式的風格,一種是比較隨意的隨意風格。
六、 不要編故事,做你自己
不要因為我們前面要求寫自己的故事,你就想憑空捏造一些故事。
七、 “解釋”問題
個人陳述是向錄取委員會解釋自己問題的一個好機會,如果你的背景有一些瑕疵或問題,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比如說有一年的gap year或者工作上出現過的問題都可以在個人陳述中做出合理的解釋
八、 提前做工作
在確定申請的學校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課。對于你要申請的學校的細節(jié)十分了解。
九、反復修改,校對再修改
還有一點申請者們常常犯的錯誤就是,只是自己讀自己修改申請文章。或許是應為不好意思,或許是認為朋友和家人對這些方面并不在行,但是把你的文書給他們看,讀給他們聽。
十、向教授尋求意見
在寫完自己的個人陳述之后,找到相關領域的教授品評。作為一名教授,在業(yè)內領域的經驗也是十分豐富的,他們往往會給你很多專業(yè)方面的經驗,尤其是給很多學生做過推薦人,有過國外求學或是交流經驗的老師,他們的建議更加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