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案例分析模板【甄選五篇】

字號:

認真觀察、分析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能夠幫助教師認識幼兒的認知和社會性發(fā)展等信息,進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引導策略,幫助幼兒解決問題、提升經驗、獲得進步。那么,教師應該怎樣做好案例分析呢?今天為您推薦了幼兒園案例分析模板【甄選五篇】,歡迎大家的參考借鑒。
    1.幼兒園案例分析模板
    案例背景:
    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時時會出現各種情況,午睡是幼兒園生活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幼兒園安全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午睡這個時段也是事故多發(fā)段,許多幼兒園發(fā)生事故的時間段往往也是在午睡的時候。
    案例實錄:
    在我們孩子午睡時發(fā)生了這么件事:我們班的雨雨突然對我說:“老師,茜茜鼻子里有東西?!蔽摇狇R上走過去,只見茜茜快速地把鼻子里的東西拿在手里,小手緊緊握成拳頭。我問她剛才鼻子里的是什么,她看著我露出了很驚慌的神情,不說話。于是我讓她把小手打開,起初她還不愿意,在我的再三要求下才終于打開了手心。我一看,居然是一顆衣服上掉下來的珠子。原來她睡不著就玩起了衣服上的珠子,甚至把它放到鼻子里玩。我趕緊把它沒收了,想到萬一今天沒發(fā)現,孩子把珠子塞進鼻子里,萬一拿不出來,不禁后怕。雖然這次事件是虛驚一場,但是也給我敲響了警鐘——午睡也不能忽視幼兒的人生安全,這無疑對教師以后的工作起到一個提醒和督促的作用。
    案例分析:
    幼兒園中,除了孩子自己會帶來物品與同伴分享,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服飾上也會出現珠子類飾品,這時候要特別留意,別讓孩子在無聊時私自玩耍此類物品,從而導致吞食。孩子發(fā)生意外事故,這是作為家長、幼兒園、教師最不愿意看到的。然而,有時這也是無法避免如何應對和防范,因而易受到傷害。同時,這一現象有時又是可以預防,甚至是可以避免的。
    反思:
    《指南》中指出,3-6歲的孩子要具備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認為還要做到以下幾點,防止此類事件的再次發(fā)生:一方面,教師要與家長做好溝通,協(xié)助幼兒園做好幼兒的安全工作:請家長不要讓孩子口袋揣有異物,盡量不要給孩子穿一些帶珠子的衣物。離園時,教師要向家長告知相關情況,以便家長加強觀察及提醒。家長接幼兒要關注幼兒的活動安全。第二方面,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培養(yǎng),例如用一些事例、故事,讓幼兒討論,如何避免危險?讓幼兒知道在飲食中,要坐定吃、不奔跑、吃完后再玩。午睡前檢查幼兒的口袋是否有細小的異物,及時拿出。第三方面,教師要掌握一些幼兒急癥的方法,如遇到幼兒氣道阻塞,可使用背部敲擊法、腹部推壓法,第一時間進行急救處理,減少對幼兒的傷害。
    2.幼兒園案例分析模板
    一、案例現象
    趙xx小朋友胖嘟嘟的,非??蓯?可是他有一些習慣很不好。
    觀察一:晨間自由活動時他會帶著同伴在教室或幼兒園竄來竄去,追逐打鬧;玩積木時,他會把所有的積木都扔在地上;小朋友正聚精會神地聽講,他卻和周圍的小朋友頭碰頭講得熱火朝天,手舞足蹈……
    觀察二:繪畫活動開始了,他趁老師不注意,拿著記號筆在畫紙上、桌布上亂涂亂畫,要不,就拍著桌子大聲叫“我畫不來”,當老師走近他時,他就對你笑嘻嘻的,讓你又好氣又好笑。
    觀察三:他的口語表達能力較差,一緊張就小臉漲得通紅,讓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有時也會結結巴巴說不清楚,有時直接說“我不會”。
    觀察四:自理能力特差,可以說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他母親對他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二、案例分析:
    1、好奇心很強。這時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強,不管對什么東西都很感興趣,而且,我們這里的積木他以前根本沒玩過,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己沒有的一些東西他們總想弄個明白,想個究竟,因此他們會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壞。事實上,孩子所表現出的惡作劇、小破壞有時并非真的壞行為,但卻是一種不利于他人的行為。
    2、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在家里,他是小皇帝,上面還有一個姐姐,長他6歲,他提出的條件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人人都會答應,使他養(yǎng)成了唯他獨尊的性格,以致,什么都不會,因為有人包辦了。
    三、措施與效果:
    不良的習慣,不是說一時就能改正的,我軟硬皆施,表揚和批評相結合,每天對他吹耳邊風,睡午覺時,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背,把他哄睡,孩子也會反思的,逐漸,他慢慢改掉了這些不良習慣。針對趙xx畫畫時的表現,我讓能力較強的幼兒坐在他的身邊,時常關心他,照顧他,還手把手的教他勾線,教他涂色。并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在家多為孩子添置一些繪畫工具,讓他在家里涂涂畫畫,培養(yǎng)他的興趣。針對孩子口齒不清、說話結結巴巴這一問題,我在平時注意與孩子多交談,讓他重復其他幼兒的回答,并時常找機會讓他在集體面前講述。另外,請家長平時用普通話與孩子交談,讓孩子在家多聽故事,多接觸語言環(huán)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動中,陪伴在他身邊,引導他描述周圍的景色、人們的活動,讓他復述別人的話,漸漸地孩子的語言有了較大的進步。還有,午睡起床,讓他自己穿衣,他每次都穿的滿頭大漢,我用鼓勵的眼光看著他,向他豎起大拇指,現在,穿衣服對他來說,已經很拿手了。
    現在趙xx已有了可喜的進步。早上來園時很有禮貌地向老師問好;和小朋友能友好的相處;繪畫時不但能根據老師的范畫進行勾線,還能通過想象進行添畫;有時還主動幫忙清潔教室、給小朋友講故事。
    3.幼兒園案例分析模板
    案例情節(jié)描述:陽陽是我們班的開心果,活潑開朗的一個小男孩。陽陽在激勵吃飯從來不動手,就是等著爺爺奶奶來喂他,不喂他他就寧愿餓肚子。于是我想個辦法改變陽陽的.這一行為。今天我看見他旁邊的小朋友在大口大口地吃飯,可是陽陽就看著這份飯菜一動不動,突然我看到了眼前的xx小饅頭(陽陽非常喜歡的零食),于是我就跟他說:“你今天自己吃飯我就獎給你小饅頭?!彼q豫了一下,點點頭。
    評價分析:據小班的年齡特點,大部分孩子在家都養(yǎng)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剛離開家人的照顧很多幼兒還不是很適應。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正確理解幼兒的行為,然后根據問題的情節(jié)嚴重給孩子一個慢慢糾正的過程,千萬不能批評,這樣會使幼兒進餐的食欲。在盛飯菜的時候請保育員老師注意不要一次性盛的過多,給幼兒自己體會自己吃完飯的成就感。事后也要和家長多交流、溝通,以便家園一致,促進孩子的進步。所思所悟:現在的幼兒都在優(yōu)越的條件中長大,這些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不得不讓人感慨。我們要組織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或者家園聯(lián)系欄,告訴家長幾個有效的方法,如:學小兔、大嘴寶寶等,讓家長也鼓勵孩子自己吃飯的習慣;告訴家長孩子自己吃完時要及時給他表揚,如小紅花等。希望在家長和幼兒園的一起努力下,讓孩子慢慢養(yǎng)成自己吃飯的良好習慣,當然也適當改變幼兒的挑食習慣。
    4.幼兒園案例分析模板
    情景表現:
    三個大班小朋友在大型玩具上滑滑梯,一個要從上面滑下來,其中一個非要從下面往上爬,另一個在滑梯下面拽往上爬的小朋友……遠遠看著這一情況的我來不及制止,就見上面的小朋友在滑梯的慣性中滑了下來,腳踹在了往上爬的小伙伴的臉上,細嫩的小臉上沁出血絲來……
    大班的老師恰巧過來了,看到這一情景,便大聲責罵“肇事者”:“濤濤,我就知道你最調皮,看你做的好事。”孩子嚇得不敢說話。老師生氣地拉著受傷的曉雨去了保健室,幾分鐘后,老師把三人叫到一邊繼續(xù)未完成的“教育”,“你們說說,剛才是怎么回事?”三個人都低著頭,濤濤囁嚅著把事情說了個大概,老師嘆了口氣,對濤濤說:“你看看,你都把人家踢成這樣了。他爸爸媽媽看見了多心疼啊!你想想,要是你被別的小朋友弄成這樣,你爸爸媽媽是不是很心疼啊?”濤濤低著頭說:“是?!崩蠋熣f:“這就對了??鞂杂暾f‘對不起’?!睗凉g著手,不說話。老師又要求說:“快向曉雨道歉,說‘對不起’!”濤濤停頓了幾分鐘后,才不情愿地抬起頭對曉雨說:“對不起?!睍杂昊卮鹫f:“沒關系。”老師看到自己的要求被執(zhí)行了,就溫和地對濤濤說:“以后不許再發(fā)生這樣的事情了,聽見了嗎?”濤濤點點頭?!昂昧耍ネ姘?”
    問題分析:
    這位教師對問題的解決是圍繞被攻擊幼兒的受傷程度進行的,使攻擊的幼兒認識到打人是錯誤的,然后讓他通過道歉來彌補過錯,取得對方的諒解。事情到此為止,沒有再深入下去。
    我認為教師調解應該一步一步地引導雙方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在這一過程中,當事的幼兒有沒有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對錯呢?濤濤的道歉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因為他覺得自己是無意的,而且認為是曉雨錯在先。事實上從滑梯下面往上爬本身就是危險的,老師也應該禁止過,錯誤的造成是可預見的,既然出現這樣的狀況,老師應該就事論事,了解問題的實質,一分為二來處理,換言之,難道誰受傷誰就沒錯嗎?同時,老師還可以就此事件對全班幼兒進行隨機教育,讓幼兒以此為鑒,以絕后患。
    5.幼兒園案例分析模板
    案例實錄:
    剛開學的一天,焦點小朋友站在那大聲的哭了起來,我們連忙跑過去,問焦點怎么了,邊哭邊指著手說:““鄺xx咬我”,只見焦點手上一個深深的齒痕,別的小朋友見焦點哭了,也都跑來看樂鬧。這時李家齊也跑來告訴我“鄺xx打我,還搶積木”。但見鄺xx小朋友卻若無其事,正在玩剛搶來的積木。
    案例分析:
    鄺xx小朋友是個她聰明伶俐,長相可愛。但就是這樣一個女孩,她自私,以自我為中心,把什么玩具都歸為己有,人家要玩,她就打,就咬,嚇得其他孩子哇哇大哭。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經常與家長溝通,才發(fā)現原來該幼兒她要什么總是事事依著她,使她養(yǎng)成了自私,好攻擊的心理。這樣的孩子我們該采取怎樣的教育呢?
    首先,我們通過家長學校講座、家長會、家園聯(lián)系欄地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幼教知識,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觀念。其次,我們通過填寫“家完聯(lián)系冊”、家訪,半日開放活動,以及入園、離園時與家長交流等方式幫助家長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對孩子有正確的認識。再次,我們指導家長用恰當的語言正確評價自己的孩子,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及時給予鼓勵,找出孩子的不足之處,給予指導幫助,使孩子全面發(fā)展。
    案例反思: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老師在幼兒園里應該多培養(yǎng)該幼兒的自控能力,比如說在體育活動中為達到游戲目的,幼兒必須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團結互助,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他們感興趣的體育游戲,來促進自控能力的發(fā)展,如設計游戲“木頭人”,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的反應能力,發(fā)展自控能力,方法為:教師背對幼兒念兒歌邊向前走,幼兒跟隨其后,念完兒歌后教師回頭,幼兒迅速停止正在做的動作,并保持身體姿態(tài)不變,游戲中教師鼓勵幼兒要盡量把堅持不動的時間拉大一些,對于自控較好的幼兒給予充分的肯定。再加“過小橋”,讓幼兒走過高25厘米的平衡木,剛開始時,幼兒走得很慢,有1/3的幼兒不敢過,我們鼓勵“勇敢點”,并牽頭他們的手,經過多次練習,幼兒基本都能獨立、快速、順利的走過平衡木,變得更能力,不怕困難了。通過游戲孩子們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強了。
    希望通過我們與家長的溝通,使家長認識到自我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性,家長以更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孩子,給孩子以良好的榜樣,讓孩子在模仿父母過程中,學會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控制自我,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