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科目學習技巧

字號:

學習需要制定詳細的計劃,計劃本身對大家有較強的約束和督促作用,計劃對學習既有指導作用,又有推動作用。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一物理科目學習技巧》,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一物理科目學習技巧 篇一
    1.力學中要求畫完整的受力分析圖。運動學中要有畫運動圖景的習慣
    力學問題中必須畫出完整的受力分析圖。這是至關重要的。是正確解決力學問題的關健。有的同學認為問題很簡單,畫圖不完整,或根本就不畫受力圖。正確的結果往往難以得出。即使一時能得出正確的答案,但這種不良的習慣慢慢就會養(yǎng)成。當遇到較為復雜的問題時,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我有時甚至會宣傳一種觀點:力學問題當你不理解習題,難以下手時,對物體受力分析,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效果,正所謂柳暗花明。
    運動學中畫運動圖景輔助解題,有時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我想我們在教學中深有體會,我們自己不畫運動圖景有時解題都不太容易。
    2.字母、符號的規(guī)范化書寫
    一些易混的字母從一開始就要求能正確書寫。如u、v、μ、ρ、p,m與M等,認真書寫,我在教學中就發(fā)現有不少同學m與M不分,那么表達式就變味了。
    受力分析圖中,力較多時,如要求用大寫的F加下標來表示彈力,用小寫的f加下標來表示摩擦力,用F與F′來表示一對彈力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力F正交分解時的兩個分力Fx、Fy,初末速度V0、Vt等等。
    3.必要的文字說明
    “必要的文字說明”是對題目完整解答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字表述,它能使解題思路表達得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據,流暢完美。
    比如,有的同學在力學問題中,常不指明研究對象,一上來就是一些表達式,讓人很難搞清楚這個表達式到底是指向哪個物體的,有的則是沒有根據,即沒有原始表達式,一上來就是代入一組數據,讓人也不清楚這些數據為什么這樣用。同時有的同學的一些表達式中用到一些題設中沒有的字母,如果不指明這些字母的意義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很顯然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4.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
    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依據,寫出的方程式必須是能反映出所依據的物理規(guī)律的基本式,不能以變形式、結果式代替方程式。同時方程式應該全部用字母、符號來表示,不能字母、符號和數據混合,數據式同樣不能代替方程式。演算過程要求比較簡潔,不要求把大量的運算化簡寫到卷面上。
    2.高一物理科目學習技巧 篇二
    端正心態(tài),正確的面對高一物理學習。由于先入為主的障礙,許多學生還未入高中就對學習物理失去信心。學生應該明確,高中物理內容與初中大體一樣,還是力、熱、電、光,只是比初中加深了一點。至于原子物理,一方面內容淺,另一方面在課本中所占比例小,不必害怕和緊張。學生的心理不失去平衡,就會樹立能學好物理的信心。
    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識的過渡。高一物理學習的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現象比較復雜。分析物理問題時不僅要從實驗出發(fā),有時還要從建立物理模型出發(fā),要從多方面、多層次來探究問題。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抽象思維多于形象思維,動態(tài)思維多于靜態(tài)思維,需要學生掌握歸納,類比推理和演繹推理方法,特別要具有科學想象能力。
    物理研究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很多基本的認識可以通過自己平時對生活的細致觀察逐漸積累起來,而這些生活中的常識、現象會經常在題目中出現,豐富的生活經驗會在你不經意間發(fā)揮作用。比如,你仔細體會過坐電梯在加速減速時的壓力變化嗎?這對你理解視重、超重、失重這些概念很有幫助。你考慮過自行車的主動輪和從動輪的區(qū)別嗎?你觀察過發(fā)廊門口的旋轉燈柱嗎?你嘗試過把杯子倒扣在水里觀察杯內外水面的變化嗎?我覺得物理學習也需要一種感覺,這就是憑經驗積累起的直覺。
    3.高一物理科目學習技巧 篇三
    改變觀念
    初中物理知識相對比較淺顯,并且內容也不多,更易于掌握。再加上初三后期,通過大量的練習,通過反復強化訓練,提高了熟練程度,可使物理成績有大幅度提高。但分數高并不等于物理學得好、會學物理。
    如果學習物理的興趣沒有培養(yǎng)起來,再加上沒有好的學習方法,那是很難學好高一物理的。所以,首先應該改變觀念,降低起點,從頭開始。
    培養(yǎng)學習興趣
    興趣是思維的動因之一,興趣是強烈而又持久的學習動機,興趣是學好高一物理的潛在動力。培養(yǎng)興趣的途徑很多,從學生角度:應注意到物理與日常生活、生產、現代科技密切聯系,息息相關。
    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物理現象,用到了很多的高一物理知識,如: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處變彎折;閃電的形成等等。
    4.高一物理科目學習技巧 篇四
    1.定義式
    它是對一類問題的概括性表達式。表示某一物理概念的意義。使用這類公式,不能簡單地從數學角度看,而應透過數學表達式這個現象,去領會它的物理實質。如密度p=m/V,絕不能認為密度與質量M成正比,與體積V成反比,密度是物質自身的特性,由物質的種類決定,與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無關。同理,電阻的定義R=U/I也是如此,電阻R由組成電阻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來決定。
    2.物理定律、規(guī)律、原理表達式
    它揭示了這一類物理現象在運動變化過程中所遵循的法則,使用時,要特別注意這類表達式的運用范圍和條件。例如:液體壓強公式P=≥gh,它表達了液體在內部各處產生的壓強所遵循的規(guī)律,它的適用范圍是:靜止液體,應特別注意的是,h是從液體上表面往卜測量的深度,而不是通常意義上所說的高度。
    3.計算式
    它是對某一物理過程或物理規(guī)律進行合理推論、擴展以后得到的某一物理量的簡式,一般地,計算式運用范圍比相應的物理定律、規(guī)律和原理表達式的范圍更窄。如公式S=vt,它適用于計算勻速直線運動中的距離等。
    5.高一物理科目學習技巧 篇五
    1、細讀書,多設問,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材是根據教學大綱系統表述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是學生在學校獲取系統知識的主要學習材料。只有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從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多質疑,多釋疑,才能逐步提高學習水平。教材的閱讀,主要包括課前閱讀,課堂閱讀和課后閱讀。
    2、細觀察,會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學習物理獲得感性認識的源泉,也是學習物理學的重要手段。初中階段主要晝觀察物理現象和過程,觀察實驗儀器和裝置及操作過程,觀察物理圖表、教師板書等。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實驗儀器、掛圖、投影、錄像懂等直觀敦具和演示實驗及學生實驗等,指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深入細致地觀察。辨明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及其變化條件。
    3、勤實驗,會操作,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
    實驗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它對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實驗應包括演示實驗,學生實驗、邊學邊實驗和小實驗。演示實驗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4、多思考,細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孔子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學習的開端、思維的動力。在物理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水平,結合教材中的想想議議,進行巧妙的設疑,啟發(fā)學生動腦積極思維,多質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規(guī)律的內涵和外延,并提高表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