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不能依靠死記硬背,而是要講究方法。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學習的效率。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二選修一物理知識點整理》,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二選修一物理知識點整理 篇一
電場力做正功,電勢能減小,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大,正電荷在電場中受力方向與場強方向一致,所以正電荷沿場強方向,電勢能減小,負電荷在電場中受力方向與場強相反,所以負電荷沿場強方向,電勢能增大,但電勢都是沿場強方向減小。
1、原因
電勢能,電場力,功的關系與重力勢能,重力,功的關系很相似。
E=mgh,重力做正功,重力勢能減小。
電勢能的原因就是電場力有做功的能力,凡是勢能規(guī)律幾乎都是如此,電場力正做功,電勢能減小,電場力負做功,電勢能增大,在做正功的過程中,電勢能通過做功的形式把能量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因而電勢能減小。
靜電力做的正功功=電勢能的減小量,靜電力做的負功=電勢能的增加量
2、判斷電場力做功的方法
(1)看電場力與帶電粒子的位移方向夾角,小于90度為正功,大于90度為負功;
(2)看電場力與帶電粒子的速度方向夾角,小于90度為正功,大于90度為負功;
(3)看電勢能的變化,電勢能增加,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減小,電場力做正功。
2.高二選修一物理知識點整理 篇二
開普勒的三大定律:
1、開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在所有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說明:在中學間段,若無特殊說明,一般都把行星的運動軌跡認為是圓;
2、開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與太陽的連線在相同的時間內掃過的面積相等;
3、開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軌道的半長軸的三次方跟公轉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公式:R3/T2=K;
說明:
(1)R表示軌道的半長軸,T表示公轉周期,K是常數,其大小之與太陽有關;
(2)當把行星的軌跡視為圓時,R表示愿的半徑;
(3)該公式亦適用與其它天體,如繞地球運動的衛(wèi)星;
3.高二選修一物理知識點整理 篇三
一、焦耳定律
1、定義:電流流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平方、導體的電阻和通電時間成正比。
2、意義:電流通過導體時所產生的電熱。
3、適用條件:任何電路。
二、電阻定律
1、電阻定律:在一定溫度下,導體的電阻與導體本身的長度成正比,跟導體的橫截面積成反比。
2、意義:電阻的決定式,提供了一種測電阻率的方法。
3、適用條件:適用于粗細均勻的金屬導體和濃度均與的電解液。
三、歐姆定律
1、歐姆定律:導體中電流I跟導體兩端的電壓U成正比,跟它的電阻R成反比。
2、意義:電流的決定式,提供了一種測電阻的方法。
3、適用條件:金屬、電解液(對氣體不適用)。適用于純電阻電路。
4.高二選修一物理知識點整理 篇四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
1、速度: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和時間的關系:vt=v0+at
注:一般我們以初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則物體作加速運動時,a取正值,物體作減速運動時,a取負值;
(1)作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作勻變速運動的物體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位移: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和時間的關系:s=v0t+1/2at
注意:當物體作加速運動時a取正值,當物體作減速運動時a取負值;
3、推論:2as=vt2-v02
4、作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兩個連續(xù)相等時間間隔內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前1秒,前2秒,位移和時間的關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時間的平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數比。
5.高二選修一物理知識點整理 篇五
一、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做狀態(tài)為止。
1、只有當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時,物體才能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力是該變物體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物體的速度不變,其運動狀態(tài)就不變)
4、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慣性: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叫慣性。
1、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2、慣性的大小由物體的質量決定;
3、慣性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難易的物理量;
三、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數學表達式:a=F合/m;
2、加速度隨力的產生而產生、變化而變化、消失而消失;
3、當物體所受力的方向和運動方向一致時,物體加速;當物體所受力的方向和運動方向相反時,物體減速。
4、力的單位牛頓的定義:使質量為1kg的物體產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頓第三定律:物體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總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平衡力的根本區(qū)別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1.高二選修一物理知識點整理 篇一
電場力做正功,電勢能減小,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大,正電荷在電場中受力方向與場強方向一致,所以正電荷沿場強方向,電勢能減小,負電荷在電場中受力方向與場強相反,所以負電荷沿場強方向,電勢能增大,但電勢都是沿場強方向減小。
1、原因
電勢能,電場力,功的關系與重力勢能,重力,功的關系很相似。
E=mgh,重力做正功,重力勢能減小。
電勢能的原因就是電場力有做功的能力,凡是勢能規(guī)律幾乎都是如此,電場力正做功,電勢能減小,電場力負做功,電勢能增大,在做正功的過程中,電勢能通過做功的形式把能量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因而電勢能減小。
靜電力做的正功功=電勢能的減小量,靜電力做的負功=電勢能的增加量
2、判斷電場力做功的方法
(1)看電場力與帶電粒子的位移方向夾角,小于90度為正功,大于90度為負功;
(2)看電場力與帶電粒子的速度方向夾角,小于90度為正功,大于90度為負功;
(3)看電勢能的變化,電勢能增加,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減小,電場力做正功。
2.高二選修一物理知識點整理 篇二
開普勒的三大定律:
1、開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在所有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說明:在中學間段,若無特殊說明,一般都把行星的運動軌跡認為是圓;
2、開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與太陽的連線在相同的時間內掃過的面積相等;
3、開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軌道的半長軸的三次方跟公轉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公式:R3/T2=K;
說明:
(1)R表示軌道的半長軸,T表示公轉周期,K是常數,其大小之與太陽有關;
(2)當把行星的軌跡視為圓時,R表示愿的半徑;
(3)該公式亦適用與其它天體,如繞地球運動的衛(wèi)星;
3.高二選修一物理知識點整理 篇三
一、焦耳定律
1、定義:電流流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平方、導體的電阻和通電時間成正比。
2、意義:電流通過導體時所產生的電熱。
3、適用條件:任何電路。
二、電阻定律
1、電阻定律:在一定溫度下,導體的電阻與導體本身的長度成正比,跟導體的橫截面積成反比。
2、意義:電阻的決定式,提供了一種測電阻率的方法。
3、適用條件:適用于粗細均勻的金屬導體和濃度均與的電解液。
三、歐姆定律
1、歐姆定律:導體中電流I跟導體兩端的電壓U成正比,跟它的電阻R成反比。
2、意義:電流的決定式,提供了一種測電阻的方法。
3、適用條件:金屬、電解液(對氣體不適用)。適用于純電阻電路。
4.高二選修一物理知識點整理 篇四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
1、速度: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和時間的關系:vt=v0+at
注:一般我們以初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則物體作加速運動時,a取正值,物體作減速運動時,a取負值;
(1)作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作勻變速運動的物體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位移: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和時間的關系:s=v0t+1/2at
注意:當物體作加速運動時a取正值,當物體作減速運動時a取負值;
3、推論:2as=vt2-v02
4、作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兩個連續(xù)相等時間間隔內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前1秒,前2秒,位移和時間的關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時間的平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數比。
5.高二選修一物理知識點整理 篇五
一、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做狀態(tài)為止。
1、只有當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時,物體才能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力是該變物體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物體的速度不變,其運動狀態(tài)就不變)
4、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慣性: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叫慣性。
1、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2、慣性的大小由物體的質量決定;
3、慣性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難易的物理量;
三、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數學表達式:a=F合/m;
2、加速度隨力的產生而產生、變化而變化、消失而消失;
3、當物體所受力的方向和運動方向一致時,物體加速;當物體所受力的方向和運動方向相反時,物體減速。
4、力的單位牛頓的定義:使質量為1kg的物體產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頓第三定律:物體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總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平衡力的根本區(qū)別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