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努力。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學習中也是需要的??吹搅艘坏烙幸馑嫉念},就不惜一切代價攻克它。為了學習,廢寢忘食一點也不是難事,只要你做到了有興趣。高三頻道給大家整理的《高三年級語文必修四知識點復習》供大家參考,歡迎閱讀!
1.高三年級語文必修四知識點復習
1.漢亦留之以相當。(相當:古義:抵押。今義:差不多。)
2.皆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幸蒙其賞賜。(賞賜:古義:照顧。今義:獎賞物品。)
5.欲因此時降武。(因此:古義:趁這時。今義:因為這個。)
6.獨有女弟二人。(女弟: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7.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8.武等實在。(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9.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稍: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10.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遺: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11.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會:古義: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12.此必及我。(及:古義:牽連。今義:常作連詞“和”用)
13.會論虞常。(論:古義:判罪。今義:常作議論)
14.以貨物與常。(貨物:古義:財物。今義:指供出售的物品)
15.臥起操持。(操持: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今義:料理,辦理/籌劃)
16.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假:古義:臨時充任。今義:虛假)
17.來時太夫人已不幸。(不幸:古義:對去世的委婉說法。今義:指災禍)
18.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明年:古義:第二年。今義:后一年。)
2.高三年級語文必修四知識點復習
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3.高三年級語文必修四知識點復習
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漢者匈奴使”。
(2)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
(3)何以汝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見汝為”
(4)子卿尚復誰為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為誰乎”。
(5)何以復加。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動句
(1)見犯乃死,重負國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4)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5)武留匈奴凡十九歲
④省略句
(1)后隨浞野侯沒湖中
(2)單于子弟發(fā)兵于戰(zhàn)
(3)使牧羝
(4)會緱(gōu)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
(5)且單于信汝,使決人死生
4.高三年級語文必修四知識點復習
文言句式:
(1)判斷句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張衡,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人)
(2)被動句
連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
(3)賓語前置句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自從有書典記錄以來,不曾有過(這種儀器)〕
(4)介詞結構后置句
①果地震隴西(果然在隴西發(fā)生地震)
②諷議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對政事提出意見)
(5)省略句
①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省略主語“張衡”)
②諷議左右(省略介詞“于”)
③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省略主語“張衡”)
(6)狀語后置
①游于三輔(于三輔游)
②諷議左右((于)左右諷議)
③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飾)
5.高三年級語文必修四知識點復習
二種常見敘事線索:物線、情線。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huán)境描寫:自然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社會環(huán)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jù)形式:事實論據(jù)、道理論據(jù)。
三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1.高三年級語文必修四知識點復習
1.漢亦留之以相當。(相當:古義:抵押。今義:差不多。)
2.皆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幸蒙其賞賜。(賞賜:古義:照顧。今義:獎賞物品。)
5.欲因此時降武。(因此:古義:趁這時。今義:因為這個。)
6.獨有女弟二人。(女弟: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7.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8.武等實在。(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9.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稍: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10.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遺: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11.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會:古義: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12.此必及我。(及:古義:牽連。今義:常作連詞“和”用)
13.會論虞常。(論:古義:判罪。今義:常作議論)
14.以貨物與常。(貨物:古義:財物。今義:指供出售的物品)
15.臥起操持。(操持: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今義:料理,辦理/籌劃)
16.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假:古義:臨時充任。今義:虛假)
17.來時太夫人已不幸。(不幸:古義:對去世的委婉說法。今義:指災禍)
18.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明年:古義:第二年。今義:后一年。)
2.高三年級語文必修四知識點復習
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3.高三年級語文必修四知識點復習
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漢者匈奴使”。
(2)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
(3)何以汝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見汝為”
(4)子卿尚復誰為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為誰乎”。
(5)何以復加。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動句
(1)見犯乃死,重負國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4)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5)武留匈奴凡十九歲
④省略句
(1)后隨浞野侯沒湖中
(2)單于子弟發(fā)兵于戰(zhàn)
(3)使牧羝
(4)會緱(gōu)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
(5)且單于信汝,使決人死生
4.高三年級語文必修四知識點復習
文言句式:
(1)判斷句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張衡,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人)
(2)被動句
連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
(3)賓語前置句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自從有書典記錄以來,不曾有過(這種儀器)〕
(4)介詞結構后置句
①果地震隴西(果然在隴西發(fā)生地震)
②諷議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對政事提出意見)
(5)省略句
①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省略主語“張衡”)
②諷議左右(省略介詞“于”)
③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省略主語“張衡”)
(6)狀語后置
①游于三輔(于三輔游)
②諷議左右((于)左右諷議)
③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飾)
5.高三年級語文必修四知識點復習
二種常見敘事線索:物線、情線。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huán)境描寫:自然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社會環(huán)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jù)形式:事實論據(jù)、道理論據(jù)。
三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