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學期期末生物知識點總結

字號:

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多刷題,多見識更多的題型,讓自己的大腦知識儲備更多。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二下學期期末生物知識點總結》,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二下學期期末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一
    神經系統(tǒng)的分級調節(jié)
    ①神經中樞位于顱腔中腦(大腦、腦干、小腦)和脊柱椎管內的脊髓,其中大腦皮層的中樞是級中樞,可以調節(jié)以下神經中樞活動
    ②大腦皮層除了對外部世界感知(感覺中樞在大腦皮層)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
    ③語言文字是人類進行思維的主要工具,是人類特有的高級功能(在言語區(qū))
    (S區(qū)→說,H區(qū)→聽,W區(qū)→寫,V區(qū)→看)
    ④記憶種類包括瞬時記憶,短期記憶,長期記憶,永久記憶
    2.高二下學期期末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二
    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yǎng)物質的代謝
    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結構復雜、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機物,經過消化,變成為結構簡單、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機物。
    2.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無機鹽等在內的各種營養(yǎng)物質通過消化道的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和淋巴的過程。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氨基轉換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轉給其他化合物(如:丙酸),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5.脫氨基作用:氨基酸通過脫氨基作用被分解成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轉變成為尿素而排出體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為糖類、脂肪。
    6.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動物體內能夠合成的氨基酸。
    7.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動物體內能夠合成的氨基酸,通過食物獲得的氨基酸。它們是甲硫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賴氨酸、蘇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8種。
    8.糖尿病:當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會得糖尿病,胰島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由于糖的利用發(fā)生障礙,病人消瘦、虛弱無力,有多尿、多飲、多食的“三多一少”(體重減輕)癥狀。
    9.低血糖病:長期饑餓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會出現頭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無力等低血糖早期癥狀,喝一杯濃糖水;低于45mg/dL時出現驚厥、昏迷等晚期癥狀,因為腦組織供能不足必須靜脈輸入葡萄糖溶液。
    3.高二下學期期末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三
    1.糖類代謝、蛋白質代謝、脂類代謝的圖解參見課本。
    2.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并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三類營養(yǎng)物質之間相互轉化的程度不完全相同,一是轉化的數量不同,如糖類可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能大量轉化成糖類;二是轉化的成分是有限制的,如糖類不能轉化成必需氨基酸;脂類不能轉變?yōu)榘被帷?BR>    3.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維持在80-100mg/dL范圍內;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就會產生糖尿;血糖降低(50-60mg/dL),出現低血糖癥狀,低于45mg/dL,出現低血糖晚期癥狀;多食少動使攝入的物質(如糖類)過多會導致肥胖。
    4.消化:淀粉經消化后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質在消化道內被分解成氨基酸。
    5.吸收及運輸:葡萄糖被小腸上皮細胞吸收(主動運輸),經血液循環(huán)運輸到全身各處。以甘油和脂肪酸和形式被吸收,大部分再度合成為脂肪,隨血液循環(huán)運輸到全身各組織器官中。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隨血液循環(huán)運輸到全身各處。
    6.糖類沒有N元素要轉變成氨基酸,進而形成蛋白質,必須獲得N元素,就可以通過氨基轉換作用形成。蛋白質要轉化成糖類、脂類就要去掉N元素,通過脫氨基作用。
    7.唾液含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胃液含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質;胰液含胰淀粉酶、胰麥芽糖酶、胰脂肪酶、胃蛋白酶(消化淀粉、麥芽糖、脂肪、蛋白質);腸液含腸淀粉酶、腸麥芽糖、腸脂肪酶(消化淀粉、麥芽糖、脂肪、蛋白質)。
    8.胃吸收:少量水和無機鹽;
    大腸吸收:少量水和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
    小腸吸收:以上所有加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
    胃和大腸都能吸收的是:水和無機鹽;
    小腸上皮細胞突起形成小腸絨毛,小腸絨毛朝向腸腔一側的細胞膜有許多小突起稱微絨毛微絨毛擴大了吸收面積,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
    4.高二下學期期末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四
    1、自由水和結合水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如血液凝固時,部分自由水轉化為結合水。自由水/結合水的值越大,新陳代謝越活躍。自由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
    2、能源物質系列:生物體的能源物質是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生物體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脂肪;動物細胞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糖元;植物細胞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淀粉;生物體內的直接能源物質是ATP;生物體內的終能量來源是太陽能。
    3、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四種有機物共同的元素是C、H、O三種元素,蛋白質必須有N,核酸必須有N、P;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例:DNA、葉綠素、纖維素、胰島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在化學成分中共有的元素是C、H、O)。
    4、蛋白質的四大特點:
    ①相對分子質量大;
    ②分子結構復雜;
    ③種類極其多樣;
    ④功能極為重要。
    5、蛋白質結構多樣性:
    ①氨基酸種數不同,
    ②氨基酸數目不同,
    ③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
    ④肽鏈空間結構不同。
    6、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多樣性決定了蛋白質分子功能多樣性,概括有:
    ①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如肌動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調節(jié)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體,抗原(不是蛋白質);
    ⑤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注意:蛋白質分子的多樣性是由核酸控制的。
    7、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承擔者。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存在于一切細胞中(不是存在于一切生物中),對于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8、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5.高二下學期期末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五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
    糖類分子都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
    糖類可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幾類。單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脫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核糖和脫氧核糖一般不作為能源物質,它們是核酸的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麥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動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動物糖,淀粉和纖維素是植物糖,糖原和淀粉是細胞中重要的儲能物質。
    脂質主要是由CHO3種化學元素組成,有些還含有P(如磷脂)。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體內的儲能物質。除此以外,脂肪還有保溫、緩沖、減壓的作用;磷脂是構成包括細胞膜在內的膜物質重要成分;固醇類物質主要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這些物質對于生物體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
    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組成它們的基本單位分別是單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這些基本單位稱為單體,這些生物大分子就稱為單體的多聚體,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由許多單體連接成多聚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