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樂園教案(5篇)

字號: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人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樂園教案篇一
    課本91—92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鐘表,在具體情景中建立時間觀念。
    2、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看整時,并且在實際生活中會應(yīng)用。
    教 具:實物鐘表、鐘表圖片。
    學 具:實物鐘表。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同學們,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問你,仔細聽好了。
    你早上是什么時候起床的?
    (生:6點半、7點……)
    你是怎么知道這些時間的?
    (生:聽家長說的、看鐘表的……)
    要想知道這些時間我們就要學習認識鐘表。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有關(guān)鐘表的知識你知道哪些?
    (請優(yōu)等生介紹:鐘表上有數(shù)、有長針、有短針……)
    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數(shù) 長針 短針
    誰還有補充?
    (生:鐘表上有大格、有小格……)
    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大格 小格
    2、指導(dǎo)觀察:
    現(xiàn)在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鐘表。
    拿出你的鐘表。請仔細觀察鐘表上的數(shù)。
    你有什么想對大家說的?
    (引導(dǎo)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鐘表上有12個數(shù)。還有學生會邊說邊比劃數(shù)是按照這樣的方向排列的。)
    你知道鐘表上的長針、短針分別叫什么嗎?
    長針叫分針,用手指一指你的鐘表上的分針。
    短針叫時針,用手指一指你的鐘表上的時針。
    鐘表上每兩個數(shù)之間是一個大格,數(shù)一數(shù)鐘表上共有多少個大格?
    (生:有12個大格。)
    你知道共有多少個小格嗎?
    (生:共有60個小格。)
    有關(guān)鐘表上的知識你還想知道哪些?
    引導(dǎo)學生明確時針就是表示幾時的。
    3、認識時間:
    出示鐘面圖:
    8時 3時 6時
    這幾個時間你們認識嗎?分別是多少?
    你是怎么認識的?
    想一想這些時間你在干什么?
    仔細觀察這三個鐘面上的分針指向幾?
    (生:都是指向12。)
    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是因為分針都是從12出發(fā)正好走了一圈,又指向12。)
    分針指向12就是整時,也就是說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4、寫時間:
    你會認時間,會寫時間嗎?
    我們來看第一個時間是8時,我們先寫一個“8”再寫一個“時”。
    時間還有一種表示方法,就是電子表的顯示方法。
    這種表示方法是這樣寫的“8:00”。
    你見過這種表示方法嗎?在哪見過的?你可真會觀察。
    你想試試嗎?
    請你把后面的兩個鐘面上的時間用兩種方法表示出來。
    找兩人板演,其他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新知識?
    認識鐘表的方法是什么?
    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下面就我們對這些知識進行練習。
    三、鞏固練習:
    1、師撥表學生報時:
    現(xiàn)在我要觀察一下哪個同學眼睛亮、嘴巴巧,我撥鐘表你報時,搶答。
    2、師報時學生撥鐘表:
    咱們班的學生個個眼睛亮、嘴巴巧腦子轉(zhuǎn)的快,現(xiàn)在我要看一下你的小手是不是很靈活,準備好你的鐘表我報時你撥鐘表。
    請同桌兩人互相檢查。
    3、課本92頁內(nèi)容:
    請同學們趕快收拾好學具,快速打開課本92頁,請同學們獨立用兩種方法把圖中的作息時間表示出來。
    教師逐一批改及時反饋指導(dǎo)。
    人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樂園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看鐘表,會認讀整時和半點。
    2、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會認讀整進、半時。
    教學難點:
    通過對比,認識整點與半點的特點。
    教學準備:
    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dǎo)入新課。
    1、教師先出一個謎語,讓學生猜一猜。
    2、出示各種漂亮的鐘,激發(fā)學生認識鐘表的__。
    3、拿出實物讓學生辨整點與半點時鐘分別是如何敲的?
    二、說一說。
    1、說說課本當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過的?結(jié)合小組討論。
    2、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樣度過的呢?
    三、認一認。
    具體地說說小明幾點在干什么?
    三、比一比。
    引導(dǎo)學生討論,發(fā)現(xiàn)半時和整時的區(qū)別,這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討論完后請小組長代表發(fā)言,最后教師作出總結(jié)。
    四、結(jié)合實踐。
    1、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說說自己是怎么安排時間的。
    2、引導(dǎo)學生合理安排時間,樹立珍惜時間的觀念。
    五、練一練。
    1、第1、2題都是鞏固鐘表的認識。
    2、小調(diào)查是學生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來說一說,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可作為一次家t作業(yè),第二天來進行組織交流。
    人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樂園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根據(jù)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2、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分類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學重點:按照確定好的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學習用具,幾何圖形。
    教學方法:情境活動參與教學。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dǎo)入
    1、讓學生整理自己的書包。
    組織討論:說一說是怎樣整理的,
    2、讓學生看一看教科書的圖。
    說一說這兩個小朋友怎樣整理的。
    3、小結(jié):
    分類結(jié)果在同一標準下是一樣的,在不同標準下呈現(xiàn)多樣性。
    二、練一練。
    1、分一分,說一說。
    (1)怎么分?說標準。
    可以按年齡分類,按性別分類。
    (2)圖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按顏色分類,按樣式分類,按樣式和顏色分類。
    (3)圖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分成機動車和非動車兩類:大車、小車、自行車三類,按分配個數(shù)分成三類。
    2、看一看,可以怎樣分。
    (1)圖上畫著什么,可以怎么分。
    (2)匯報,交流:可以按大小分類,按形狀分類。
    3、想一想有哪幾種分法。
    看圖,可以怎樣分。
    按大小分類,按顏色分類,按用途分類。
    三、小結(jié),實踐
    1、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實踐活動。
    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
    人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樂園教案篇四
    課標內(nèi)容:
    感知兩個加數(shù)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得數(shù)不變,同一個問題可以用不同的算式解決。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經(jīng)歷數(shù)學知識的應(yīng)用過程,體會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
    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a+b=b+a”這一規(guī)律,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知識與技能--經(jīng)歷觀察、猜想、操作驗證、交流等活動,培養(yǎng)觀察、分析、推理、歸納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發(fā)現(xiàn)“a+b=b+a”這一規(guī)律“,并能靈活運用。
    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
    設(shè)計意圖
    創(chuàng)設(shè)情境
    --
    初步體驗
    1、同學們,你知道哪兒有數(shù)學嗎?那你能從我們身邊找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
    2、這不,笑笑和淘氣來到停車場,也發(fā)現(xiàn)了數(shù)學問題,請看:(掛圖出示主題圖)
    他們倆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從笑笑和淘氣列的算式中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1、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情境,體驗數(shù)學無處不在。
    2、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兩個要加的兩個數(shù)交換位置,結(jié)果不變)。同時求知欲增強。
    操作驗證
    --
    深入體驗
    活動一、猜一猜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有這樣的規(guī)律呢?(生猜)
    活動二、擺一擺,算一算
    請同學們想辦法證明一下自己的猜想。也可前后兩位同學合作交流解決。(邊擺邊算邊寫)
    全班交流后,總結(jié)得到”a+b=b+a“這一規(guī)律”。
    活動三、玩一玩。(練一練第1題)
    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手指游戲,根據(jù)我的手勢列出算式,看哪位同學又快又對又多。
    同桌玩這個游戲
    活動四、試一試,你能列出更多的算式嗎?(出示小兔拔蘿卜圖)
    給學生創(chuàng)造探究的機會: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對問題敢于猜想、驗證。
    鞏固應(yīng)用
    --拓展體驗
    1、算一算,看誰做得既快又對(練一練2題):
    做完后,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做這組題,你認為怎樣想會更快?
    2、比一比。(用手勢演示出答案)
    3、排排隊游戲(25頁4題)
    4、看一看,填一填,說一說。(學生先看,再填,再說想法)
    1、學生發(fā)現(xiàn):利用這一規(guī)律可以避免重復(fù)計算。
    2、體會從多角度思考的樂趣。
    評價反思--再現(xiàn)體驗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節(jié)課中你最值得驕傲的是什么?
    人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樂園教案篇五
    一、 課前交流
    師:我看到同學們已經(jīng)把自己的物品擺放好了,大家都帶來了數(shù)學書、練習本、文具盒。(老師稍有停頓),我還看到了大家文具盒里有一樣我特別想要借的東西
    生好奇地問:什么?
    師:橡皮。誰愿意借給我?
    (生一個個都舉起橡皮表示愿意。)
    師:大家都這么熱情,太感謝大家了。好,我請幾位同學幫我借一下。(請8名學生
    就近幫忙借橡皮)
    師:(把學生的橡皮一塊一塊地借了過來,并表現(xiàn)出非常感謝的神情。)你們把橡皮都
    借給我了,你寫錯了怎么辦?
    一生:我還有。
    師:哦,還有,老師還想借。(直到完全借完。)
    師:我借這么多橡皮,干什么用呢?
    生紛紛說:你自己寫錯了,要擦;
    做魔術(shù);
    看橡皮都有哪些形狀;
    用橡皮拼圖。
    師:我借你們的橡皮干什么用呢?哈哈,我就是為了讓你們沒有橡皮用。沒有橡皮,
    下筆會更小心一些。就算寫錯了,也沒關(guān)系,仔細欣賞一下自己錯在哪里,然后再寫一寫,這樣您會寫的更好!
    (反思:“沒有橡皮,下筆會更小心”,這是自然的結(jié)果。當我們知道某件事情沒有后路的時候,自會多幾分慎重。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比較浮躁,缺乏責任心,往往不肯靜下心來想好了再動筆,常常是毛手毛腳,一看就動筆,一動筆就錯,一錯就擦。寧靜才能致遠,教學生靜心思遠,對他們的成長有好處。另外,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置,還能很好的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尤其是像這次賽課,在上課之前與學生沒有見面的機會,只有盡快拉近師生距離,才能減少師生的陌生感,彼此盡快熟悉,使學生在一個輕松的氛圍中投入學習。)
    二、 情境導(dǎo)入
    (出示主題圖:師在黑板上畫了一棵大樹,然后粘貼了9只紅色小鳥)
    師:聽說咱們班的小朋友特別棒,今天有一群小鳥也想來和大家一起學習,大家歡迎么?
    生異口同聲:歡迎!
    師:大家看,黑板上有一棵大樹,大樹上有好多小鳥,請大家仔細數(shù)一數(shù)大樹上有幾只小鳥?
    (反思:這里我沒有用課本上的情境圖,而是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大樹、小鳥這樣一幅美麗的情境圖,我認為這節(jié)課的情景創(chuàng)設(shè)比較成功。因為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新知的熱情,而且還可以能很快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讓學生在理解10以內(nèi)數(shù)的順序時,只讓學生順著數(shù),而沒有讓學生倒著數(shù)。另外,在這里如果把事先準備好的小棒發(fā)給學生,再讓學生親自動手擺10個小棒,并將它們捆成一捆,了解“10個一,可以組成1個十?!边@樣可以滲透“10還是個計數(shù)單位”,為后續(xù)學習做鋪墊。)
    生:9只(有一生說10只)
    師:到底幾只呢?請剛才這位小朋友來數(shù)一數(shù)。
    (請說10只的學生到黑板前數(shù),黑板太高,學生探不找,師抱起孩子數(shù)。)
    (反思:今天在梨林實小做課的這間教室里沒有講臺,因此黑板相對就比較高,我站在那里,最多只能夠到三分之二的高度,即使圖畫得再低,對于一年級的小孩來說,還是很難夠得著,沒辦法,我抱起了孩子,這樣孩子就可以夠得著了。我們應(yīng)該站在孩子的角度,眼中時刻要有孩子。)
    生:我看到老師手里還拿了一只,所以是10只。
    師:哦,那現(xiàn)在又有一只小鳥飛了過來。(師把手中的一只__小鳥貼到大樹上)那
    么,現(xiàn)在有多少只小鳥呢?
    生異口同聲:10只。
    (再請一生到黑板上數(shù)。)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10(師出示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那么,在你的身上有10么?
    生異口同聲:有!
    師:你身上的10在哪里?
    生:在手上。
    師:誰來數(shù)一數(shù)?
    (生紛紛舉手,請一生到前面面對大家數(shù)一數(shù)。)
    師:除了手上,我們身上哪里還有10?
    生:腳上。
    師:還有么?我剛才看到有的同學在摸自己的頭發(fā),在我們頭發(fā)上有10么?
    生1:沒有
    生2:有,頭發(fā)上有好多好多10呢。
    師:對,我們的頭發(fā)有好多好多的10呢。除了我們的身上,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很多的10。
    (反思: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為了讓學生對10有充分的認識,我讓學生找自己身上的10,
    孩子們參與非常積極活躍,但“數(shù)學源于生活”,如果能夠更多的創(chuàng)設(shè)一些與學生生活情景緊密聯(lián)系的生活情境,這樣會為學生的觀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對數(shù)學產(chǎn)生一種親切感。)
    三、9和10比大小
    師:我們前面認識了1-9,今天又認識了10,你知道這些數(shù)中,誰大誰小么?
    生1:10大。
    師:大小是相對的,我們不能只說誰大,要說出誰大誰小。
    生2:10大1小。
    生3:10大3小。
    生4:10大9小。
    (還有好多學生爭著搶著想要說)
    師:還有這么多同學想要說,那每個同學給你的同桌說一說。
    (生同桌互說。)
    師:說完后坐端正。(稍停)大家說得真好,老師聽到了好多不同的答案,不過,老師聽到了一個共同的聲音:10大。我們前面認識的9都那么大了,大家卻都認為今天認識的10。誰能說說你怎么知道10比9大?
    生1:10個比9個多了一個。
    生2:9只小鳥,又飛來一只變成10只了,所以10只多。
    師:說得真好!誰還有自己的想法?
    生3:10個人比9個人多1個。
    生4:9加1是10。
    師:那么,10比9怎樣?
    生異口同聲:大。
    師:9比10怎樣?
    生異口同聲:小。
    (師板書9 10 10 9)
    師:誰能用大于號和小于號填一填?
    (請學生填)
    師:大家注意看,大于號和小于號的口都朝著誰?
    生:10!
    師:也就是說,誰大口朝誰開。
    (反思:對于大小比較孩子們已經(jīng)有了1—9的學習基礎(chǔ),這里順理成章,比較容易,耗時過多,尤其是大于號和小于號不必再像新知一樣讓學生認識,也就是說應(yīng)該注意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學生會的就不要講,或盡量少講,這樣可以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學得更多的東西。)
    四、10的組成
    師:大家剛才表現(xiàn)真棒!下面,老是想請大家?guī)蛡€忙,大家愿意幫老師么?
    生:愿意!
    師:我家來了一個小客人,家里還有10顆糖,我家兒子和小客人一起分糖吃,他們兩人怎么分?
    (反思:情境創(chuàng)設(shè)能很好的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樂于助人的意愿,但是如果能把情境中改成學生自己,會給學生下面的語言表述帶來方便,效果會更好一些。)
    生1:每人5顆。
    師:為什么這么分?
    生1:這樣分,兩個人的一樣多。
    師:誰還有不同的分法?
    生2:如果是我,我分3顆,給客人分7顆。
    師:為什么這么分?
    生2:因為我是主人,他是客人,我給他多一些。
    師:小主人真熱情!很好!請坐!誰還有不同的分法?
    生3:我是主人,我留2顆糖,給客人8顆糖。
    師:真大方!大家剛才有的是按照平均分,有的是作為小主人,給客人多分一些,那么,還有其他不同分發(fā)么?同桌互相說一說,比比看那組同桌合作的,合作的同桌,在下課時,黑板上漂亮的小鳥就會飛到你們的手中。
    大家可以用自己的小手來幫助自己,每根手指表示1顆糖。
    (學生開始同桌交流)
    (反思:這里的同桌交流目的不夠明確,導(dǎo)致后面會有第二次的交流。如果在這里交流時,我能給出更清楚的指令,如:10顆糖到底有多少種分法呢?用自己的手指代替糖,比比看,那些小組分法最多,而且還能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清晰地介紹給大家。此外,還可以讓同桌合作,把所有的分法寫下來,這樣會更清晰明了,效果會更好。在這里,我也認識到教師引導(dǎo)的作用之大,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而教師是課堂的主導(dǎo),這里的“導(dǎo)”,應(yīng)該不是“導(dǎo)演”,而是“向?qū)А保龑?dǎo)學生怎樣有效地做好一件事,提高課堂效率需要“導(dǎo)”好的!)
    第一組同桌匯報:我們有3種分法,第一種是我們都分5顆;第二種是我留2顆,給客人分8顆;第三種是我留3顆,給客人留7顆。
    第二組同桌匯報:我們還有2種分法,一種是我留1顆,給小客人9顆;另一種是我留4顆,給小客人分6顆。
    師:哪組還有不同方法?
    (沒人舉手)
    師:老師真的非常感動。大家都這么熱情,除了一種平均分以外,其余四種都是在照顧客人,給客人多分一些,真好!可是,如果我家兒子有些自私,他拿著糖不舍得給客人多分一些,怎么辦?你有其他分發(fā)么?
    生1:那可以是給客人4顆,自己留6顆;或者自己1顆,給客人9顆。
    生2:還可以是給客人3顆,自己留7顆。
    生3:也可以是給自己留8顆,給客人1顆。
    師:給自己留8顆,給客人1顆,總共是10顆么?
    生3(搖搖頭):總共是9顆。
    師:是不是給老師還留了一顆呀?哦,老師這可送給小客人了,那分給小客人幾顆?
    生3:2顆。
    師:誰還有么?大家數(shù)數(shù)現(xiàn)在有多少種分法?
    生:1、2、3、4、5、6、7、8、9,一共有9種分法。
    師:這么多分法,如果沒有規(guī)律,就會寫多了,或者寫少了,怎樣寫才能寫的不多不少呢?同桌再互相說一說。
    (同桌再次合作)
    一組同桌匯報(邊說邊板書):
    10可以分成5和5、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1和9,然后把后邊幾種的兩個數(shù)交換位置就行了。
    另一組匯報:
    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5和5,然后把前邊幾種的兩個數(shù)交換位置就行了。
    師總結(jié):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第3個內(nèi)容:10的組成。
    師生一起說: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5和5。
    (師生對數(shù)練習。)
    (反思:《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對第一學段(1—3年級)學生在數(shù)學思考方面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這種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數(shù)學內(nèi)容的學習和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yǎng)逐步形成的。新課程幾乎每個年級都滲透“有序思考”的方法。這里從無序到有序的逐步引導(dǎo),目的就是使學生逐步學會思考問題。)
    五、10的書寫
    師:大家說得真好,可是說得好不如寫得好!大家想寫出漂亮的10么?
    生異口同聲:想!
    師:那先仔細看老師寫一遍。(師在田字格里編寫邊說要求。)接下來先跟著我寫一遍。(生跟著老師寫一遍。)現(xiàn)在,在生字紙上,自己認真的寫5個10,如果感覺寫得不漂亮,沒關(guān)系,仔細看一看,為什么不漂亮,然后再寫一遍,爭取一遍比一遍漂亮,好么?
    (生開始自己書寫,寫完的老師邊看邊對寫得好的進行表揚,不好的鼓勵他再觀察觀察,在寫兩遍,看看是不是變得漂亮了。)
    (反思:沒有了橡皮,孩子就寫得非常小心,數(shù)字寫的很認真。偶爾有同學寫的不漂亮,我就讓他仔細看一看,然后再寫2遍,看看是不是變得漂亮了一些,孩子在這樣的鼓勵下,一個比一個寫的認真。每個孩子 都渴求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尤其是面對一位新老師,孩子的這種心情就會表現(xiàn)得更強烈一些。我們要關(guān)注孩子的心理體驗。)
    師:寫完后放在桌子左上角,下課時交給老師,老師要仔細看誰寫得最漂亮。
    六、全課總結(jié)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認識了10,知道了在1-10這些數(shù)中,10,了解了10的組成,還會寫漂漂亮的10,大家表現(xiàn)真棒!尤其是中間這三組同桌,老師獎勵你們6人每人一只漂亮的小鳥,希望你們今后一直能夠保持自己的好習慣!(很多同學爭著搶著要小鳥)也其他同學今后能像他們學習,學會認真思考問題、積極回答問題,學會同桌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好么?
    (反思: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yǎng)成的,在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需要我們?nèi)B透,去培養(yǎng),只有長此以往,才能讓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生異口同聲:好!
    師:非常感謝同學們,下課!
    生:老師再見!
    師:同學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