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教材中有很多知識點需要掌握,同學們要重點關注,為各位同學整理了《人教版高一生物知識點必修三》,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人教版高一生物知識點必修三 篇一
種群數量的變化
1、種群增長的“J”型曲線:Nt=N0λt
(1)條件:在食物(養(yǎng)料)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相宜和沒有敵害等理想條件下
(2)特點:種群內個體數量連續(xù)增長;
2、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
(1)條件:有限的環(huán)境中,種群密度上升,種內個體間的競爭加劇,捕食者數量增加
(2)特點:種群內個體數量達到環(huán)境條件所答應的值(K值)時,種群個體數量將不再增加;種群增長率變化,K/2時增速最快,K時為0
(3)應用:大熊貓棲息地遭到破壞后,由于食物減少和活動范圍縮小,其K值變小,因此,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改善棲息環(huán)境,提高K值,是保護大熊貓的根本措施;對家鼠等有害動物的控制,應降低其K值。
3、研究種群數量變化的意義:對于有害動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以及瀕危動物種群的挽救和恢復,都有重要意義。
4、[實驗: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tài)變化]
計劃的制定和實驗方法:培養(yǎng)一個酵母菌種群→通過顯微鏡觀察,用“血球計數板”計數7天內10ml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的數量→計算平均值,畫出“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增長曲線”
結果分析:空間、食物等環(huán)境條件不能無限滿意,酵母菌種群數量呈現(xiàn)“S”型曲線增長
2.人教版高一生物知識點必修三 篇二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生長素對植物生長調節(jié)作用具有兩重性,一般,低濃度促進植物生長,高濃度抑制植物生長(濃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適生長素濃度為標準)。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為:根、芽、莖
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促進和抑制作用與生長素的濃度、植物器官的種類、細胞的年齡有關。
頂端優(yōu)勢是頂芽優(yōu)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xiàn)象。原因是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使近頂端的側芽部位生長素濃度較高,從而抑制了該部位側芽的生長。
3.人教版高一生物知識點必修三 篇三
通過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
1、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神經元。
神經元的功能:接受刺激產生高興,并傳導興奮,進而對其他組織產生調控效應。
神經元的結構:由細胞體、突起[樹突(短)、軸突(長)]構成。軸突+髓鞘=神經纖維
2、反射:是神經系統(tǒng)的基本活動方式。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參與下,動物體或人體對內外環(huán)境變化作出的規(guī)律性應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和功能單位。
感受器:感覺神經末稍和與之相連的各種特化結構,感受刺激產生興奮
傳入神經
神經中樞:在腦和脊髓的灰質中,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匯集在一起構成
傳出神經
效應器:運動神經末稍與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
4、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1)興奮:指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對靜止狀態(tài)變?yōu)轱@著活躍狀態(tài)的過程。
(2)興奮是以電信號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這種電信號也叫神經沖動。
(3)興奮的傳導過程:靜息狀態(tài)時,細胞膜電位外正內負→受到刺激,興奮狀態(tài)時,細胞膜電位為外負內正→興奮部位與未興奮部位間由于電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電流(膜外:未興奮部位→興奮部位;膜內:興奮部位→未興奮部位)→興奮向未興奮部位傳導
(4)興奮的傳導的方向:雙向
5、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1)神經元之間的興奮傳遞就是通過突觸實現(xiàn)的
突觸: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
(2)興奮的傳遞方向:由于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小體的突觸小泡內,所以興奮在神經元之間
(即在突觸處)的傳遞是單向的,只能是: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
(上個神經元的軸突→下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
6、人腦的高級功能
(1)人腦的組成及功能:大腦:大腦皮層是調節(jié)機體活動的級中樞,是高級神經活動的結構基礎。其上有語言、聽覺、視覺、運動等高級中樞;小腦:是重要的運動調節(jié)中樞,維持身體平衡;腦干:有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中樞,如呼吸中樞;下丘腦:有體溫調節(jié)中樞、滲透壓感受器、是調節(jié)內分泌活動的總樞紐
(2)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
語言中樞的位置和功能:書寫中樞(W區(qū))→失寫癥(能聽、說、讀,不能寫)運動性語言中樞(S區(qū))→運動性失語癥(能聽、讀、寫,不能說)聽性語言中樞(H區(qū))→聽覺性失語癥(能說、寫、讀,不能聽)閱讀中樞(V區(qū))→失讀癥(能聽、說、寫,不能讀)
(3)其他高級功能:學習與記憶
4.人教版高一生物知識點必修三 篇四
植物激素調節(jié)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2.胚芽鞘的感光部位、生長素產生部位、生長素橫向運輸部位都是尖端,彎曲生長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伸長區(qū)。
3.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單側光照射使生長素由向光側向背光側運輸,造成背光側生長素含量高于向光側,因而背光側生長快于向光側,從而造成向光彎曲生長。
4.生長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葉和發(fā)育中的種子,主要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位。
5.在胚芽鞘、芽、幼葉和幼根中,生長素只能從形態(tài)學上端運輸到形態(tài)學下端,而不能反過來運輸,稱為極性運輸。
6.在成熟組織中,生長素可以通過韌皮部進行非極性運輸。
7.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兩重性,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甚至殺死植物。
8.證明生長素的作用具有兩重性的實例有頂端優(yōu)勢和根的向地性。
9.赤霉素可促進細胞伸長,促進種子萌發(fā)和果實發(fā)育;細胞_素可促進細胞_;脫落酸可抑制細胞_,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乙烯則可促進果實成熟。
10.各種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種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jié)。
11.人工合成的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調節(jié)作用的化學物質稱為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
5.人教版高一生物知識點必修三 篇五
赤霉素GA:主要是未成熟的種子、幼根和幼芽。主要分布在植物生長相對旺盛的部位。促進細胞伸長,從而引起植株增高;促進種子萌發(fā)和果實發(fā)育。促進矮生性植物長高;解除種子休眠。
細胞_素:主要是根尖。主要分布在正在進行細胞_的部位。促進細胞_(延緩葉片衰老)。保持蔬菜鮮綠,延長貯藏時間。
脫落酸:根冠、萎蔫的葉片等。將要脫落或進入休眠的器官和組織中含量多。抑制細胞_,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抑制種子和芽和植株生長)。使棉葉在棉鈴成熟前脫落。
乙烯:植物體各個部位。各器官中都存在。促進果實成熟(促進器官脫落)。增加瓜類雌花形成率;催熟。
生長素IAA:幼嫩的芽、葉和發(fā)育中的種子。主要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位。促進細胞伸長、子房壁發(fā)育及不定根和側根的形成;頂端優(yōu)勢;抑制花、果實和幼葉的脫落(具有兩重性)。除草劑;促進扦插枝條生根;培育無子果實;棉花保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