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在學習地理時,記好一些重要的地理知識點是很重要的哦。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一地理知識點整理必修二》,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一地理知識點整理必修二 篇一
地殼物質的組成與循環(huán)
(1)組成巖石的礦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鋁、鐵、鈣、鈉、鉀、鎂等
結合成單質或化合物
礦物:巖石構成的的最基本單元,主要的造巖礦物有石英、云母、長石、方解石等
積聚巖漿巖:有侵入巖和噴出巖兩種形式,典型的侵入巖:花崗巖;噴出巖:玄武巖
巖石沉積巖:具有層理結構,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guī)r,頁巖,砂巖,礫巖等)
變質巖:由變質作用形成的巖石,如大理巖、石英巖、板巖
(2)從巖漿到形成各種巖石,又到新的巖漿的產生,這一過程就是地殼物質循環(huán)。需注意巖石轉換過程中(箭頭)作用的名稱。推動地殼物質循環(huán)的能量:地球內部放射性物質衰變產生的熱能(地球內能)
2.高一地理知識點整理必修二 篇二
陸地水和水循環(huán)
(1)陸地水體類型:
目前人類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潛水、承壓水
靜態(tài)水資源:冰川、內陸湖泊、深層地下水
動態(tài)水資源:地表水、淺層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體,分布于兩極與高山地區(qū),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體,但主要為深層地下水,開發(fā)難度較大;動態(tài)水是人們開發(fā)利用的重點,其中以河流水最為重要。
(2)陸地水的相互關系
水源補給類型補給時間補給特點我國分布地區(qū)
雨水夏秋季節(jié)水量變化大東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補給有時間性,水量穩(wěn)定西北地區(qū)
湖泊水全年有調節(jié)性,水量穩(wěn)定東部
地下水全年水量穩(wěn)定,與河流有互補關系普遍
(3)水循環(huán)
能量來源:太陽能和重力能
類型:海陸間大循環(huán)(蒸發(fā)(包括植物的蒸騰),水汽輸送,下滲,地表和地下徑流四個環(huán)節(jié),陸地循環(huán),海洋循環(huán)。
3.高一地理知識點整理必修二 篇三
1、水循環(huán)
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層中通過各環(huán)節(jié)連續(xù)運動的過程。
2、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時刻都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著。
3、它發(fā)生的領域有:海洋與陸地之間(簡稱海陸間循環(huán),使陸地水不斷得到補充,水資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環(huán),又稱為大循環(huán)),陸地與陸地上空之間(簡稱陸地內循環(huán),數(shù)量少,但對干旱地區(qū)非常重要),海洋與海洋上空之間(簡稱海上內循環(huán),攜帶水量的水循環(huán),對于全球的熱量輸送有著重要意義)。
4、水循環(huán)的環(huán)節(jié)
海陸間循環(huán):蒸發(fā)、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人類主要影響的環(huán)節(jié)徑流輸送;陸地內循環(huán):植物蒸騰、蒸發(fā)、降水;海上內循環(huán):蒸發(fā)、降水。
5、水循環(huán)的意義:
①使地球上的各種水體處于不斷更新狀態(tài),維持了全球水的動態(tài)平衡;
②水循環(huán)是地球上最活躍的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過程之一,緩解了不同緯度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水循環(huán)是自然界最富動力作用的循環(huán)運動,不斷塑造地表形態(tài)。
4.高一地理知識點整理必修二 篇四
主要交通運輸方式
1、鐵路運輸:運量大,速度快,運費較低,愛自然因素影響較小,連續(xù)性較好,但造價高,占地廣,耗費金屬材料多。適宜大量、遠距離運輸。
2、公路運輸:機動靈活,對自然條件適應范圍廣,周轉快,裝卸方便,但運量小,成本較高,運費較貴。適宜小量、近距離運輸。
3、水運(包括河運和海運):運量大,成本低,但速度最慢靈活性和連續(xù)性差,受自然條件影響大。適宜大量、遠距離運輸。
4、航空運輸:速度最快,但投資大,運量小,運費。適宜運輸急需,貴重且運量不大的物品。
5、管道運輸:損耗小,連續(xù)性好,運量大,但投資大,靈活性差。適宜氣態(tài)和液態(tài)運輸。
5.高一地理知識點整理必修二 篇五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shù)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shù)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shù)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shù)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shù)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
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例如東經80°在東經1°的東面,在西經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范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經緯網(wǎng)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1.等值線的疏密: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等溫線越密,溫差越大
12.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
13.等高線的凸向與河流:等高線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
1.高一地理知識點整理必修二 篇一
地殼物質的組成與循環(huán)
(1)組成巖石的礦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鋁、鐵、鈣、鈉、鉀、鎂等
結合成單質或化合物
礦物:巖石構成的的最基本單元,主要的造巖礦物有石英、云母、長石、方解石等
積聚巖漿巖:有侵入巖和噴出巖兩種形式,典型的侵入巖:花崗巖;噴出巖:玄武巖
巖石沉積巖:具有層理結構,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guī)r,頁巖,砂巖,礫巖等)
變質巖:由變質作用形成的巖石,如大理巖、石英巖、板巖
(2)從巖漿到形成各種巖石,又到新的巖漿的產生,這一過程就是地殼物質循環(huán)。需注意巖石轉換過程中(箭頭)作用的名稱。推動地殼物質循環(huán)的能量:地球內部放射性物質衰變產生的熱能(地球內能)
2.高一地理知識點整理必修二 篇二
陸地水和水循環(huán)
(1)陸地水體類型:
目前人類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潛水、承壓水
靜態(tài)水資源:冰川、內陸湖泊、深層地下水
動態(tài)水資源:地表水、淺層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體,分布于兩極與高山地區(qū),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體,但主要為深層地下水,開發(fā)難度較大;動態(tài)水是人們開發(fā)利用的重點,其中以河流水最為重要。
(2)陸地水的相互關系
水源補給類型補給時間補給特點我國分布地區(qū)
雨水夏秋季節(jié)水量變化大東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補給有時間性,水量穩(wěn)定西北地區(qū)
湖泊水全年有調節(jié)性,水量穩(wěn)定東部
地下水全年水量穩(wěn)定,與河流有互補關系普遍
(3)水循環(huán)
能量來源:太陽能和重力能
類型:海陸間大循環(huán)(蒸發(fā)(包括植物的蒸騰),水汽輸送,下滲,地表和地下徑流四個環(huán)節(jié),陸地循環(huán),海洋循環(huán)。
3.高一地理知識點整理必修二 篇三
1、水循環(huán)
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層中通過各環(huán)節(jié)連續(xù)運動的過程。
2、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時刻都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著。
3、它發(fā)生的領域有:海洋與陸地之間(簡稱海陸間循環(huán),使陸地水不斷得到補充,水資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環(huán),又稱為大循環(huán)),陸地與陸地上空之間(簡稱陸地內循環(huán),數(shù)量少,但對干旱地區(qū)非常重要),海洋與海洋上空之間(簡稱海上內循環(huán),攜帶水量的水循環(huán),對于全球的熱量輸送有著重要意義)。
4、水循環(huán)的環(huán)節(jié)
海陸間循環(huán):蒸發(fā)、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人類主要影響的環(huán)節(jié)徑流輸送;陸地內循環(huán):植物蒸騰、蒸發(fā)、降水;海上內循環(huán):蒸發(fā)、降水。
5、水循環(huán)的意義:
①使地球上的各種水體處于不斷更新狀態(tài),維持了全球水的動態(tài)平衡;
②水循環(huán)是地球上最活躍的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過程之一,緩解了不同緯度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水循環(huán)是自然界最富動力作用的循環(huán)運動,不斷塑造地表形態(tài)。
4.高一地理知識點整理必修二 篇四
主要交通運輸方式
1、鐵路運輸:運量大,速度快,運費較低,愛自然因素影響較小,連續(xù)性較好,但造價高,占地廣,耗費金屬材料多。適宜大量、遠距離運輸。
2、公路運輸:機動靈活,對自然條件適應范圍廣,周轉快,裝卸方便,但運量小,成本較高,運費較貴。適宜小量、近距離運輸。
3、水運(包括河運和海運):運量大,成本低,但速度最慢靈活性和連續(xù)性差,受自然條件影響大。適宜大量、遠距離運輸。
4、航空運輸:速度最快,但投資大,運量小,運費。適宜運輸急需,貴重且運量不大的物品。
5、管道運輸:損耗小,連續(xù)性好,運量大,但投資大,靈活性差。適宜氣態(tài)和液態(tài)運輸。
5.高一地理知識點整理必修二 篇五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shù)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shù)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shù)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shù)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shù)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
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例如東經80°在東經1°的東面,在西經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范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經緯網(wǎng)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1.等值線的疏密: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等溫線越密,溫差越大
12.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
13.等高線的凸向與河流:等高線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