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知識筆記

字號:

學任何一門功課,都不能只有三分鐘熱度,而要一鼓作氣,天天堅持,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知識筆記》,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知識筆記 篇一
    《詩經》與《楚辭》
    1、《詩經》是中國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編者可能是周王朝的樂官太師。
    ①《詩經》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部分。
    ②《詩經》的內容從各個角度反映了五六百年間的廣闊的社會生活。
    ③《詩經》的藝術手法主要有“賦”、“比”、“興”三類。
    2、《楚辭》是我國古代另一部詩歌總集。
    ①“楚辭”本是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
    ②《楚辭》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其主要作品是《離騷》。
    3、《詩經》與《楚辭》歷來合稱“風騷”,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兩大源頭。
    2.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知識筆記 篇二
    古代水利建設概況
    1、夏商周:農田水利有較大發(fā)展。
    2、春秋戰(zhàn)國:戰(zhàn)國時秦國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鄭國在秦國修的鄭國渠。
    3、秦:靈渠
    4、兩漢:西漢漢武帝親到黃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東漢王景治黃河才基本解除了黃河水患。
    5、隋煬帝:開通了大運河,是世界上早、長的運河。
    6、唐朝:設專職官員管理水利事業(yè),各地興修了不少水利工程,還創(chuàng)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車。
    3.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知識筆記 篇三
    古代中國的手工業(yè)的發(fā)展
    了解古代中國在紡織、和制瓷等手工業(yè)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紡織業(yè)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順序:麻葛絲棉。
    (2)絲綢之路:漢代開辟。絲綢遠銷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地區(qū)。
    (3)唐代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官營紡織業(yè)也有相當大的規(guī)模,朝廷征收民間紡織品的數(shù)量相當可觀。
    2、冶金業(yè)主要成就:
    商周時期青銅器鑄造工藝特點:分布廣,規(guī)模大,水平高。戰(zhàn)國以后以鐵器為主,漢代冶鐵開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風形式也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3、制瓷業(y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
    a、產生——原始時代彩陶
    b、發(fā)展:山東龍山文化——蛋殼黑陶
    c、獨特技術——唐三彩
    d、陶瓷過渡時期:商代中期到東漢晚期。
    (3)瓷器:
    a、唐代青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b、唐晚期長沙銅官窯首創(chuàng)彩繪工藝。
    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藝技術發(fā)明——康熙時期、頂峰——雍正時期
    4.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知識筆記 篇四
    天文學:
    ①戰(zhàn)國時期的《甘石星經》是我國早的天文學著作,書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早的'星表(石申在世界上早用赤道坐標表示恒星位置)
    ②唐代僧一行主持實測了子午線的長度,這是世界上的第
    ③元代郭守敬制成的觀測天體坐標的工具“簡儀”是世界上先進的天文觀測工具;他編定的《授時歷》是我國古代精密的一部歷法
    數(shù)學
    ①春秋戰(zhàn)國——出現(xiàn)籌算計算法
    ②東漢——數(shù)學著作《九章算術》標志著我國古代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內容、以算籌為計算工具、以當時世界上先進的十進制記數(shù)系統(tǒng)來計算的古代數(shù)學體系的形成。
    ③西漢——《周髀算經》在世界上先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這一勾股定理的特例
    ④魏晉時期——數(shù)學家劉徽提出割圓術,圓周率為3.1416;南朝祖沖之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第七位,世界1000年
    5.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知識筆記 篇五
    有關市的發(fā)展:
    (1)秦代:法律管理商業(yè)。
    (2)漢代:進行集中貿易的“市”,有專門的管理機構,相當嚴格;
    漢代:形成若干全國性商業(yè)中心。如:長安和五都——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
    (3)六朝:出現(xiàn)草市,但也實行行政管理;
    (4)唐代:夜市繁盛草市逐漸演進為地方商業(yè)中心;
    (5)宋代:“市”突破時空限制,商業(yè)活動不再受官吏直接監(jiān)管。夜市、曉市都很興盛,還有定期廟會集市,宋代:草市配套的飲食服務設施也較完備;
    (6)明清:都市中形成繁華的商業(yè)區(qū)。
    6.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知識筆記 篇六
    官營手工業(yè)(“工官”制度)
    1.“工官”制度始于夏商周,直到明朝前期為止,一直占據(jù)著古代手工業(yè)主導地位。
    2.定義:從漢武帝時期起,釀酒、煮鹽、冶鐵、鑄錢、煉銅等有利可圖的行業(yè),都由政府壟斷。由工官負責生產軍用的兵器和裝備,皇族的生活用品。
    3.特點:
    ⑴官辦手工業(yè)代表了當時手工業(yè)技術水平的頂峰;
    ⑵局限于為帝王貴族服務,產品不流入市場;
    ⑶行業(yè)之間相互隔絕,新技術難以推廣;
    ⑷技術工藝的傳承也是封閉性的,往往導致失傳;
    ⑸匠戶沒有人身自由,他們的勞動創(chuàng)造性自然也受到嚴重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