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通用14篇)

字號:

    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fù)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fā)揮,應(yīng)以寫“體會”為主。什么樣的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dá)的含義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yōu)秀的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200字篇一
    鋼琴師里印象深刻的第一個場景是開篇時小號坐在樓梯上,只要你還有一個好故事,你就不會完蛋,還要有一個可以傾聽的人,而我很慶幸,我的身邊有你們,即使無法訴說,也無法理解,但陪伴就是最好的良藥。
    1900在丹尼的養(yǎng)育下,成為了一個善良的人,如果撿到他的不是丹尼,那他的人生會否是另一種呢
    后來的1900遇到了一個姑娘,一見鐘情,激動,雀躍,夜不能寐,卻終究止步不前,再見,然后再也不見。人生那么短,如若是你我,是否有那些勇氣呢?邁一步,試一場,follow your heart。
    現(xiàn)實的我們總是想太多,如果失敗了,好丟臉,好尷尬,別人會怎么看我,做不成朋友怎么辦,如果如果,還是保持現(xiàn)狀好了?;蛟S偶爾想起時會遺憾,會失落,會糾結(jié),會傷感,但是再也不會沖動,也做不到再次去嘗試,去了結(jié)。那顆跳動的心似乎被你的自尊,你的面子所捆綁了,蒙蔽了,就渾渾噩噩的繼續(xù)活著。每天三點一線,它都安穩(wěn)的動著,偶爾加速一下,然后歸于平淡。
    結(jié)尾時1900在破舊的船艙里向小號訴說了他沒有下船的理由,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就像我們心里的欲望,無邊無際,得到了今日所想,便會期待明日,總不會停止,1900選擇了在有限的環(huán)境里,創(chuàng)造自己的無限可能,而我們又有多少人沉溺在欲望的泥沼里,越陷越深,不可自拔。生活很簡單,復(fù)雜的確是人心,簡單一點,勇敢一點,真誠一點,結(jié)果不一定是受傷呢......
    不要猶豫,猶豫會帶來恐懼。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200字篇二
    第三次重溫了《海上鋼琴師》。不論第幾次看,它都是我心目中當(dāng)之無愧的經(jīng)典之作。
    在所有我曾讀到過看到過的故事里面,許久沒有一個人如1900般讓我充滿了迫切的沖動,想要去理解他,懂得他,感知他。
    他手指劃過鍵盤流淌出來的音樂,深情,動人,一如他不曾出口的情感表達(dá)。他慵懶典雅的身姿,孩童般純凈的天使面龐,清澈純凈的藍(lán)眼睛······當(dāng)這樣的聲音鉆進(jìn)耳朵,這樣的畫面印入眼簾,總是禁
    不住心里的激蕩,大雨滂沱。不是難過,是深深的疼惜。是一種幸好遇見的慶幸與榮幸。
    1900被遺棄在弗吉尼亞號游輪的頭等艙里,一個黑人煤礦工在一架鋼琴上發(fā)現(xiàn)了他。
    因為是新世紀(jì)的第一天,養(yǎng)父丹尼給他起名叫1900。由于沒有相關(guān)的出生證明,丹尼擔(dān)心他被人抱走,所以1900從來沒有離開過船艙。他就在這船一樣大的搖籃里長大,他不知道海的盡頭還有其他世界。就像他單純地以為“媽媽”是一匹馬,一匹跑得很快的馬,一匹好馬。盡管如此,有養(yǎng)父丹尼的疼愛與照顧,1900的世界是溫情的。
    可就在1900八歲的時候,唯一能夠給他庇佑的養(yǎng)父意外去世。懵懂中,年幼的他便經(jīng)歷了生離死別。
    丹尼的葬禮上,迷茫無措的1900聽見遠(yuǎn)處隱約傳來一陣動人心魄的聲音。身邊的一個亞洲女人告訴他,這是音樂。就此注定,他此生將與音樂結(jié)下深深的不解之緣。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200字篇三
    看完之后,我稍作百度想看一下別人對這個電影的評價,又怕被引導(dǎo)了思維而得不出自己的想法,所有我先停止了。
    可是我有些并不十分理解。
    1900,是對世界陌生感的恐懼,而不愿意踏上陸地,無盡的世界沒有盡頭,琴鍵太多所以他不知道如何去演繹音樂?
    他在對馬克斯闡述他在看懂了陸地之后,又回到了郵輪上,他是開心的,這是看破看透,對吧。
    其實我也不甚懂得,魚般的7秒記憶,總是讓我難以回播記住整個過程,但是想記錄這種感覺。
    那種眼神,看到女孩,似情竇初開的眼神。夜里下到船艙,找尋著并親吻了女孩,這是一見鐘情嗎?那份沒送出的樂盤,是他對觸摸不到而又渴望愛的體現(xiàn),這么形容對吧?可是這種愛,為什么又不能讓他真的步下郵輪。
    他只學(xué)會了在那片空間大小的環(huán)境下演繹他的人生,甚至隨著郵輪炸毀而結(jié)束自己的一生,為什么不能嘗試去改變呢?
    馬克斯跟我一樣,但是他最后是理解了1900嗎?他哭了,而且也離開了郵輪,也覺得自己很沒用。
    有些疑惑,又似能理解1900一樣,無盡的盡頭,在清楚了解的情況下,這算是退縮的行為吧。
    為什么不能去嘗試一下呢?共同奔赴毀滅卻留下了自己內(nèi)心最原始的追求。看完了,有些感慨文字的力量,也很佩服別人駕馭文字的能力,以及對“思考”所做的反饋。而我還需要在點滴中慢慢積累,才能有一天可以自由隨意地把看過的感悟描述出來。
    寫完這個,內(nèi)心的恐慌感,空虛,還是沒能散去。借著看電影消磨時間,也借著記錄觀影感覺來鍛煉文字能力,也消除內(nèi)心一直惦念著的東西。
    順道的,不明白為什么,不能更好地處理自己的情緒,可能就恰恰是需要1900對內(nèi)心真實地追崇吧。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200字篇四
    在眾多影評中覓得這么一句話:凡人只能望其項背而興嘆,過后走向萬家燈火,各自喧鬧。
    在影片帶來強烈視覺沖擊與心靈震撼之后讀到這句話,心底驀地一暖。
    眼前回放著一幅畫面。當(dāng)船頭人高喊america時,原本徜徉于音樂的人群蜂擁而出,只余1900(主人公名)一人留于室內(nèi),伴著他的鋼琴。
    對比如此,暗自心酸。
    如此人物,縱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也只是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的荷花一擎。他注定是孤獨的。他的所有的音樂才能,凝成一顆無法觸碰的含淚明珠,化為不可攬懷的清冷月光。音樂奏響時,眾人為他燃起的燈火,僅是過眼煙云。
    萬家燈火捧出一世輝煌,與他無關(guān)。
    人都是趨向利己性的,那些不為他駐足流連,趕著追逐自家燈火的人,我們無法歸咎于他們。他們只是甘于平庸,只是將海上鋼琴師這樣的境遇視為日常,無法體察其中的詩意與遠(yuǎn)方。
    常人只是驚羨于煙花綻放時的奪目,卻少有人為落幕時悄然的灰埃感慨。
    城市格子間里講述著的庸常繁瑣,兀自生動與凋謝。
    許許多多執(zhí)拗的天才,以常人難以理解的追尋,以遠(yuǎn)離萬家燈火為代價,去裝飾自己的精神家園。而對此種人而言,把酒言歡者難尋,棋逢對手者難逢,高山流水的知音比萬家贊譽更為珍貴。
    他一生未曾離海,以身殉船。陸地上的人浪費太多時間在為什么上,冬天害怕夏天的遲來,夏天擔(dān)心冬天將至,永遠(yuǎn)在追尋著哪里永遠(yuǎn)是夏天。凝望萬家燈火,他看到的只有茫然。
    他說:我不會讓我的音樂離我而去。
    他說:我已經(jīng)和這個世界擦身而過了。
    他曾受陸地上所謂大師的挑戰(zhàn),第三曲慷慨昂揚,熱汗淋漓?,F(xiàn)在想來,那是他在彈奏自己生命的華章。