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數(shù)學手抄報5篇

字號:

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數(shù)學手抄報是小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通過手抄報的制作,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shù)學知識,提高數(shù)學能力。以下是整理的《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數(shù)學手抄報5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數(shù)學手抄報 篇一
    多少只襪子才能配成一對?
    關于多少只襪子能配成對的問題,答案并非兩只。而且這種情況并非只在我家發(fā)生。為什么會這樣呢?那是因為我敢擔保在冬季黑蒙蒙的早上,如果我從裝著黑色和藍色襪子的抽屜里拿出兩只,它們或許始終都無法配成一對。雖然我不是太幸運,但是如果我從抽屜里拿出3只襪子,我敢說肯定會有一雙顏色是一樣的。不管成對的那雙襪子是黑色還是藍色,終都會有一雙顏色一樣的。如此說來,只要借助一只額外的襪子,數(shù)學規(guī)則就能戰(zhàn)勝墨菲法則。通過上述情況可以得出,“多少只襪子能配成一對”的答案是3只。
    當然只有當襪子是兩種顏色時,這種情況才成立。如果抽屜里有3種顏色的襪子,例如藍色、黑色和白色襪子,你要想拿出一雙顏色一樣的,至少必須取出4只襪子。如果抽屜里有10種不同顏色的襪子,你就必須拿出11只。根據(jù)上述情況總結(jié)出來的數(shù)學規(guī)則是:如果你有N種類型的襪子,你必須取出N+1只,才能確保有一雙完全一樣的?!?BR>    2.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數(shù)學手抄報 篇二
    1、直線沒有端點,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不能測量它的長度。
    2、射線有一個端點,可以向一端無限延伸,不能測量它的長度。
    3、線段有兩個端點,可以量出它的長度。
    4、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射線。把線段的兩端都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直線。線段和射線都是直線的一部分。
    5、過一點可以畫無數(shù)條直線和射線。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6、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這一點是角的(頂點),這兩條射線是角的(邊)。角通常用符號(“∠”)來表示。
    7、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沒有關系,角的大小要看角兩邊叉開的大小,角的兩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
    8、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用符號“°”表示。
    9、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記作“1°”。
    10、對頂角相等。
    11、三角形三個角的和是180度。四邊形的四個角的和是360度。
    12、直角等于90度,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
    13、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
    14、銳角小于90度。鈍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
    15、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1小時,
    16、時針轉(zhuǎn)一大格,所對的`角是30°;分針轉(zhuǎn)一圈,所對的角是360°
    3.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數(shù)學手抄報 篇三
    美籍華人陳省身教授是當代舉世聞名的數(shù)學家,他在北京大學的講學中語驚四座:
    “人們常說,三角形內(nèi)角和等于180度。但是,這是不對的!”
    大家愕然。怎么回事?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度,這不是數(shù)學常識嗎?
    接著,這位老教授對大家的疑問作了精辟的解答:“說三角形內(nèi)角和為180度不對,不是說這個事實不對,而是說這種看問題的方法不對,應當說三角形外角和是360度?!?BR>    “把眼光盯住內(nèi)角,我們只能看到:
    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度;
    四邊形內(nèi)角和是360度;
    五邊形內(nèi)角和是540度;
    4.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數(shù)學手抄報 篇四
    今天天氣特別晴朗,媽媽帶我去去買菜,我高興的從床上跳起來,趕緊穿好衣服和媽媽一起來到了菜場,哇!菜市場真熱鬧,人山人海,叫賣聲、歡笑聲。我看見了又圓又紅的`西紅柿像蘋果,看見了又細又長的豆芽,我還看見了紫色的茄子像彎彎的月亮,又像可愛的小船,還有許多綠葉的菜,生菜、青菜、白菜等等。
    我和媽媽買了許多菜,如:買了二斤西紅柿,每斤二元;冬瓜買了三斤,每斤一元;長豆角買了三斤,每斤二元;黃豆芽買了二斤,每斤一元。這時媽媽給我提出個問題,你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把今天買菜需要花多少錢算一算。我笑了笑告訴媽媽,一共支出十五元。其算式如下:
    (2×2)+(3×1)+(3×2)+(2×1)=15(元)因為算出了結(jié)果我更高興了!
    5.小學四年級奧數(shù)數(shù)學手抄報 篇五
    今天,爸爸到糖鋪店里買了24顆糖。我、弟弟和妹妹看見了迫不及待地向爸爸去討糖。爸爸說:“那好吧!”我們聽了高興萬分??墒?,這么多糖我們該怎么分呢?于是我們就為了這點小事而爭吵起來。吵著吵著,我忽然想到數(shù)學課上老師教我們的平均分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于是我大聲說道:“好了,不要再吵了,我已經(jīng)有辦法了。”弟弟和妹妹說:“真的'?”他們似乎不太相信我。我又說:“你們不相信就聽我的解釋,我們這里不是有3個人嗎?”弟弟妹妹說:“是呀?”我說:“那不是很簡單,24÷3=8(顆),所以我們應該每人分到8顆糖?!钡艿芎兔妹寐犃耍仁抢懔艘幌?,接著就快如閃電地向桌子上各拿走了8顆糖。我們個個都吃得津津有味。??!我真要感謝數(shù)學中的平均分,要不然我們可能還在爭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