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下面是分享的大寒節(jié)氣的古詩詞【六首】。歡迎閱讀參考!
1.大寒節(jié)氣的古詩詞 篇一
大寒
陸游〔宋代〕
大寒雪未消,閉戶不能出,可憐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車適已懸,吾馭久罷叱,拂麈取一編,相對輒終日。
亡羊戒多岐,學(xué)道當(dāng)致一,信能宗闕里,百氏端可黜。
為山儻勿休,會見高崒嵂。
頹齡雖已迫,孺子有美質(zhì)。
陸游簡介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wù)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創(chuàng)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xué)庵筆記》等。
2.大寒節(jié)氣的古詩詞 篇二
大寒·其二
屈大均〔明代〕
窮陰天外積,寒絕逼春來。尚苦連朝霧,南風(fēng)濕不開。
已新長至柳,重吐小年梅。臘酒誰家早,鶯知為我催。
屈大均簡介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學(xué)者、詩人,與陳恭尹、梁佩蘭并稱“嶺南三大家”,有“廣東徐霞客”的美稱。字翁山、介子,號萊圃,漢族,廣東番禺人。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后為僧,中年仍改儒服。詩有李白、屈原的遺風(fēng),著作多毀于雍正、乾隆兩朝,后人輯有《翁山詩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廣東新語》及《四朝成仁錄》,合稱“屈沱五書”。
3.大寒節(jié)氣的古詩詞 篇三
大寒雨
劉崧〔元代〕
陰雨先晨作大寒,東歸道路恐難乾。
故園梅樹花開未,猶擬春前十日看。
劉崧簡介
(1321—1381)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jīng)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fù)征為國子司業(yè),卒于官。謚恭介。博學(xué)工詩,江西人宗之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4.大寒節(jié)氣的古詩詞 篇四
己卯冬大寒有感
蘇舜欽〔宋代〕
延川未撤警,夕烽照冰雪。窮邊苦寒地,兵氣相躔結(jié)。
主將初臨戎,猛思風(fēng)前發(fā)。朝笳吹馀哀,疊鼓暮不絕。
淹留未見敵,愁端密如發(fā)。予聞古烈士,自誓立壯節(jié)。
丸泥封函關(guān),長纓系南越。本為朝廷羞,寧計身命活。
功名非與期,冊書豈磨滅。然由在遇專,丑類易剪伐。
訓(xùn)士無他才,賞罰在果決。近聞邊方奏,中覆多沈沒。
罪者既稽誅,功者不見閱。雖使頗牧生,勇智當(dāng)坐竭。
或云廟堂上,與彼勢相戛??制淞悇?,欻然自超拔。
不知百萬師,寒刮膚革裂。關(guān)中閑誅斂,農(nóng)產(chǎn)半?yún)T竭。
我欲叫上帝,愿帝下明罰。早令黠虜亡,無為生民孽。
蘇舜欽簡介
蘇舜欽(1008—1048)北宋詩人,字子美,開封(今屬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遷至開封(今屬河南)。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jiān)進奏院等職。因支持范仲淹的慶歷革新,為守舊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讓其屬官劾奏蘇舜欽,劾其在進奏院祭神時,用賣廢紙之錢宴請賓客。罷職閑居蘇州。后來復(fù)起為湖州長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與梅堯臣齊名,人稱“梅蘇”。有《蘇學(xué)士文集》詩文集有《蘇舜欽集》16卷,《四部叢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蘇舜欽集》。
5.大寒節(jié)氣的古詩詞 篇五
詠廿四氣詩·大寒十二月中
元稹〔唐代〕
臘酒自盈樽,金爐獸炭溫。大寒宜近火,無事莫開門。
冬與春交替,星周月詎存?明朝換新律,梅柳待陽春。
元稹簡介
元?。?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6.大寒節(jié)氣的古詩詞 篇六
山居大寒雪
朝代:明朝|作者:張嗣綱
山居逢歲臘,衣薄覺嚴(yán)寒。
折竹聲催聽,飛禽影斷看。
僮仆癡環(huán)戶,牛羊懶出欄。
最疑天氣極,指日轉(zhuǎn)春官。
張嗣綱簡介
張嗣綱,字效忠。清遠(yuǎn)人。少懷大志,及長,閉戶潛修,于經(jīng)史外,更習(xí)《六韜》《三略》。明神宗萬歷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連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頭參將,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詩草》二卷。事見民國《清遠(yuǎn)縣志》卷一〇。
1.大寒節(jié)氣的古詩詞 篇一
大寒
陸游〔宋代〕
大寒雪未消,閉戶不能出,可憐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車適已懸,吾馭久罷叱,拂麈取一編,相對輒終日。
亡羊戒多岐,學(xué)道當(dāng)致一,信能宗闕里,百氏端可黜。
為山儻勿休,會見高崒嵂。
頹齡雖已迫,孺子有美質(zhì)。
陸游簡介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wù)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創(chuàng)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xué)庵筆記》等。
2.大寒節(jié)氣的古詩詞 篇二
大寒·其二
屈大均〔明代〕
窮陰天外積,寒絕逼春來。尚苦連朝霧,南風(fēng)濕不開。
已新長至柳,重吐小年梅。臘酒誰家早,鶯知為我催。
屈大均簡介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學(xué)者、詩人,與陳恭尹、梁佩蘭并稱“嶺南三大家”,有“廣東徐霞客”的美稱。字翁山、介子,號萊圃,漢族,廣東番禺人。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后為僧,中年仍改儒服。詩有李白、屈原的遺風(fēng),著作多毀于雍正、乾隆兩朝,后人輯有《翁山詩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廣東新語》及《四朝成仁錄》,合稱“屈沱五書”。
3.大寒節(jié)氣的古詩詞 篇三
大寒雨
劉崧〔元代〕
陰雨先晨作大寒,東歸道路恐難乾。
故園梅樹花開未,猶擬春前十日看。
劉崧簡介
(1321—1381)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jīng)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fù)征為國子司業(yè),卒于官。謚恭介。博學(xué)工詩,江西人宗之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4.大寒節(jié)氣的古詩詞 篇四
己卯冬大寒有感
蘇舜欽〔宋代〕
延川未撤警,夕烽照冰雪。窮邊苦寒地,兵氣相躔結(jié)。
主將初臨戎,猛思風(fēng)前發(fā)。朝笳吹馀哀,疊鼓暮不絕。
淹留未見敵,愁端密如發(fā)。予聞古烈士,自誓立壯節(jié)。
丸泥封函關(guān),長纓系南越。本為朝廷羞,寧計身命活。
功名非與期,冊書豈磨滅。然由在遇專,丑類易剪伐。
訓(xùn)士無他才,賞罰在果決。近聞邊方奏,中覆多沈沒。
罪者既稽誅,功者不見閱。雖使頗牧生,勇智當(dāng)坐竭。
或云廟堂上,與彼勢相戛??制淞悇?,欻然自超拔。
不知百萬師,寒刮膚革裂。關(guān)中閑誅斂,農(nóng)產(chǎn)半?yún)T竭。
我欲叫上帝,愿帝下明罰。早令黠虜亡,無為生民孽。
蘇舜欽簡介
蘇舜欽(1008—1048)北宋詩人,字子美,開封(今屬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遷至開封(今屬河南)。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jiān)進奏院等職。因支持范仲淹的慶歷革新,為守舊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讓其屬官劾奏蘇舜欽,劾其在進奏院祭神時,用賣廢紙之錢宴請賓客。罷職閑居蘇州。后來復(fù)起為湖州長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與梅堯臣齊名,人稱“梅蘇”。有《蘇學(xué)士文集》詩文集有《蘇舜欽集》16卷,《四部叢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蘇舜欽集》。
5.大寒節(jié)氣的古詩詞 篇五
詠廿四氣詩·大寒十二月中
元稹〔唐代〕
臘酒自盈樽,金爐獸炭溫。大寒宜近火,無事莫開門。
冬與春交替,星周月詎存?明朝換新律,梅柳待陽春。
元稹簡介
元?。?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6.大寒節(jié)氣的古詩詞 篇六
山居大寒雪
朝代:明朝|作者:張嗣綱
山居逢歲臘,衣薄覺嚴(yán)寒。
折竹聲催聽,飛禽影斷看。
僮仆癡環(huán)戶,牛羊懶出欄。
最疑天氣極,指日轉(zhuǎn)春官。
張嗣綱簡介
張嗣綱,字效忠。清遠(yuǎn)人。少懷大志,及長,閉戶潛修,于經(jīng)史外,更習(xí)《六韜》《三略》。明神宗萬歷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連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頭參將,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詩草》二卷。事見民國《清遠(yuǎn)縣志》卷一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