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冊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筆記

字號:

同學們要想提高自己的語文成績,我們就要知道怎么做好知識總結(jié)。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一下冊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筆記》,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一下冊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筆記 篇一
    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漢者匈奴使”。
    (2)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
    (3)何以女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為見女”
    (4)子卿尚復誰為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為誰乎”。
    (5)何以復加。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動句
    (1)見犯乃死,重負國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4)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2.高一下冊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筆記 篇二
    1.漢亦留之以相當。相當:古義:抵押。今義:正在(某時某地)。
    2.皆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欲因此時降武。因此: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
    5.獨有女弟二人。女弟: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7.武等實在。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8.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稍: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9.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遺: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10.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會:古義:正當、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11.此必及我。及:古義:牽連今義:常作連詞“和”用
    12.會論虞常。論:古義:判罪今義:常作議論
    13.以貨物與常。貨物:古義:財物今義:指供出售的物品
    14.臥起操持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今義:料理,辦理/籌劃
    3.高一下冊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筆記 篇三
    文言虛詞
    1、之
    (1)助詞,的。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詞,的)
    (2)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鵬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3)代詞,它。而莫之夭閼者
    (4)代詞,他。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指宋榮子)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詞,這些。之二蟲又何知
    (6)動詞,到,往。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2、而
    (1)連詞,表修飾。怒而飛/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決起而飛
    (2)連詞,表轉(zhuǎn)折。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3)連詞,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
    (4)連詞,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則
    (1)連詞,就。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2)連詞,或者。時則不至
    (3)連詞,那么。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詞,這樣)
    (2)雖然,猶有未樹也(代詞,這樣)、
    (3)未數(shù)數(shù)然也(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5、以
    (1)介詞,把。以五百歲為春
    (2)介詞,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詞,憑。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連詞,而且。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2)副詞,還。彼且惡乎待哉
    (3)副詞,將要。且適南冥也
    7、于
    (1)介詞,對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詞,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選擇問句中,或許……或說得過去,是……還是……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2)代詞,它的。其名為鵬
    (3)代詞,它。其負大舟也無力(指水)
    4.高一下冊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筆記 篇四
    古今異義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義:十分之一。今義:數(shù)詞。
    2.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
    古義:不平常。今義:用作表程度的副詞,十分,很。
    3.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義:泛指求學的人,指讀書人。今義:特指有專門學問的人。
    4.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義:是代詞“所”與介詞“以”結(jié)合,相當于“……的原因”。
    今義:常用來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
    5.于是余又嘆焉。
    古義:“于”,介詞,對;“是”,代詞,這件事。為單音詞連用。
    今義:合用為一個連詞。
    6.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古義:周圍;今義:左和右兩方面、支配、表示概數(shù)等
    7.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古義:到達,達到,動詞;今義:表示另提一事或達到某種程度
    5.高一下冊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筆記 篇五
    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通“悅”,高興yuè)
    2.使工以藥淬火(通“焠”,淬火,燒刃使紅,漬于水中cuì)
    3.日以盡矣(通“已”,已經(jīng))
    4.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通“凌”)
    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
    6.請辭決矣(通“訣”,訣別)
    7.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懾)
    8.設九賓(通“儐”,儐相[bīnxiàng],迎賓贊禮的人。儐,舊讀bìn。)
    9.圖窮而匕首見(通“現(xiàn)”)
    10.秦王還柱而走(通“環(huán)”,繞)
    11.荊軻奉樊於期頭函(通“捧”)
    12.卒起不意(通“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