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調查報告初一(模板11篇)

字號:

    在當下社會,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膱蟾鎯?yōu)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生物的調查報告初一篇一
    一、調查目的:
    認識生物的多樣性、了解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學會將生物歸類、做調查記錄
    二、調查時間:20xx年10月4-5日
    三、調查地點:益陽大通湖
    四、調查對像:走訪當地群眾
    五:調查工具:照相機、記錄本、筆
    六:調查人:伍子玉
    七:方法步驟:1. 準備好調查工具
    2. 設計調查路線
    3. 沿著調查線路進行記錄
    4. 整理收集的資料
    5. 書寫調查報告
    八、調查報告內容:1、整理調查表格
    2,撰寫調查小記
    3、歸納生物種類
    伴著一路的歡聲笑語,我們30人乘著車來到了益陽大通湖。一路上我看到了成群的牛羊、筆挺的白樺林,呼吸到了清新無比的空氣,聞到了一陣陣撲鼻的芳香……而最讓我感慨的是我看到了煙波浩渺的大通湖。
    大通湖是一個面積為12.8萬畝,是湖南省最大的內陸湖泊,已被國家農業(yè)部認定為國家級無公害水產品示范區(qū)。大通湖漁場位于益陽市大通湖區(qū)境內,是洞庭湖的湖中湖。
    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了大通湖,不嘗嘗這里的水產品就算是白來了。在這里,你可以吃到黃多肉嫩的大閘蟹,味道鮮美的魚,以及難得一見的尖角貝類。而我們的飯桌上也時時刻刻飄逸著魚香,百吃不厭。
    漁船從遠處駛來,船上裝滿了剛打撈上來的水產品。同行的小朋友都去逗大閘蟹了,一個膽大的小男孩兒還把一根草伸進螃蟹的鉗子里,結果,草被螃蟹剪成了好幾節(jié)。當抓著那只螃蟹站起來時,螃蟹便張牙舞爪的揮動著那巨大的鉗子,嚇得其他的小孩兒都躲得遠遠的。媽媽的好朋友居然抓起了一條如水蛇般大小的黃鱔,我趕緊仔細瞧了瞧,真的是大呀!
    在游玩的路上,我們還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棉花。我們下車來到農戶家,看到一大堆棉籽放在墻角,走進一看,卻是褐色的。我問農戶道:“這是不是黑心棉??!”“哪里!這可是上等的好棉花??!”農戶一邊說一邊搖頭:“要不是下了幾天的雨,這些棉花才不會變黑呢!可惜了!”聽了這話,我連忙拿起一個仔細觀察。乍一看上去是黑的,可當我小心翼翼地剝開外面的莢、把里面的棉球撕開,才發(fā)現這是上等的好棉?!斑@里種棉花的多嗎?”我問道?!岸啵∧憧?,這周圍到處都是棉花地呢!”
    隨處可見的白樺林則是動物們的家園,成群的牛和鴨子在林間嬉戲,嘿嘿!我都真想下去和它們玩耍。水中的柳樹林則讓我們這些城市的孩子大叫,一行人停下來,在水邊游玩,感受這大通湖的靜謐與美好。
    在湖里,還有許多的水生植物呢!荷塘里的荷葉雖然已經枯萎,但是下面的藕長得真是好呢!在這個季節(jié)里,菱角可是最有市場的了!一個個菱角蒼翠欲滴,分外可愛。在農戶的水塘上漂浮著一些綠色的植物,一問才知道,這是水葫蘆。我走過去拿起一個水葫蘆,用手捏了一下,感覺像個氣球一樣,再小心翼翼地用手掰開,卻發(fā)現里面布滿了小孔,像海綿一樣。農戶告訴我,水葫蘆可以凈化水資源,起到保護環(huán)境的作用?!澳菫槭裁此J像個海綿一樣?”我很奇怪?!澳鞘且驗檫@樣可以更好的繁殖,繁殖的越多,水就越干凈,我們就都能健健康康啦!
    兩天的行程讓我感受到了大通湖生態(tài)的多樣性,讓我流連忘返。
    我國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在全世界占有十分獨特的地位。在大通湖生物游覽期間我更加深有感觸。多種多樣的生物是全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藥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業(yè)原料。生物多樣性維護了自然界的生態(tài)平衡,并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生物多樣性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人們依靠生態(tài)系統(tǒng)凈化空氣、水,并充腴土壤??茖W實驗證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種越豐富,它的創(chuàng)造力就越大。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每一種物種的絕跡,都預示著很多物種即將面臨死亡。為了我們幸福的未來,我們一定要好好的保護我們生存的家園。
    媽媽的話:這是小小的國慶生物作業(yè),我們正好一行人約好去大通湖游玩,她也進行了一些調查。文中的照片都是她的大作。其它的表格和生物的文字介紹因版面的問題都已刪除。
    生物的調查報告初一篇二
    本次問卷調查,為20xxxx區(qū)小課題《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落實學科素養(yǎng)的途徑研究》研究是第一階段,針對本年級學生對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認識設計問卷調查,通過對作答相關試題,了解核心素養(yǎng)的認識和內化情況,通過調查研究研究發(fā)現存在問題,積極探索下一步落實途徑,為課題下一步研究提供依據。
    1、調查對象:我校高三8、9班學生
    2、調查方法:不記名問卷調查法(以筆答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共發(fā)問卷89份,回收問卷86份,有效問卷6份)
    3、本次調查問卷共設計問6個,均為單項選擇題。調查是否了解四大核心素養(yǎng),通過問卷試題,調查學生對理性思維、科學探究能力、生命觀、社會責任等核心素養(yǎng)的理解與運用。在試題中,含有核心素養(yǎng)的不同的等級,選項從不同層次進行考核。
    對本張問卷進行重新歸類,分為兩大類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1、 您知道生物核心素養(yǎng)嗎?( )
    項 目
    選擇人數
    百分比
    a、從未聽說過
    13
    15。1%
    b、聽說過
    56
    65。1%
    c、比較清楚
    20
    23。2%
    2。 您理解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與表現在那幾個方面嗎?( )(多選)
    項 目
    選擇人數
    百分比
    a、生命觀念
    86
    100%
    b、理性思維
    86
    100%
    c、科學探究
    75
    87。2%
    d、社會責任
    68
    79。0%
    調查結果顯示:通過1、2小題調查發(fā)現,對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認識,學生認識不足,比較清楚的僅僅有20%,對生物學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四個方面:生命觀、理性思維(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學生認同程度不同,生命觀和理性思維達到100%,科學探究、社會責任認識度分別為75%、68%,這位核心素養(yǎng)的在生物學科的落實提供了基礎。
    3、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下面哪一項敘述不符合這一觀點 ( )
    a、各種細胞的功能只有在細胞這個統(tǒng)一的整體中才能完成
    b、多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是以每個細胞的生命活動為基礎的
    c、病毒無細胞結構,病毒的生命活動只能在寄主細胞內完成
    d、細胞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但不是生物體代謝和遺傳的基本單位
    調查分析:第3小題考查學生核心素養(yǎng)生命觀,以選擇的題的形式考查結構與功能觀、物質與能量觀。生命觀是由許多重要的生物學概念支撐,以重要概念作為載體,重點考察學生的理解運用能力。選d正確率為68。7%。
    4、為了探究興奮在神經元軸突上的傳導是雙向的還是單向的,某興趣小組做了以下實驗:取新鮮的神經肌肉標本(實驗期間用生理鹽水濕潤標本),設計了下面的實驗裝置圖(c點位于兩電極之間的正中心,指針偏轉方向與電流方向一致)。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學生調查報告分析
    a、神經元軸突與肌肉之間的突觸由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構成
    b、a、b、d三點中任選一點給予適宜刺激,都會使指針發(fā)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
    c、無法得出結論的刺激點是c點
    d、興奮在ac之間的傳導所用的時間比興奮從c點到肌肉所用的時間短
    調查分析:第4小題考查學生理性思維、科學探究能力,理性思維和探究能力是高考的重點,生物學具有科學性學科的共同點,對證據分析、判斷是理性思維的過程,也是核心素養(yǎng)關鍵能力的直接表現。選c正確率42。9%。
    5、 您認為生物多樣性面臨危機的主要是( )
    a、 水污染
    b、 人類對環(huán)境的破壞
    c、 空氣污染
    d、 亂砍濫伐
    6、控制癌癥,關鍵在于三早,三早指的是( )
    a、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b、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早起痊愈
    c、 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早期痊愈
    d、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早起痊愈
    調查分析:第5、6小題,著力考查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中社會責任感,是指于生物學的認與個人同事的時論:作出理性中時試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生初學問購的和神力,學生能造福人半的態(tài)應和個值觀注涉及生物學的社會議題討并作件:時結和體科學形座踐,試解決現實生活中節(jié)生物學相關。第5小題選擇b正確率為93.7%,第6小題選擇a,正確率為85.6%。
    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思維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表現為,生命觀、理性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學生普遍有所認識,但是認識不足。生命觀,社會責任觀認識情況較好,二科學探究和理性思維有待加強。此次調查研究作為實踐研究的基礎,為后續(xù)課題研究提供支持。
    生物的調查報告初一篇三
    一、調查目的:
    認識生物的多樣性、了解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學會將生物歸類、做調查記錄
    二、調查時間:20xx年10月4-5日
    三、調查地點:益陽大通湖
    四、調查對像:走訪當地群眾
    五:調查工具:照相機、記錄本、筆
    六:調查人:伍子玉
    七:方法步驟:1. 準備好調查工具
    2. 設計調查路線
    3. 沿著調查線路進行記錄
    4. 整理收集的資料
    5. 書寫調查報告
    八、調查報告內容:1、整理調查表格
    2,撰寫調查小記
    3、歸納生物種類
    伴著一路的歡聲笑語,我們30人乘著車來到了益陽大通湖。一路上我看到了成群的牛羊、筆挺的白樺林,呼吸到了清新無比的空氣,聞到了一陣陣撲鼻的芳香……而最讓我感慨的是我看到了煙波浩渺的大通湖。
    大通湖是一個面積為12.8萬畝,是湖南省最大的內陸湖泊,已被國家農業(yè)部認定為國家級無公害水產品示范區(qū)。大通湖漁場位于益陽市大通湖區(qū)境內,是洞庭湖的湖中湖。
    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了大通湖,不嘗嘗這里的水產品就算是白來了。在這里,你可以吃到黃多肉嫩的大閘蟹,味道鮮美的魚,以及難得一見的尖角貝類。而我們的飯桌上也時時刻刻飄逸著魚香,百吃不厭。
    漁船從遠處駛來,船上裝滿了剛打撈上來的水產品。同行的小朋友都去逗大閘蟹了,一個膽大的小男孩兒還把一根草伸進螃蟹的鉗子里,結果,草被螃蟹剪成了好幾節(jié)。當抓著那只螃蟹站起來時,螃蟹便張牙舞爪的揮動著那巨大的鉗子,嚇得其他的小孩兒都躲得遠遠的。媽媽的好朋友居然抓起了一條如水蛇般大小的黃鱔,我趕緊仔細瞧了瞧,真的是大呀!
    在游玩的路上,我們還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棉花。我們下車來到農戶家,看到一大堆棉籽放在墻角,走進一看,卻是褐色的。我問農戶道:“這是不是黑心棉??!”“哪里!這可是上等的好棉花??!”農戶一邊說一邊搖頭:“要不是下了幾天的雨,這些棉花才不會變黑呢!可惜了!”聽了這話,我連忙拿起一個仔細觀察。乍一看上去是黑的,可當我小心翼翼地剝開外面的莢、把里面的棉球撕開,才發(fā)現這是上等的好棉?!斑@里種棉花的多嗎?”我問道?!岸?!你看,這周圍到處都是棉花地呢!”
    隨處可見的白樺林則是動物們的家園,成群的牛和鴨子在林間嬉戲,嘿嘿!我都真想下去和它們玩耍。水中的柳樹林則讓我們這些城市的孩子大叫,一行人停下來,在水邊游玩,感受這大通湖的靜謐與美好。
    在湖里,還有許多的水生植物呢!荷塘里的荷葉雖然已經枯萎,但是下面的藕長得真是好呢!在這個季節(jié)里,菱角可是最有市場的了!一個個菱角蒼翠欲滴,分外可愛。在農戶的水塘上漂浮著一些綠色的植物,一問才知道,這是水葫蘆。我走過去拿起一個水葫蘆,用手捏了一下,感覺像個氣球一樣,再小心翼翼地用手掰開,卻發(fā)現里面布滿了小孔,像海綿一樣。農戶告訴我,水葫蘆可以凈化水資源,起到保護環(huán)境的作用?!澳菫槭裁此J像個海綿一樣?”我很奇怪。“那是因為這樣可以更好的繁殖,繁殖的越多,水就越干凈,我們就都能健健康康啦!
    兩天的行程讓我感受到了大通湖生態(tài)的多樣性,讓我流連忘返。
    我國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在全世界占有十分獨特的地位。在大通湖生物游覽期間我更加深有感觸。多種多樣的生物是全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藥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業(yè)原料。生物多樣性維護了自然界的生態(tài)平衡,并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生物多樣性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人們依靠生態(tài)系統(tǒng)凈化空氣、水,并充腴土壤??茖W實驗證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種越豐富,它的創(chuàng)造力就越大。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每一種物種的絕跡,都預示著很多物種即將面臨死亡。為了我們幸福的未來,我們一定要好好的保護我們生存的家園。
    媽媽的.話:這是小小的國慶生物作業(yè),我們正好一行人約好去大通湖游玩,她也進行了一些調查。文中的照片都是她的大作。其它的表格和生物的文字介紹因版面的問題都已刪除。
    生物的調查報告初一篇四
    調查目的:部分了解生物種子和它的傳播途徑,增長知識
    調查方法:和家人一起去鄉(xiāng)下調查。
    調查結果:下表
    植物名稱傳播途徑觀察情況
    當秋天它的果實成熟后,就會找機會用自己身上的小鉤子牢牢鉤在碰到它的人或動物身上,借機遠行,掉落在其他地方生根發(fā)芽。一般生長在田埂,山道旁,草叢中,長得很矮小,很常見,蒼耳子外形是橢圓的綠色球體,外面長滿了小刺,就像刺猬一樣,刺的頂端長了很小的鉤子,威力非常大,只要稍稍一碰,就會沾上衣服,成熟的種子聽說附著力更強。
    一種常見的家庭室外栽培花卉。蒴果,果實成熟開裂之際會產生彈射的力量,將種子彈射出去,屬自體傳播。自體傳播種子的散布距離有限,但部份自體傳播的種子,在掉落地面后,會有二次傳播的現象發(fā)生,鳥類、螞蟻、哺乳動物都是可能的二次傳播者。
    菊科植物蒲公英的瘦果,成熟時冠毛展開,像一把降落傘,隨風飄揚,把種子散播遠方。借風力傳播。
    靠鳥類傳播的種子。鳥類啄食的種子可能漏下或將種子吐出或排泄??盔B類傳播種子的植物是比較先進的一群,因鳥類傳播種子的距離是所有方式中最遠的。
    結論:各種植物自身生存繁衍因為必須適應環(huán)境,通過漫長的進化和演變,其種子發(fā)展出各不相同的傳播途徑。
    生物的調查報告初一篇五
    初一、x班
    xx學校
    20xx年9月10日
    了解校園陸生生物對校園環(huán)境的影響,認識綠化校園、凈化空氣的重要性,保護校園美好的環(huán)境。調查方法:在老師帶領下實地調查。
    1、設計調查表:設計合理的調查表
    2、分組:以6為人為一組,確定一個人為組長
    3、選擇路線:校園順時針
    沿著事先設計好的路線邊觀察邊記錄,記錄不同的植物、動物名稱、數量、以及生活環(huán)境的特點。
    沿途觀察到的生物主要有:雜草、蝴蝶、蜜蜂、蚯蚓、小葉黃楊、蜘蛛、蒲公英、蚊子、狗尾草、小飛蛾、毛毛蟲、蒼蠅、七星瓢蟲、白楊樹、螞蟻、蚱蜢、蝗蟲、蜻蜓、麻雀、等。
    校園生物種類調查表
    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初步學會了調查方法,認識了許多生物,明白了小小的校園就有如此多而鮮活的生命,今后我會加倍認真、仔細調查我們洪山鎮(zhèn)的周邊的生物,才能更好的了解這個地區(qū)的生物多樣性。這就需要我們從小樹立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養(yǎng)成善于留心觀察的好習慣!來豐富自己的知識,使自己的視野更開闊。將來才能為我們的祖國做出我們應該做的貢獻。同學們:為保護環(huán)境、保護生物、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而努力吧!
    生物的調查報告初一篇六
    調查目的:自從倉頡造字以來,漢字經過了數千年的演變,一直沿用至今,成為了中國古代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的瑰寶之一。但是如今錯別字現象非常普遍,商店的廣告、招牌,街頭廣告,社區(qū)標語等常出現錯別字。這些街頭錯別字影響了市容,污染了祖國的語言文字,急需得到治理,以凈化祖國的語言文字。
    調查材料分析:第一種是“亂用漢字,用錯漢字”。這種亂用漢字,亂寫漢字的情況,大多數是文化修養(yǎng)不高的人手寫的,比如說:賣雞蛋的小販把雞蛋的“蛋”寫成了元旦的“旦”;把公“廁”寫成了“公則”;把“庫”寫成了“褲”;收破爛的把“留”寫成了莫名其妙的字;但是,我發(fā)現正規(guī)商店的廣告和路牌也有錯誤。比如說:眼鏡店廣告把“需”寫成了“須”;通心嶺社區(qū)的標語牌把通心嶺的“心”寫成了新年的“新”。
    第二種是“簡繁體字混用,方言亂用”。現在在深圳,簡繁體字混用,方言亂用的情況十分普遍,因為深圳靠近香港,很多香港人來這里工作,所以用了很多繁體字;而且有些商家錯誤地認為繁體字體現了這家公司的國際化,于是趕時髦也采用。還有些從外地人來到深圳,仍然保持著自己的方言。
    第三種是中英文不規(guī)范使用。在調查中,我還發(fā)現:在一些路牌上,出現了中英文不規(guī)范使用,不符合國際化大都市的要求。例如,市少兒圖書館用的是漢語拼音卻有大寫;園嶺一街和廣告牌是中英文并用;紅荔天橋是英文。都不統(tǒng)一,讓人眼花繚亂,可能更讓外國朋友如墜云霧中。這些也屬于用字不規(guī)范的行為之一。
    第四種是網絡新語亂用漢字,廣告中亂用漢字?,F在網絡越來越發(fā)達,在網絡中也出現了一些新名詞,雖然這是時代的發(fā)展導致的漢字的變革,但也不能亂用漢字,有些人為了時尚,也就用上了;有些廣告為了吸引顧客,故意把成語亂用。你看,上面幾幅網絡新派流行的漫畫,雖然很幽默搞笑,但是里面的錯別字卻觸目驚心,尤其會讓青少年兒童產生誤解和歧異。廣告牌竟然把“長久安”寫成了“腸久安”。
    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錯別字,我感到真后怕,我平常在作文和作業(yè)中也常出現錯別字,想來真臉紅呀!真對不起老祖宗的漢字!我建議:商家應該制作標準的廣告牌,政府應該加大對使用規(guī)范漢字的宣傳,城管和文化稽查部門應該加強監(jiān)管力度,出臺整治措施。讓我們共同努力,凈化祖國的語言文字,促進它的發(fā)揚光大!
    生物的調查報告初一篇七
    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生物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能力應與傳授知識并舉,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應試教育轉軌于素質教育,提高學生能力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觀察能力是學生學習生物知識需要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人們常把觀察能力稱為智力的門戶。觀察能力是發(fā)展學生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基礎。學生觀察能力的強弱對學生其他智力的開發(fā)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把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作為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
    一) 對學生進行觀察能力問卷調查。
    通過調查分析顯示,我校七年級學生科學觀察能力一般,觀察的全面性、思維參與度和觀察記錄水平急需提高。
    二) 教學中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1、 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和掛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2、 利用生物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3、 通過課外活動和野外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4、 改變教學方法,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1、 學生的觀察興趣濃厚,掌握了基本的觀測方法。
    2、 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所提高,學習成績較前有很大進步。
    1、 因受教學進度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時間有限。
    2、 學生的觀察興趣有逐漸減退的現象。
    3、 學生觀察的耐心不足,出現蜻蜓點水的現象。
    1、 精心備課,挖掘每節(jié)課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機會,分步進行。
    2、 深化新課程改革,以全新的學生易接受的教育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
    3、 經常引導學生進行野外觀察和課外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習慣。
    生物的調查報告初一篇八
    鄉(xiāng)以山地為主,兼有谷底平畈、小盆地、湖泊等復雜地形,平均海拔400多米。年平均氣溫15、6℃,氣候溫和濕潤。這種氣候條件也給了松材線蟲病的媒介昆蟲—松褐天牛非常舒適的生存環(huán)境。果子園鄉(xiāng)近年來著重打造生態(tài)旅游景點,南來北往的游客較多,并且果子園鄉(xiāng)的地理位置距離滬蓉高速(g42)較近,運輸車輛繁多,這些都為松材線蟲的傳入提供了便利條件。
    1、調研地點:鄉(xiāng)內松林;
    2、調研時間:xxx年xx月xx日—xxxx年xx月xx日;
    3、調研人員:鄉(xiāng)林業(yè)工作站工作人員
    4、調研方式:林業(yè)部門查閱資料、現場勘察清理情況,現場談當地群眾。
    我鄉(xiāng)嚴格按照國家林草局印發(fā)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技術方案》要求對全鄉(xiāng)的松樹林木進行防治。
    1、監(jiān)測:我鄉(xiāng)成立兩支專業(yè)工作隊對全鄉(xiāng)范圍內的松樹林木開展常年監(jiān)測,懸掛誘捕器,實時掌握松材線蟲病的媒介昆蟲—松褐天牛的發(fā)生動態(tài)。
    2、取樣檢測:我鄉(xiāng)對疑似松材線蟲病樹木進行取樣,并由縣林業(yè)局統(tǒng)一送去南京林科所檢測。
    3、化學防治:在全鄉(xiāng)范圍內,對古松、孤立發(fā)病的松木進行打孔注藥。
    4、枯死木清理:對疫區(qū)小班采取擇伐的方式對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病死木、瀕死木進行清理。
    1)保證伐樁高度不超過5厘米。對伐樁進行編號后采用不銹鋼絲網罩法處理;
    3)切片、粉碎。交通便利的地方,將采伐下的疫木用切片機、粉碎機進行處理。
    5、疫區(qū):全鄉(xiāng)根據有關規(guī)定,禁止私人或單位采伐松木、利用松木制品以及運輸松木。
    1、群眾對松材線蟲病的危害性認識不夠;
    由于群眾對松材線蟲病的危害性認識不到位,時常會出現阻止我們對疫木的清理工作,無法進行采伐和燒毀,還有少數群眾將疫木搬回家作為木柴堆放,對及時控制松材線蟲病有較影響。
    2、伐樁清理不到位;
    在鄉(xiāng)林業(yè)工作站對專業(yè)工作隊清理疫木進行檢查時,時有發(fā)現伐樁過高、不銹鋼絲網罩覆蓋不嚴、枝丫處理不到位的情況,導致清理工作不扎實。
    3、監(jiān)測方式不完善;
    松褐天牛誘捕器懸掛地點不合理,在鄉(xiāng)林業(yè)工作人員對松褐天牛誘捕器檢查時,發(fā)現少許誘捕器懸掛在林緣邊,也有個別誘捕器掉落在地無人管理的情況,導致對松褐天牛的發(fā)生動態(tài)掌握不及時、不精確。
    1、加強宣傳、提高全民認識;
    鄉(xiāng)、村工作人員、護林員應該向廣群眾細心講解,同時利用宣傳車、村會宣傳屏,村宣傳喇叭播放關于松材線蟲病的危害的錄音,讓廣老群眾真正的認識到松材線蟲病的危害性、毀滅性。從而到達群眾能夠理解我們的工作、配合我們的工作以及助我盲作。
    2、開展培訓,增強業(yè)務水平;
    鄉(xiāng)林業(yè)工作人員應對兩支專業(yè)工作隊的施工人員開展關于松材線蟲的監(jiān)測、疫木清理等相關業(yè)務培訓,充分提高施工人員的業(yè)務水平。讓監(jiān)測的結果更加準確、疫木清理的更加徹底,盡早的使松材線蟲病得到有效控制。
    生物的調查報告初一篇九
    xxx
    初一七班
    八大處虎頭山
    20xx年9月15日
    了解陸生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認識凈化空氣的重要性,保護自然美好的環(huán)境。
    在老師帶領下實地調查。
    調查表、筆、放大鏡等
    1、設計合理的調查表
    2、選擇路線:從虎頭山山腳到山腰沿路觀察
    調查記錄:沿著事先設計好的路線邊觀察邊記錄,記錄不同的植物、動物名稱、數量、以及生活環(huán)境的特點。沿途觀察到的生物主要有:爬山虎,椿象,榆樹苗,酸棗樹,狗尾草,野花,蜘蛛,喜鵲,飛蛾等。
    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初步學會了調查方法,認識了許多生物,看到了如此多而鮮活的生命,今后我會加倍認真、仔細調查周邊的生物,才能更好的了解這個地區(qū)的生物多樣性。這就需要我們從小樹立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養(yǎng)成善于留心觀察的好習慣!來豐富自己的知識,使自己的視野更開闊。將來才能為我們的祖國做出我們應該做的.貢獻。地球是多樣的,自然更是多樣的,面臨著接踵而至的各個生態(tài)危機,生物鏈的失衡,唯有我們的處處留心,面面觀察能夠改變現狀,所以同學們,為保護環(huán)境、保護生物、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而努力吧!
    生物的調查報告初一篇十
    一、中山植物園簡介:
    南京中山植物園坐落于南京市東郊的國家級鐘山風景區(qū)內,占地186公頃,作為中國中、北亞熱帶的植物研究中心,植物園保存植物3000種以上;設有觀賞植物中心、藥用植物中心、植物信息中心、植物遷地保護重點實驗室和華東地區(qū)最大的植物標本館等。
    園內分為南、北兩個園區(qū):北園是老園區(qū),是我國中、北亞熱帶的植物研究中心,擁有專類園10個;設有觀賞植物中心、藥用植物中心、經濟植物中心等南園是新園區(qū),擁有以熱帶植物(三片葉子造型)為主體的11個區(qū)域,分別是展覽溫室、禾草園、水生園、城市景觀植物區(qū)、巖石園、森林休閑區(qū)、孢子植物區(qū)、竹園、經濟植物展示區(qū)、植物迷宮和原有的盲人植物園,收集活植物共3000余種。
    二、植物園內植物種類的調查 1、藥用植物中心:
    馬鞭草科——馬鞭草;菊科——松果菊、黑心菊、金雞菊、黃金菊、天人菊、硫化菊、海角菊; 百合科——萱草、麥冬、天門冬、大花萱草; 防已科——木防已、金線釣烏龜; 錦葵科——錦葵、蜀葵; 唇形科——薄荷、藿香; 衛(wèi)矛科——南蛇藤; 禾本科——檸檬草; 石蒜科——紫嬌花; 旋花科——蔦蘿;木樨科——連翹; 桔??啤酃? 柳葉菜科——月見草;蓼科——何首烏;杜仲科——杜仲等。
    在園林中,我們常見的的園林綠化植物有:馬鞭草、松果掬、萱草、紫嬌花、麥冬、金雞菊、黃金菊、天人菊、硫化菊、月見草等。
    馬鞭草(馬鞭草科)
    松果掬(菊科)
    紫苑(菊科)
    金雞菊(菊科)
    紫嬌花(石蒜科)
    月見草(柳葉菜科)
    硫華菊
    芍藥 石竹
    繡球花
    鈴蘭
    玉簪
    鳶尾
    朱頂紅 3、槭樹園:
    石蒜
    主要植物是薔薇、月季、藤蔓月季、木香、黃薔薇、金櫻子、海棠、木瓜海棠、木瓜、西府海棠、李、紫葉李、紅葉李、桃樹、碧桃、絳桃、紫葉桃、白娟梅、珍珠梅、梅花、美人梅、榆葉梅、垂直梅、龍游梅、早櫻、大山櫻、毛櫻桃、晚櫻等。在園林用途中常見的有:
    5、水生花卉園自然水生植物區(qū)
    表現水生植物的自然野趣。
    (1)、挺水型水生花卉(包括濕生于沼生)
    如:荷花、黃花鳶尾、千屈菜、菖蒲、香蒲、慈姑、梭魚草、再力花(水竹芋)等。
    再力花
    慈菇
    (2)、浮葉型水生花卉
    如:睡蓮、王蓮、萍蓬草、芡實、荇菜等。
    千屈菜
    芡實
    荇菜
    睡蓮
    (3)、漂浮型水生花卉
    如:大薸、、槐葉萍、水鱉等。
    槐葉萍 (4)、沉水型水生花卉
    如:黑藻、金魚藻、狐尾藻、苦草、菹草之類 。
    金魚藻 狐尾藻
    城市景觀植物區(qū)
    位于南園北部,植物園路南側。這一片區(qū)域原本就有繁茂的植被,幽靜的氛圍,所以規(guī)劃為森林休閑區(qū)。對林下原有的雜亂植物進行適當清理,以組團的種植方式配置林下灌木和耐陰地被,如八仙花、八角金盤、灑金東瀛珊瑚、厚皮香、石蒜、蝴蝶花、連錢草、吉祥草、沿階草、諸葛菜等,重點區(qū)域適當豐富植物種類,同時,修建木棧道穿林而過,每隔一定距離設置木平臺,游客的活動路徑遵循木棧道的.導向,游玩之余還可在木平臺上小憩片刻,這樣既能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又能在最大程度上實現對大自然的保護。
    生物的調查報告初一篇十一
    本文目錄
    生物調查報告
    關于生物調查報告范文
    調查報告----由生物知識網絡閱讀所得
    為了了解學生生物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生物學習的興趣,課題組在高一、高二兩個年級進行了問卷調查。高一調查人數為50人,高二調查人數也為50人?,F對調查問卷相關數據分析如下:
    1、91%到96%的同學都喜歡生物實踐活動。
    2、98%的同學喜歡上生物實驗課。
    1、認識生物??梢詤⒂^動植物園來認識植物,這項活動可以讓家長帶領前去。在校內可以認識校內植物園的植物,并給植物掛牌。
    2、參加小麥育種。從播種到收割及考種,整個過程都讓學生參加。
    3、上好實驗課。98%的同學喜歡上生物實驗課,所以必修1所開設的所有實驗都盡可能讓學生上。
    4、進行課外探究活動。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做一些有趣的實驗探究活動。
    1、內容:希望老師多舉一些生活實例,多介紹現代生物科技的發(fā)展動態(tài);希望通過學習高中生物課可以了解更多的生理知識,掌握一些生物技能。
    2、形式:有一半的同學喜歡以口頭講述的形式上課,還有一半的學生希望以
    課件
    的形式上課。教師可以根據課堂需要選擇適當的形式上課。
    總之,在條件許可的范圍內,投學生的喜好,開展有趣又有意義的生物實踐活動,讓課堂變得更生動,讓學生學得更快樂,從而對生物課的學習產生興趣。
    生物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題 目: 生物資源調查
    學 院:
    專 業(yè): 水產養(yǎng)殖
    班 級:
    姓 名:
    這次實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我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學習鞏固和擴大我們所學知識,為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一定的基礎,認識常見的淡水海洋植物,了了解其主要形態(tài)特征、分類地位、經濟意義或危害,了解水生生物所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了解生物與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通過學習,使我們學會海洋生物標本的采集和固定方法,鍛煉我們勞動觀念及動手能力,培養(yǎng)愛護環(huán)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觀念等。
    這次實習的主要內容有:認識各類水生環(huán)境(包括巖灘、泥灘、沙灘、池塘、河流)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特征及海洋底棲無脊椎動物的定性定量調查,浮游生物的定性和定量調查,海洋生物標本處理制作等。
    2.1 中國明對蝦
    2.1.1 簡介
    中國明對蝦又稱東方對蝦,舊稱中國對蝦,屬節(jié)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對蝦科,對蝦屬。過去常因成對出售,故稱對蝦。學名,fenneropenaeus chinensi
    2.1.1 形態(tài)特征
    個體較大,體形側扁。雌體長18~24厘米,雄體長 13~17厘米。甲殼薄,光滑透明,雌體青藍色,雄體呈棕黃色。通常雌蝦個體大于雄蝦。對蝦全身由20節(jié)組成,頭部5節(jié)、胸部8節(jié)、腹部7節(jié)。除尾節(jié)外,各節(jié)均有附肢一對。有5對步足,前3對呈鉗狀,后2對呈爪狀。頭胸甲前緣中央突出形成額角。額角上下緣均有鋸齒。
    2.1.2 生態(tài)習性
    分死亡。卵經過數次變態(tài)成為仔蝦,仔蝦約18天經過數十次蛻皮后,變成幼蝦,于6-7月份在河口附近攝食成長。5個月后,即可長成12厘米以上的成蝦,9月份開始 向渤海中部及黃海北部洄游,形成秋收漁汛。其漁期在5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主要漁具為拖網、錨流網和張網等,改秋捕后規(guī)定開捕期自9月份以后。
    2.2 日本鼓蝦
    2.2.1 簡介
    鼓蝦屬動物的總稱。眼完全被頭胸甲覆蓋。第一對步足特別強大,鉗狀,左右不對稱,雄性較雌性強大。生活時體上多具明顯花紋,特別是鮮明鼓蝦,體色鮮艷美麗。鼓蝦的繁殖期在秋季,卵產出后抱于雌性腹肢間直到孵化。鼓蝦遇敵時開閉大鰲之指,發(fā)出聲響聲如小鼓,故稱鼓蝦。
    2.2.2 概述
    鼓蝦屬于節(jié)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鼓蝦科、真35—55毫米。體背面棕色或約伸至第1額角柄第1節(jié)末螯長,長為寬的4倍。掌長內外緣在可動指基部后方各的背腹面各具1枚短刺。小蝦下目。體長一般為緣褐色。額角尖細而長,端。額角后脊不明顯。大為指長的2倍左右,掌部有1個極深的缺刻,外緣螯細長,長度等于或大于大螯,掌部外緣近可動指基部處背腹面也各具1枚刺。尾節(jié)背面無縱溝,但具兩對較強的活動刺。棲息于泥沙質之淺海區(qū)。
    3.1 肉球近方蟹
    3.1.1 分類
    肉球近方蟹屬爬行綱、方甲科。分布在中國南海沿海、近海。
    3.1.2 概述
    頭胸甲方形光滑,黃棕色散生有紅色斑點,前半部稍隆,后半平坦,胃、心域間有"h"形溝相隔。螯腳兩指基部之間具一肉球,但雌性及幼蟹則不明顯。
    頭胸甲長約27毫米,寬約3毫米,近方形,前半部微隆起,具顆粒和紅色斑點半部平坦。胃區(qū)和心區(qū)間具一橫溝,心區(qū)和腸區(qū)兩側凹陷。額寬,前緣平直,中間稍凹。眼窩下腎外側由小顆粒組成一條細線。螯足雄的大,雌的小。各節(jié)腎面具紅色斑點。長節(jié)內側腹緣近末端具一發(fā)音隆背。腕內側具齒狀突起,掌節(jié)膨大,兩指內緣具細齒。雄性兩指基部間具一膜質球,雌性無此球。步足各節(jié)間具紅色斑點,指節(jié)具六條縱列黑色剛毛。
    3.2 寬身大眼蟹
    3.2.1 分類
    寬身大眼蟹頭胸甲橫寬長方形,寬大于長的2.5倍,粗糙有小顆粒突起。體黃綠色,腹面及螯足棕黃色。前側緣有長毛,具有2個尖齒。眼柄長約等于體長。
    雄者呈三角形,雌者圓形。
    生活于河流泥灘上,穴居河岸或田埂。分布遼東半島、江蘇、福建、中國臺灣、廣東等地。
    4.1 單齒螺
    4.1.1 簡述
    拉丁名: monodonta labio
    俗名: 芝麻螺
    綱目: 馬蹄螺科
    產地及產期:
    我國南北潮間帶分布最廣的貝類之一。舟山內外側島嶼沿岸均有發(fā)現,為習見種。多生活在潮間帶中上區(qū)巖石上、石縫中或石塊下。以海藻為食。
    4.1.2 概述
    單齒螺殼呈圓錐形,小型,殼質堅厚。一般高1-2厘米。殼表螺旋形肋明顯,與生長線互相交結成許多方塊形顆粒。殼面顔色多為暗綠色,夾以雜色。殼內面白色,具有珍珠光澤。
    4.2 中華圓田螺
    4.2.1 簡述
    學名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 ,俗名田螺、香螺,英文名mudsnail。屬軟體動物門、腹足綱、田螺科、圓田螺屬。
    生物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