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一年級小朋友講的成語故事

字號:

成語故事是培養(yǎng)孩子們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講成語故事可以提高學(xué)生語文學(xué)習(xí)的興趣、擴大視野、增長知識、豐富詞匯。以下是整理的《適合一年級小朋友講的成語故事》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適合一年級小朋友講的成語故事 篇一
    得過且過:
    【只要勉強過得下去,就過一天算一天,比喻做事敷衍塞責(zé)﹐沒有長遠的計劃。例:他在學(xué)習(xí)上得過且過﹐只要及格就滿意了?!?BR>    傳說,五臺山上有一種鳥叫寒號鳥,有四只腳,兩扇肉翅。每當盛夏季節(jié),它的身上長滿了五彩燦爛的羽毛,因此自鳴得意地叫:”鳳凰不如我,鳳凰不如我?”等到深秋,它的羽毛全脫落了,像剛出殼的幼鳥一樣,在寒風(fēng)中瑟索發(fā)抖。它無可奈何地叫道:”得過且過,得過且過?”天氣轉(zhuǎn)暖,寒號鳥又繼續(xù)跳著叫著,忘卻了冬天的威脅?!?BR>    2.適合一年級小朋友講的成語故事 篇二
    狐假虎威:
    在一個森林里,住著一只老虎,有一天老虎的肚子很餓了,想找個小動物當點心,他在路上走著走著,遇見一只瘦小的狐貍。
    于是老虎就撲了上去,沒想到狐貍大喊一聲:“哼,森林里大家都知道我是大王,大家都怕我,你敢吃我?”老虎看狐貍又瘦又小,不相信他說的話,可是看狐貍說得那么認真,又怕他說的是真的。于是,狐貍說:“你以為我在騙你呀?要是你不信,你就跟在我后頭瞧瞧吧。我走到哪兒,大小動物見了我,就會嚇得跑走的?!崩匣⑾耄骸拔业萌デ埔磺??!庇谑呛傃鲋^在前面走,老虎跟在狐貍后面。山上的鹿呀羊呀,一看見狐貍后面跟著一只大老虎,都嚇得跑走了。老虎看了,還以為他們害怕狐貍,不知道他們害怕的是自己,老虎嚇得再也不敢吃狐貍了。
    3.適合一年級小朋友講的成語故事 篇三
    東山再起:
    【從東山再出來,比喻隱居后再出來任職或失敗后卷土重來。例:在政治上﹐東山再起的事情是很多的?!?BR>    東晉時,有個名叫謝安的人,年輕時就很有才氣,名聲很大。朝廷屢次召他做官,他都回絕了。他隱居在會稽的東山,經(jīng)常與王義之等人游山玩水,寫詩做文。 
    后來,征西大將軍桓溫請謝安作司馬,他不得已才答應(yīng)出山任職,此時,他已經(jīng)四十多歲了。在謝安出征的時候,朝中文武百官都來送行,有人同他開玩笑說﹔”你過去高臥東山,多次違背朝廷旨意,不肯出來做官,想不到,今天到底出來了?!敝x安聽了,很不好意思。
    4.適合一年級小朋友講的成語故事 篇四
    分道揚鑣:
    南北朝時期,北魏的元齊為朝廷立下了大功,被封為河間公。他有一個兒子,名叫元志。元志精明能干,很有文才,被任命為洛陽令。
    有一年,北魏孝文帝采納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議,將都城由山西平城遷到河南洛陽。按照當時的封建禮節(jié),官職低的元志應(yīng)該給官職高的李彪讓路,但元志生性倔強,不肯避讓。他們兩人爭執(zhí)不下,只好一起前往皇宮去請孝文帝裁決。李彪說:“御史中尉是皇上的重臣,作為官職比我低的洛陽令,元志不應(yīng)該搶道。”元志說:“我是洛陽這個地方的行政長官,凡是住在洛陽的人,不管是誰,統(tǒng)統(tǒng)編在我的戶籍本中,御史中尉也在我的管理范圍之內(nèi),我為什么要給李彪讓路呢?”
    孝文帝見自己手下的兩個大臣發(fā)生爭執(zhí),而且各有各的道理,便和稀泥說:“洛陽,我之豐沛,自應(yīng)分道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意思是說,洛陽是我國的都城,你們雙方各有職責(zé),那么就把路分開作為兩部分,你們各自驅(qū)車在一邊走。從今以后,誰也不要搶占誰的道路。
    元志和李彪從皇宮出來以后,馬上用標尺量路畫線,每人各走半邊,也就相安無事了。
    后來,人們用“分道揚鑣”作為成語,比喻志趣、目標各不相同,所以各走各的路,互相不干涉。鑣,口;揚鑣,舉鞭驅(qū)馬前進的意思。 
    5.適合一年級小朋友講的成語故事 篇五
    邯鄲學(xué)步: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jīng)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么學(xué)什么,學(xué)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么模樣。
    家里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后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于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xué)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吹叫『⒆呗?,他覺得活潑、美,學(xué)。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wěn)重,學(xué)??吹綃D女走路,搖擺多姿,學(xué)。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6.適合一年級小朋友講的成語故事 篇六
    葉公好龍:
    魯哀公經(jīng)常向別人說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歡有知識才干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說魯哀公這么歡迎賢才,便從很遠的地方風(fēng)塵仆仆地來到魯國,請求拜見魯哀公。
    子張在魯國一直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原來魯哀公說自己喜歡有知識的人只是趕時髦,學(xué)著別的國君說說而已,對前來求見的子張根本沒當一回事,早已忘到腦后去了。子張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氣。他給魯哀公的車夫講了一個故事,并讓車夫把這個故事轉(zhuǎn)述給魯哀公聽。然后,子張悄然離去了。
    終于有一天,魯哀公記起子張求見的事情,準備叫自己的車夫去把子張請來。車夫?qū)︳敯Чf:“他早已走了?!?BR>    魯哀公很是不明白,他問車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來的嗎?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車夫向魯哀公轉(zhuǎn)述了子張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叫葉子高的人,總向人吹噓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歡龍。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具上刻著龍,他的房屋臥室凡是雕刻花紋的地方也全都雕刻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子高是如此喜歡龍,很是感動。一天,真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里,它把頭伸進窗戶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這葉子高見了,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實那葉公并非真的喜歡龍,只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罷了。
    【釋讀】
    比喻自稱愛好某事物,實際上并不真正愛好,甚至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