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幼兒古詩簡單十首

字號:

古詩以其最濃縮的情感、最醉人的意境在文學寶庫中熠熠生輝。欣賞前人留給我們的詩詞瑰寶,是一種文學熏陶。下面是分享的5歲幼兒古詩簡單十首。歡迎閱讀參考!
    1.5歲幼兒古詩簡單 篇一
    登鸛雀樓
    朝代:唐朝|作者: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古詩簡介
    《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的一首五言絕句,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于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后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此詩雖然只有二十字,卻以千均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令人襟懷豪放。詩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夠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清代詩評家也認為:“王詩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盡,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勢。”這首詩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鸛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
    《登鸛雀樓》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特別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翻譯/譯文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注釋
    ①鸛雀樓:古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鵲棲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濟市境內(nèi)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黃河岸邊?!镀阎莞尽酚涊d:“(鸛雀樓)舊在郡城西南黃河中高阜處,時有鸛雀棲其上,遂名?!?BR>    ②白日:太陽。
    ③依:依傍。
    ④盡:消失。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⑤欲: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⑥窮:盡,使達到極點。
    ⑦千里目:眼界寬闊。
    ⑧更:再。
    2.5歲幼兒古詩簡單 篇二
    游子吟
    孟郊〔唐代〕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為即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注釋
    游子:古代稱遠游旅居的人。吟:詩體名稱。
    游子:指詩人自己,以及各個離鄉(xiāng)的游子。
    臨:將要。
    意恐:擔心。歸:回來,回家。
    誰言:一作“難將”。言:說。寸草:小草。這里比喻子女。心:語義雙關(guān),既指草木的莖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報得:報答。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三春:舊稱農(nóng)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子女。
    3.5歲幼兒古詩簡單 篇三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唐代〕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譯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盡的時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放。
    我常為春光逝去無處尋覓而惋惜,卻不知它已經(jīng)轉(zhuǎn)到這里來。
    注釋
    大林寺:在廬山大林峰,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中國佛教勝地之一。
    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艷盛的陽春景色。盡:指花凋謝了。
    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剛剛。
    長恨:常常惋惜。春歸:春天回去了。覓:尋找。
    不知:豈料,想不到。轉(zhuǎn):反。此中:這深山的寺廟里。
    4.5歲幼兒古詩簡單 篇四
    出塞
    王昌齡〔唐代〕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guān),守邊御敵鏖戰(zhàn)萬里征夫未回還。
    只要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踏過陰山。
    注釋
    但使:只要。
    龍城飛將:《漢書·衛(wèi)青霍去病傳》載,元光六年(前129年),衛(wèi)青為車騎將軍,出上谷,至籠城,斬首虜數(shù)百。籠城,顏師古注曰:“籠”與“龍”同。龍城飛將指的是衛(wèi)青奇襲龍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認為龍城飛將中飛將指的是漢飛將軍李廣,龍城是唐代的盧龍城(盧龍城就是漢代的李廣練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帶,為漢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縱觀李廣一生主要的時間都在抗擊匈奴,防止匈奴掠邊。這里指英勇善戰(zhàn)的將領。
    教:令,使。
    胡馬:指侵擾內(nèi)地的外族騎兵。
    度:越過。
    陰山:位于今內(nèi)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5.5歲幼兒古詩簡單 篇五
    鄉(xiāng)村四月
    翁卷〔宋代〕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譯文
    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啼叫。
    鄉(xiāng)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時候,剛剛結(jié)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注釋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滿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著天光。
    川:平地。
    子規(guī):鳥名,杜鵑鳥。
    才了:剛剛結(jié)束。
    蠶桑:種桑養(yǎng)蠶。
    插田:插秧。
    6.5歲幼兒古詩簡單 篇六
    游園不值
    葉紹翁〔宋代〕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譯文
    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我輕輕地敲打柴門久久不開。
    滿園子的春色是關(guān)不住的,開得正旺的紅杏有一枝枝條伸到墻外來了。
    注釋
    游園不值:想游園沒能進門兒。值,遇到;不值,沒得到機會。
    應憐:大概是感到心疼吧。應,表示猜測;憐,憐惜。
    屐(jī)齒: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兒,叫屐齒。
    小扣:輕輕地敲門。
    柴扉(fēi):用木柴、樹枝編成的門。
    7.5歲幼兒古詩簡單 篇七
    夜宿山寺
    李白〔唐代〕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譯文
    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邊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不敢高聲說話,唯恐驚動了天上的仙人。
    注釋
    宿:住,過夜。
    危樓:高樓,這里指山頂?shù)乃聫R。危:高。百尺:虛指,不是實數(shù),這里形容樓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統(tǒng)稱。
    語:說話。
    恐:唯恐,害怕。驚:驚動。
    8.5歲幼兒古詩簡單 篇八
    楓橋夜泊
    張繼〔唐代〕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譯文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江邊楓樹與船上漁火,難抵我獨自傍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釋
    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
    夜泊:夜間把船??吭诎哆?。
    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zhèn)。
    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
    江楓:一般解釋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流經(jīng)上海,匯入長江,俗稱蘇州河。另外有人認為指“江村橋”和“楓橋”。“楓橋”在吳縣南門(閶闔門)外西郊,本名“封橋”,因張繼此詩而改為“楓橋”。
    漁火:通常解釋,“魚火”就是漁船上的燈火;也有說法指“漁火”實際上就是一同打漁的伙伴。
    對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楓和漁火二詞擬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詩的人,懷疑江楓漁火怎么能對愁眠,于是附會出一種講 法,說愁眠是寒山寺對面的山名。
    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傳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蘇州市西楓橋鎮(zhèn)。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楓橋寺;另一種說法,“寒山”乃泛指肅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經(jīng)數(shù)次重建,現(xiàn)在的寺宇,為太平天國以后新建。寺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被日本人運走,下落不明。
    夜半鐘聲:當今的佛寺(春節(jié))半夜敲鐘,但當時有半夜敲鐘的習慣,也叫「無常鐘」或「分夜鐘」。宋朝大文豪歐陽修曾提出疑問表示:“詩人為了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說不通,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張繼詩句“夜半鐘聲到客船”,句子雖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鐘的道理?”可是經(jīng)過許多人的實地查訪,才知蘇州和鄰近地區(qū)的佛寺,有打半夜鐘的風俗。
    9.5歲幼兒古詩簡單 篇九
    示兒
    陸游〔宋代〕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沒有了,只是感到悲傷,沒能見到國家統(tǒng)一。
    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時,你們舉行家祭時不要忘了告訴我!
    注釋
    示兒:寫給兒子們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來。在蘇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詩第一句為“死去元知萬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為“死去原知萬事空”,因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響本詩的意境,尚有爭議。人教版等教材多為“元”,不常用通假字。
    萬事空:什么也沒有了。
    但:只是。
    悲:悲傷。
    九州:這里代指宋代的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
    同:統(tǒng)一。
    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北定:將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區(qū)。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無忘:不要忘記。
    乃翁:你們的父親,指陸游自己。
    10.5歲幼兒古詩簡單 篇十
    墨梅
    王冕〔元代〕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我家一作:吾家;朵朵一作:個個)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好顏色一作:顏色好)
    譯文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點染而成。
    它不需要別人夸獎顏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將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注釋
    墨梅:用墨筆勾勒出來的梅花。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與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認為王姓自是一家。
    洗硯池: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一說三國時期是鐘繇年輕的時候練字,經(jīng)常用家旁邊的池子洗毛筆,以致整個池子最后都是墨色了。一說東晉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這里是化用典故自詡熱愛書畫藝術(shù)、熱愛文化。
    池頭:池邊。頭:邊上。
    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四種,如,清墨、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那朵朵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跡點化成的。
    痕:痕跡。
    清氣:梅花的清香之氣。
    滿乾坤:彌漫在天地間。滿:彌漫。
    乾坤:天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