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日記六年級(實用11篇)

字號: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數(shù)學日記六年級篇一
    今天中午,為了能把筷子體積測得更準確,我叫爸爸從化學室拿了一個細長的量筒,刻度單位更小,每個單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時,我似乎感覺到了勝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謂萬事具備,只差動手實驗了。
    首先,我用鉛筆在一次性筷子上劃了一道分界線,將筷子平均分成兩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測定過程中洗水。隨后,將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將水滴入量筒中,讓量筒內的水漲到筷子的分界線上,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將筷子從量筒內取出,再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兩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這一部分筷子的體積,即3.5立方厘米。用同樣的方法,我又測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體積是5立方厘米,兩次測定結果相加得到這雙筷子的體積為8.5立方厘米。當我得到這個結果時,我興奮地叫了,此時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驕傲啊!
    接著,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雙計算出了咱們學校(1500人)及全國(12億)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別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結果使我大吃一驚,每年竟有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費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學,不!是全國人民,也不!應該是全世界的每個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好咱們的森林資源,使咱們共有的地球環(huán)境更加美好,讓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呼吸到干凈、清新的空氣。
    小學數(shù)學日記六年級篇二
    為了解決問題,我進行了調查和測量,發(fā)現(xiàn)小區(qū)南北長200米,東西寬80米,200*80=16000(米)這樣一算,小區(qū)占地面積就解決了,大約是16000平方米。第二個問題每棟樓的戶數(shù),就拿我家住的6號樓來說吧!樓高25層,兩個單元,兩戶一個單元,戶數(shù)是25*2*2=100(戶)。7號樓和6號樓一樣也是100戶,4、5號樓是17層的,每棟樓應有17*2*2=64戶;1、2、3號樓是小區(qū)最矮的樓了,每棟樓僅有11*2*2=44戶。第三個問題把剛才算的數(shù)加起來就行了;100+100+64+64+44+44+44=460(戶)。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我們小區(qū)綠化、停車場、健身器材、道路一樣不少,小區(qū)綠化高達30%,平均樓間距40米,銀杏樹20顆,梧桐樹15顆——小區(qū)中間還有一個魚池,每一天都有魚兒在里面游動,能夠讓人放松身心。說了那么多,回到正題上來,我計算過了,平均每棟樓占地570米,七棟樓加起來570*7=3990(平方米)。除樓以外面積應是16000-3990=1(平方米)。
    數(shù)學真是太奇妙了,還有許多知識等待我們去探索、發(fā)現(xiàn)。
    小學數(shù)學日記六年級篇三
    要說數(shù)學,對我們日常生活聯(lián)系的太緊密了,不可缺少,貫穿著我們生活的全部。因此,掌握數(shù)學非常實用,學好數(shù)學非常必要。
    比如:做買賣的人需要學會數(shù)學,不會數(shù)學就不會結算價錢;做家務也要懂數(shù)學,做飯多少量米,要加多少量水,微波爐加熱要定時多少,洗衣機洗各種衣物需要定多少時間比較合理,空調打多少度、多長時間比較合適等等,都需要有個數(shù)字概念。所以,學好數(shù)學對我們日常的生活和平時的工作是必不可缺的。它能使我們的生活安排的更科學、更準確,避免盲目性。
    數(shù)學是一門應用廣泛的學科,特別是現(xiàn)在和將來,高新科技的發(fā)展,日新月異的
    時候,各種各樣的高科技商品進入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沒有很好的數(shù)學知識,不會準確地去操作運用,就會造成嚴重的事故發(fā)生。如果沒有很好的數(shù)學基礎,不去使用先進的產品,那你永遠停留在原始的生活中。
    讓我們努力學習數(shù)學吧!,在老師的指導下,扎扎實實地練好數(shù)學基本功,一步一步的去接受著奇妙的數(shù)學知識,去探索奧妙無窮的數(shù)學世界。
    暑假作業(yè)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shù)學暑假作業(yè)。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并且長。寬。高都是質數(shù)。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么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墒俏覍Ψ匠踢@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
    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shù)。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shù)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shù)。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后我們發(fā)現(xiàn)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shù)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shù)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shù))之和。于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shù)各是哪個數(shù)。
    最后,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shù)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后。我心里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shù)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我的數(shù)學小實驗
    今天中午,為了能把筷子體積測得更準確,我叫爸爸從化學室拿了一個細長的量筒,刻度單位更小,每個單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時,我似乎感覺到了勝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謂萬事具備,只差動手實驗了。
    首先,我用鉛筆在一次性筷子上劃了一道分界線,將筷子平均分成兩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測定過程中洗水。隨后,將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將水滴入量筒中,讓量筒內的水漲到筷子的分界線上,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將筷子從量筒內取出,再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兩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這一部分筷子的體積,即3.5立方厘米。用同樣的方法,我又測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體積是5立方厘米,兩次測定結果相加得到這雙筷子的體積為8.5立方厘米。當我得到這個結果時,我興奮地叫了,此時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驕傲啊!
    接著,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雙計算出了我們學校(1500人)及全國(12億)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別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結果使我大吃一驚,每年竟有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費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學,不!是全國人民,也不!應該是全世界的每個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好我們的森林資源,使我們共有的地球環(huán)境更加美好,讓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呼吸到干凈、清新的空氣。
    我和數(shù)學的緣分
    在小學生活的六年里,我學過許多科目,諸如:語文、數(shù)學、英語、自然、音樂……但我最喜歡的科目還是數(shù)學。
    從五年級下學期開始,我們班的新數(shù)學老師——劉老師便帶領我們班以及二班一些數(shù)學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創(chuàng)辦了各班的數(shù)學小組。
    經過老師的挑選,我們班的數(shù)學小組終于成立了。在組長陳俊峰的帶領下,我們班的裴祺、王思宇、張?zhí)斐?、諸正一、朱子棋、遲雪健、李夢雅和魏博維,在一起學習,在一起討論。
    從開始活動的第一周開始,所有組員便開始積極地參加了活動。每個星期都由一位組員出一份試題,并在周五把它發(fā)給每位組員,作為周末的作業(yè)。并在第二周,由出題的同學把所有同學做的試卷收上來進行批改。同時在周五的中午,由他對試卷進行講評。如此循環(huán),我們的數(shù)學小組活動了半年。
    度過了一個暑假,我們又投入到了緊張的學習當中。這個學期,我們的學習任務非常重,因為,我們即將畢業(yè),踏進中學的校門。由于,數(shù)學小組的組員都是班里的尖子生,每位組員都想考上一個重點中學。然而,在大部分重點中學考試時,總是以數(shù)學為主,所以,我們必須再多做一些數(shù)學題。在組長陳俊峰的帶領下,我們還與二班的數(shù)學小組在一起學習,在一起討論。從此以后的每一個周末,我們班和二班便開始輪流出題。以后的每一張試卷,都有相當大的難度,如果不去認真思考、試驗是很難做出來的。所有組員們對數(shù)學小組都有了濃厚的興趣,因為,在這里我們可以學到很多的知識,做很多的練習題,提高自己的數(shù)學水平。所以,我們每次積極參加活動,認證完成每周的試卷。這樣,我們的數(shù)學小組又活動了半年。
    度過了這個學期,我們迎來了一個月的假期。以往的每個假期的數(shù)學作業(yè)都是把數(shù)學書上的題再做一遍,然而這個假期,數(shù)學劉老師認為我們數(shù)學小組的同學做書上的題太簡單了,便給我數(shù)學小組的同學出了一份特殊的作業(yè)——數(shù)學寒假b級作業(yè)。這套作業(yè)匯集了清華同方杯的考題、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考試樣題……所有組員都在寒假中認真地完成了這項作業(yè)。
    回到學校以后,我們便對數(shù)學寒假b級作業(yè)進行討論。如果有的題大家的答案都一致,我們一代而過;如果有的題的答案有爭議,我們便開始了激烈的討論,直到得出一個正確結果。
    課堂因差錯而精彩
    那天的數(shù)學課上,劉老師說了這的樣一句話:“課堂因差錯而精彩?!薄喍潭馕渡铋L。
    六年級的上半個學期,我們學習用正比例解應用題。通過書上的幾個例題的學習,我們得出了:正比例圖象都是直線上升或下降的。就在我們要解決下一個問題時,范安琳提出了疑問:為什么不可能是上下起伏的折線而一定是直線呢?接下來的時間,我們便是在為她解答困惑中度過的。爭論了一會兒,我也有點兒困惑了。我發(fā)現(xiàn)別的同學也略顯困惑。老師讓范安琳在黑板上畫了一幅,我們這才明白了她的意思:如果數(shù)軸上的數(shù)據(jù)不按順序排列,那圖象就不會呈直線上升或下降。原來范安琳是忽略了數(shù)軸的特點。
    這件事不就驗證了那句話嗎?課堂上因為她的一點錯誤,而使全班對數(shù)軸與正比例有了更深的認識;因此還使我認識到,錯誤不可怕,重要的是提出來,讓大家來共同解決。由此我明白了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不要因擔心出錯而躑躅不前——課堂會因差錯而精彩。
    日記
    小學數(shù)學日記六年級篇四
    數(shù)學
    日記
    充分發(fā)揮數(shù)學的育人與教化的功能,促進學生全面、和諧與健康的發(fā)展是數(shù)學教育的宗旨。下面是有小學生六年級學生數(shù)學日記,歡迎參閱。
    午放學時,班主任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道家庭作業(yè),要求大家想辦法測算一次性筷子的體積,并用數(shù)學日記的形式將測算過程記錄下來。這道家庭作業(yè),表面上是一次數(shù)學實踐活動,實際可能寓意更深,因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與環(huán)保有關。
    一回到家,我就靜靜地坐在書桌前思考這個問題。一次性筷子的形狀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立體圖形,怎樣才能測算出它的體積呢?我思來想去,一會兒抓耳撓腮,一會兒搖搖頭……,終于,有了一點眉目。我可以將一次性筷子放入裝滿水的容器中,這樣容器中的水就會溢出來,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體積嗎?可是筷子比水輕,會浮在水面上,又該怎么辦呢?可不可以用石頭或膠布之類的東西將筷子固定住呢?我想應該是可以的,但這些辦法測定起來又都太麻煩了,要是有更簡便的方法該多好啊!經過冥思苦想,我終于自豪的笑了。
    離放假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有一天,媽媽對我說:“正好我這兩天有空,咱們去北京轉轉吧。”于是我們就出發(fā)了。到了北京,到處都是人,有的人在表演龍舞,慶祝奧運會。
    有的人還在賣一些福娃小飾品。我們哪里熱鬧就往哪鉆,卻把找旅館的事忘記了。轉眼間天就黑了,媽媽突然想起找旅館這件事。她對我說:“方正,你只顧著看熱鬧,還沒有找旅館住宿呢!”
    我說:“哦,我也忘了,咱們快走吧!”可是我們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旅館。路過一家商店,我們湊過去問商店的服務員:“這附近有沒有人少的旅館呀?”服務員說:“哦,你們要找旅館。沿著這條建設大街,往前走,有一所和平旅館,人挺少的,我剛從哪里路過,不過,建設大街的旅館很多,你們可不要找錯了?!薄澳悄滥羌衣灭^的門牌號碼嗎?”
    我著急地說?!拔抑恢篮推铰灭^的門牌號是一個兩位數(shù),兩個數(shù)字的和是6,這兩個數(shù)字的積是這兩個數(shù)字相除所得的商的9倍?!蔽蚁肓讼?,對阿姨說:“謝謝!”就拉著媽媽去找和平旅館了。你知道我是怎么算出來的嗎?首先我是想,兩個數(shù)字的和是6的數(shù)字有這些:1和5,2和4,3和3,6和0。首先來看1和5,1×5=5,5÷1=5,所以這不符合條件。然后再看2和4,2×4=8,4÷2=2,也不符合條件。接著看3和3,3×3=9,3÷3=1,符合條件。最后看6和0,0×6=0,6÷0不成立,也不符合條件。答案只有3和3。門牌號碼當然就是33了。我們很快就找到了和平旅館,在那里度過了一個甜蜜的夜晚。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shù)學暑假作業(yè)。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并且長、寬、高都是質數(shù)。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么入手啊!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shù))之和。于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shù)各是哪個數(shù)。
    最后,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shù)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后,我心里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shù)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于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沈炈銜r卻發(fā)現(xiàn)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少了4只后一樣多,那一半是13只,還原乙樹是14只;甲樹就是16只。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只,乙樹14只。
    通過解這道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么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
    星期六上午,我和媽媽、姐姐去亮山公園玩,一棵大樹映入我的眼簾。媽媽問:“歡歡,你能量出這棵樹的高度嗎?”“行,用一根跟它一樣高的竹竿,再量那根竹竿的長度?!眿寢尫瘩g道:“哪來那么長的竹竿?”“我……我……”我撓了撓頭。忽然瞥見地上樹的影子,一個念頭從我的腦子里閃過:對了,老師不是剛教過比例知識嗎?我興奮地說:“姐姐!借你一用!”姐姐滿臉疑惑:“怎么求?”“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影子的長度和物體的長度成正比例。先量出你的身高,再量出你影子的長度,算出你的身高和你影子的比,再量出這棵大樹的影子長度,就能算出這棵大樹的高度了?!蔽业靡獾卣f。
    因為我平時喜歡制作小制作,所以身上總是帶著一卷皮尺。我先量出姐姐的身高是1.56米,再量出她影子的長度是0.52米,他們的比是:1.56:0.52=3:1,量出這棵大樹的影子長度是1.1米,再算出高度:1.1×3=3.3(米),這便是大樹的高度了。媽媽和姐姐看著我,直豎大拇指。我樂呵呵地想:數(shù)學真有用!
    小學數(shù)學日記六年級篇五
    今天,媽媽帶我去超市購物。
    到了超市,媽媽允許我去挑選兩樣我喜歡的玩具,哇!架子上的玩具琳瑯滿目,我都好喜歡呀!但是,我還是選擇了我自己最喜歡的兩樣玩具:一輛坦克和一個變形金剛,一輛坦克的價錢是42元,一個變形金剛的價錢是51元,媽媽給我了100元錢,然后,我拿給售貨員阿姨,阿姨問我應該找多少元?我想了一下,說:“100減42減51等于7元”。阿姨夸我真聰明!媽媽在一旁開心的笑了!
    我高興地拿著心愛的玩具回家了!
    小學數(shù)學日記六年級篇六
    在我六年的小學生活中,我學了許多科目,如:語文、數(shù)學、英語、自然、音樂,但我最喜歡的科目是數(shù)學。
    從五年級下學期開始,我們班新來的數(shù)學老師劉老師帶領一些數(shù)學成績優(yōu)秀的班、二班同學在每個班建立數(shù)學小組。
    經過老師的選拔,我們班的數(shù)學小組終于成立了。在小組長陳俊峰的帶領下,我們班的裴琦、王思雨、張?zhí)斐?、朱正毅、朱子奇、遲雪健、李夢雅、魏伯偉在一起學習討論。
    從活動的第一周開始,團隊的所有成員都開始認真參與活動。每個星期,一個小組成員將給出一份試卷,并在星期五把它作為周末的家庭作業(yè)發(fā)給每個小組成員。在第二周,提出問題的學生收集所有他們做過的論文并改正它們。與此同時,在周五中午,他會批改試卷。在這個周期中,我們的數(shù)學小組已經活躍了半年。
    我們度過了一個暑假,然后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這個學期,我們的學習任務很重,因為,我們就要畢業(yè)了,踏進了中學的大門。因為數(shù)學小組的成員都是班里的尖子生,小組的每個成員都想進入重點中學。然而,在大多數(shù)的重點中學考試中,數(shù)學總是最主要的部分,所以我們必須做更多的數(shù)學問題。在小組長陳俊峰的帶領下,我們還和2班的數(shù)學組進行了學習和討論。從那時起,每個周末,我們班和二班開始輪流做題。以后的每一份試卷都會相當難。如果我們不仔細思考,就很難做實驗。所有的組員都對數(shù)學小組有著濃厚的興趣,因為在那里我們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做很多練習,提高我們的數(shù)學水平。因此,我們每次都認真參加活動,完成每周的試卷。這樣,我們的數(shù)學小組又活躍了半年。
    這個學期結束后,我們有一個月的假期。過去,每個假期的數(shù)學作業(yè)都是把數(shù)學書上的題再做一遍。然而,這個假期,劉老師認為我們數(shù)學組的學生做書中的問題太簡單了,所以她給了我們數(shù)學組一個特殊的家庭作業(yè)——數(shù)學寒假b班的家庭作業(yè)。這套作業(yè)收集了清華同方杯的試題和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樣題,所有隊員都在寒假期間認真完成了作業(yè)。
    當我們回到學校,我們討論了b班的數(shù)學寒假作業(yè)。如果有些問題的答案是一樣的,我們將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如果某些問題的答案有爭議,我們將展開激烈的討論,直到得出正確的結果。
    小學數(shù)學日記六年級篇七
    快過年了,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和大姐一起購年貨。
    農歷十二月二十七,我們去了超市購年貨,在前往超市的路上,人如流水一般,兩旁非機動車道上,行人拎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匆匆忙忙地走著。
    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超市門口,一看,超市門口已經掛上了一個個大紅燈籠,貼上了對聯(lián)。
    進入超市里面,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抬起頭,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大紅燈籠,貨架上圍著彩帶,到處掛著恭喜發(fā)財、年年有“魚”的廣告牌,音響里放著喜氣洋洋的歌曲,滿眼是金紅的倒“福”字,大紅的中華結,還有一串串紅辣椒,金黃的玉米等喜慶、吉祥的裝飾品。我們看到超市里的貨物也比平常豐富得多,大大小小,五花八門的年貨充斥了第一層,各種紅色特價的標簽也是在人群的頭頂飄揚著,超市還專門開辟了一條“年貨街”。
    走進年貨街,我們趕快拉來一輛推車開始緊張的購年貨。首先,我們選中了三包湯圓,準備送給已90歲的阿太,祝愿我們一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美滿。接著,我又選了一副保暖手套和外公愛喝的葡萄酒,打算送給外公。我想:春節(jié),外公走親訪友時,套上手套后就會很暖和了,喝起葡萄酒來會覺得很溫暖和健康。之后,我又選中了一桶椰蓉餅干,準備送給爺爺外婆,讓他們覺得很香甜和幸福。走著走著,我看中了兩盒費列羅巧克力,打算送給姨媽,她一定會覺得這巧克力的味道真純正。接著,我們小核桃、榛子、杏仁、口香糖、蘋果、果汁、可樂、雪碧、面包等食品,準備放在家里招待親朋好友。不知不覺中,我們發(fā)現(xiàn)推車里堆得如小山一樣高了,于是,我們去排隊等待收款,只見每個收銀臺前排著一條酷似小龍似的隊伍,收銀員忙得不亦樂乎,雖然,收銀員的速度已經很快了,可這個隊伍好像還是走得很慢,心急吃不到熱豆腐,慢慢等吧。
    辦好年貨拉到車后備箱,我們已是氣喘吁吁了,但還是喜上眉梢。
    小學數(shù)學日記六年級篇八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位于家西北邊大約500米的永輝超市買年貨。
    我們買了很多東西:5個棒棒糖、1袋棉花糖、3袋qq糖、30塊巧克力、1袋瓜子、1盒餅干、1袋核桃、3根香腸、5袋豆干、2瓶500ml的果汁、1瓶600ml的汽水、1對春聯(lián)和1桶4升的油。結賬時發(fā)現(xiàn):1個棒棒糖1元,1袋棉花糖9元,3袋qq糖的價錢是1袋棉花糖的2倍,5個巧克力是7元,1袋瓜子是20個棒棒糖的價錢,1盒餅干、1袋核桃、3根香腸和5袋豆干一共85元,2瓶果汁8元,1瓶汽水比1瓶果汁多2元,1對春聯(lián)17元,1桶油是2對春聯(lián)的價錢還多1元?;丶液螅瑡寢寙栁遥骸拔覀冊诔欣镆还不硕嗌馘X啊?”我掏出紙筆算:5×1+9=14(元)2×9=18(元)30÷5×7=42(元)20×1+85+8=113(元)8÷2+2+17=23(元)2×17+1=35(元)14+18+42+113+23+35=245(元)算好后我大聲回答道:“一共要花245元?!卑职钟謫柕溃骸拔腋跺X時給了300元,應該找回多少錢啊?”我默默一想:300-245=55(元)便很快答道:“55元。”
    “你真聰明!”爸爸媽媽齊聲夸我。我心里樂開了花兒。
    小學六年級買年貨得數(shù)學日記合集
    小學數(shù)學日記六年級篇九
    9月8日星期二晴。
    在日常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離不開數(shù)學,可見數(shù)學與我們的關系是多么的密切呀。
    暑假里我跟爸媽到表姐家玩,路上口渴了,爸爸只好到附近雜貨店買礦泉水喝。雜貨店有個規(guī)定:買3瓶礦泉水可以換一瓶礦泉水,一瓶礦泉水賣價1元錢,爸爸見了掏出10元錢給雜貨店老板,說:“老板買10瓶水”,水拿到了,我如饑似渴的喝了起來,一會兒就喝掉了二瓶。還沒等我回過神,已經有好幾個空瓶了。爸爸問我:“靈靈,我們用10元錢能換多少瓶礦泉水?”我想:10瓶水喝完,拿9個空瓶子換了3瓶礦泉水,3個空瓶又換了1瓶礦泉水……還剩下兩個空瓶子。我高興地對爸爸說:“爸爸,我算出來了,是14瓶礦泉水,還余下2個空瓶子?!卑职中α?,說:“你再想一想!”我若有所思:“我們可以再向雜貨店老板借一個空瓶子,喝完后再把空瓶還給老板,噢!我們可以喝15瓶礦泉水?!卑职贮c頭稱贊。
    數(shù)學就是要靈活運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只有掌握了數(shù)學知識,才能更好的讓數(shù)學服務于我們。所以我們要學好數(shù)學,讓數(shù)學成為我們學習生活中的好幫手。
    小學數(shù)學日記六年級篇十
    提到寒假,大家就會想到過年,提到過年,大家就會想到放炮,可大家別忘了,過年還要做一今天是大年二十六,我和爸爸到運河對岸的市場買年貨,雖然離過年只有三天了,但還是有許件事,那就是買年貨。
    多商家在賣東西,都希望多賺一點錢,回家過個好年。
    我和爸爸走過市場,哇!人山人海,到處都是買年貨的人,人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我看到了琳瑯滿目的水果,有蘋果、香蕉、蘆柑和小桔子;我還看到了純天然綠色無污染的蔬菜,有西紅柿、白菜、黃瓜和土豆;肉品區(qū)有新鮮的豬肉、羊肉、牛肉、活雞和活魚,樣樣透著新鮮和美味。我最感興趣的是雜品區(qū),這里不光有家家必備的日用雜品,還有兒童玩具,這里有神奇有趣的小飛機,靈活可愛的機器人和漂亮的洋娃娃。市場里到時處都可以聽到賣家的吆喝聲和買家討價還價的聲音。每個人臉上都透著喜慶,處處呈現(xiàn)出一派喜氣洋洋、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氣氛。
    接著我們來到了一個煙花爆竹售賣點,這里的煙花多種多樣,有火紅的掛鞭,有繽紛的禮花,包裝上圖案精美,有龍鳳呈祥的,有龍騰虎躍的,多種多樣,讓人目不暇接。還有適合兒童玩的小賽車、噴花、煙霧彈、地雷等。
    在市場轉了一圈,我和爸爸的雙手都提滿了戰(zhàn)利品:水果有蘋果、香蕉和小桔子。肉類有豬肉和羊肉和大蝦。還買了兩大包新鮮蔬菜,爸爸又專門為我買了鞭炮和煙花。
    這次市場之行,真是超值了,可以開開心心、熱熱鬧鬧地過年啦。
    小學數(shù)學日記六年級篇十一
    我們和和藹可親的張教師慢慢地去探索里面的奧秘,我們探索得沒什么收獲,張教師看到我們,教了我們一些小道理,又使出了張教師的老辦法“分析題目”,我們將分析題目了起來,例如書上的“盒子中有45立方厘米的水,結成冰后,冰的體積約為50立方厘米。冰的體積比原先水的體積約增加了百分之幾”我們按照張教師的辦法,把問題中的“冰的體積”和“原先水的體積”還有“百分之幾”用長方形框了起來,又在“比”和“約增加了”下頭畫了三角形,又在“冰的體積”下寫上了50立方厘米,在題目中的“45立方厘米的水”上寫了單位“1”。這樣,我們慢慢地去探索了,我們明白了求這道題的方法,求這道題的方法就是:先求相差,再用相差除以單位“1”。在這些基礎中,我們要注意要找準單位“1”,找準后,這道題你就正確了一半了!
    “老朋友”百分數(shù)又回來了,我們將再次探索這一位“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